春光明媚,新柳青青,天气和暖,正是一年中最惬意的时节。虽说春光无处不在,但约上三五好友,出游踏青,也是不错的休闲方式。
我国的踏青传统由来已久,在古时人们就喜欢在春季外出游玩,寄情山水,赏景寻乐。那么,古人春游去哪儿玩、玩什么、怎么玩?如果你对历史或者他们的生活感兴趣,不妨跟我们一起探寻古人的世界,看看他们的生活方式,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许,你还能从他们的春游活动中,获得一些游玩灵感。
春游出行工具
外出郊游怎么能少得了交通工具。古代的外出工具随朝代和地域而有所不同,但大致以畜力(驴、马、骡、牛、骆驼等)、人力(轿子、近代以后的人力车等)、水力(船等)为主,大致是南船北车。我国使用牛车的历史很久远,据说在商代就开始使用牛车。牛车主要为普通大众所使用,但有时官员们也乘坐牛车。
▲明代《老子骑牛》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与牛相比,马更为贵重。从商周时期开始,马和马车就成为王公贵族外出、郊游专门乘坐的交通工具。有实力者自养马匹,稍逊者可以租赁,租赁的价格也不太贵,而且细化到单程和往返的价格。
▲唐代《虢国夫人游春图》
轿子是在宋代出现的。北宋时期,乘轿之风兴起,尤其在宋室南渡之后更甚。轿子轻便,一些车马不便行走或偏僻之处,都能使用轿子;轿子乘坐舒适,不像马车那样颠簸;轿子的形制不断改进,内部越来越宽敞明亮;乘坐轿子的成本较之其他工具相对较低,这些因素都促进了乘轿之风的流行。朱熹曾描述道:“南渡以前,士大夫皆不甚用轿,如王荆公、伊川皆云‘不以人代畜’。朝士皆乘马。或有老病,朝廷赐令乘轿,犹力辞后受。自南渡后至今,则无人不乘轿矣。”(《朱子语类·法制》)
至迟到明代,轿子成为当时官员通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官方已经制定了严格且完善的乘轿制度,内容涉及乘轿者的等级身份、文武之别、下轿避道,以及优礼等问题。
▲宋代《清明上河图》局部
舟船也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春游自然少不了游船。游船起于何时,说法并不一致。一般认为吴王(即夫差)建造了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嬉,是最早的舟船用于游乐的记载。
舟船发展到后来演变为专门的游船,按照功能大致可以分为画舫(花船)、酒船、戏船、灯船、游山船、江山船等。楼船是一种特别豪华的游船,较之一般的船只高大很多, “船上加楼,极彩绘之华”(叶广度《中国庭园记》),后来大概只要是高大华丽的游船都称为“楼船”,而不一定有数层之高,但船上却都穷奢极欲,豪华之至:“春水登之,宛如天上坐也。”(明虞淳熙《浮梅槛诗序》)
▲东晋《洛神赋图》中的楼船
在一些游览胜地,有酒船跟随穿梭在画舫中间,随时可以提供酒食,这类船常被称为“行庖”“水宴”等。后来,随着游船的发展,其上还诞生了歌舞、弈棋、游戏、说书、赌博、烟火等游乐项目。
春游、踏青
壹
先秦游:清新且浪漫
先秦时期的春游,浪漫而风情。《诗经》中有许多爱情诗篇,都发生在春游之时。《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中就提到了,郑国人喜欢春游,出了城门后,满眼望去都是出游的女子,是邂逅爱情的好机会。《诗经·郑风·溱洧》中也提到了:“士与女, 殷其盈矣”。溱、洧为郑国的二水名,意思是,在溱水和洧水边,到处可见来春游的郑国男女。许多男女在春游时两情相悦,订下终身。
谈情说爱的浪漫元素,逐渐变成这个时期春游的一大特点。为了方便寻找伴侣,当时甚至还设定了大型春游相亲节日——“上巳节”。它因选取夏历三月的之一个“巳日”(即农历三月初三)而得名,有古代“中国情人节”之称。
贰
魏晋游:寄情山水
到了魏晋,三月初三被明确地固定为上巳节。不过魏晋人不像先秦人民那样,痴迷于边春游边恋爱,而是追求“玄游”。文人们把郊游视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他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返乎自然,在山河间品茶、饮酒、作诗,著名的《兰亭序》就诞生在这个时期。
▲明代《兰亭修禊图》
《兰亭序》就记载了一场春游时曲水流觞的雅事:“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文人结伴春游,列坐水边饮酒,可以纵情山水,亦可以抒发胸臆,雅致而又充满趣味。
叁
隋唐游:全民参与
魏晋人郊游虽游出了境界,但在普通人之间并未兴起,仅属“小众游”。到了隋唐时期,春游开始变成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杜甫《丽人行》描写了上巳节春游出行的盛况:“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陈子昂在《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中也说道:“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群公禊饮,于洛之滨。奕奕车骑,粲粲都人。”三月三这一天,长安城曲江两岸的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可见在当时春游是参与度十分高的娱乐活动。
▲五代后梁《八达春游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春天当然是赏花的季节。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有唐朝仕女春游趣事:“士女逢春即联袂郊游踏青,路上遇到好花,就在花前铺席藉草,围坐一圈,并插杆结索,解下身上的红裙递相垂挂,权当作野宴的帷幄。”她们解衣作帐,就地野宴赏花,十分自由放松。
肆
宋元游:内容开始多元化
在古代,有两个与春游密切相关的传统节日,一个是上巳节,另一个便是清明节。到了宋朝,上巳节春游的热潮逐渐冷却,宋人的出游活动主要选择在清明节,借着扫墓祭祀的契机到郊外踏青游览,“寒食祭先扫松,清明踏青郊行”(周密《武林旧事》)。不少名画都记录了当时的情景,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人们在清明节郊游的情景。
宋代春游内容开始多元,春游变得更为动态,比如开展体育运动,蹴鞠就成为春游的一个娱乐项目。
▲宋代《宋太祖蹴鞠图》
伍
明清:户外运动增多
明清时期,春游的娱乐活动已经非常丰富。射柳是踏青的特色娱乐项目。据明朝人的记载,射柳时,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鸽子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女子则喜欢在这个季节荡秋千。由于清明节荡秋千随处可见,明清时还将清明节定为秋千节。
▲清代《月曼清游图册》
放风筝也是当时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代潘荣陞在《帝京岁时纪胜》里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人们相信,放风筝能够消灾解难,赶走晦气。因此,许多人在风筝升空时剪断线,寓意“放晦气”,希望以此带来好运。
春游饮馔
民以食为天,古人春游自然会带上些吃食。春天在野外就餐,尤其能体现士人风雅之趣。在大自然之中品赏美景的同时,又能赋诗饮酒,实在是人生之快事。
不过古人出行,总归不如当代露营来得方便。有钱人家,能驾车或者带着随从甚至厨师随行出游。明代画家仇英的《春游晚归图》,就画了主人骑马缓行,侍从挑担跟随的场景。
▲明代《春游晚归图》局部
但普通人出游,就得自己解决吃喝的难题了。宋人为此 *** 了便于携带各种物品的竹编背包——“游山器”。它轻便、可随身携带,还结实、耐装,可以装下棋子、笔墨纸砚、茶酒器、食盘、果盘等物品,用处极大。北宋文人文彦博曾获得一副游山器,为此,他特意写下了一首感谢诗:“上公遗我游嵩具,匜盥杯盂 *** 全。”诗末又自注云:“器悉以竹编而髹其中,轻坚精巧绝伦。”听上去,感觉跟现在的旅行背包差不多。
《浮生六记》也记载了这样一桩春游趣事:“苏城有南园、北园三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这该如何是好?芸娘(书中女主)想到了一个妙计:挑着担子卖馄饨的小贩锅碗、炉火、饮食无不齐全,她花百吊钱雇其同去,于是热菜热酒就都有了。
▲王绍基《温州民俗图说·馄饨担》
古人的春游
有没有给你的春游出行一些启发呢?
人间四月天,
恰是春游好时节,
望君莫错过啊!
来源:《历史与性别:儒家经典与<圣经>的历史与性别视域的研究》、人民网、正观新闻网、天眼新闻网、中华书局微信公众号、博物馆丨看展览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野外工作也能点吃家乡菜 这家公司成功锁住了员工的胃湖北日报讯 (通讯员李晴、胡若乔、卢建龙)“今天是我点的凉拌鲫鱼,谭师傅这剁椒酱做的可真没话说,除了拌鱼,拿来拌饭也是一绝!”江汉井下测试公司鄂西渝东项目部员工刘晓斌在食堂就餐时说。自从鄂西渝东项目部食堂实施“点餐制”后,经常能在食堂内听到这样的评价。在“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工作中,江汉井下测试公司把解决员工吃好工作作为重点推进,大力实施“味蕾”幸福感工程,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
石油工程企业是野外生产单位,施工队伍大多在戈壁沙漠、深山老林中,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口味不同。今年8月初,在井下测试公司鄂西渝东项目部例行召开的月度伙委会上,伙委会成员提出意见:“食堂的饭菜味道和质量都很好,但就是菜的做法很单调,如果不创新的话吃久了难免会觉得腻。”
该项目部立即着手组织员工代表们召开员工就餐座谈会,由项目部伙委会牵头,听取大家对伙食的意见、菜品的建议,征求食堂满意度,力求让员工吃到自己喜欢的菜品与家乡菜。
以办公室为单位,列出“最想吃的菜单”不少于20道,菜谱每周一更新,一个月搜集一次新菜谱,为员工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点餐方式,自主点餐后的菜谱种类丰富多样,涵盖了早餐、炒菜、炖菜、凉菜及各种粥类。
不到一天,“四喜圆子、小鸡炖蘑菇、青椒炒腊肉、粉蒸排骨、藕夹、辣子鸡丁、香菜拌牛肉、凉拌鲫鱼”等,食堂内做过的、没做过的菜品名单都出现在了“员工最想吃的菜单”上。由项目部综合办公室负责汇总整理好大家出具的菜品,按照每餐两荤两素一汤、一周不重样的标准 *** 出了每周菜单并在公告栏上公示,食堂严格按照菜单 *** 每日菜品。
在此 *** 试行一个月后,菜品浪费的情况也大大减少,几乎每天菜都能吃的很干净。真正实现了将“点菜”主动权交到了员工手中,员工喜欢吃什么就点什么,后厨就做什么,成功锁住了员工们的胃。
项目部将持续开展、完善这一做法,每月初收集员工“最想吃的菜品”,根据季节调整应季菜谱,做到营养均衡,做到“三让三吃”,即让一线员工吃饱吃好,让倒班员工吃上夜餐,让员工更好的一餐吃在食堂。
在江苏的项目部也采取了这项措施,野外基层队JH-SY139试油(气)队在苏热1井施工时,建立苏热1井临时食堂,为在江苏施工的员工改善了伙食,享受到了家乡的味道。同时还特地从重庆邮寄四川腊肉、香肠等食材到江苏,丰富了员工餐桌菜品,并且每月组织1-2次包饺子、包包子或是手工面等活动,让队上员工参与到食堂 *** 美食中来,提升了员工归属感。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实拍,尼泊尔小朋友手抓咖喱饭,真香尼泊尔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尼泊尔与我国临近,共享了珠穆朗玛峰,不过发展却和我国有着天翻地覆的差距,他们甚至还有落后的“一妻多夫制”。
小朋友们和当地老师在野外就餐
看小家伙吃的~~饭粒
这是他们的咖喱饭
米饭都糊成了这样
再用饮料瓶里面的水,洗盘子
老师们也在吃手抓咖喱饭~~
漂亮的小姑凉~~~
#寻找家乡文化##闪光时刻 主题征文 二期## *** 扶贫我们在路上##尼泊尔#
野外驻训,炊事班忙碌的画面来了文|赵梦琳、李彤、彭凤瑶
在军营有这么一群人,365天全年无休,锅碗瓢盆是他们手中武器,柴米油盐是弹药。不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他们始终将食材做得精致、美味,坚持保障到“胃”,他们就是军营炊事员。
野外驻训,条件艰苦,伙食保障成为提升士气的关键,如何让官兵吃好吃出战斗力成了炊事班的头等大事。今天东微君就带大家走进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炊事班,听听炊事员在野外演奏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炊事班的工作从头一天晚上开始。
每天晚上,炊事员都需要对照一周的食谱表,研究第二天的食材如何炒制才能做到营养均衡,荤素搭配。
▲早起,生火。
天空刚刚泛白,官兵们还处在甜蜜的梦乡,炊事班的同志已经悄悄起床洗漱,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简单的洗漱后,炊事员便开始在狭小的炊事帐篷里施展拳脚。好的一天从丰盛的早餐开始,馒头、油条、小面包……一个个早点相继出炉,香味顺着炊事班飘远,唤醒了睡眼惺忪的战友们。
▲上桌前检查菜品。
7点半开饭,上桌前炊事员会先对菜品例行检查,并在官兵用餐时询问大家的意见,每周炊事班也会将问题与官兵需求汇总,尽可能满足官兵需求。
▲进操作间之前先消毒。
基本上每天早饭过后,送菜车就来了。在野外,食品安全是官兵关心的大事。炊事班选定专人每天对炊事区域和食材进行杀菌消毒,让大家吃得放心。负责人也会拿着专用平板仔细核对送来的食材,检查是否新鲜,高标准确保菜品质量。
帐篷空间小,放置物品多,炊事员们灵活取材,用菜筐做支撑,架上案板当桌子。面对成堆的食材,他们纷纷亮出十八般“武艺”,洗、淘、涮、削、砍、剁……对所有的食材进行加工处理,为下步工作做好准备。
▲卖力翻炒。
一切准备就绪,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起锅烧油、开锅做饭。夏日的室外30多摄氏度,帐篷内可以达到40摄氏度,炉灶旁更是滚滚热浪扑面而来。你看,炊事员正卖力挥动长达一米的锅铲,与此同时,切菜区、配菜区、主食区同步展开,小小的操作间忙而不乱。
“集合,开饭!”随着开饭的 *** 哨相继响起,各类菜品相继上桌。四菜一汤三主食,虾仁、玉米、大排骨,红烧、清蒸、醋溜,各种佐料齐上阵,创造出不同的味觉体验。红烧肉入口即化,小白菜酸辣爽口,配上软糯香甜的米饭,再来一碗清凉可口的绿豆汤,妙啊!看着战友们吃得津津有味,炊事员的脸上写着满满的自豪。
▲打扫卫生,整理工具。
吃完午饭后,炊事员加班加点的打扫卫生,收拾整理操作间的工具,为下午的“战斗”做好充分准备。
下午起床号角一响,操作间又立马热闹起来。下午的任务也不轻松,香甜软糯的蛋挞,满口奶油的泡芙,柔软清甜的菠萝包……即使身在野外,炊事班也努力创造条件,每天变着花样给官兵们送“惊喜”。
▲下饭神器出锅啦。
野外训练任务重,再加上天气炎热,官兵们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炊事班为了让大家多吃一点那是绞尽脑汁,腌一坛酸爽可口的辣白菜,或炒一锅酥香脆辣的牛肉酱,丰富多样的小菜也能让战友们多干一碗饭!
吃完晚饭,可不代表炊事员今天的任务就结束了。
他们再次撸起袖子,白胖柔软的包子、小巧香甜的南瓜饼、清香四溢的茶叶蛋……正排着队准备为新的一天注入能量。
炊事员,一个看似平凡的岗位,却蕴含着不平凡的故事。三尺灶台连着战斗力,刀光火影显示真功夫。这样高能的炊事班,你有被“暖”到吗?野外驻训场,他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打赢舌尖上的战斗!
东部战区权威发布
朔风呼啸,滴水成冰。数九寒天,记者一行跟随沈阳联勤保障中心210医院、211医院抽组的野战医疗队,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走进冰封雪裹的林海雪原,目击医疗队指导移防部队官兵学习运用寒区军事训练卫生防护知识。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推出寒区冬季军事训练卫生防护指导现场见闻,希望能给正在寒区冬季训练的战友们提供健康帮助。
——编 者
风雪战斗餐,如何吃出战斗力?多吃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
尽量热饮热食
多做炖菜保证有足够的汤
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今年夏天刚从温区移防到寒区,1月部队即将全面展开严寒条件下冬季训练。为了掌握冬训中必要的卫生防护知识,该旅在元旦前组织了一个连队进行试训,摸索冬训 *** 经验,试训一路,仅“吃”方面就暴露出不少卫生防护问题。
“开饭了!开饭了……”中午12时许,已在林海雪原中全副武装徒步行军半天的官兵们,早已饥肠辘辘,刚抵达午休地域,就闻到饭菜香,顿时食欲大增,不少战士盛了满满的一大碗饭菜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记者在现场发现,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林睿吃得最欢,他是一名刚下连不久的新兵,家在南方的他从来没有在风雪中就餐的经历,只见他一口寒风一口饭菜地抢着吃,结果吃完没过多久,林睿就捂着肚子找医生。
新兵林睿饭后出现腹痛,军医肖莎现场为他治疗。记者赖瑜鸿摄
“医生,医生,我肚子疼!”林睿这一惊叫“吓”大家一跳,正低头吃饭的战友们纷纷抬起头朝林睿看去。伴随指导卫生防护的211医院感控科主任肖莎听到有人呼叫立即赶了过来。
“刚才,林睿突然肚子疼,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吃饭时太着急,把冷风和热饭一起吃进肚子里,凉热快速混合引起胃肠道痉挛导致的腹痛;二是炖菜都是洒在饭上,汤泡饭,着急吃得快,没有很好咀嚼食物,引起胃部不适。通过 *** 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加快消化食物,局部热敷可以有效减轻和缓解疼痛。你们从温区移防到寒区不久,对严寒条件下的野外就餐规律还没掌握,上级刚刚编发了《寒区军事作业卫生防护手册》,有不少寒区训练卫生防护的常识,大家要认真学一学!”肖莎一边给林睿 *** 肚子,一边为现场官兵普及卫生防护知识。不一会儿,林睿感觉好多了。
肖莎向官兵们介绍:
寒区训练散热快,首先要保证多吃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刚开始吃一定要慢,要细嚼慢咽,如果饭后要急行军,就不要吃太饱,否则也会引起胃部不适;
要确保摄入充足的热量和营养,尽量热饮热食,这样既可以补充消耗的能量、利于消化和保暖,也可有效提高抗寒能力;
千万不要连续食用方便食品和冷的食物,否则会导致食欲降低,不利于及时补充能量;
要多做炖菜、保证有足够的汤,为官兵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和食欲,防止工作能力、警觉能力降低,避免脱水引起的肾功能紊乱和尿路感染;
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是要严防食物中毒,就地取水应化验,严禁食用采摘的野生蘑菇,野炊地点选择要靠近水源、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一定要采集清洁、透明、杂质少的冰块,或者采集远离居民区的自然的洁白积雪,变色的雪不能化水做饭或饮用,饭菜一定要做熟……
军医利用午餐间隙为官兵普及寒区军事训练饮食注意事项。记者赖瑜鸿摄
听完肖莎的寒区饮食科普,连长王伯岩立即要求官兵对照检查。结果发现不爱喝水的上等兵刘相辰排黄尿,而且尿量少。班长立即判定小刘饮水不足,之一时间命令他必须补充饮水,并建立起了定时统一饮水制度,每人每天至少饮热水3至4升,并规定早、中、晚餐时的饮水量不可少于半水壶(约500毫升),避免因脱水造成非战斗减员。
午餐过后,训练仍在继续。210医院野战医疗队伴随指导的另一支部队突然接到转场的命令,官兵们吃完饭来不及休息,就赶赴训练场撤收装备,士官张笑刚放下碗筷迅速往外跑,结果还没跑到训练场,就感觉肚子疼得厉害。营养科主任赵会晶赶过去问明情况后告诉张笑刚,肚子疼的主要原因是饭后剧烈运动,导致肠胃的消化过程受阻,一般歇息一会儿就会好转,如果疼得特别厉害,就需要吃止痛药或是找医生检查。在赵会晶的指导下,张笑刚一边慢走一边 *** 腹部,结果过了一段时间真的不疼了。
“刚吃完饭就剧烈运动肚子疼是小事,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胃病、阑尾炎等胃肠道疾病。而且,饭后由于胃内有大量食物,妨碍膈肌活动,呼吸受到很大影响,这不但不利于运动, 而且还容易牵扯肠系膜,造成腹痛和不适,甚至会出现胃下垂。”为防止官兵再次出现肚子疼的问题,赵会晶专门给他们讲解了饭前饭后的注意事项:一般饭后1小时以后进行高强度训练,在高强度训练半小时后再吃饭为宜。
遭遇了饮食不当产生的困惑,聆听了医疗专家的现场指导,官兵们感慨地说:“饮食有道道,科学真不少!只有真正掌握寒区饮食规律,才能吃出战斗力!”
本文刊于今日军报07版
荐读
野外如何正确行进和采捕食物野外生存获取食物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猎捕野生动物,另一种是采集野生植物。
猎捕野生动物首先要知道动物的栖息地,掌握动物的生活规律,然后再采取压捕、套猎、捕兽卡以及射杀等 *** 进行猎捕。这需要在专家指导下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后才能真正掌握。下面仅简单介绍一下可食用昆虫和可食野地生植物的种类、食用 *** 。
目前,世界上人们在食用的昆虫有蜗牛、蚯蚓、蚂蚁、知了、蟑螂、蟋蟀、蝴蝶、蝗虫子、蚱猛、湖蝇、蜘蛛、螳螂等。人们对吃昆虫虽然不习惯,甚至感到厌恶,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为维持生命,保持战斗力,继而完成任务,不防一试。但是应注意,一事实上要煮熟或烤透,以免昆虫体内的寄生虫进入人体,导致中毒或得病。
常见的可食昆虫有,蝗虫;浸酱油烤着吃,煮或炒也可以;螳螂:去翅后烤或炒,煮也可以;蜻蜓:干炸后可食:蝉:生吃或干炸,幼虫也可食;蜈蚣:干炸,但味道不佳;天牛:幼虫可生食或烤;蚂蚁:炒食,味道好;蜘蛛:除去脚烤食;白蚁:可生食或炒食;松毛虫:烤食。
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类、地衣、蘑菇等。对可食野生植物的识别是野外自下而上知识的主要内容。我国地域广大,适合各种植物生长,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000种左右。我国常见的可食野果有:山葡萄、笃斯、黑瞎子果、茅莓、沙棘、火把果、桃金娘、胡颓子、乌饭树、余甘子等,特别是野栗子、椰子、木瓜更容易识别,是应急求生的上好食物。常见的野菜有苦菜、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刺儿草、荠菜、野苋菜、扫帚菜、菱、莲、芦苇、青苔等。野菜可生食、炒食、煮食或通过煮浸食用。
但是,一般人需要在专家指导下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这些知识,这里介绍一种最简单的鉴别野生植物有毒无毒的 *** ,供紧急情况下使用。通常将采集到植物割开一个小口子,放进一小撮盐,然后仔细观察是否改变原来的颜色,通常变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作者: 赖瑜鸿、 汪 *** 、 王志超;
投稿邮箱:jfjbwx@163.com;
科普丨风雪战斗餐,这样吃才科学!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今年夏天刚从温区移防到寒区,1月部队即将全面展开严寒条件下冬季训练。为了掌握冬训中必要的卫生防护知识,该旅在元旦前组织了一个连队进行试训,摸索冬训 *** 经验,试训一路,仅“吃”方面就暴露出不少卫生防护问题。风雪战斗餐,如何吃出战斗力?请关注今天出版的《 *** 报》的报道:
风雪战斗餐,如何吃出战斗力?
多吃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 尽量热饮热食 多做炖菜保证有足够的汤
■ *** 报记者 赖瑜鸿 特约记者 汪 *** 通讯员 王志超
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今年夏天刚从温区移防到寒区,1月部队即将全面展开严寒条件下冬季训练。为了掌握冬训中必要的卫生防护知识,该旅在元旦前组织了一个连队进行试训,摸索冬训 *** 经验,试训一路,仅“吃”方面就暴露出不少卫生防护问题。
“开饭了!开饭了……”中午12时许,已在林海雪原中全副武装徒步行军半天的官兵们,早已饥肠辘辘,刚抵达午休地域,就闻到饭菜香,顿时食欲大增,不少战士盛了满满的一大碗饭菜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记者在现场发现,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林睿吃得最欢,他是一名刚下连不久的新兵,家在南方的他从来没有在风雪中就餐的经历,只见他一口寒风一口饭菜地抢着吃,结果吃完没过多久,林睿就捂着肚子找医生。
“医生,医生,我肚子疼!”林睿这一惊叫“吓”大家一跳,正低头吃饭的战友们纷纷抬起头朝林睿看去。伴随指导卫生防护的211医院感控科主任肖莎听到有人呼叫立即赶了过来。
“刚才,林睿突然肚子疼,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吃饭时太着急,把冷风和热饭一起吃进肚子里,凉热快速混合引起胃肠道痉挛导致的腹痛;二是炖菜都是洒在饭上,汤泡饭,着急吃得快,没有很好咀嚼食物,引起胃部不适。通过 *** 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加快消化食物,局部热敷可以有效减轻和缓解疼痛。你们从温区移防到寒区不久,对严寒条件下的野外就餐规律还没掌握,上级刚刚编发了《寒区军事作业卫生防护手册》,有不少寒区训练卫生防护的常识,大家要认真学一学!”肖莎一边给林睿 *** 肚子,一边为现场官兵普及卫生防护知识。不一会儿,林睿感觉好多了。
肖莎向官兵们介绍,寒区训练散热快,首先要保证多吃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刚开始吃一定要慢,要细嚼慢咽,如果饭后要急行军,就不要吃太饱,否则也会引起胃部不适;要确保摄入充足的热量和营养,尽量热饮热食,这样既可以补充消耗的能量、利于消化和保暖,也可有效提高抗寒能力;千万不要连续食用方便食品和冷的食物,否则会导致食欲降低,不利于及时补充能量。要多做炖菜、保证有足够的汤,为官兵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和食欲,防止工作能力、警觉能力降低,避免脱水引起的肾功能紊乱和尿路感染。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是要严防食物中毒,就地取水应化验,严禁食用采摘的野生蘑菇,野炊地点选择要靠近水源、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一定要采集清洁、透明、杂质少的冰块,或者采集远离居民区的自然的洁白积雪,变色的雪不能化水做饭或饮用,饭菜一定要做熟……
听完肖莎的寒区饮食科普,连长王伯岩立即要求官兵对照检查。结果发现不爱喝水的上等兵刘相辰排黄尿,而且尿量少。班长立即判定小刘饮水不足,之一时间命令他必须补充饮水,并建立起了定时统一饮水制度,每人每天至少饮热水3至4升,并规定早、中、晚餐时的饮水量不可少于半水壶(约500毫升),避免因脱水造成非战斗减员。
午餐过后,训练仍在继续。210医院野战医疗队伴随指导的另一支部队突然接到转场的命令,官兵们吃完饭来不及休息,就赶赴训练场撤收装备,士官张笑刚放下碗筷迅速往外跑,结果还没跑到训练场,就感觉肚子疼得厉害。营养科主任赵会晶赶过去问明情况后告诉张笑刚,肚子疼的主要原因是饭后剧烈运动,导致肠胃的消化过程受阻,一般歇息一会儿就会好转,如果疼得特别厉害,就需要吃止痛药或是找医生检查。在赵会晶的指导下,张笑刚一边慢走一边 *** 腹部,结果过了一段时间真的不疼了。
“刚吃完饭就剧烈运动肚子疼是小事,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胃病、阑尾炎等胃肠道疾病。而且,饭后由于胃内有大量食物,妨碍膈肌活动,呼吸受到很大影响,这不但不利于运动, 而且还容易牵扯肠系膜,造成腹痛和不适,甚至会出现胃下垂。”为防止官兵再次出现肚子疼的问题,赵会晶专门给他们讲解了饭前饭后的注意事项:一般饭后1小时以后进行高强度训练,在高强度训练半小时后再吃饭为宜。
遭遇了饮食不当产生的困惑,聆听了医疗专家的现场指导,官兵们感慨地说:“饮食有道道,科学真不少!只有真正掌握寒区饮食规律,才能吃出战斗力!”
户外旅行,解决这3个问题,野外吃饭不用发愁很多人喜欢户外旅行,就是为了感受祖国山川的魅力,以及探险的乐趣,不过,追逐诗和远方的时候,只有配上牛奶面包,才是最美好的享受。户外旅行,保持良好的饮食补给和充足的能量,才能更好地享受户外时光的关键要素。因此,拥有一个适合户外行程的“移动厨房”,成为了必要之选。但是,很多人为这件事犯愁,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因为市面上的炊具和炉具太多了,实在难以抉择。
那么,户外旅行时,应该如何携带烹饪器具,做到未雨绸缪,吃好喝好呢?想要做好这件事,先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多少人吃饭?
户外烹饪,人数很重要,你需要知道是只为自己准备食物,还是要跟伙伴们一起进餐。如果是一个人,准备的东西非常简单,如果是四个人,也完全没必要携带4个炉具和4个1升的锅具,一个4升容量的锅具就可以满足需要,但是更多的人呢?这就需要精准的考虑了。
将要进行什么方式的旅行?
你需要确定自己的旅行方式,是徒步,还是大本营扎营,或者是汽车露营,筏运,或者骡马运输这些采用外力协助的旅行方式。旅行的方式以及队伍的饮食偏好,都会影响到炉具和炊具的选择。比如说,徒步者和登山者,通常会倾向于质量轻的炉具,这样能保证在负重较轻的情况下,准备简单的饮食。而宿营者则可能会选择相对来说更精致繁杂的烹饪器具。
哪种炊具材质最迎合我?
炊具材质有很多的选择,比如锈钢、铝质和钛质炊具,它们之间有不少重要的区别,其中比较常用的考虑因素是耐用性、重量和花费。在几种材质中,不锈钢是最坚韧耐久的选项,如果炊具使用频繁,这种材质最适用。铝制炊具比不锈钢要轻,同时耐久度也可以,适合对重量和花费比较在意的徒步旅行者。钛质炊具与不锈钢炊具的耐久度近似,它有着重量更轻的优势,但价格不菲,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解决完上面三个问题后,你应该可以选好自己的户外炊具搭配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一些户外旅行场景下,炊具和炉具的选择和搭配。
单人徒步
这种方式对饮食的要求是越简单越好,因为已经沉重的背包里,装不下大炉具或者大量炊具。通常来说,很多单人徒步者的饮食是在一个小容器里烧水,制备简单的食物就行了。这是最为经济实用的 *** 。
双人徒步
两人徒步准备的烹饪器具也很简单,可以共享一套炉具和炊具,在行进过程中,还可以分担炊具和炉具的重量。为了能够有更好地餐饮体验,只需要携带两套餐具,就能享受一顿轻快的饮食了。
大团队徒步者
虽然人数较多,但因为是人力徒步行程,背负空间有限,器具的选择是带上几个炉具,加上一个适合煮面的2.5升大锅就可以了,或者,携带那种可以套叠的锅具,这样便于收纳携带。
自驾宿营者
此时,负重不在考虑之内,完全可以携带一整套户外厨房,享受更为精致和复杂的美食。这比起前面几种方式的旅行,在烹饪方面,就要从容得多了。
在野外找到了食堂的感觉2020-10-27 07:27:19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10月9日12时10分,看到送饭班车从远处驶来,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现河维修服务部管网维修四站站长杨洪学招呼正在施工的同事们停工准备吃饭。他一边说,一边支好折叠小饭桌,停工的同事们把遮阳伞插到了小饭桌旁。
今天,他们的任务是为现河采油厂转运单车拉油罐,施工现场距离驻地30多公里。为了避免因为回驻地就餐耽误施工,他们选择在工地上就餐。
不一会儿,饭盒、水杯、筷子摆在了小餐桌上,10个人分坐在两张小餐桌旁。头顶遮阳伞,秋风拂面,大家伙有说有笑,场面温馨惬意。
然而在5个月前,他们的就餐情景跟现在却是天壤之别。
“恨不得多长一只手。”东辛维修服务部管网维修四站职工刘思源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一到饭点,或平地、或土堆,或树下,每个人一手托饭盒,一手抓馒头,吃一口馒头放下,然后再拿起筷子。”
从事多年野外施工的王磊说,大家在野地里长时间蜷缩着干活已经很疲惫,吃饭时蹲或站时间长了就更累。尤其是遇到刮风天,沙尘四起,很不卫生。
蹲着吃饭,站着喝汤,顶着骄阳,披着月光,是施工人员野外就餐的真实写照。由于施工性质使然,地面工程维修中心的绝大多数工作都要在野外进行,而且95%以上的项目都需要在外就餐。
也许是多年来的施工让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就餐方式,没有职工就此提出意见和建议。转折来自一名实习的大学生,工人师傅们的工作环境让他有了反映问题的冲动。
今年4月,接到建议后不久,地面工程维修中心工会组织到一线调研。从提出建议到审议通过,从统计数量到完成购置,不到两个星期,158张小饭桌就配发到每个一线班组。
考虑方便携带、坚固实用、物美价廉等因素,这款折叠式、铝合金材质的野外小餐桌很轻巧,平时收纳在手提箱中,方便拎起来就走,没有给一线人员额外增加负担。
“在野外找到了食堂的感觉,一股暖意在心里翻腾。”王磊清楚地记得,今年5月5日他和同事们之一次坐在小饭桌旁舒舒服服吃饭的场景。
编辑:姚怡梦
在汕头,带上这些美味,来大自然享受“潮式野餐”随着汕头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公园、绿地、滨海长廊成为市民假日休闲好去处;带上美味佳肴,到大自然中一边欣赏风景,一边享受美食,更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到户外野餐,你以为就是只带上干粮饮料这么简单吗?作为身处美食之都的汕头人,不管在哪里用餐都不会将就,只要是能“带得出去”的美食,都恨不得全搬到野外的餐桌上。加上各餐厅为了适应越来越多野餐爱好者的需求,不断改善包装、提升服务,让“潮式野餐”的美食清单越来越丰富。
↑冷菜热食都被“搬”上汕头人的野餐桌
来自广州的小杨告诉记者,她来汕头旅游时从一个潮汕本地人的野餐桌前经过,琳琅满目的野餐美食把她吸引住了:卤鹅翅鹅肝、腌膏蟹、鲍鱼煲、干鱿、干虾、凉拌三文鱼、鱼饭、寿司、甘草水果等等,食品之丰富把她“馋哭了”,决定下次来汕头玩也要就地取材办一个“潮式野餐”。
↑生腌海鲜别有一番风味
那么在汕头,都有什么样的美食适合野餐呢?“野餐达人”小李告诉记者,汕头人已经把野餐美食品类“开发”到极致,基本上不需要趁热吃的潮汕美食,都有可能被带到野外食用。像遍布市区各个角落的潮汕卤味店,随便买上一盒卤鹅肉、卤猪脚,都是极好的野餐食品。夜粥店的很多美食,像各种凉拌菜、鱼饭,各种“潮汕毒药”生腌海鲜也特别适合野餐食用。此外,适合野餐的海鲜还有各种深海鱼生,像三文鱼、希鲮鱼、龙虾刺身、北极贝刺身等等,不要以为这些是“泊来品”,为了在野餐中保留鲜美味道,有的商家创新推出了“潮式三文鱼”“潮式虾生”等等,将西式鱼生与生腌制法结合起来,让深海鱼生有了“潮汕味”。而野餐时汕头人特别喜欢带的还有甘草水果,五颜六色的水果盘,不但可以餐后解腻,还是野餐桌上高颜值的点缀。
↑甘草水果成高颜值的点缀
但是汕头人在野餐时吃的可不都是冷菜。有些汕头人,到哪都要吃上一口有温度的美食。而汕头的美食店老板为适应野餐爱好者的多样化需求,更是从包装服务上做文章。市民林 *** 说,他们野餐时经常会购买窑鸡、烤玉米、烤番薯等,店家会帮他们将食品用锡纸层层包住,再装到泡沫箱里保温;还有煲类食品的包装也精致讲究,都是用煲加上特制的密封软包装配送,可以防止中途摔漏,而且基本上带到野外一两个小时也还是热乎乎的。现在市区有不少地方适合野餐,很多美味也可以让商家直接配送到野餐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