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跟华子说,感觉现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二甲双胍用的不多了,听说有些欧美国家降低了二甲双胍的地位,已经不是2型糖尿病的推荐药物了,真的是这样吗?
华子说,以我国《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中的意见,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时候,地位并没有下降,仍然是贯穿糖尿病全病程的基础用药。不过在治疗伴有器官损害的2型糖尿病时,GLP-1RA与SGLT2i等新型降糖药物,优于二甲双胍。
一、二甲双胍仍是2型糖尿病基础用药
专家共识中认为,二甲双胍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和器官保护作用,而且在长期使用时有较好的安全性。在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二甲双胍仍然作为一线用药,以及在联合用药时的基础用药,并且在治疗全程都可以使用。
二甲双胍有降低超重糖尿病患者体重的作用,但疗效不受体重限制。无论是超重或是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以使用二甲双胍作为控制血糖的基础用药。但不建议血糖正常的人,使用二甲双胍减重。
二、并发心肾损害时建议用新型降糖药
二甲双胍可以抗动脉硬化和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心血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不过现在新型的降糖药物,对心脏、肾脏等器官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在合并有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病等疾病时,使用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如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等药物;还有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药物,对心脏、肾脏的保护作用更好。
也就是说,在有合并症的情况下,GLP-1RA与SGLT2i成为了首选,优于二甲双胍,这也是很多人说二甲双胍地位下降的原因。
三、二甲双胍可作为联合用药的基础
在降糖治疗时,依靠单一药物并不容易控制好血糖,很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二甲双胍可以作为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
比如在有合并症的前提下,选择GLP-1RA与SGLT2i进行治疗,同时可以联合使用二甲双胍,这样在对心脏、肾脏产生较好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有助于血糖达标和维持血糖的长期良好控制。
在没有合并症时,常选择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进行联合治疗,可以增加对血糖的控制,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较低。
四、使用二甲双胍时要注意什么
1、更佳剂量:二甲双胍起始剂量为每日0.5g,更佳有效剂量为每日2.0g,成年人更大推荐剂量为每日2.55g。建议从小剂量服用,在耐受不良反应之后,逐渐增至更佳剂量。
2、禁忌症:对二甲双胍过敏、以及急性及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3、肝肾功能的限制:二甲双胍对肝肾功能没有影响,但在肝肾功能不全时,有可能使二甲双胍蓄积,出现毒性反应。所以在转氨酶(AST、ALT)超过正常上限3倍时禁用;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时禁用。
4、用于预防:专家共识指出,二甲双胍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可以用于成人糖尿病高危人群。
总结一下,二甲双胍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地位并没有下降,仍然是降糖治疗的一线用药。不过对于有合并症的人群,新型降糖药物,对心脏、肾脏的保护作用更好,但二甲双胍可以与新型降糖药物联合用药,增加降糖效果。
在使用二甲双胍时,建议使用每日2.0g的更佳治疗剂量。糖尿病高危的人群,可以使用二甲双胍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一针减重20斤!这一降糖药竟成“减肥神药”,糖友称:买不到药1,网上爆火的“减肥神药”竟是降糖药
“扎一针,不用节食、不用运动,就能轻松瘦......”
不知何时起,一款糖尿病治疗药物在网上名声大噪,备受关注的原因竟然是能够减肥........这款被传疯的“网红药”竟然是司美格鲁肽,本是效果明显的降糖药现在却被当成了“减肥神药”。
2,减重是司美格鲁肽降糖后的副作用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通过GLP-1受体影响对葡萄糖代谢产生多种作用的生理激素,可以通过 *** 胰岛素分泌和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机制来降低血糖,两者均为葡萄糖依赖性。
因此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反之亦然,也就是双向调节,和普通的降糖药物不同,属于一种“智能”的降糖药,血糖正常的时候,注射再多它也不会发挥作用。
通俗地讲,体重减轻是司美格鲁肽降糖后的副作用,它可以减少人体饥饿感,延缓胃排空,从而减少进食、增加饱腹感,达到减重的作用。
3,糖尿病患者称:已经买不到药
司美格鲁肽在国内的使用很普及,除了显著的降糖效果外,还有减重、降压和降脂的多种功效。
然而现在却遭到大批量“减肥人士”的哄抢,市场上购买司美格鲁肽的人群里,用来减肥比用来糖尿病治疗的人还多,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司美格鲁肽供不应求,有不少粉丝朋友说,现在一药难求!个别医院确实出现了短期“断供”的情况,导致有用药需求的糖尿病患者只能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拿到药。
4,国内并未批准用于减重治疗,司美格鲁肽减重有风险
现在门诊中也有不少“减肥人士”来开药,但在中国,司美格鲁肽只被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属于一种降糖药,且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作用,暂未批准用于减肥。
是药三分毒!司美格鲁肽虽有较好的减重效果与安全性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一些人会出现头晕、反胃、腹泻甚至更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建议减肥还是要按照更好最健康最科学的方式:增加运动、控制饮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
一针管一周,轻松控血糖,新型降糖药上市,普通人用得起吗?得了糖尿病,天天吃药很烦?
最近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打一针管一周的长效降糖药上市了,效果怎么样?价格如何?你最关心的问题,这里一一解答。
一、打一针,管一周!国内新型降糖药上市
近日,我国之一个具有心血管适应症的GLP-1周制剂诺和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正式上市。据介绍,该药物的半衰期可达到一周,可以解决糖尿病患者每日需要服药的困扰,实现一周一次给药安全控糖。
这对于广大糖尿病患者无疑是一个福音,据了解该药还不仅仅只能控制血糖,它的其他功效也很强。
二、不仅能降糖,功效很喜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纪立农教授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司美格鲁肽周制剂不仅能降糖,它的功能很多。
1、降糖效果优越
司美格鲁肽是天然的GLP-1类似物,药物在进入体内后可以显著提高体内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的应答能力,将其提高至正常水平,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促进胰岛素分泌,司美格鲁肽的降糖水平优于其他药物。
2、保护心血管
司美格鲁肽0.5mg/1.0mg就可取得明确心血管获益,并且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风险,它可以通过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以及抑制氧化应激等方式来抑制动脉硬化进程,继而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心血管死亡。
3、保护肾脏
司美格鲁肽在进入体内后,可以改善尿蛋白和其他糖尿病相关的症状,使用该药物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可降低36%。
4、一周打一针,很方便
司美格鲁肽是周用药物,一周仅需使用一次即可。相比较于其他药物,更加方便,并且也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血糖控制。
三、哪些人可以用?价格怎么样?
司美格鲁肽4月在我国获批上市,主要适用于在使用二甲双胍以及磺脲类药物并配合生活调理但是血糖控制还是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伴随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中国人民 *** 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指出,大约有7成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并发症,其中又以心血管并发症的人数最多。使用司美格鲁肽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疾病的几率。
目前一支司美格鲁肽的价格为1120元,一支大约可使用4~6周,也就是说日均治疗费用在26.7~40之间。相比较于其他抗糖治疗,使用司美格鲁肽的价格偏高。
司美格鲁肽还未纳入国家医保,但是有一个好消息,在7月30日,司美格鲁肽已经进入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初审名单。今年可能会纳入国家医保,一旦纳入医保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负担。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想要血糖控制理想,单靠某一种药物显然是不现实的。
四、想要血糖控制好,不能只靠吃药
北京地坛医院顺义院区综合内科副主任医师杜志刚提醒,糖尿病患者服药治疗只是控制血糖的其中一环,还有这6点也需要严格遵守:
1、饮食良好
患者日常要控制热量的总摄入量,保持热量摄入平衡的前提下尽量少食多餐,多吃富含纤维的粗粮、蔬菜以及豆制品等,保证每日纤维摄入量不少于35克,一些本身并发症较为严重的患者饮食上可适当放宽标准。此外,还需要控制盐分的摄入量,减少盐的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保护肾脏。
2、保持良好的睡眠,学会释放压力
睡眠过多、过少都会增强食欲,增加身体对于碳水化合物的渴望,会导致体重增加、患上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每日都要保持有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在日常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下,压力过大易导致血糖上升。
3、戒烟忌酒
烟酒会给身体健康带来许多危害,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吸烟、喝酒会导致血压升高,患上心脏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显著提高,更容易引起患者死亡。
4、坚持运动、减肥
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任何年龄段的人都要定期进行运动,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一些本身体重已经超重的人群,更加需要运动减肥,减肥可以改善体内血脂、血压以及血糖的水平,对于病情控制较有利。
5、预防碰伤和擦伤
糖尿病会让患者伤口愈合速度变慢、感染的风险增加,所以在日常要尽量避免碰伤、擦伤,不小心碰伤了要及时进行消毒包扎,几日后还未好转要及时就医。
6、严格监测血糖,按时复诊
每日测量血糖有助于让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并且也可以了解生活调理对血糖控制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定期复诊,告知医生自己日常的血糖测量情况,以便调整用药。
糖尿病是目前医学尚未攻克的慢性病,患上糖尿病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糖,一些血糖控制良好的人群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几十年,所以患病后也无需过于恐慌。并且,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药被研制出来,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糖尿病就可以被治愈了。#健康明星计划#
参考资料:
<1>《糖尿病怎么控制血糖?记住这些就够了》.京师通.2018.2.23
<2>《21解药丨国内首个针对2型糖尿病GLP-1周制剂上市:一周一次还可“糖心共治”》.21世纪经济报道.2021.8.19
<3>《从「心」出发,携手开启抗糖新征程》.医学界内分泌频道.2021.3.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如何选择一款好的降糖药?不光看血糖降没降,还得关注六个维度根据《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当中的汇总,包括胰岛素在内,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降血糖药物至少有9种。用“眼花缭乱”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因此,从这么多种降糖药里面,选出一种或几种适合自己病情的、“好的”降糖药,是糖尿病治疗最关键的一步!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款降糖药是不是只要能够把血糖给降下去,它就算是一款“好药”了呢?
事实上,除了降血糖的效果以外,我们还需要从好几个其他方面去看一款降糖药。比如,它是否需要依赖自身胰岛功能、它是否具有独立的心血管与肾脏保护效应、还有它是会增加体重还是会减轻体重等等。
近期,由我国数十位内分泌和代谢疾病领域的专家共同撰写了一份针对刚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医学专家共识,是以英文版的形式在国际上公开发表的。这份共识就明确提出,我们应该从六个维度来看一款降糖药是不是适合您的“好”降糖药。
这篇文章,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应该从哪六个维度来看一款降糖药究竟“好不好”。
维度一 是否依赖胰岛β细胞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阶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有不少患者的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尚存,甚至由于体内胰岛素抵抗效应较为明显,因此,经常分泌过量的胰岛素,从而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
当然,也有一些患者的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衰竭。在做“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这项检查的时候,呈现出来的是自身胰岛素分泌的明显不足。
毫无疑问,上述这两类患者在降糖药物的选择上,肯定会存在巨大的差异。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出选择,新的医学专家共识首先就是根据“降糖效果是否依赖于自身胰岛β细胞”这一点,对各类常用降糖药进行了重新分类:
首先,像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磺脲类”药物;以及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格列奈”类药物。这两类降糖药都需要通过促进自身胰岛素分泌才能够起效,因此,它们属于“依赖胰岛β细胞”的降糖药。
毫无疑问,那些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衰竭的患者就不太适合使用这两类药物。
与“依赖胰岛β细胞”相对应,也有一些降糖药的降糖效果是“独立于胰岛β细胞”的。
比如说,很多朋友都在使用的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米格列醇等α-糖苷酶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列净类”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以及大家都很熟悉的胰岛素。这些药物的降糖作用,都几乎不依赖于自身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
也就是说,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衰竭或细胞状态不明的患者,使用这些“不依赖胰岛β细胞”的降糖药会更有把握。
维度二 有无独立心血管保护作用
事实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往往并不是血糖的升高,而是冠心病、心梗、脑梗等各类心血管疾病。
因此,一款降糖药除了通过降低血糖来获得心血管保护效应以外,还有没有“额外”的心血管保护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医学专家共识指出:以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等药物为代表的“肽类”降糖药、“列净类”降糖药以及吡格列酮,这三类药物具有明确的“不依赖于降血糖”的心血管保护效应。
理论上而言,对于心血管风险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优先选用这些降糖药。
维度三 有无独立肾脏保护作用
除了心血管疾病以外,糖尿病肾病算是糖尿病并发症当中最常见的一种了。
因此,一款降糖药有没有“独立”的肾脏保护效应,也很重要。
医学专家共识指出:“肽类”降糖药与“列净类”降糖药,这两种药物具有非常明确的、不依赖于降血糖的额外肾脏保护效应。
如果我们把心血管与肾脏保护作用给综合起来一起看,就可以发现:“肽类”降糖药与“列净类”降糖药,这两类药物同时具有“独立”的心血管以及肾脏保护效应。
维度四 如何影响体重、体脂
对于不少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体重管理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一些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想减重但减不下来;而另一些“瘦糖人”则是想要增重却增不上去。
事实上,降糖药本身也可以对体重产生不小的影响。
医学专家共识指出:
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列净类”药物以及“肽类”降糖药,这四种药物是具有明显减重效应的。
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以及胰岛素,这些药物则是具有增加体重的作用。其中,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增加体重的同时可以减少内脏脂肪。
毫无疑问,对于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能够减重的降糖药会更加适合;而对于“瘦糖人”而言,则应该考虑可以增加体重的降糖药。
维度五 是否容易引起低血糖
其实,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更容易出现低血糖。并且,糖尿病患者对于低血糖的耐受度也明显要更差一些。
因此,尽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
医学专家共识指出: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以及“列净类”降糖药,这些药物在单独使用的时候,一般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而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以及胰岛素,这些药物则具有中度甚至高度的低血糖风险。
维度六 肝功能异常 能吃吗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患病大国,有不少患有肝炎的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指标可能存在异常。
那么,是不是肝功能有异常,降糖药就都不能吃了呢?
医学专家共识指出:如果肝功能仅为轻度或中度的异常,那么,几乎所有的降糖药物都可以正常服用;而假如肝功能存在严重异常,那么,利格列汀、利司那肽、度拉糖肽以及胰岛素,这几种药物仍然是可以安全使用的。
相信大家了解了这六个维度以后,就会大致明白,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会推荐大家优先使用“列净类”药物以及“肽类”降糖药了。
【参考文献】
1,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年6月 第20卷 第6期
2,Expert consensus on personalized initiation of glucose-lowering therapy in *** 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without clinic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J Evid BasedMed. 2022;1–12. 中国医学专家共识(英文版)
“后新冠时代”,降糖药优选哪几种,或可降低重症甚至死亡风险?目前,已经有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进展为重症甚至发生死亡的风险要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一般与糖尿病会削弱人体的抵抗力有关。因此,糖尿病患者一直都属于新冠病毒感染后的“重点”人群。
如果说,某些降糖药除了能够控制血糖以外,还具有“降低重症风险”的功效,那么,毫无疑问,这些药物将会是“后新冠时代”糖尿病患者应该优先选用的!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一说,哪几种降糖药有降低新冠重症风险的潜力,以及,它们在常规的降糖治疗当中是否属于比较推荐的药物。
三类降糖药 有“抗疫”潜力
一直以来,都有医学研究人员试图从众多的降糖药物当中,筛选出那些具有“降低新冠重症甚至死亡风险”的药物。
2022年12月,我国的医学研究人员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JAMA》的子刊当中发表了一篇最新的meta分析。
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正是分析8种不同类型的降糖药与新冠重症以及死亡风险之间有何关联。
在整个分析当中,总共纳入了截止到2022年9月的31项观察性研究,包括近369万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糖尿病患者。
最终的结果提示:在尚未感染新冠病毒以前,就已经在服用“列净类”降糖药(SGLT-2i)的糖尿病患者,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明显更低!
而除了“列净类”降糖药以外,使用“肽类”降糖针(GLP-1RA)与“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新冠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也相对较低。
事实上,提出类似观点的研究论文,并不只有这一篇!
2022年5月,同样是由中国研究团队发表的另一篇meta分析,则是提出:
二甲双胍、“列汀类”降糖药(DPP4i)、“列净类”降糖药(SGLT-2i)以及“肽类”降糖针(GLP-1RA),这四种药物都极有可能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新冠死亡风险。
其中,“肽类”降糖针可能具有最为显著的死亡保护效果,其次是“列净类”降糖药与二甲双胍。
也就是说,由不同研究团队发表的不同论文,都一致认为“列净类”降糖药、“肽类”降糖针以及“二甲双胍”,这三类药物很有可能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新冠的重症与死亡风险。
不过,关于二甲双胍是不是真的具有这样的效果,可能有人会对此提出挑战。
确实,同样是在2022年,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NEJM》就专门刊发了一篇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目的是看一看二甲双胍、伊维菌素以及氟伏沙明这三种药物究竟能不能预防新冠重症。
最终,研究者给出的结论是,这三种药物都不能预防新冠相关的低氧血症、住院以及死亡。
那这是不是一下子就“打破了”我们前面所说到的那些结论呢?其实,并不是的!
这是因为,在这项临床试验当中所纳入的并非糖尿病患者,而是普通的新冠感染者。这项研究的结果仅能说明:对于普通人群而言,想靠吃二甲双胍来预防新冠重症是行不通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在糖尿病患者体内,二甲双胍就一定没有这样的潜力!
总而言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您此时此刻正在服用的降糖药,确实有可能与新冠重症以及死亡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从目前的研究结论来看,“列净类”降糖药、“肽类”降糖针以及“二甲双胍”,这三类药物很可能会带来某些“保护效应”。
常规降糖 推荐这些药物吗?
确实,我们不能仅仅只靠一两篇医学论文就来指导糖尿病患者使用或者更换药物。是否应该优先使用这几种药物,更关键的还是得看这些药物在常规的糖尿病治疗当中,究竟占据着怎样的“推荐地位”。
首先,根据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指导: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与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
一个“一线”、一个“基本”,这两个词足以凸显二甲双胍这个药物在目前2型糖尿病治疗当中所占有的地位!
简单来说,就是当您只需要吃一种降糖药就可以控制住血糖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应该优先考虑二甲双胍。而如果您需要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降糖药才能够控制好血糖,那么,这些药物当中也应该包括二甲双胍。
不论您目前是吃的一种降糖药还是好几种降糖药,假如其中没有二甲双胍,那么,都建议您需要考虑把它给用上!
而在《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这份医学指导文件当中,则是同时提到了“列净类”降糖药与“肽类”降糖针这两种药物。
目前,已经有非常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这两种药物不光安全性良好,并且,在保护心血管与肾脏方面都可以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很明显的获益!
这也就是为何,近年来,这两类药物在临床上会得到医生越来越多的推荐。可以说,它们在降糖治疗当中所占据的地位已经开始超越其他类型的降糖药,甚至“直逼”二甲双胍了。
临床上,“列净类”药物主要包括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达格列净等等,一般以口服方式给药。
如果说,您光吃二甲双胍这一种药,不足以把血糖给控制好,那么,完全可以考虑拿“列净类”药物与二甲双胍一起吃。
而“肽类”降糖针,则包括了: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度拉糖肽还有司美格鲁肽等等。
这类药物目前主要以皮下注射为给药方式,有一天注射一次甚至几次的中、短效制剂,也有一周只用注射一次的长效制剂。像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等长效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
同样的,“肽类”降糖针也可以与二甲双胍一起使用,来帮助单用二甲双胍难以控制住血糖的患者。
最后,我们就用简单的三句话再来给大家把这期内容梳理一下:
首先,在降低新冠重症与死亡风险方面,二甲双胍、“列净类”降糖药以及“肽类”降糖针,这三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潜力”;
其次,这三类药物均属于目前糖尿病治疗领域公认的“好药”;
因此,在“后新冠时代”,对于还没有使用这些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大家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优先选用这些药物。
【参考文献】
1,Association of Glucose-Lowering Drugs With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Before Hospitalization for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 *** ysis JAMA Network Open. 2022;5(12):e2244652.
2,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ntidiabetic Agent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COVID-19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 Bayesian Network Meta-Analysis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May 2022 | Volume 13 | Article 895458
3,Randomized Trial of Metformin, Ivermectin, and Fluvoxamine for Covid-19 N Engl J Med 2022;387:599-610.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5,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中国循环杂志》 2020年3月 第35卷 第3期
医学专家呼吁,需要有更多人认识这两种“护心保肾”的新型降糖药在我国,保守估计有至少1亿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在慢性肾脏疾病的住院患者当中,有超过1/4是糖尿病肾病引发的。
因此,心血管病、内分泌以及肾脏病领域的医学专家们一致认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模式应该从“仅仅把血糖给控制住”转变为“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以及肾脏风险”。
好消息是,有两种已经上市的新型降糖药被发现在“护心保肾”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不过,还有很多患者甚至一些医生都对此认知不足。
顶级期刊 医学指南 重磅呼吁
2021年,有医学专家在心血管领域的全球顶尖医学期刊《Circulation(循环)》上刊文,呼吁心血管医生加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这两种药物的使用。
提出这项呼吁的专家认为不应该只把这两种药物视作为降血糖的药物,而应该充分认识到它们对心血管和肾脏的保护效应。
而事实上,早在2020年,由葛均波院士等专家牵头发布的《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就专门强调了:对于存在心血管或肾脏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尽早启动这两种新型降糖药物的治疗。
那么,这两种新型降糖药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进食以后,肠道会受到 *** 而释放胰高血糖素样肽-1。这种肽可以 *** 胰岛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
但研究发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这种肽的分泌往往是不足的。因此,科学家们想到了,如果能够用药物模拟这种肽来 *** 胰岛素的分泌,就可以帮助控制血糖了。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就是这样诞生的。由于这类药物模拟了人体当中的肽,因此,它们的名字末尾一般也含有一个“肽”字,比方说,利司那肽、利拉鲁肽等。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美洲毒蜥蜴唾液当中的一种多肽,人工合成而来的;另一类则是对人体自身的胰高血糖素样肽进行“修饰”和“加工”以后得来的。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后面这一类对心血管的保护效应更加确切,代表药物是利拉鲁肽、司美鲁肽等。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除了调节血糖以外,还有一种效应也被广泛关注,这就是减重。它主要通过增加饱腹感、抑制食物摄入量并延缓胃的排空,从而帮助减重。而减重毫无疑问对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保护心血管都是有益的。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是分布在肾脏当中的一种蛋白质,它的主要作用是把尿液当中的糖给重新吸收回血液里。而当这种作用被抑制住以后,尿液当中糖的排泄就会增多,血糖就会相应下降。这就是钠-葡糖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降低血糖的作用原理。
这类药物在名称当中常常含有“列净”二字,比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在2019年的时候,曾经有一段医保专家“灵魂砍价”的视频非常火,当时的那个药物就是达格列净。所以,这类药物其实很多都进入了医保,也可以用较低的价格给买到。
达格列净这类药物,除了可以增加尿糖的排泄以外,还可以增加尿酸的排泄。尿液当中糖和尿酸的浓度升高,可以帮助带走更多的体液,这种类似“利尿”的作用可以降低血容量,这对于改善心力衰竭、提高心脏泵血效率是有帮助的。所以这类药物正在成为心力衰竭的标准用药之一。
这两种药物 谁适合使用?
其实,这两类新型降糖药都有充分的临床研究数据来证明它们对于心血管和肾脏的保护效应。但大部分情况下,它们并不会同时使用。
2020版《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提出,以下的这些情况都应该考虑优先使用这两类药物。
之一,是同时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应该首选这两类药物当中的其中一种。
那么,哪些疾病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呢?这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冠心病、脑卒中(脑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以及外周血管疾病。
第二,是存在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也应该首选这两类药物当中的其中一种。
“心血管病高危”这在临床上有时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但大家应该记住,除了糖尿病以外,如果年龄越大、血压水平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总胆固醇TC水平越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越低、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越多,则心血管风险就越大。
第三,是超声检查发现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40%的心力衰竭患者,这类患者无论有没有2型糖尿病,达格列净这类药物都应该作为基础用药之一。这是因为,这类药物在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上已经超出对于血糖调节的作用了。
第四,是2型糖尿病同时存在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一般来说,只要肾小球滤过率eGFR≥15 ml/(min·1.73 m2),利拉鲁肽这类药物就可以使用;而达格列净这类药物则多用于肾小球滤过率eGFR≥45 ml/(min·1.73 m2)的患者。
第五,对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应该优先选用这两种药物当中的其中一种。
其实,原则上,这两种药物都可以作为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糖药物。
在具体使用上,大部分利拉鲁肽这类药物都是皮下注射剂,有每日注射一次的,也有每周注射一次的。口服版的司美鲁肽前不久才在美国获批上市。
而达格列净这类药物则都为口服,需要每日服用。在药物安全性上,这两类药物都有良好的总体安全性。在单独使用的时候,它们都并不容易造成低血糖。
好的,如果您属于我们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情况,但目前尚未使用这两种药物当中的某一种,那么,建议您联系您的医生,咨询看看是否应该考虑调整一下您的降血糖药物。
除了头孢,还有6类药易让人沾酒就倒本报综合消息 工作应酬、亲友聚会免不了喝几杯助兴,关于“喝酒不开车”,现在大多数人能够遵守。但对于喝酒与吃药之间的禁忌,人们未必足够了解和重视。
头孢+酒,是一个连医生都可能犯的致命错误!2018年12月7日早上6点,凌锋,这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吃下0.5克“头孢呋辛酯”后,不到两分钟就出现毒副反应,随之昏迷,生命陷入惊险的30分钟。要不是当时有机智的司机帮忙,后果不堪设想。经反思,她想起前一天晚上喝了半杯红酒,然后查资料了解到酒后服用头孢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危险。事后,她撰文写下了亲历头孢+酒精后的生死瞬间,以此给大家警醒。国内的调查数据显示,普通民众对双硫仑样反应的知晓率仅为6.4%。
医生告诫,饮酒后用药应慎之又慎。除了头孢,还有以下6类药物,也要谨慎接触酒精:
1. 硝咪唑类药物: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等;
2. 其他抗菌药: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等;
3. 磺胺类:磺胺甲恶唑等;
4. 双胍类降糖药: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
5. 磺酰脲类:包括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降糖药;
6. 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等。
除了服药期间避免喝酒,停药后两周内也要注意。因为刚停药,体内的药物还没有完全代谢掉,如果接触酒精,仍有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对于使用头孢的患者,停药后禁酒时间不能少于7天。不仅是酒水,也要注意含酒精成分的食物或药物,比如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奶酪,甚至退烧用酒精擦浴等都要避免。
名词
双硫仑样反应,也叫戒酒硫样反应,指的是服用某些药物之后,饮酒或者接触酒精会导致人体乙醛大量蓄积,产生中毒反应。中招的患者主要会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恶心、嗜睡等一系列症状,严重的可以诱发急性肝损伤、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糖尿病可用的中药及中成药总结,建议收藏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糖尿病在发病初起,“三多”症状可不显著,发病时间久常并发眩晕,肺痨,胸痹,中风,疮疖等,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腹痛,呼吸短促,甚至昏迷厥脱等危重症状。
确诊为糖尿病,需要结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及尿糖等检查。
下面给大家简单说说糖尿病可用的中药以及中成药,使用中药需要辨证:
阴虚燥热证
临床表现:多食、善饥,口渴多饮,口干咽燥,烦热多汗,尿量频多,大便秘结,形体消瘦,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有力。
可用的中药:天花粉、芦根、知母、黄连、地骨皮、玉竹、明党参、葛根、生地黄、熟地黄、北沙参、石斛、枸杞子、桑葚、乌梅、麦冬、天冬等药;
可用的中成药:糖尿灵片、降糖胶囊、消糖灵胶囊、消渴安胶囊、玉泉丸、金芪降糖片、麦味地黄口服液、六味地黄胶囊等药。
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口渴多饮,能食与便溏同时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可用的中药:人参、党参、黄芪、西洋参、太子参、南沙参、山药、黄精、五味子等药;
可用的中成药:消渴丸、参精止渴丸、十味玉泉胶囊、降糖舒胶囊、消渴灵片、消渴平片、养阴降糖片、参芪降糖胶囊、芪蛭降糖胶囊、糖尿乐胶囊等药。
我是小玲药师,本文说的比较泛,但在专栏视频中介绍的比较详细,大家有需要的话可以点击查看~
临床上,可以用于降血糖的药物有很多种,用“眼花缭乱”来形容毫不夸张。
《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当中用一张表格汇总了目前常用的一些降糖药,除开胰岛素这一大类,还有八种不同类型的降糖药。【1】
面对这么多种降糖药物,相信各位糖尿病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哪种降糖药“更好”?最适合自己的病情?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给大家说一说,一款降糖药到底“好不好”,一般从哪几个方面来看;以及,有哪几个“比较好”的降糖药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的。
各类降糖药 控糖效果
既然是降糖药,大家自然首先关注的是这些药物对于血糖的控制效果。在医学研究当中,多半以药物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个指标的程度来衡量它们的控糖效果。
在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当中,专门总结了各类降糖药的控糖效果。简单来说,平时常用的这些降糖药物的控糖效果都是不错的,(单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程度多在0.5%-1.0%;稍强一些的药物可以让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0%-1.5%。【2】
不过,在实际执行层面,当一种降糖药的控糖效果不足时,医生一般不会靠不停地增加这种药物的剂量来提升控糖效果,而是会添加一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进行联合治疗。
因此,单个降糖药的控糖效力并不是评估它“好”与“不好”的重要标准。一种降糖药到底“好不好”,我们主要会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看。
一 容易发生低血糖吗?
降糖药既然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那么,自然大家比较担心的一种情况就是,万一把血糖降得太低就会发生低血糖了!事实上,这种担心是确实存在的,比如胰岛素的使用不当,就常常引起低血糖。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降糖药都会引起低血糖,有一些药物的这种风险就很小。
临床观察发现,像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磺脲类药物以及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格列奈类药物,这两类药物在单独使用的时候就可以引起低血糖。尤其是磺脲类药物,发生低血糖的频率和程度往往比格列奈类药物更为严重。
而像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α-糖苷酶抑制剂;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达格列净等“列净类”药物还有二甲双胍等,这些药物一般在单独使用的时候都不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所以,从低血糖这个角度来看,有一些降糖药的风险确实更低。
二 对体重有何影响?
不同的降糖药由于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对于体重的影响可以完全相反。
像胰岛素本身是可以增加体重的;而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磺脲类药物以及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格列奈类药物,它们都属于促进人体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因此,有增加体重的效应;再就是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这两个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它们是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起效的,因而也会增加体重。
而之相反,有一些药物是可以减轻体重的,比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α-糖苷酶抑制剂;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达格列净等“列净类”药物还有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等“肽类”降糖药。
对于临床上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肥胖与超重本就是阻碍血糖得到控制的一个关键因素。
所以,对于肥胖或超重的患者来说,能够减轻体重的降糖药会“更好”一些;当然了,对于瘦糖人而言,则可能需要能够帮助增重的降糖药。
三 心肾保护效应如何?
临床观察发现,超过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而在我国,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肾病。
因此,一款降糖药能否对心血管系统和肾脏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医生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传统降糖药当中,二甲双胍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这是二甲双胍一直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
而近年来不断有新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以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肽类”降糖药还有以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达格列净为代表的“列净类”药物,这两类新型降糖药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方面具有更为突出和显著的效果。【3】
因此,它们被视为现阶段降糖治疗领域的两种“明星”药物。
这些降糖药 糖友们要关注
综合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内容,以下这几款降糖药是建议各位2型糖尿病的患者着重关注的,它们在如今的降糖治疗领域都有比较突出的地位。
之一个,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单用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有一定的减重效果并且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
在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当中,将二甲双胍给定义为降糖治疗的一线用药和基本用药。
简言之就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首次开始药物治疗时,处方当中就应该包含有二甲双胍。
第二个,“列净类”药物。
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和达格列净等“列净类”药物是新型口服降糖药的代表药物。这类药物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可以帮助减重,更有非常明确的心血管以及肾脏保护效应。
第三个,“肽类”降糖药。
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等“肽类”降糖药目前主要以皮下注射为给药方式,未来会逐渐有口服的剂型出现。这类药物有减重效应的同时,也能够非常有效地保护心血管和肾脏。
最新的治疗理念认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或肾脏风险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少应该选择“列净类”或“肽类”降糖药的其中一种。
第四个,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α-糖苷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在口服降糖药当中,专门用于控制餐后血糖的,除了这类药物以外还有格列奈类药物。不过,格列奈类药物不仅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还有增重的效应。因此,降低餐后血糖,医生们多数情况下还是会优先使用阿卡波糖这类药物。
好的,关于降糖药“好不好”,应该怎么看,以及大家需要尤其关注哪些降糖药,我们就先说到这里。
【参考文献】
1,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6月 第20卷 第6期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3,改善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中国循环杂志》 2020年3月 第35卷 第3期
用二甲双胍控制不好血糖,可用GLP-1受体激动剂,还能保护心血管有位患糖尿病的朋友给华子留言,他服用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还是控制不好血糖,有人建议他用一种叫做什么“肽”的药物进行治疗,说对心脏还有好处,这是一类什么药?
华子说,名字中带有“肽”的降糖药,指的应该是GLP-1受体激动剂,现在常用的有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艾塞那肽微球、洛塞那肽等药物,这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一、什么是GLP-1受体激动剂
人体肠道可以分泌一种多功能肽类激素,可以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能够葡萄糖依赖性地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还可以延缓胃排空、减少摄食,使体重减轻。
不过人体天然分泌的肽类激素,入血之后就会被二肽基肽酶4(DPP-4)迅速分解,失去作用。所以人们研制出与人体天然肽类激素结构相似的GLP-1受体激动剂,也可以激活GLP-1受体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GLP-1受体激动剂有葡萄糖依赖性,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很小,而且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有对神经细胞、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二、常用的GLP-1受体激动剂
目前上市的有多种GLP-1受体激动剂,其中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最为常用。司美格鲁肽的口服剂型在国内正在申报,距离上市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三者都有注射剂型,利拉鲁肽需每日注射1次;度拉糖肽与司美格鲁肽为每周注射1次。
利拉鲁肽与司美格鲁肽在美国获准用于肥胖者的减重治疗,度拉糖肽只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不过三药在我国都只能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而不能用于减肥。
司美格鲁肽是在利拉鲁肽的基础上研制的,所以司美格鲁肽可以视为利拉鲁肽的“周制剂”。每周1次给药更为方便,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所以目前GLP-1受体激动剂最主要的品种,就是度拉糖肽与司美格鲁肽两种药物。
三、度拉糖肽与司美格鲁肽的区别
度拉糖肽的半衰期为4.7天,司美格鲁肽的半衰期为7天,半衰期越长,意味着在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变化越小,所以司美格鲁肽的药物浓度更加稳定。
度拉糖肽的常用剂量为1.5mg,司美格鲁肽的常用剂量为0.5mg,两者均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基线下降1.5%,不过司美格鲁肽在使用1.0mg时,HbA1c可以获得1.8%的降幅。
在控制血糖、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等方面,司美格鲁肽的效果要高于度拉糖肽。
在心血管保护方面,度拉糖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广泛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而司美格鲁肽对合并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所以两者相比,对具有减重需求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适宜选择司美格鲁肽,对于需求心血管保护的2型糖尿病患者,度拉糖肽更为适合。
总结一下,在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的基础上,使用二甲双胍以及其他降糖药物,血糖仍控制不好者,可以选用GLP-1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在降糖的同时,对心血管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