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人更爱吃的大烩菜!原汁原味食材丰富。还记得小时候冻的搓手时就等着一碗热腾腾的大烩菜。配着米饭吃简直太香了
By 小张の厨房
用料- 胡萝卜 大半根
- 木耳 100克
- 蒜 3瓣
- 生抽 2勺
- 土豆 1个
- 白菜 半颗
- 腐竹 四根
- 粉条 1把
- 火腿肠 2根
1、把自己喜欢的食材切好备用
2、锅中放入葱,姜,蒜,9干辣椒炒香
3、更先放入土豆片,白菜,胡萝卜等蔬菜
4、加盐,十三香,生抽,耗油(如果家里有丸子可以这个时候放入)
5、加入适量的水和剩余的配菜炖八分钟
6、出锅~我最后又加了一些油泼辣子进去,非常简单的一道家常菜!大家快做起来吧
小贴士有不懂的可以在评论区问我哦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红白喜事上的甘谷烩菜在中国丰富而庞大的菜肴体系中,烩菜是最普通、最普遍、更受欢迎的民间菜肴。烩菜也有地域之分,什么东北烩菜、河北烩菜、河南烩菜、四川烩菜、陕西烩菜等等。烩菜在天水也很普遍,但我这里要说的是别具特色与风格的甘谷烩菜。
在甘谷,无论红白喜事、庆生寿诞、逢年过节,烩菜是主打菜肴。天水农村许多地方虽然大多选择用烩菜待客,但远不及甘谷人做的那么精致与生动。烩菜不是格式性质的菜肴,比如天水杂烩、天水各种扣莱、天水酒碟等等菜肴,都有一定的配菜格式,需用那些配菜,不需用什么配菜,有一定的定式规格,不能随意加减。而烩菜则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什么菜品都可以烩。在这方面,甘谷烩菜体现的特别突出。
甘谷人在烩菜前,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该提前泡的菜一律泡好待用,如干蕨菜、干萝卜、干豆角、粉条、海带、竹笋等等,所有要用的菜或切块、切条都切好;该过油的豆腐、洋芋都提前过了油。“烩”者,诸菜齐聚于鼎中接受火的考验。
甘谷人烩菜除了使用以上的菜品,肉片、肉丸子、洋芋丸子、香菇、蘑菇、豆芽、白菜、红白萝卜、藕片、菠菜、香菜、莲菜、洋葱、西红柿、花菜、瓜片、山药等等,什么菜都往一起烩。可谓五色眩目,香气馥郁,诸味谐调,形状各异,尽显色、香、味、形的丰富多彩,调一鼎之镬,聚百莱之味,让人对之口涎难止,食指大动。
甘谷烩菜之所以能把各种菜品的味道发挥出来,必须重用油汤。煮过肉的油汤是烩菜之母,调好的油汤充分调动了各个菜品的本味,肉汤的醇香渗透到各种菜体中,使之香气四溢,诱人口舌,美不胜收。
烩菜不像其它莱肴,都有突出的主角,烩菜中的任何一种菜都是主角。但在甘谷烩菜中,讲究过油的洋芋块与豆腐块,喜欢用干蕨菜、干豆角、干萝卜入莱,人们特别爱吃。过油的洋芋、豆腐本身油气饱满,经过油汤的烩制,更有弹性,筋道耐嚼;干蕨菜、干豆角、干萝卜是经过太阳曝晒的,经油汤一浸润,太阳的味道被发挥出来,别具风味,在咀嚼中更是品尝出质朴的自然之味。
甘谷人的烩菜是提前备好料的,客人来了,视多少随时现烩,然后分盛于碗中,就馒头或饼子分而食之,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好收拾。
甘谷烩菜精致、丰满、大气、美味,舍得下料,深受人们的喜爱。
李子伟2022年2月22日于天水。
来一碗妈妈做的烩菜 陕西人都知道烩菜是传统的家常美食,在全国各地都广为流行,其实简单的说,烩菜就是许多原料一起炖、煮制而成。根据地方口味习惯和流派,他们又分为河南烩菜、东北乱炖、山西烩菜、博山烩菜、河北熬菜等做法。
烩菜在一些地方,都是逢年过节的丰盛食品,比如婚丧嫁娶,以及红白事上面,也流行吃烩菜。大锅烩菜也是十分美味的。西安大品小吃培训的师傅说,烩菜的烩指的是一种烹调的 *** ,而不是某种菜式的名称。烩菜以东北炖菜最为著名,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很流行。
烩菜,就是指把煮肉和多种菜经过炒制,加水,最后炖熟。通常有几种比较固定的搭配: 猪肉炖粉条,猪肉炖冬瓜,猪肉炖土豆等,都是先将肉放入锅中加水和调料煮出香味,然后加入酸菜,快好时凭喜好加各种白菜、丸子、木耳、腐竹、响皮、粉条等。
做法:
主料:猪瘦肉、豆腐、粉条或白菜、土豆
配料:花生油、花椒、姜片、大葱、大料、酱油、盐、水
做法流程
1.洗好所有的菜备用。
2.肉切片,豆腐、土豆切小块,白菜切条,菜叶略大一点,置盘备用。
3.锅内放油,油熟了之后,再放肉。
4.把肉炒的水气快没的时候放大葱鲜姜,然后放大料,花椒少放,加入酱油。
5.将土豆块放入锅中,翻炒一会儿,加水,水正好淹没土豆,旺火煮。
6.水开后将豆腐入锅,慢火炖一会儿。
7.土豆快熟的时候,大约5-10分,将白菜放入锅中。
8.白菜煮熟,大约5分。
如果你有开店的想法,就来西安大品让我们师傅教给你正宗且独家的做法吧~绝对让你赚的盆满钵满哦~
提起牛肉丸子烩菜,西安城里的人都知道起源于东新街夜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刚上班就在解放路东新街口。那时候西安市的夜市最有名的就是东新街,一到晚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那时候桌子都摆在马路边上,来夜市吃饭的人,有吃烤肉的,小笼包子的,还有 *** 炒菜的。
记得还有弹吉他唱歌的,小姑娘卖花的。唱一首歌十块钱,拿着歌单你随便点。东新街的夜市经常开到天亮,一个通宵。
那时候有推着三轮车卖烩菜的,一碗烩菜,俩花卷,吃着美美的,还很便宜。最早卖烩菜的姓麻,是个小伙子。
小伙子提起卖烩菜能给你讲很多故事,今个不想赘述,谁要听私信我,讲给你听,很励志的。
话说麻家烩菜,做了好多年,小麻成了老麻,不过还有个帅小伙也开始传承着,暂且叫他小麻。后来老麻带着小麻,继续着他的故事,才有了《麻小麻牛肉丸子烩菜》
两三年前,在含元殿看到了麻小麻烩菜,咥了几回,觉得还不错。很多老西安人都会跑很远过来吃。为了方便大家,麻小麻烩菜又在三府湾开了一家店。
牛肉丸子烩菜,丸子是精髓,汤是灵魂。
麻小麻的丸子很大,瓷实,有嚼头。汤是牛骨头汤,加以大料调活,还有中药材。本来很多调料也是中药材呢,不是有句经典“药食同源”么。
麻小麻烩菜,不仅味道纯正,更重要的是老板有情怀,自己做,儿子做。这是要做百年企业。
衣食住行是人们必须的,吃的很能调动大家的胃口,一晃就是三十多年过去了,麻家烩菜味道么变。
不多说了,觉得不错的来,尝一哈“西安之一碗”牛肉丸子烩菜的味道。
听我说,么错的!
有么有想吃的,你掏钱,我带路!
今个顺便写了一副字,送与麻总,愿菜品越来越好,让更多的人能品尝到美的味道。
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美食来说,各地过冬的美食也是尽有不同,对于热爱面食的老陕们来说,冬天来上一大盆烩菜,那才是过冬的正确节奏。
烩菜对冬天来说是基本的尊重,冷手冷身体冷,急需暖胃小馆来拯救!!丸子烩菜,暖胃指数五颗星,比你对象还暖,虽然听起来很普通,看起来也是质朴无华,但那味道绝对是吃一口就放在心上的。
毕竟漂亮的皮囊千千万万,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下面这些烩菜是否让你舔屏:
陕西的丸子烩菜和别的地方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丸子多采用牛肉馅,汤也讲究清亮白色,看上去清清淡淡,可是真正品尝起来,却非常爽口开胃。
春节也快来了,但是天气还冷,这个时候,来一碗丸子烩菜,是不错的聚餐方式哦。
浪西安(langxian029):有意思、有看点、有态度的西安生活
商州区沙河子镇柴湾社区的于延怀正忙着给买家装粉条。记者 郑斐摄
任斗子在商州区沙河子镇的集市上割块肉,准备回去做顿大烩菜。 记者 郑斐摄
2月2日,农历腊月十七。商洛市商州区,积雪消融,天朗气清。沙河子镇的集市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沙河子镇王山底村九组的任斗子趁着到镇上办事的机会顺便去赶集。
“今天去集上转转,置办点年货。”任斗子说。他2015年在外打工时受伤,家庭生活困难,在镇、村的帮扶下,2017年年底任斗子一家脱贫了。他说:“乡里人看重过年,2018年家里条件好转了,得红红火火过个年。”
沙河子镇历史上是商於古道的一个重要节点,如今又是全国重点镇、陕西省重点示范镇,距离商洛市区只有10公里,当地群众既享受着城镇化带来的方便、快捷的生活,又保留着农村传统的年俗年味。过年的席面上,少不了一碗商州大烩菜。
“过年吃烩菜,生活美得太。过年桌上没有一碗粉条大烩菜,哪能撑得起席面!”任斗子说,他赶集还要买些粉条。
在沙河子镇,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办宴席都离不开大烩菜。据当地人介绍,过去由于生活艰苦,老百姓赶上吃宴席就跟过年一样。主家为了让来的人都能吃饱吃好,就用大锅先炖上一锅红白萝卜块,再放上自家磨的老豆腐、地里拿回来的嫩白菜,浇上炖了一晚上的肉汤,遇上家境好的主家还能放上一大把自家挂的粉条,熬呀熬,一锅食材丰盛、味香色浓的大烩菜就出锅了。
任斗子在集上四处转着买粉条时,柴湾社区的于延怀正和媳妇、孩子在社区广场上挂粉条。老于告诉旁边买粉条的人说:“我爷爷那会儿就开始挂粉条,这是咱祖传下来的手艺!”
柴湾社区是一个移民社区,粉墙黛瓦、高楼广场。社区的院子和广场上都挂着晾粉条的撑杆。当地人介绍,沙河子是商州有名的红薯之乡, *** 红薯粉条的手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于延怀告诉记者,2018年他自制的粉条已经卖了2000公斤,在当地也算是个“大户人家”。他说:“只要河里一结冰,大家就开始准备挂粉条。砌一个炉灶,架一口大锅,摆两口大缸,然后打芡、和面、漏粉、捞粉、冷却、冻粉、晾晒。传统手工 *** 的红薯粉条不含添加剂,光滑劲道,口味独特,深受当地人和外地人喜欢,每年都有很多西安人过来购买。”
临近中午,任斗子在集市上买好了年货,又骑着摩托车赶到柴湾社区,找到于延怀说:“在集上就听人说,老于家的粉条好,找了一圈没找到,没想到你就挂在家门口卖。”
听到有人说自家的粉条好,于延怀自豪地说:“那是自然,咱家的粉条不出村就能卖完,不用拉到集上去。不是跟你吹牛,你再晚来一会儿,今天就得白跑一趟了。”
任斗子笑着挑了两挂粉条,称好后,边付款边说:“今儿我回去,先让媳妇做一顿大烩菜,尝尝你这粉条咋样,要是好了过两天还来买。”
2017年年初,任斗子一家搬进了危房改造后的新居,家里还置办了新家具。新年新气象,小伙子心气十足:“今年不但要热热闹闹过个年,还要好好干,好好挣钱,让老婆和娃过上好日子。”
日子越过越好,收入越来越多,这不但是任斗子、于延怀的心愿,也是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心愿。但过年吃碗烩菜,吃碗放着粉条的大烩菜,仍是每个商洛人心底那一抹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记者 郑斐 万君
来源:陕西日报
对此问题,我和朋友们讨论后结果如下。
1. 商洛烩菜里面的肉,简直人间绝绝子啊,好吃停不下来。。。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我吃过一次24小时营业的餐厅,半夜两点去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2. 上海的菜量确实小。有一年去上海,吃干锅。四个人,准备点中锅,老板说不够,要点大锅。再点配菜的时候,心想只有四个人,又是大锅,少点些,不浪费。谁想,上菜后,大锅也就和我们那的小锅差不了多少。那四盘菜合在一起也就是我们那里一盘的量。这也是南北方一个有趣的差异!
3. 商州大酒店的商州大烩菜一桌不到400元,实惠。还有一个小王八汤。欢迎来到我们商洛,粗茶淡饭,本地菜合胃口就好,我们商洛最会吃的还要数镇柞一带,但是我们商县的菜确实不贵,烩菜一般量大,是本地招牌。你们吃好喝好玩好!
4. 口水默默流下来,好想去商洛,商洛挨着我家乡,可是从来没去过。商洛最有名的就是大烩菜和商芝肉。
5. 早两年走商洛过住了一晚,到河边恰了一餐宵夜,真的不错 ,物美价廉,可惜赶时间没有多住几天,下次有时间一定再去玩几天。
6. 让游客留下美食美味价廉物美印象的路边饭店值得称道!商县东店则,有门面店美食不错,味美,量大。有机会到商洛去旅游的时候,就到这家饭店吃饭,满满的正能量!
7. 我们经常都是烩菜再加一份肉,而且自记事以来,商洛的烩菜就是这种大盆装,没见过比这个小的。商洛菜量确实多,但味道只能说各有所爱。就我而言,感觉不是很好。
8. 白粉粉是亮点!这菜没有卖相,也只能叫吃饱。主要是肉太肥,中看不中吃!大气拿到广西桂林每份改成十份,不费力钱就来了。不但豪爽,而且厚道。
9. 这一大盆是我们陕南的熬菜并不是你们所说的烩菜,烩菜是用水煮熟的,而熬菜是用小火再加上一定的技巧慢慢做出来的,两者的味道有本质的区别,味道截然不一样。这些菜要遇到真正的吃货才能分辨出来,一般没有吃货经历的都是烩菜,这就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货真价实,有点心动要去陕西商洛吃一餐的感觉。这就是商洛人的实在,除了豪气实在才是商洛人的本性。上海在家煮一个猪楴子能够吃一个星期。
西安东郊一碗烩菜,3个牛肉丸比鸡蛋大,23元你觉得贵不?西安的雪终究是没下下来,真是一个悲伤的冬天,继续用食物安慰灵魂吧。中午,朋友约到三府湾这边,觉得离浐灞与不远,满嘴答应。导航看了一下,中间倒一躺车,大约需要50分钟(为了吃,你看我多么拼命)……
一品烩菜镇个楼吧
其实,袁小猫和很多人一样,对于吃啥要求不高,关键是要看和谁吃。谈得来的,互相理解欣赏的朋友只要一个招呼,袁小猫几乎是逢约必到的。所以,即便是一碗简简单单的烩菜,袁小猫也愿意在哈气成霜的日子里,长途跋涉而去……当然,这个烩菜还是很惊艳的,没有浪费袁小猫的感情和精力。
店门口偶遇书法老师送春联
坐47路在石家街下车,等了有十来分钟,610路才珊珊来迟,今天真的是蛮冷的。坐了三站,在三府湾西口下车,刚准备导航,抬头一看,马路对面就是那家烩菜馆,很醒目。绕上天桥一下来就到了它家门口。
这位王老师在认真写对联
门口两边围着两堆人,爱凑热闹的袁小猫赶紧上前一看,原来两位书法老师正在给大家写对联,“给额一幅对联好不好?”袁小猫开玩笑说着,那位老师立刻回答“么麻达!”陕西人就是这么实在,“吃不吃饭都送对联!”哈哈,旁边人给我们说着。
我的对联,咋样?
我的毛笔字都还给老师了
原来,这两位老师都是这家店主的同学,马上过年了,都是练了30多年的书法高手,给朋友帮忙,也给市民便利,“挺开心的!”戴眼镜的老师写下一幅对联的最后一笔说到。旁边另一位师老师一上午送出去30多副春联,而右边的王老师也送给大家20多副。“嗨,大家喜欢奏好!我们送着吉祥话感觉自己也特别开心。”王老师一口纯正的陕西话,特别热情。
两位老师辛苦啦
外面是真的冷,两位老师在外面一直写着也挺辛苦。文人讲情怀,希望这样的人和事在西安街头越来越多。哦,两位老师说今天会在麻小麻这里写一天对联,24号会在万达广场继续送一天对联,想要的可以去哦!
我就是那种一笑就没眼睛的人
高兴到飞起的袁小猫
墙上两个字,外地人都不懂其意
进到店里,暖风真足啊!浑身上下一下子都热起来了,真是一进来就不想出去了。店面很小,满满当当就是三行,注意,就是三行,两人桌很多,有两张四人桌。当然,像烩菜之类还是属于小吃快餐,随来随吃的较多。靠门口有一个大圆桌,看来也有多人聚餐在这里吃的。
座无虚位
中午十二点左右,人很多,三三两两。基本都是一碗烩菜,再要一两个凉菜。这不能说是碗,这叫品。在我们老家,品是一种上面大,下面小容器,和大老碗还不一样。品在我的记忆里就是逢年过节蒸肉,或者谁家红白喜事借去盛菜,平时我们都用洋瓷碗的。那时候,品是非常贵重的厨房用具。
另外,袁小猫注意到,墙上写着两个字“品麻”。这两个字估计只有陕西人能懂得其中的涵义吧,谁要是能说一句“你今儿品麻滴很!”么问题,这是资深老陕了!小时候,村里有位爷爷是在县城一个机械厂上班的工人,后来退休了,一个月有大概两千块钱退休金。所以,手头就比较宽裕,经常去吃羊肉泡馍,或则村里来卖啥吃货他都会买,村里人就会羡慕地说:“你看NIA他明爷品麻滴一天,吃香的喝辣的,人家是国家工人么,有工资呢么!谁像咱,都是泥腿子,你不种地就得饿死!”
鸡蛋大的牛肉丸子,全是肉
说话间,我们的烩菜上来了。这一品烩菜真是很诱人了,上面三个丸子有鸡蛋大,咬一口,新鲜嫩红,丸子特别紧凑,肉质Q弹牙,“真结实啊!感觉这3个牛肉丸子又太瓷实了!”除了牛肉丸子,烩菜里面的牛肉块也很敦厚。其他的菜如豆泡、腐竹、粉条、木耳、黄花菜等都很丰富,量也很足。暖暖的汤,扎实的菜和肉丸,连吃带喝真是过瘾。店里配的主食是米饭和花卷,袁小猫要了碗米饭,就着烩菜吃得特别暖心……
咬一口,真的都是牛肉
这丸子是真的大,说比鸡蛋大有点夸张,但也是相当大了
牛肉块也不小
袁小猫走的时候已经两点多了,朋友们还要喝酒,店里其他人也在笑着谝着,对面是西安更大的年货市场,红红的灯笼挂满了整条街,要过年了,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品麻吧!#吃在中国##吃在西安#
小朋友:阿姨,你拍完了吗?我可以吃了吗?
这一条与六块六,你说贵不?
家常凉菜,也嫽着
有生的日子里,天天品麻#西安美食探店#
陕西美食大全之陕南篇书接前文,现整理出陕南地区的特色美食。欢迎大家收藏评论,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陕南由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组成,北靠秦岭,南倚巴山,陕南菜因此颇具山水特色。
1.汉中面皮
有热凉两种,配菜(底垫子)主要有黄豆芽、土豆丝、黄瓜丝、胡萝卜丝、等口感软糯,香辣,也有烩,炒等吃法。汉中大街小巷遍地都是面皮店。
2.核桃馍
以宁强地区历史最悠久,清光绪26年慈禧避难时作为贡品,后流传于民间,代代兴旺。以面粉、核桃焙制而成,小如瓷盖,色金黄,入口香酥,放置累日逾旬色味如初,汉中其他地方也都有卖。
3.菜豆腐
又称菜豆腐粥,是陕西省汉中地区传统名吃,所用豆腐是用上好的酸浆水点出的,白、活、细、绵、精、嫩。面皮加菜豆腐是绝配,必选套餐。
4.粉皮
粉皮,又称片皮,入口有咸,酸、辣、香、冲等味。吃的 *** 都是凉拌,嚼之光滑、柔韧、自带几分凉爽。
5.梆梆面
因多在夜晚挑担上市敲梆叫卖而得名,酸辣鲜香;也有传说是因刘邦而得名的。不是关中地区的biangbiang面。
6.浆水面
类似于酸汤面,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在汉中所起,以浆水做汤汁,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
7.安康蒸面
类似于面皮,但多芝麻酱,与油泼辣子是绝配,是安康特色小吃。
8.八大件
安康"八大件"是安康酒席桌上一种菜肴组合的名称,据称凉热菜各八件,不是老百姓平时的主食。
9. *** 蒸盆子
传说始创于汉刘邦时期,先是汉江艄工歇脚欢聚时的荟菜,后来发展为除夕团圆饭上的压轴大菜,原料有全鸡(土鸡)、猪蹄、莲菜、红白萝卜、黄花、木耳、香菇、鸡蛋饺子、水发墨鱼及其它干菜,调料有大茴、草果、桂皮、花椒、干辣椒、食盐等。
10.炕炕馍
又叫芝麻饼,陕西安康地区汉阴县传统小吃之一,是一种圆形或长方形的烙饼,馍上面粘满芝麻,饼上每隔指许,剁有似断非断的刀印。
11.洛源豆腐干
好水出好豆腐,洛河源头洛源镇出产的,香爽油咸,柔劲适口,若拌以蒜泥、芥末、葱段、麻油等佐料,味道更佳。
12.橡子凉粉
陕西汉中南郑县元坝一带的一道有名的传统小吃,主要原料就是橡子。吃起来爽滑、筋道,十分可口。
13.商州大烩菜
商州地区红白事宴席宾客的,大杂烩,胡萝卜、白萝卜,配油炸豆腐块、红薯粉条、土豆,再盖上肥瘦相间的过油红肉或排骨或酥肉,内容比较复杂但味道不错。
14.镇安大板栗
镇安大板栗主要产于秦岭山区的镇安、柞水、长安、丹凤等县,以镇安县产量最多,质量更佳,颗粒肥大、栗仁丰满、色泽鲜艳、肉质细腻、糯性较强、甘甜芳香、营养丰富。
15.柞水黑木耳
柞水黑木耳味道鲜美,个大肉厚,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陕西榆林市子洲县,有一种美食叫“手炖八碗”,按字面意思,大概就是两种理解方式,一是手工炖煮的八碗,二是亲手炖制的八碗。无论哪种解释,都不是十分合理恰当。有人说可能是“手端八碗”,由于当地老百姓口误,念做“手炖八碗”了。
通过和当地人了解,说的是旧社会人穷,吃八碗只有在办红白事的时候才能吃上八碗,而且不能敞开肚皮吃。坐桌后给每人上一碗加了烧肉、炖肉、酥鸡、丸子、清蒸羊肉、小酥肉、炖肘块、炖鸡块各两块的土豆粉条汤,就着四个热菜四个凉菜,配着花卷或者米饭吃。
八大碗最早起源于满族,随着美食文化的发展,八大碗数不胜数,比较有名气的有正定八大碗、高平八大碗、安徽八大碗、滕州八大碗、临清八大碗、五台八大碗、徐州八大碗、陕北八大碗等等,其工艺不外乎炒、炸、烩、熘、蒸、炖等,只是调料和口味有些区别。
品尝了子洲手炖八碗发现,比起单独吃八碗,外焦里嫩的丸子、红亮诱人的炖肉、肥而不腻的烧肉、酥烂脱骨的酥鸡、绵软弹牙的肘块、麻辣咸香的鸡块、软烂清香的羊肉、鲜香可口的酥肉加上清清爽爽的酸汤,烩成一碗“手端”八碗,撒一把葱花香菜,花花绿绿,那真叫一个“绝”。
近年来,陕北美食文化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像榆林的拼三鲜、米脂的驴板肠、镇川的干炉和碗托、横山的炖羊肉、吴堡的手工挂面、佳县的猪肉翘板粉、绥德的黑粉猪头肉夹油旋、定边的羊肉剁荞面等不仅名扬陕西,部分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相信子洲“手炖八碗”也会逐渐端上全国老百姓的餐桌。(李胜亚)
编辑:段鑫
责编:蒋奇
主编: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