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丑陋的家伙叫鮟鱇鱼,昨天在大连自然博物馆里对它感兴趣,不仅是因为它样貌奇特,鮟鱇鱼又叫蛤蟆鱼,因此其丑陋的样貌可见一斑。还是由于它的繁殖方式,雌鱼身长40cm到1米,而雄鱼小到隐藏在雌鱼身体内部,雄鱼以寄生在雌鱼身体上为生,最终会和雌鱼融为一体,奇特不奇特?
鮟鱇鱼生活在海底,行动迟缓,性情懒惰,但它却是一个海底钓鱼高手,它嘴上的一个灯笼状小触手像是一个钓鱼竿,还能发出灯光,吸引着小鱼们跑到嘴边,成为它的猎物!如果是敌人来了,人家就把灯一闭,溜之大吉了,神奇吧!
这样一款神奇的鱼类,竟然也逃不出成为人类美食的宿命,它分布广泛,北极及世界三大洋都有它的存在,在许多国家是具有高经济价值之鱼种。在欧洲和北美,有数百万人喜欢吃这种味道鲜美的大鱼,它因此常常被称为“穷人的牡蛎”。
鮟鱇鱼肉供食用,鲜食或腌制成盐干品。不但是西餐大厨们趋之若鹜的食材,在日本料理中也是当家之菜。生鱼片,寿司中,鮟鱇鱼都当仁不让成为主角之一,而鮟鱇鱼肝也是可以媲美鹅肝的极品美食。
中餐的各种烹饪方式也少不了它,剥皮后的鱼肉做清蒸,鱼头和鱼皮做红烧,鱼尾炖豆腐,鱼肝泡黄酒,可以让一条鮟鱇鱼发挥更大的价值!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还不知道,鮟鱇鱼的价格还非常的便宜,一斤才5块多,这样的鮟鱇鱼是不是都摩拳擦掌了呢?
看看这条大鱼竟然还买一送二,这条小的也像是鮟鱇鱼,从嘴里揪出来的,是不是雄鱼呢。另外一个小海星,只剩两个角了,应该是被安康鱼消化了吧。
我们中午仓促,就把这大条鮟鱇鱼一锅炖了,味道比较鲜,但有点儿酸味儿,可能是没有找到要领,建议大家做的时候鱼皮要去掉,另外加一些去除腥味的调料,可以炖得更香一些。看到别人图片上清蒸的做法,真是给鮟鱇鱼平冤昭雪了。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评论和转发我的文章,希望您能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关注我,我会给您带来更多旅居有意思的感受。#大连##普兰店##海鲜##美食#
中国人的饮食哲学,鱼肝和鱼肠也可以成为百年名菜有一个观点是,中国人只要不是肚子饿极了就不会揭竿而起,鲁迅先生不就说中国的历史只有两种情况吗。而由此引申出的另一种观点则是,中国人很少揭竿而起,因为他们很少真的饿肚子,中国人几乎什么都吃。尤金·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就委婉地提出过这个观点。马上有人站起来反驳,中国人怎么什么都吃呢?鱼内脏就不吃嘛,顶多拿来用一用。
凡事无绝对。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详细记录过斑鱼肝的吃法。“斑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份、水二份、秋油一份。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以去腥气。”
朱彝尊也吃鱼肝,但是误把肝当作肺了,现在大家当然都知道,大部分鱼类并没有肺。朱彝尊在《食宪鸿秘》中是这么写的:将没有束腰的鱼肝洗净,同木花一起入清水浸泡半日,和鱼同煮。然后将一碗采油倒入锅中,任其沸涌,才能去腥。起锅之前,嫩豆腐、笋边、时令蔬菜,拣选几样加进去,最后也是要加姜汁,再加一点酒浆就更好了。
两人都选择加入姜汁,一是为了去腥,二是驱寒。斑鱼是无鳞鱼,属鳢科鳢属乌鳢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鳢鱼“甘,寒”,太凉,加入姜汁可以调节一下。《调鼎集》中记有“脍斑鱼肝”“(斑)鱼肝切丁,石膏豆腐打小块。另将豆腐、火腿、虾肉、松子、生脂油一并削绒,入作料,肝丁、豆腐块一同下锅,鸡汤脍,少加芫菜。”也是一种做法。
但斑鱼的肝最出名的做法,是做汤。斑鱼是太湖特产,中秋节前后上市,据说太湖畔吴县木渎镇石家饭店做斑鱼肝汤做得更好。石家饭店的这道汤“以讹传讹”为斑肺汤,显然是清朝的传承。一九二七年于右任游太湖赏桂,归途中在石家饭店尝到了斑肝汤,即兴题诗:“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于右任是陕西人,听错了音,讹上加讹,斑肝变成了斑肺,斑肺又变成了鲃肺,流传至今。
这个说法并不靠谱。陆文夫援引过苏州的童谣:“一月塘鳢二月鳜,三月甲鱼四月鲥,五月白鱼六月鳊,七月鲈鱼八月鲃,九月鲫鱼十月草,十一鲢鱼十二青”。是苏州人吃鱼的时令歌,这里的“八月鲃”就是斑鱼。据说于右任也喜欢这道斑肝汤,去苏州品尝后,还提笔作诗,把菜品的名字改成了“鲃肺汤”。为此,民国的报纸上没少打嘴仗,说老于“斑鲃不清”、“肝肺不分”。
日本人也吃鱼肝。日本人的饮食哲学讲究吃“一物全体”,意思是每一种食材都要派上用场,不要浪费,对于鱼来说,鱼肝和鱼肠都是要吃的。日本有“关西河豚,关东鮟鱇”的说法,河豚的肝有剧毒,倒是鮟鱇的肝很值得说一说。江户时代有“三鸟二鱼”的提法,即鹤、云雀、鷭、鲷、鮟鱇,这五种食材都是决定美味。
具体到鮟鱇,则一身七宝,吃法多种多样,最经典的吃法是烫火锅。茨城县是鮟鱇的重要产地,此地烫鮟鱇火锅之前,要先将鮟鱇鱼肝在锅中煎一煎,再用味增调味。这样调制的汤底会呈现迷人的金黄色,而鱼肝也不会太腥。鮟鱇的肝,蒸或煮也都可以,搭配醋汁、小葱、萝卜泥、山葵,解腻去腥。只要烹调得当,鮟鱇的肝口感细腻丰富,尤胜鹅肝,因为它的脂肪含量惊人,每100g鮟鱇鱼肝中含41.9g脂肪,41.5g水和10g蛋白质。
说来有趣,斑鱼实则是河豚的幼鱼。长大后的河豚,那剧毒无比的肝部,在幼鱼身上是宝贵的美味。中国和日本,一西一东,一河豚一鮟鱇,在吃鱼肝上的确是相得益彰。
鮟鱇的七宝中,也包括鱼肠,通常拿来做刺身。说到鱼肠,中国人吃鱼肠的历史不能算短。传说汉武帝有一次逐寇到海滨,闻到一股异香,命人四处打探,原来是一个老渔夫正把他埋住发酵的鱼肠起出来,汉武帝尝了尝觉得不错,从此就喜欢上了这种古怪的吃法。这是《齐民要术》里写的,这种食物叫作“鱁鮧”,据说是黄花鱼、鲨鱼和鲻鱼的内脏腌制、发酵制成的酱,南朝宋明帝也很喜欢吃这个,这是《梦溪笔谈》里说的,但沈括又说鱁鮧应该是当时常吃的乌贼肠。
再往前推,专诸刺王僚用的鱼肠剑,也或许可以看作一个例子。当时王僚吃不吃鱼肠,不得而知,但当时做鱼是“一物全体”地下去做,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最喜欢吃鱼肠的还是广东人。广东人吃鱼肠,用的最多的是鲩鱼肠。鲩鱼就是草鱼,南北方不同叫法。中山的鲩鱼最有名,喂养时要在饲料中掺入蚕豆,喂出来的鱼肉质结实、脆口,鱼肠自然脆上加脆。有一回看新闻,看到湖南某地贩卖的草鱼,久煮不烂,一度讹传为塑料鱼,经有关部门鉴定,不是塑料鱼,是脆肉鲩,红烧、清炖都不行,片出来打边炉一绝。
脆肉鲩的鱼肠有一道名菜,鱼肠煎蛋。摊好的鸡蛋,切成菱形,中间夹杂着小块的鲩鱼肠,咬下去生脆、柔韧、紧实,而且丝毫不腥。据说做这道菜,广东大厨常用的去腥 *** 是用老姜熬出浓汁。用姜,这是有传承的老派做法,袁枚和朱彝尊活在现在,当为粤菜击节而歌。用柚子皮来爆鱼肠,也是一绝,都是边角料,下好料去爆它,反而好吃,可见这个世界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和事。
相比之下,北方人的在吃上的胆子就要小很多。北方人事不吃鱼内脏的,不论是鱼肠还是鱼肝。东北人拿鳇鱼的肝来解毒,日常是不吃的,怕中毒。也不吃鱼肠,拿来沤肥。其余如鱼鳞、鱼鳃、鱼鳔等物,也一概不吃,吃鱼吃得粗豪而不精细。这样的差别,体现了对待食材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和趣味。
中新网5月17日电 美食探索纪录片《风味人间》第2季第四期“杂碎逆袭史”,将于今晚21:20播出。相较于之前三期中接踵而至的美味和温暖戳心的人间故事,本期美食显得有些“暗黑”——来自全球各地的众多杂碎即将竞相登场。”
在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里,杂碎可说是更具争议性的食物之一。本期《风味人间》更将完整拍摄出众多种类的杂碎,从食材获取、处理 *** 再到上桌食用的完整过程。 *** *** 的呈现,将给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
本期由杂碎做出的美食也被拍出了别样魅力,这些品貌不佳的肉食边角料经过人们的巧思妙手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一道道满口鲜香的珍馐美馔:川北肥肠、内蒙羊杂、意大利猪蹄镶肉、日本鮟鱇鱼肝、汕头狮头鹅……
在菲律宾,猪杂不仅能窥见当地原住民“物尽其用”的本能,也充分体现人类着对食物的敬意。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些杂碎甚至“进阶”成为顶级食材。例如被比作“海底鹅肝”的日本鮟鱇鱼肝,因其口感和风味让食客趋之若鹜。
编者按:
近期《流浪地球2》热播,科幻大片的背后,不禁引发深思:电影假设的末日场景虽遥不可及,但假如地球到了“末日”,人类要以什么为食?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推出系列科普文章,欢迎关注。
鮟鱇,去掉鱼字旁,就是安宁和健康,倘若地球流浪,“安康”更是每个人的心愿。
鮟鱇鱼外形丑陋,因此也有一些称得上“鱼身攻击”的俗名,比如蛤蟆鱼、灯笼鱼、老头鱼、琵琶鱼、结巴鱼、丑婆、海鬼鱼等。鮟鱇鱼家族有4属约25种,一般生活在海底下500米的深处,属硬骨鱼类,鮟鱇目、鮟鱇科,为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它们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北冰洋和我国沿海也有一些分布。
“丑”名远扬的鮟鱇鱼
很多种类的鮟鱇的长相确实难以称得上养眼:它的头大,宽阔而平扁,身体呈短圆锥形,躯干部比较短,嘴巴宽宽大大,下颌突出,两颌长着大小不等的尖锐的犬牙,且可以向内倒伏,头的周缘具发达的皮质触手状突起,双眼长在头背上,身体柔软,没有鳞。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研究表明鮟鱇是河豚的远亲。鮟鱇属于辐鳍鱼纲棘鳍类鲈形亚类真鲈形系鮟鱇目。鮟鱇目与鲀形目是姊妹支。虽然鮟鱇看起来与可爱的河豚毫不沾边,但鮟鱇目的确与鲀形目关系最近。
不过,还有研究表明,鮟鱇鱼并不都是“蛤蟆鱼”“大丑鱼”,鮟鱇目还是有高颜值的种类存在的。比如鮟鱇目躄鱼科的许多物种是颇受欢迎的海水缸观赏鱼,如金黄的鲍氏薄躄鱼等,色彩鲜艳,形态奇趣。
丑鱼鮟鱇 图片来自 ***
“早恋早婚”的鮟鱇鱼
除了丑,一些鮟鱇鱼种类的恋爱和繁殖后代的方式也很奇特。这是因为鮟鱇鱼的“早恋”和雄鱼的“专一”。鮟鱇鱼的卵一经孵化,幼小的雄鱼就马上找“对象”,随后立刻“成家”。这可能是地球上生物最典型的“娃娃亲”。
过一段时间,幼小雄鱼的唇和身体内侧就和雌鱼的皮肤逐渐连在一起,最后夫妻俩就完全“合体”了。此后,雄鱼除了精巢组织继续长大以外,其他的器官都停止发育,最后完全退化。从此,雄鱼就依附在雌鱼体上,过着寄生生活,靠雌鱼身上的血液来维持生命,并通过静脉血液循环进行交配。
因此,鮟鱇鱼夫妻的个体相差悬殊。如密棘鮟鱇的雌鱼全长1—1.2米,雄鱼只有8—16厘米,人们曾经捕到一条1米长的雌鮟鱇,而附着在它身上的雄鱼只有2厘米。研究人员说,鮟鱇的这种奇特的“婚姻”在汪洋大海之中,对提高受精率、保证后代的繁衍是非常有效的。不过,这种性寄生现象在整个生物界里都非常少见,即便是在鮟鱇鱼的种类中,也只有一部分鮟鱇鱼选择了这种方式。
“早恋”的鮟鱇鱼 图片来自 ***
会“打灯笼钓鱼”的鮟鱇鱼
多数鮟鱇鱼生活在深海,这是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环境,想在这样的环境里找到食物、繁衍生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鮟鱇鱼自有应对办法。什么办法呢?一是打灯笼。鮟鱇鱼自己其实不能发光,但是它的头顶上长着灯笼状的发光器,发光器里面,有两种弧菌共生着,这些弧菌能够发出亮光。在黑暗的深海里,可怜的小鱼小虾被鮟鱇鱼头顶上的光亮吸引过来,但并不知道藏在点点星光下面的,是鮟鱇鱼无情的血盆大口,还没等它们反应过来,就掉进了鮟鱇鱼的血盆大口。
“打着灯笼”的深海鮟鱇鱼 图片来自 ***
虽然“小灯笼”是深海鮟鱇鱼引诱食物的有力武器,但有的时候也会给它惹来麻烦。因为闪烁的灯笼不仅可以引来小鱼,还可能吸引来敌人。当遇到一些凶猛的敌人时,貌似凶狠的鮟鱇鱼就不敢和它们正面作战了。
但鮟鱇鱼是比较聪明且灵活的,它会迅速地把自己的小灯笼塞回嘴里去,靠着自己发达胸鳍,像脚一样在海底移动。灯笼一灭,海洋中顿时一片黑暗,鮟鱇鱼趁着黑暗转身就逃。那些想把鮟鱇鱼当美食的大鱼,在黑暗中找不着猎物,只好悻悻离去。
不过,只有深海中的角鮟鱇有发光细菌,可以发光,来吸引趋光性的鱼类和其他动物。沿海常见的黄鮟鱇,虽然也在海洋中层带有分布,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栖息水深不超过200米,甚至在平均水深只有十几米的渤海中也有它的身影。因此,黄鮟鱇这一底栖鱼类,实际上不是深海鱼。在幽暗的深海出现的多种多样、模样吓人的鮟鱇,主要是角鮟鱇亚目的成员。
打着灯笼的深海鮟鱇鱼 图片来自 ***
浑身是宝的鮟鱇鱼
鮟鱇鱼肉质紧密,结实不松散,纤维弹性十足,鲜美更胜一般鱼肉,可与龙虾肉媲美,胶原蛋白也十分丰富。不但日本人喜食,美国人和一些西方国家的人也爱食用。鮟鱇鱼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等地也被作为食用鱼类,而且价格便宜。因为目前还没有人工养殖,市场里的鮟鱇鱼都是野生捕捞的。
鮟鱇鱼全身都是宝,特别是鱼肝、鱼皮、鱼肚、鱼鳃、鱼肉、鱼鳍以及卵巢,不同部位味道各异,吃法也有不一样。日本人喜爱吃鮟鱇锅,尤其是在冬天。在日本关东,鮟鱇鱼被是顶级食材,有“西有河豚、东有鮟鱇”的说法。除了火锅,日本人还会以鮟鱇鱼肝作为寿司食材,而鮟鱇鱼肝更有海底鹅肝之称,一般可以蒸食或作为刺身食用。
鮟鱇鱼是特殊的、以丑闻名的鱼,虽然美味,但目前我们对于这种生活在深海的鱼类了解很有限。它的资源量、可捕的产量,都还有待研究。
2012年8月,科学家们在美国加州海岸外的深海中拍摄到一种罕见的鮟鱇鱼品种,说明我们对鮟鱇鱼还知之甚少。我们期盼发现更多的深海宝藏,希望这种特殊的“丑鱼”能在大海里健康生活下来。倘若真的到了“流浪地球”的时代,这种深海鱼或许会成为可以救命的“粮仓”。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作者:刘雅丹研究员 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策划:武玥彤 谢芸
【征稿令】
为在全社会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 *** ,光明网科普频道面向创作者征集各类原创优秀科普、科幻作品,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各领域专业人士、在职教师与在校学生等积极参与,首次投稿作者请提供个人简介。投稿邮箱:gmkepu2023@163.com。
来源: 光明网-科普中国
冬天买鱼,内行人专挑这6种海鱼,肉厚刺少营养高,难以人工养殖冬天比较寒冷,多吃肉能够补充营养和体力,从而达到防寒保暖的效果。在吃鸡牛羊肉的同时,也别忘记多吃鱼,鱼肉易于消化吸收,口感也好,而且鱼肉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不论老人孩子都适合。所以,冬季饮食多吃鱼,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 当我们在市场买鱼时,会有淡水鱼和海鱼这两种,相比较而言,海鱼比淡水鱼更鲜甜滑嫩。但面对海鲜市场中琳琅满目的鱼类,有哪些鱼是野生的呢?今天我来分享6种冬季最肥美的海鱼,且都是人工无法养殖的,好吃又营养,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1种,带鱼
带鱼又叫做刀鱼、裙带、牙带鱼等,新鲜带鱼为银灰色,有光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而且鱼刺比较少,吃起来非常方便。冬季是带鱼的捕捞旺季,但是我们在市场上很难看到鲜活的带鱼,这是因为带鱼不是淡水鱼类,而是名副其实的野生鱼,这种鱼一般生活在水下的30-200米内,一旦被人们打捞上岸,海面的压力变化无法调节,带鱼就会死亡。 带鱼的吃法有很多,可以煎炸、红烧等,但带鱼清洗比较麻烦。建议用75度以下的温水冲洗,更加容易洗净,而且无腥味。
第2种,马鲛鱼
马鲛鱼的学名叫做鲅鱼,是我们沿海地区最为常见的一种野生鱼,多数生活在150米深的海域里面,体形狭长,头及体背部蓝黑色,肉质紧实,没有什么刺,由于马鲛鱼在冬季停止成长储备脂肪,所以12月份正好是马鲛鱼上市的季节,最新鲜肥美也最多,营养极高,价格也很给力,一斤才15元。常见的马鲛鱼做法有清蒸,红烧,炖汤和包饺子,尤其将鱼片煎得香香脆脆,非常好吃又下饭。
第3种,小黄花鱼
小黄花鱼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为近海底层结群性洄游鱼类,不能人工养殖。柳叶形状的小身躯, 体长约20余厘米,外皮金黄,鱼肉细嫩鲜美,煎烤烹炸都美味,表皮又香又酥,好吃极了。由于小黄花鱼是海水鱼,离水即亡,所以挑选小黄花鱼时,要选择鱼鳞平整均匀,微黄透亮,眼睛比较黑而光亮,身体上没有明显的伤痕的鱼来购买,这样的小黄花鱼才是新鲜鱼。
第4种,马面鱼
马面鱼又称剥皮鱼、皮匠鱼、面包鱼。这种鱼属于外海暖温性底层海鱼,在我国中的东海、南海以及黄海中都有出产,虽然它的外表很难看,鱼皮像砂纸,但营养价值不比其它鱼类差,其肉细嫩而且没有腥味,肉味比较清淡,可以搭配豆豉、酱油、姜蒜红烧,或者切片煮汤,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食用鱼类。
第5种,鮟鱇鱼
鮟鱇鱼又称结巴鱼、蛤蟆鱼,因为头上顶着灯笼,所以也俗称灯笼鱼。鮟鱇鱼长相也很丑陋,嘴巴大,牙齿难看,头也大,其实鮟鱇鱼味道很好,它属于软骨鱼,口感鲜美且口感紧实有弹性,其中鱼肝和鱼肚是最美味的部位,鮟鱇鱼肝还被称之为“海中鹅肝”。鮟鱇鱼可蒸、可煮、可煎、可炸、可刺身、可涮烫……做法可谓多种多样。
第6种,龙头鱼
龙头鱼一般生活在水深50米以内,泥沙底海域常年可见,它又称水潺、九肚鱼、豆腐鱼、鼻涕鱼等,价格很实惠,一斤10元左右。这鱼浑身软溜溜的,连鱼骨也是软的,肉质细嫩,入口一吸就化了,是很受欢迎的鱼类。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用来清蒸、煮汤,而大排档的做法,是挂软糊下油锅炸到外壳香脆,再撒上椒盐,吃起来外酥里嫩。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分享适合冬天吃的6种野生海鱼,遇见别错过,趁着冬天最肥美的时候多吃些吧。此外,你还有哪些熟知的野生鱼?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专坑中国有钱人的“高端网红”曝光:求求你,别再吹捧了01
前几天,有这样一条微博火了,引起了很多人的转发。
一位博主,去了上海的一家日料店吃饭,翻菜单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份价目表:
在日本平平无奇、可以算是廉价小吃的日式烧鸟,也就是烤鸡肉串,在这家店里,身价翻了好几倍不止。
鸡心、鸡胗、鸡皮、鸡肝、鸡里脊肉,可以卖到50元一串。
而“高贵”的带皮颈肉、鸡翅中、鸡腿肉,则可以卖到100元一串。
博主感慨:“为什么这两年国内突然开了这么多家烧鸟店?看看菜单就知道,真的太好赚了!
当一只鸡是一只鸡的时候,它的身价大概100-150块钱,还是精品土鸡。
当一只鸡被分解成若干串串,这只鸡的身价就翻了10倍不止,比卖全家桶赚多啦!”
这家日料店,甚至高端到连免费的水都不提供。
服务员问博主要喝气泡水还是矿泉水,博主回答要白开水。
结果服务员拧开一瓶矿泉水倒进电热水壶开始烧,而那瓶矿泉水的价格是50元一瓶。
评论区里,很多人被菜单上的价格震撼到了:
“这个价格是一串吗?真的不是一把12串的价格吗?”
有人晒出了自己在京都居酒屋吃的烧鸟拼盘,肉串看上去又大又美味,而且这么一大盘也没有超过100元人民币。
有人则称自己在这家店里,花了2400元吃了个寂寞,服务也一塌糊涂。
02
你会发现,这几年,国内这类人均2000元左右的“高端日料店”,是越来越受欢迎了。
首先,这类日料店的名字,一般都会带上具有日式风情的生僻字,比如“鮨(yì)”这个字。
椰子我也是特地去查了一下,才知道这个字的读音。在日语里,鮨就是寿司的意思。
而放在店名里,就显得格外高端、大气、上档次。
比如上海的鮨昇,人均1424元;鮨直辉,人均2511元;鮨松野,人均1946元......
其次,食材的名字也要越复杂罕见越好,比如:
和歌山蓝鳍吞拿鱼、佐贺开鲭鱼、北海道海胆胡麻豆腐、威士忌静冈蜜瓜......
对外统一声称:“日本空运过来的,国内根本买不到”。
主厨或店长,背后一定要有故事:
比如在日本留学,课余时间去一家高端omakase店里打工,结果发现料理才是自己的真爱。
在90岁高龄的日本光头老师傅的试炼下,终于成为了店里唯一被认可的中国籍主厨。
为了让国人也品尝到这份“匠人精神”的美味,特意放弃了求学,回国开了这家人均2000的日料店。
听过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在日本学文学的朋友,称自己回国就要当个日料厨师。
别人问他,那岂不是专业不对口了?他回答说,专业很对口。
高端料理,三分靠气氛,七分靠故事,他的专业无缝衔接。
接着,订座要越困难越好,往往要托关系、提前好几个月预定才能排得上号。
有些店还会立下几项堪称严苛到变态的规矩:
不接待新客;必须准时到店,迟到的话错过的餐点不会再补上;
吃到7:45分必须准时买单,因为8:00下一批客人就要来了......
最后,为了彰显出煞有其事的仪式感,还必须现场观看主厨一整套繁琐复杂的表演。
有网友吐槽:被迫坐在吧台前看师傅切生鱼片、卷寿司,距离半米。
讲话总觉得被人听见也就算了,你还得陪师傅聊天。
随便聊聊他的学厨经历也就算了,你还得应付他突然抛出的“这几个海胆是今天早上刚空运来的,只够给你们两位了。”
你吃完一口,要是不故作惊艳且超级夸张地点评几句,感觉都对不起这只小动物的运费。
03
遗憾的是,随着这类画风精致的国内高端日料店,渐渐成为中产、有钱人们的更爱之后,暴雷的情况也频频发生。
比如,前几年开在上海和南京、人均1000+的“鮨一”,被日本东京名店“鮨一”在官网上揭露山寨的身份;
比如,成都某高端日料店,被王思聪实名差评,称其食材以次充好、味道难吃至极。
比如,杭州某人均2K+的Omakase,被顾客曝出清酒和食材都是产自日本核辐射地区。
经过监管局调查,结果却是:所谓“从日本空运的新鲜优质食材”,其实是从青岛海产市场买的。
来感受一下食材成本的廉价:售价58元的爱知县星鳗苗,成本价才6.8元一份。
大多数人,往往连日料店里的樱桃鹅肝、鮟鱇鱼肝、玉子烧是冷冻半成品都吃不出来。
就像纳西姆·塔勒布在《非对称风险》中写道:
“有钱人很容易成为别人的靶子,把事情搞复杂,就能轻易骗到有钱人的钱。”
生僻的店名、故弄玄虚的品牌故事、苛刻的规矩、复杂繁琐的仪式,其实都是为了让商品溢价得更多罢了。
《怪诞心理学》中就提到过这样一个红酒评测:
心理学家选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香槟三类,每一类都挑了一瓶贵的和一瓶便宜的。
然后让品酒者来猜,哪一瓶是贵的?
实验结果令人吃惊:只有53%的品酒者能成功选对更贵的酒,要知道,就连抛硬币的概率都有50%。
更要命的是,在红葡萄酒的分类下,品酒者的成功率只有39%,也就是说,多数人认为,便宜的酒更好喝。
贵价的酒,贵就贵在他们编造了一个更好的故事而已,你花了大笔银子买到的,只不过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类似的,一部分中产们,花了2000多元吃了一顿不明所以的饭,吃的不过也是那种高人一等的阶级感、优越感罢了。
04
经济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凡勃伦效应”,指的是: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反而越好卖。
1889年,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他的著作《有闲阶级论》中提到:
商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炫耀性商品,一类是炫耀性商品。
那些带有炫耀属性的商品,不仅有物质效用,更重要的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虚荣效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外观相同的一个杯子,在街边小店卖9块钱,在百货商店的柜台可以卖到99块钱。
味道一模一样的一串鸡肉,在超市的熟食专柜里卖5块钱,在高端日料店就可以卖到100元一串。
中产阶层购买贵的产品,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买得起贵的,身份、地位和品味可以通过价格得以彰显。
就像电影《大腕》里的那句经典台词:“不求更好,只求最贵。”
高价不一定代表高品质,但一定能让购买者自我感觉良好。
食物从来都只是食物而已,但国内的“高端日料”所自带的鲜明阶级性,刚好符合中产恰到好处地炫耀、不露声色地彰显身份的需求罢了。
松露真的比香菇好吃么?
蓝鳍金枪鱼肥润的味道真的就比普通鱼肉更高级么?
我们只不过是被无休无止的阶级鄙视链裹挟着、驯化着,不断寻求着他人认可的俗人罢了。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全网粉丝量破100万。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
四川成都这家店简直太赞了,每次来我都要打卡的一家网红店!四川成都是公认的美食之都,每次来这里我都会满载而归,这里的“满载”指的是我的肚子,因为这里好吃的简直太多了。各式各样的火锅、川菜,让你每次路过一些餐厅,你都欲罢不能的驻足停下,然后喊一声服务员“菜单”,就开始你的美食体验了。哈哈!
这次还是在四川成都,我又发现了一家超级棒的店,这次是一家海鲜店,店的名字叫——上宴精品海鲜姿造。
开篇为了不叫大家忘记,我还是重点先说下这家店的位置吧,叫大家提前记住。^_^
成都上宴
上宴大门
它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大街下东大街169号晶融汇二期洋展购四楼
大家可乘坐公交51路、65路、65A路、104路、47路、48路至东门大桥站,下车即到。
指示路牌
当然如果大家不喜欢坐公交,那么你可以直接打车到这里,也是非常方便的。
来到了上宴,进入餐厅你会发现上宴这家店的与众不同,首先大堂高雅,环境特别棒,之一感觉就是“高大上”,觉得来这里消费是值得的,这还体现在前台服务员的工作热情,面带微笑。而且如果人多需要等位的话还有休息区,休息区也都会提供各种小吃饮料。
前台
看前台是不是有种进入“酒吧”的感觉?满满的金属气息,像是进入一个盛大party。
走廊
就餐环境非常的通透明亮,一点不觉得压抑。吃起美食来也非常的舒心!宴请亲朋选择这里再好不过了~
各种酒也是必须有的
再来讲一下美食了(这是重点)
我更爱吃以及推荐的:
1,希鲮鱼籽
这道菜的原料——产自日本, 鱼肉非常的嫩滑,鱼籽也很鲜嫩。基本上是我目前在成都吃过的最新鲜最棒的了,来了上宴一定要品尝。
2,黑椒西冷牛排
牛排我喜欢做到7分熟,然后再配上店里的秘制酱料,你吃一口会觉得非常香浓滑嫩,简直想吃更多一些!
3,阿根廷红虾
上宴的阿根廷红虾也是非常赞,我觉得这虾壳薄,虾肉还多,只需要烫涮2到3分钟你就可以吃啦!我果断来了好几盘~
4,鲍鱼海参饭
鲍鱼海参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也特别好。喜欢的童鞋一定别错过这个,这可是店里 *** 供应的!毕竟性价比在这里也摆着呢,哈哈
5,哈根达斯的冰激凌
来南方,我最缺少不了的就是冰激凌了,然而上宴这家店直接满足了我。各种味道、各式各样的哈根达斯冰激凌,简直不要错过,而且上口就停不下来。
全餐图
好吃的简直太多,既然上宴主打全球精品海鲜嘛,那我再给大家列举一下餐区的各式各样的海鲜、饮品与美食。
各式各样的糕点
不 *** 供应的酒饮
涮菜区
各种鲜榨果汁
上边的涮菜、饮品,都是无 *** 供应的。
各式各样的海鲜
扇贝
阿根廷红虾
生蚝
东南亚鲷鱼片
冰岛帝皇虾
上宴龙胆斑
鮟鱇鱼肝
生吃牛肉、澳洲极品带子
活黄金贝
时令水果
琳琅满目的水果
这些时令水果都是市面上最新鲜的,也是无 *** 供应。
最后的战果,大家看下
这次来这里吃海鲜,我真的是被上宴给征服,这家店真的对的起全球精品海鲜的称谓!
能在成都找到一家这么给力的海鲜店,简直想都不敢想,好在上宴这家店做到了,我还会经常来光顾的。
成都之行,这家叫上宴的精品海鲜店叫我印象深刻,我可以说这家店是我目前在成都吃到过更好的一家海鲜店了。我强烈推荐大家前来品尝,吃一次你就会记住的一家店~
#一月去看雪# 作者@旅行厨男
(世界因你而精彩,请为缘分点“关注”)
大连市,位于辽宁省辽东半岛,在中国地图上就是雄鸡的上喙位置,是一个美丽的海滨之城。大连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境内有山地、平原、海洋,依山傍海特别适合居住生活。漫长的海岸线是大自然对大连更大的馈赠,这儿所产的海鲜特别的丰盛和鲜美,尤其是鲍鱼、海参、扇贝等,闻名全国远销海外。大连的旅游景点有金石滩、冰峪沟、星海湾等等。
说到吃,大连人最以为傲的当然是海鲜了。大连的海鲜比南方的要大只,无论是扇贝还是其他的鱼虾蟹,同种类的都会比南方产的大只。不单只大,这儿的海鲜种类极其繁多,除了鱼虾蟹之外,什么海肠、海葵、鬼爪螺等奇奇怪怪的海产都能做成美食。大连还产一种怪鱼——鮟鱇鱼,看起来丑陋无比,当地人对此鱼有些嫌弃不怎么吃,但在日本却是难得的高级食材,鮟鱇鱼料理在日本相当受欢迎,一般工薪阶层还吃不起。
鮟鱇鱼很多人不认识,甚至连听都没听过,其实也叫先生鱼、蛤蟆鱼、结巴鱼等,是一种栖息在海底的深海鱼类。这种鱼的刺少,而且营养丰富,但是在大连乃至全国都卖不起价格,新鲜的野生大鮟鱇鱼往往只能买几元钱一斤。这主要原因有三:一、长得太丑陋,巨大的嘴巴,尖锐的牙齿,蛤蟆一样的皮肤,看起来实在是有点磕碜。二、不会烹饪,嫌腥味重。三、没意识到营养丰富。
鮟鱇鱼大的能长到几十斤上百斤,越大越好吃。吃鮟鱇鱼通常有两种 *** ,一是炖,再就是红烧了,在日本还有吃鮟鱇鱼生鱼片的。很多市民买了鮟鱇鱼回来,不晓得如何下刀杀鱼,在日本鮟鱇鱼一般都是吊着来杀的。将鱼尾朝上把鱼悬吊起来,然后将鱼皮剥掉,鱼肚剖开,有条不紊地将鱼分成鱼肝、鱼皮、鱼肉、鱼鳃、鱼鳍等部位,统统用来打火锅,搭配素菜和味增吃掉,一点都不浪费。
这鮟鱇鱼不仅长得吓人,实际上它在海底也是非常凶猛的。它的捕食方式非常有趣,因为它不怎么会游泳,在水底移动速度很慢,所以它不能像鲨鱼那样去驱逐追捕猎物,而是用“钓”的方式,静待猎物自己送上嘴来。鮟鱇鱼天生有一条“钓竿”,位置在嘴巴上面,那是一条细细的鳍,“钓竿”最顶上还长着“诱饵”。鮟鱇鱼头顶的“诱饵”会发光,加上它不擅于游水,在海底是用脚(胸鳍)走路的,在黑漆漆的海底就像一只走动的灯笼。
平时鮟鱇鱼就静静藏在海底的沙子里,“钓竿”一晃一晃的使得“诱饵”看起来非常有诱惑性。当有鱼被引到跟前,鮟鱇鱼就猛然发动,以闪电般的速度一口将猎物活生生吞掉。看起来只见沙子一扬,跟前的猎物陡然消失不见了,而鮟鱇鱼却像没动过一样,实际上它已经将猎物一口吞下肚里去了。从发动到结束,全程大概只有零点零几秒的时间,速度已经超脱了人眼的视觉极限,人眼已经无法捕捉到它的捕食动作了!
鮟鱇鱼的肝是更好的,富含优质的鱼肝油,而且口感香绵鲜美,素有“海底鹅肝之称”,味道能媲美顶级的法国鹅肝,营养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鱼皮、鱼鳍满满都是胶原蛋白,鱼鳃脆口,鱼肉清甜。
只要烹饪得当,鮟鱇鱼绝对是不折不扣的顶级海味,识货的人都会趁大伙还不懂之前多吃几条。等大家都懂了,就贵了,跟日本一样,到时想吃都得先摸摸口袋了。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点关注,《奇食之旅》系列正在开车中)
(图片来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丑鱼”鮟鱇鱼眼下正处捕捞旺季 价格低廉而且营养丰富
说起海鱼,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鲅鱼、黄花鱼、刀鱼、鲳鱼等,近日,一种外形丑陋的海鱼频繁出现在岛城的市面上,本地人称“蛤蟆鱼”,学名鮟鱇鱼。记者昨天采访了解到,目前正是鮟鱇鱼捕捞的季节,因价格低廉,销售情况不错,尤其受到当地老年人的欢迎。
探访:
“丑鱼”一天卖出上百斤
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城阳海鲜商城,一进门,一阵浓郁的“海味”迎面而来。市场各个摊位整齐地摆放着各类海鱼、贝类、虾类等,人流络绎不绝,不少市民赶在之一场雪后,前来为家人购买海产品作为滋补食材。相对其他海鱼外形的中规中矩,摊位上一种外表无鳞、浑身凹凸不平的“丑鱼”格外显眼。这种鱼名叫鮟鱇鱼,记者走访发现,市场中有八九个摊位能都看到它的身影,但数量不多,摆放的位置也不太显眼。
“别看它长得不咋地,味道却很鲜美。 ”摊主赵大哥说,他卖的鮟鱇鱼每斤只要7元,相对其他海鱼要便宜得多。记者了解到,市场上价格每斤低于10元的海鱼非常少见。“鮟鱇鱼外形丑陋,但营养丰富。 ”赵大哥说,近几年,很多海鱼实现了人工养殖,但鮟鱇鱼都为野生,且鱼肉中富含多种维生素。
记者看到,所有售卖的鮟鱇鱼都经过宰杀清理,并保留了肝脏。 “鮟鱇鱼处理起来比较麻烦,销售前都会提前处理。 ”赵大哥说,不少人钟爱鮟鱇鱼的肝脏,甚至将它与鹅肝媲美,所以摊主们处理时都会将肝脏留下。
“因外形太丑,年轻人见到它都远远躲开,购买者多是本地上了年纪的老人。 ”赵大哥说,市民消费量不大,大部分还是被饭店采购了去。目前正是鮟鱇鱼大量上市的季节,一天可售出上百斤,但比刀鱼、鲅鱼、黄花等常规鱼,数量还是要少得多。
讲述:
进入捕捞期价格低廉
红岛街道邵哥庄社区居民刘栋斌从事出海捕捞行当30多年,他告诉记者,鮟鱇鱼因嘴大、丑陋,在当地也被称为蛤蟆鱼、大嘴鱼。每年9月中旬,当地渔民就开始出海捕捞,11月份进入捕捞高峰。期间,渔民们驾船到四五十海里远的海域,撒下单拖网便可满载而归;有的大船会到200多海里外的海域捕捞,使用双拖网捕捞的数量更多。
“市场上的鮟鱇鱼个头越大价格越高。”摊主袁青云说,四五斤一条的,价格每斤6元;八九斤一条的,价格为每斤8元;超过10斤的,价格普遍在10元以上。“鮟鱇鱼骨为软骨,可以吃,一般来说个头越大,含肉量越多。”袁青云说,一般市民都会选购个头小的,饭店则会选购个头大的,便于拼盘美观。
除了禁渔期,鮟鱇鱼一年四季都有,每年春天和冬天数量最多,常年价格比较稳定。“现在市场上的鮟鱇鱼都是刚刚捕捞的,价格比平时便宜一两块钱。 ”袁青云说,鮟鱇鱼属于深海鱼,本地产量不多,目前岛城市场上售卖的大多来自烟台、威海等地。另外,鮟鱇鱼不似贝类般有肥瘦期,只要不是冷冻的,不同地区、不同时节味道都相差不大。
专家:
近几年鮟鱇鱼渐受欢迎
“以前,当地的鮟鱇鱼多用来深加工,肝脏出口日本,附加值较高,当地人吃得很少。 ”城阳区渔业专家王学勃说,这种鱼在当地比较常见,与鲅鱼、刀鱼等相比,鮟鱇鱼是软骨鱼,肉质较松,烹饪时鱼肉容易碎,鲜度上也差一点;同时这种鱼无鳞,当地素有 “无鳞鱼不上大席”的说法,所以受欢迎程度并不高。此外,鮟鱇鱼头部坚硬,带有尖刺,捕捞时容易刮破渔网,多数渔民打捞上来以后,考虑到其价值不高,往往会选择丢弃,致使市场上也不常见。
“近几年,吃鮟鱇鱼的人反而增多了。 ”王学勃说,尤其是一些主打海鲜的渔家宴,往往将其作为特色菜推介,食客们吃它主要是抱着尝鲜的心理。过去生活贫苦,人们难以果腹,一些渔民便将丢在岸边的鮟鱇鱼捡回家,清洗干净后与萝卜块炖汤喝,有的还熬成一大锅鱼冻,放凉之后切成块,每顿食用。所以现在鮟鱇鱼的购买者以老年人居多,除了物美价廉以外,主要是因为老人怀旧的心理。
鮟鱇鱼有点懒爱潜伏
鮟鱇鱼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水域,喜欢砂砾的底质,主要栖息近海砂泥底质海域。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鮟鱇鱼一般底栖,静伏于海底或缓慢活动,以各种小型鱼类或幼鱼为食。值得一提的是,鮟鱇鱼的胃口很大,它的胃中常充满着鲨鱼等大型鱼类的骸骨。
鮟鱇鱼肉富含维生素A和C,以及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其尾部肌肉可供鲜食或加工制做鱼松等,鱼肚、鱼籽均是高营养食品,皮可制胶,肝可提取鱼肝油,鱼骨是加工明骨鱼粉的原料。经常食用鮟鱇鱼肝脏,还有助于保护视力、预防肝脏疾病发生。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王涛 见习记者 焦静
红烧做汤都好吃
记者了解到,鮟鱇鱼在韩国和日本很流行,韩国人喜欢涮着吃,炖汤喝,日本人则喜欢吃鮟鱇鱼肝,并将它称为“海底鹅肝”。在欧洲,普通鮟鱇鱼是一种重要的食用鱼。在日本关东,关于鮟鱇鱼还有“西有河豚、东有鮟鱇”之称。“虽然鮟鱇鱼比较鲜美,但居民们普遍不认这种鱼,一是这种鱼肉质和其他海鱼相比差一点,二是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刘栋斌说,鮟鱇鱼吃之前要先把锋利的鱼头刺剁掉,还要剪掉周围的刺、处理内脏,很多居民不会处理就错失了这道美味。
平时,当地人一般是把鱼处理好后剁成小块,然后放入开水中一烫,接着红烧,尤其是鮟鱇鱼的尾巴,肉质特别细嫩;也有居民选择将鮟鱇鱼和萝卜一块炖着吃,吃鱼喝汤同样鲜美;还有人将鮟鱇鱼加工,穿上线后晒上几个月,晒成甜鱼干,凉拌白菜或者炖土豆吃,口感异常独特。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亚麦>
海鲜市场纯天然的7种鱼,没法养殖,只有野生的!看到了抓紧买回家来源 / 东山岛鲜生
对于在沿海一带生活的人,吃海鱼是非常有经验的。而一直生活在内陆的人们,对于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海鲜,就没有那么了解了。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海鲜都可以通过人工养殖。目前在中国,仅有少数几种海鱼是来自纯天然捕捞,算得上真正的野生海鲜,一起来看看有哪几种?
1、鲅鱼
鲅鱼学名蓝点马鲛,为硬骨鱼纲鲈形目鲅科暖性上层洄游性鱼类,种类很多,我国黄海、渤海均有生长,以中上层小鱼为食,夏秋季结群洄游,部分进入渤海产卵,秋汛常成群索饵于沿岸岛屿及岩礁附近,为北方经济鱼之一,通常不进行人工养殖。
此前也有人尝试过人工养殖鲅鱼,但因其经济价值不高,鲅鱼的成活率又低,同时相对来说养殖成本比较高,所以养殖规模逐渐缩小,养殖鲅鱼变得毫无意义。现在基本上都不养殖了。市场上所销售的鲅鱼一般都来自野生海捕。
好的鲅鱼,只需要看三点。一看眼睛,鲜度高的鲅鱼眼珠是亮的。二看鱼鳃,如果它的鱼鳃是红的,质量就差不了。三是鱼身能站起来,用手拿起来,鱼就能站起来,如果鱼肉是挺的,很硬,那就是高质量的鲅鱼。
鲅鱼游速快,肉质紧密结实,出肉量大,深受大家的喜爱。每年的四五月份在青岛有女婿买大鲅鱼送老丈人的习俗,这跟以前民间流传一个故事有关,无论是老女婿,还是新女婿,只要岳父岳母健在,都无一例外,鲅鱼跳,丈人笑。
人们也开发出了很多种鲅鱼的吃法,切成大块用热油香煎,外皮焦脆,让人食指大动。当然,鲅鱼也可以用来红烧,还有鲅鱼饺子,鲅鱼海鲜面等经典鲅鱼美食。
香煎鲅鱼
2、剥皮鱼(橡皮鱼)
剥皮鱼又称橡皮鱼,剥皮牛,马面鱼,是一种温暖性近底层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黄、渤海,朝鲜和日本。在我国东海的产量为最多。虽然从外观看起来剥皮鱼长得不怎么样,但肉质细腻,很适合做成干煎剥皮鱼。在日本,剥皮鱼还可以直接处理成刺身食用。剥皮鱼的产量非常高,又因为市场消费较为小众,所以目前暂时没有养殖剥皮鱼出现。
3、秋刀鱼
秋刀鱼又称竹刀鱼,由于盛产于秋季,其体形修长如刀,故名秋刀鱼。秋刀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适合蒸、煮、煎、烤 等多种 *** 烹饪。在日本,秋刀鱼是“秋の味觉”的代表美食之一,以碳烤秋刀鱼最为经典,软嫩肥腴的鱼肉和被高温熔化脂肪在烤盘上滋滋作响,撒上少许海盐,放入少许酱油和柠檬汁去腥提鲜,咸香在空气中弥漫开。秋刀鱼之味,是秋天淡淡的感伤。
秋刀鱼的滋味,猫跟你都想了解
也尝尝,是啥味……
此外,还有对食材品质更高要求的秋刀鱼刺身。秋刀鱼离水即死,如果要做刺身,则要求渔获是采用一本钓获的方式,而且钓上来的之一时间,就要紧急处理,用冰把鱼身360°覆盖住,不接触到一点空气,48小时是它的冰鲜极限。
秋刀鱼在国内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水产市场还没有出现人工养殖的秋刀鱼,市场所见的全部是海捕野生渔获。不过秋刀鱼也不是不能养殖,只是因为野生秋刀鱼的繁殖量极大,产量也大,而且售价低,在水产批发市场,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冻秋刀鱼价格低至7元1公斤,人工养殖秋刀鱼根本不划算。
4、虎头鱼(小石斑)
虎头鱼真正的名字叫石头鲈(西公格),学名褐菖鲉,俗称“虎头鱼”、“小狼鱼”,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和渤海,主要生活在近岸岩礁海区。虎头鱼属暖温性底层小型鱼类,常栖息于近岸岩礁海区,在沿海多称之为“小石斑”。
虎头鱼常见体长约10公分左右,体重约50克~150克,偶尔有大者可达30公分。虎头鱼的鱼身80%呈桔红色,犹如身披晚霞,体侧有多条不规则暗色横纹,色彩相当艳丽。虎头鱼肉质鲜嫩,洁白,含脂肪少,味美,无小刺,营养丰富。虎头鱼喜欢生活在礁石多,水流激的地方,所以不太适合建设模拟养殖场人工养殖。当然价格低也是无人养殖的重要因素。
5、巴浪鱼
巴浪鱼是福建与广东潮汕人的称呼,其学名叫蓝圆鲹,一种近海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其他地区也有称棍子鱼、滚子鱼、黄占、池鱼等名字的。
在东山岛,有次我提起巴浪鱼,座中虽然有好几位水产专家,都不知我说的什么鱼。我解释说:“这种鱼更便宜,两三个手指大。尾部两侧各有一道很硬的棱鳞。人们往往用来腌制咸鱼干……”他们恍然大悟:“你说的是蓝圆鲹,我们这边叫黄专鱼。”我的印象里,浙江人似乎不大吃巴浪鱼,餐馆里难得见到。不过在浙江温州洞头区,食用巴浪鱼极为常见,也是餐桌上的常菜之一。
巴浪鱼是传统鱼类,闽南人吃了百年千年。若论珍稀和肉质细腻,肯定无法和石斑鱼和野生大黄鱼相提并论。许多人认为巴浪鱼粗皮糙肉,价钱低贱,每斤不过四五元钱,连普通人都嗤之以鼻。但殊不知肉粗有肉粗的好处。久煮之后的巴浪鱼,肌理结实,滋味深长,咀嚼起来特别有劲。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野生的巴浪鱼产量极大,营业丰富,至今无人工养殖,是中国海鲜市场上极少数纯野生的海鱼之一。
6、龙头鱼(虾潺)
龙头鱼,俗名水潺(闽南语),又称虾潺,豆腐鱼,鼻涕鱼,九肚鱼等,为沿海中、下层鱼类,是中国沿海常见食用鱼类。福鼎人则称之为“水鳝”,算是一种平民海鲜,至今仍是市场上最廉价的海产品之一。潺,常用来形容溪水、泉水缓缓流动的样子。水潺鱼如其名,就像水一样柔软。可你千万别小瞧了它,别看它软不拉几的,在海里可不是省油的灯,更不是好欺负的主,它的厉害就在头上,其实说头也就是一张嘴,身披铠甲的虾兵蟹将常常成为它肚中的美味,所以其学名为“龙头鱼”。
龙头鱼只有一条主骨,并且主骨柔软,其他的鱼骨又细又软,这也成为它在餐桌上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非常适合小孩和老人食用。此鱼主要做法为油炸,烧汤,红烧。这种鱼因为价格不贵,而且目前的野生资源产量极高,所以还没有必要进行人工养殖,市场上的龙头鱼百分百都是野生海捕。
7、鮟鱇鱼
鮟鱇鱼又名蛤蟆鱼、琵琶鱼、结巴鱼、发财鱼等,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主要栖息在几百米深的海底,是一种世界性鱼类。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海域都找得到它。
鮟鱇鱼喜欢把自己伪装在海底,看起来与周围的环境同为一体,它的嘴巴和身体一样宽,但它只露出两只小小的眼睛,注意经过的猎物,等待时机捕获食物。
鮟鱇鱼肉质紧密如同龙虾般,结实不松散,纤维弹性十足,鲜美更胜一般鱼肉,胶原蛋白十分丰富 (故洋人称之为“穷人的龙虾”)。日本人喜爱吃鮟鱇锅,尤其是在冬天。在日本关东,鮟鱇鱼被誉为顶级食材,被喻人间极品,有所谓“西有河豚、东有鮟鱇”之称。除了火锅,日本人还会以鮟鱇鱼肝作为寿司,而鮟鱇鱼肝更有海底鹅肝之称,据称有清热解毒的美肤功能,一般食法为蒸或者是刺身。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等地鮟鱇鱼也被作为食用鱼类,但这种鱼却是极其的便宜,在福建一些大型海鲜市场,鮟鱇鱼的售价一直都在每斤10元以下,而且百分百纯野生。
【关键字】:秋刀鱼鮟鱇鱼人工养殖水产养殖
标签: 鱼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