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冰川积雪融化形成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滋养了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绿洲,补给了往来丝绸之路的无数商旅、使节、军队和僧侣,也成为佛教石窟诞生的“温床”。每一条水系,都必然有著名的石窟群相伴而生。
发源于祁连山中部的西北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经张掖、酒泉、嘉峪关三市,下游向北流进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它就是史籍里赫赫有名的“弱水”。
黑河上游的张掖,古称甘州。这是河西走廊最富饶的绿洲,被称为“金张掖”。西汉列四郡时,汉武帝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命名了这座城市。西魏时改为甘州,隋代恢复张掖郡,唐初又设州。
张掖丹霞地貌 摄影/吴健
张掖最为世人称道的就是当年隋炀帝西巡,在这里会见了27国君王和使臣,召开了中国历史上之一个“万国博览会”。
1274年夏天,一位意大利青年来到甘州,立刻被这座“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的城市迷住了。他和父亲、叔叔本来是东去元上都拜见元世祖忽必烈的。他们花了三年半时间才穿越欧亚大陆进入河西走廊,却出人意料地在甘州逗留了将近一年时间。
这个意大利青年就是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
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半城芦苇半城塔”的“金张掖”总给人一种久违的归属感。难怪马可·波罗走到这里就迈不开步,难怪中国之一大室内卧佛在这里一睡就是近千年。
1 张掖大佛寺
睡佛殿前的这一副长联,道尽了塞上名刹、皇家寺院——张掖大佛寺的前世今生。
西夏以来,张掖大佛寺越发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成为西夏和元、明、清各代皇室敕建的寺院。如今,大佛寺依然保留着最完整的中国古代佛教寺院格局。
张掖大佛寺外景
大佛寺建筑群贯穿于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左右配殿呈对称式排列,建筑包括山门、牌坊、钟楼、鼓楼、卧佛殿、万圣殿、藏经殿、土塔、金塔殿等12座建筑,占地3万多平方米。
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像的卧佛殿雄踞寺院中心。大殿呈长方形,面积近1千平方米。
张掖大佛寺 大卧佛 摄影/吴健
佛祖涅槃像横卧在大殿正中的佛坛上。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长约4米,脚长5.2米。造像为木胎泥塑,金妆彩绘,面部贴金,头枕莲台,双眼半闭,嘴唇微启,丰满端秀,神态安详。据说,大佛一根手指就能平躺一个人,大佛耳朵上可以并排坐8个人。
释迦牟尼涅槃像以千年不变的姿态安卧丝绸古道,横渡万里浮云。在他半睁半闭的法眼里,无情流逝的岁月和来来往往的众生刹那间便成过眼云烟。
2 马蹄寺石窟群
2018年中秋节,《中国石窟走廊》摄制组从张掖城出发,向南行驶60多公里进入祁连山区,马不停蹄地赶往马蹄寺拍摄。
张掖肃南马蹄寺石窟群
岩石 / 古近纪砾岩
建造年代 / 始自北凉,终于清代 摄影/吴健
马蹄寺石窟所在地隶属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这座马蹄山古称临松山,是整个祁连山区风景最壮美的地段。山间有条河谷古称“临松薤谷”。“薤”者,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开紫色小花,鳞茎和嫩叶可以食用。
马蹄寺石窟群共有70多个洞窟。因第9窟的一块大青石被神马“踏石留印”,故名马蹄寺。整个石窟群包括马蹄北寺、南寺、千佛洞、上观音洞、中观音洞、下观音洞、金塔寺7个部分。石窟群点状分布在马蹄山的红砂岩崖壁上,相互间最近距离2公里,最远的20多公里。一座座石窟参差错落,又相互呼应,与祁连山融为一体。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东方美学思想。
马蹄寺千佛洞第8窟 北魏壁画
景区入口处的马蹄寺千佛洞,开凿在一道异常陡峭的红砂岩壁上,窟龛依山形自然分为南、中、北三段。现存洞窟10多个,编号窟9个。
千佛洞有4个早期中心柱窟,其中1号窟内有一尊高5.7米的石胎泥塑立佛。大佛目视前方,气宇轩昂,有唐人风格。但洞窟的形制依然是北朝流行的中心塔柱样式。
千佛洞第6号窟又出现了一组巨大的一佛二弟子石雕立像,这三尊雕像保存得非常完整,连凿刻痕迹都宛然如新,而且没有一点缺损,简直是个奇迹!
马蹄寺千佛洞第6窟 佛、弟子石雕
1954年,史岩先生到马蹄寺考察时,也被这组石雕惊呆了。他根据佛像的脸型、衣褶、手式和洞窟的样式推断,这是隋代原作,并且是具有雄伟健实气魄的隋代杰作。史岩说,在麦积山以西地区,这是唯一直接在石窟的岩石上雕刻的造像,艺术价值极高。这个窟应该被推崇为西北广大范围内最宝贵的一窟。
马蹄寺的标志性建筑是马蹄北寺3号窟,又名“三十三天”,石窟建在马蹄山更大的一块峭壁上,高达60米。石窟依山造型,沿壁凿窟,共有21个窟龛,排列为7层,外部是互不相连的窟檐,内部有暗道相通,窟檐自下而上逐层减少,重叠为一个巨大的宝塔形。每窟正中开一大龛,内有石胎泥塑佛像,四壁残留元、明时代的影塑千佛及壁画。这个窟被史岩称为中国石窟营造史上的伟大构造形式。
3 金塔寺石窟
山路弯弯,屈曲盘旋。南山乌云密布,眼看要下雨了。马蹄寺石窟管理处张新荣主任说,秋后山里要下就是暴雪!我们加快速度赶往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金塔寺石窟。
从马蹄寺到金塔寺有20多公里。满山的秋草渐黄,羊群啃着山坡上的草缓缓移动。连绵不断的盘山路把我们带到海拔3000米的大刺沟山谷中。
马蹄山 大刺沟
经过大都麻河边的景区检查站时,就远远看见苍松翠柏间,一道高大的红色砂岩崖壁格外醒目。
我们在茂密的松林中继续前行2公里,终于找到了隐藏在祁连山深处的神秘雕塑世界——金塔寺石窟。
张掖金塔寺石窟
岩石 / 古近纪砾岩
建造年代 / 始于北凉,终于元代
这是一个高悬在山腰石壁上的佛窟,只有并列的东西两窟,离地面约100米,240余级石阶犹如天路,通向半空中的佛窟。
何鸿对比史岩先生的旧照发现,金塔寺的外貌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20世纪50年代,因前壁崩毁,金塔寺石窟内的中心塔柱暴露在外。估计当时暴露的佛像贴了金箔,所以称为金塔寺。现在,管理所新修了窟檐,把洞窟保护起来,从山底下已经看不到窟内的“金塔”了。
金塔寺石窟 东窟中心塔柱
金塔寺东窟正中是方形中心塔柱。每面分三层开龛造像。之一层大龛塑佛坐像,左右为胁侍菩萨立像。佛陀面相 *** ,袒露右肩,体型健壮,还没有脱去刚刚从印度传入时的印记。第二层每面开三个小龛,塑交脚弥勒或坐佛。第三层不再开龛,而是塑大型千佛一排,佛后配菩萨立像,直至窟顶。
让人惊叹的是翩翩起舞的高肉雕飞天。她们呈“V”字形,大半个身子探出龛沿,好像随时要脱壁而出接引众生,脸上露出孩子般天真烂漫的笑容。顶端的菩萨也纷纷探出身子,像在急切地打探人间的消息。
金塔寺石窟 高肉塑飞天
这种大型高肉塑飞天伎乐,在整个中国石窟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金塔寺石窟地势险峻,规模宏大,造像又如此精巧华丽,显然不是一般民众所为。学者认为,它很可能是沮渠蒙逊主持修建的南山石窟。
松涛阵阵,佛音渺然。所有历史的寻访,都是一种碎片的拼接。
来源:敦煌书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行走丝路之三:祁连山上雪,马蹄石窟群我们住宿的丹霞摄影之家的院子
早晨我们去马蹄寺
马蹄寺山门口全体合影
之一站,千佛洞石窟群
我们的裕固族讲解员
危岩绝壁,古迹众多,中国的石窟艺术,始于河西,辐射到中原。
祁连山积雪不化,山下的草场就是当地的藏族人和裕固族人的天堂。
第二站,又来到格萨尔王大殿
大家开始撒欢!
当地妇女过来推销骑马
格萨尔王大殿的入口
第三站,北寺石窟群,重中之重。
这里的三十三天石窟是有七层,更高点供奉有绿度母,独一无二,气势恢宏。
这个石窟是世界更大的单体洞窟,上图分别是外面和二进的照片,二进外面还有一个U型回廊,空间巨大。
三十三天入口
一到七层的石窟连接的通道都是在悬崖内部凿开的,恍若迷宫,内景因为供奉着各种佛像,不便于拍照,许多队员点燃了酥油灯,祈愿求福。
千年石窟名不虚传,养在深闺人迹罕至!
午餐,搓鱼面
回到张掖市区,来到大佛寺。它也是西夏王朝唯一一个完整保留下来的寺庙。
西夏古寺,大佛寺,这个大殿里有世界更大的室内卧佛。
大佛寺同时还是张掖博物馆
西夏的白塔还在。
张掖赶往嘉峪关的路上,路过酒泉服务区。
嘉峪关市,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美食味道,我们来到传说中美食诱惑之地,镜铁市场。
我们人太多了,分成四伙各寻美食。
这里的烤肉味道独特,丰富多彩,不醉不归啊!
一天的行程结束了,当天酩酊大醉,这篇游记是到敦煌补写的。
天下事犹未了何妨不了了之!
敦煌,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不同国家的文化在这里汇聚,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记载着汉文、古藏文、于阗等古老文字。
作为丝绸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颗明珠,敦煌最有名的莫过于它的石窟,石窟内那些惊艳了世人的壁画,由一位位起舞的飞天领衔,将西域的壮美刻进了世人的心中。
不过,在这条奇迹的道路上,拥有这样绮丽神秘的地方,可不仅仅只有敦煌,在距离张掖市65公里处的马蹄山,就有一处不输莫高窟的瑰宝石窟群——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规模宏大,包括马蹄南北二寺、金塔寺、千佛洞以及上中下观音洞等诸多部分,每个洞窟的开凿年代也各有不同,从北凉时期到北魏、唐朝等时期都有修建。
元朝后,马蹄寺最终形成了儒佛并存、汉藏同辉的景象,而石窟内残存的壁画石像,也是囊括了历朝历代的艺术精品,风格差异明显,艺术价值颇高。
无论从文化角度还是艺术方面来看,马蹄寺石窟所代表的意义都非同寻常,这也让它与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并称为“河西佛教胜地三大艺术宝窟”。
马蹄寺石窟群临近祁连山,
除却禅宗文化的魅力之外,
这里的风景与寺庙建筑也非常怡人。
/马蹄寺/
格萨尔王是藏族传说中一生戎马、惩恶扬善的英雄,记载着他的故事的《格萨尔王传》,与《荷马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一起并称“世界三大史诗”,而《格萨尔王传》又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相传,格萨尔王曾骑着战马在这里留下了马蹄印,因此被称为马蹄寺,古往今来有不少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过踪迹。
在马蹄寺南北两寺中,北寺的规模比较大一些,三十三天石窟、藏佛殿、马蹄殿等人文景观都极具特色。
/剑劈石/
距离马蹄寺不远,有三块非常有名的石头屹立在这里,传说是格萨尔王为了修身养性而访问名胜古刹时,在这里遇到了阿育王和单于王,三人以石试剑,各劈一石。
这也是著名的“单于王试剑石”、“格萨尔王剑劈石”、“阿育王定刀石”的由来。
如今这三块石头成为了当地的一道独特风景,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上面还系着一些装饰,也是当地人们对格萨尔王的敬重。
/薤谷石室/
薤谷石室的具体修建时间早已无处可考,但有不少专家从这里的石窟规模推测,很有可能是晋代郭瑀的讲堂。
石室内部宽阔无比,规模在国内外都屈指可数,不难想象当时郭瑀讲学时,千人同聚在这里,是怎样的一种壮观景象。
/金塔寺东西二窟/
金塔寺距离马蹄寺有大约五十多公里,金塔寺东西二窟也属于马蹄寺石窟群之一,需要登上200多级台阶才能够看到它的真容。
在漫长历史中,石窟内的彩塑有部分残缺,虽然无法完全复原,但也从残缺的部分看出那些彩塑的精美绝伦。
东窟内最有趣的莫过于凌空而降的飞天雕塑。其他石窟内的飞天都是以绘画的形式出现,而这里则是以圆雕的立体形式出现,围绕在三层佛龛周围,栩栩如生。
西窟分为上中下三栏,中心柱上也分三层开龛,不过在窟顶周围雕刻着小人画像,人物围绕中心柱的方向顺时针单膝跪下,也是西窟的一个特色。
/ 千佛洞四窟/
千佛洞石窟是马蹄寺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一小部分洞窟对外开放供旅客游览。
其中,之一窟的中心塔柱窟有一个回型甬道,可供人们穿梭,这里的窟顶也很有意思,中央是一个平面,两侧逐渐倾斜成斜坡,切面看起来就像一个蘑菇。
而在中心柱南面的底层,有一位佛梳着高髻,手里捧花做供养的样子,旁边写着“地神奉花供养”。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丝路西域的故事,那就一定不要错过我们精心打造的大咖讲坛——一档由专家学者或文化达人开展系列讲座的优质节目。
甘肃张掖:马蹄寺风景名胜区马蹄寺风景名胜区地处甘肃省张掖市的肃南县马蹄藏族乡境内临松山下,距张掖市65公里,景区核心面积13.85平方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
被誉为人间仙境的马蹄寺风景名胜区是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是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点,被誉为甘肃更具民族风情、更佳人文旅游景区。
马蹄寺历史上就是河西走廊著名的佛教胜地,石窟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约1600多年的历史,由马蹄南寺、马蹄北寺、千佛洞、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个部分组成。
马蹄寺石窟群中最早的建于晋代,是敦煌人郭瑀及其弟子所凿,先为郭的隐居讲学处,后人增塑像佛,鼎盛时期曾有僧众三百多人。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改名普光寺,寺内原存的金鞍、龙袍,系清代乾隆赐给的御物。马蹄石窟由于历史悠久,同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齐称为河西佛教胜地的三大艺术宝窟。(摄影:赵建伟)
大同云冈石窟:拈花微笑千年以千姿百态的身姿,抒发同一个主题。所有的塑像都在微笑,又都在思考,哲思照亮四壁。一种思想,在洞窟中历经千年剥蚀洗礼,要么是万钧雷霆,要么是醒世神曲。
扩张或浓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尊佛,都怀揣一个梦寐。穿过前世今生,端坐于武州山麓的云冈石窟,于人海深处,声色不露。
一千五百年风雨如磐,一千五百年是是非非。佛的眸子,一如既往地澄明,清澈,了然。
慈祥的凝视,穿过太武灭佛和;文成复法的时空纵横。俯瞰,人间从古至今的纷繁万象。辨别善恶,润泽道德与良知。
时光的草丛,飞舞着北魏的蝴蝶,草原上,花香鸟语。扳弓射箭,飞降烈马。一招一式,强化与生俱来的民族强悍。蓝天上,雁阵南飞,草原上,铁骑如云。有过战绩辉煌,也有过折戟沉沙。拓跋珪走来,拓跋宏走来,北魏的皇帝及贫民一一走来。雪花飞舞中,那方大地被纷纷扬扬的词花覆盖。听哒哒的马蹄,讲述崛起和没落,爱与美德,征战与掠夺。讲述子贵母死的荒唐,阳光下的陷阱与阴谋。讲述宫廷内部的尔虞我诈,疆场上的喋血刀光。
在历史的长河里,曾经所有的轰轰烈烈,都是游戏。惊心动魄和平淡无奇,都已是昨日掠影。一只鹰在高天盘旋,绕过铁骑和弓箭,避开厮杀和呐喊,以既可以高空盘旋,又可以飞得比鸡更低的绝技,飞向佛光梵影深处。山花开了,无数只蜜蜂蜂拥而来,将花的香,酿成一首首民歌,证明战乱,也证明恋火。
人和历史都有无奈的时候。历史将希望寄托于未来,人类将希望托付给诸佛。于是,云冈石窟,有了特殊的含义和存在的理由。佛的目光,左边一瞥,便有大草原如歌的行板,鲜卑拓跋部豪放的情怀。右边一瞥,便有漫山遍野的四季颜色。山冈上,阳光璀璨,大野生光。羊群白得像云朵,山岚美如毡房。
北魏佛像的朱砂红,照得我不免忐忑和焦虑。隐隐中,有一柄长剑刺向心旌。我明知自己心有杂念,我不回避,我愿意接受佛的审视。我知道自己有不安的向往,在名利面前,内心会蠢蠢欲动。也会为情所困,被情绊倒。
为一个名字和一个身影,魂牵梦萦。我在前进的路上,眉目含情逡巡不前,为一个回头的姿势或一个用词纠缠不休。爱海无边,苦海无边,我昼夜对峙的那尊佛,能否洞察我欲说还休的隐忍,已在极限边缘汹涌?心,在慢慢入静,其实又在颤抖。来自子夜的那声呼唤,至今洁白剔透。石刻上的王朝,经过岁月甄别,心脏还在泵血。纵使飞溅万丈红尘,万物,在佛的面前,却了然没有隐秘。
朝代的命运,也是人的命运。就像我,翻山越岭,顶风冒雪,只为见一个人。结局却无法述说。在这千年雕刻的神圣面前,我逐一虔诚地跪拜,心中默念近似禅语的心愿。情真虽无人见,自有佛知。默念近似禅语的心愿。诉说七分欣喜,三分伤感。我渴望得见传说中的神秘佛光,拷问我灵魂深处的愚昧和贪婪,推敲我骨头的分量,尊严的成分,斧正我行走的步伐及弯曲的弧度。
也曾想若醉若醒,笑傲江湖。也曾想半真半假,不计前嫌。可是,当我举目山川栖霞,又自愧辜负了那一碧清澈。只怪我一腔热血,含铁太重。也怪我没经磨砺,缺少锻造。当我本该起身离座的时候,我常常举棋不定。走也是迷途,留也是迷途。我经常遥望那个背影,爱恨交织。纵使岁月平淡,总觉此处或彼处的丛丛云雾,都隐藏险情。 当我细读过云冈石窟的一个个佛雕。我开始感动。不是非凡气宇,不是大度雍容。是每尊佛嘴角的那抹微笑,让我顿悟。似乎真的放下,才是幸福。
我只能说,这一趟我没有白来,我认识了佛,也认识了人,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在心底慢慢苏醒。我对自己暗含了几分讥讽,但我也欣慰,苦涩从此成为我的生命养料,我既要扼杀狂热,也要浇灭那一份痴情。将生命的本来面目复原,相信和怀疑都是累赘,我必须另有目标。借一缕云冈石窟的佛光,照亮今生,走上坦途。
祁连山深处的千年佛教圣地马蹄寺,冬日的几场瑞雪,使这里平添了几分幽静、神秘。
马蹄寺位于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乡的临松峡谷中,距离张掖市区60公里,是集石窟艺术、宗教文化、裕固风情、祁连风光为一体的国家四A级景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8月12日,前党和国家领导人 *** 同志冒雨莅临马蹄寺,与肃南各族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合影,并欣然挥笔写下了“祁连松柏挺拔俊秀,各族人民情深意长”的题词,极大地鼓舞了肃南各族干部群众。马蹄寺一时名闻遐迩,游客纷至。
马蹄寺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东晋十六国的北凉时期。据《甘肃府志》记载:“马蹄寺又名普光寺,为晋之郭瑀隐居授学处,石窟始凿于郭瑀及其弟子,后人扩而大之,加以佛像。”最初名为“薤谷石窟”,后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石上落有马蹄印迹而更名,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马蹄寺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和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多处窟龛。马蹄寺石窟群均开凿于马蹄山临松峡谷内的红砂岩崖壁上,间隔2至7公里,洞窟排列有横向也有竖向,更高的“三十三天”洞窟高达五层。马蹄寺石窟群中,从造像和壁画来看,金塔寺和千佛洞最为重要;从洞窟规模而言,应以马蹄北寺最为突出。金塔寺石窟开凿在马蹄乡大都麻村的刺沟崖壁上,共东、西两窟,均为平面呈长方形的早期中心柱窟、覆斗顶,中心柱四面分三层开圆拱形龛,龛内塑泥塑造像,四壁顶部绘制壁画。塑像大部分为北凉原作,元代重修;壁画有两层或三层,下层为北凉原作,上层为元代重绘。更具特色的是东窟一层龛楣两侧悬塑的飞天,相对作凌空飞舞之势,飘然欲仙、立体逼真、实属罕见。
马蹄寺分南、北二寺,南寺又名胜光寺,现存窟龛无几,多为浮雕及喇嘛式塔;北寺又名普光寺,有大小窟龛30余个,其中3号窟是北寺规模更大、结构最特殊的洞窟,又名“三十三天”。该窟自上而下分五层,之一、二、三层每层平面平列佛龛五个,第四层列三窟,第五层为一窟。窟内平面多方形,人字坡顶,每窟正壁开一大龛,每龛内塑一佛,龛外四壁上塑千佛,下方绘制壁画。该石窟从外观看,各层石窟的排列宛若一座宝塔,高达数十米,最上层已接近山巅,可谓开凿精巧、叹为观止。
马蹄寺原来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多毁于战火,寺中现存的主要建筑如大雄宝殿、站佛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多为明朝万历年旧迹,实为不幸之大幸。这些殿阁虽历经百年风雨侵袭,但仍巍峨屹立于百丈悬崖之上,给观者以视觉与心灵的巨大震撼,令人不禁对古人卓越的建筑技艺叫绝。寺内收藏的晋代站佛、北魏文殊菩萨宝剑、清朝康熙皇帝龙袍、乾隆皇帝马鞍等众多文物,更令人感叹马蹄寺的沧桑历史和曾经的辉煌。
马蹄寺石窟的独特之处在于千佛洞有500多个摩崖佛塔窟龛,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河西走廊其他石窟中绝无仅有;金塔寺内大型高肉雕彩塑飞天,形象生动、古朴稚雅,是浮雕与佛教绘画艺术的珍品,堪称国宝;普光寺的“三十三天”洞窟,上下五层二十一窟,宝塔形排列,内有佛殿,外有回廊,共开内外窟龛达49孔之多,造型奇特、气势恢宏。
肃南马蹄寺是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开凿于同时期的西部石窟群,早期为汉传佛教,元代以后藏传佛教在此兴盛,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同时并存,藏语为“卓玛让象”,意为菩萨自然出现的地方,三世 *** 索南嘉措曾来此朝圣,青海等地的信徒有一生不来此拜佛会抱憾终身的说法。
马蹄寺风景区环境优美,山青、水秀、峰奇、洞异堪称这里四绝。此外,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开阔宽敞的兰花坪、恰似五朵莲花盛开的莲花峰、飞流直下的临松瀑布、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和格萨尔王剑劈石等,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这儿春天到的晚,更佳的游览时间为夏秋时节,春花烂漫、秋叶泛黄时,是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的旺季。游客在这里可骑马畅游草原风光,可在临松瀑下拍照留影,体验草原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裕固文化特色,也可居住于热情好客的裕固族帐篷,喝着热呼呼的酥油奶茶,吃着香喷喷的手抓羊肉,欣赏着裕固族欢快的歌舞,畅饮着青稞银碗酒,你会瞬间被裕固人特有的豁达、豪爽个性所感染,游览后的疲惫顿消,情不自禁的相敬豪饮、欢歌共舞。
马蹄寺景区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欣赏石窟艺术、体验裕固风情、游览祁连风光的更佳去处。通讯员 杨永伟 杨潇 图/文
探访张掖肃南马蹄寺:建在悬崖峭壁上的石窟群是什么样?【解说】你见过开凿在高约百米崖壁上的石窟吗?地处祁连山脚下,与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并称为“河西佛教圣地三大艺术宝窟”的张掖马蹄寺石窟,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其中的三十三天石窟位于马蹄寺北寺,共有七层呈宝塔形开凿于悬崖绝壁上的二十一个石窟,形如一座佛像塔镶嵌在百米多高的绝壁悬崖之上,令人叹为观止。
【同期】马蹄寺景区讲解员 格桑梅朵
三十三天石窟为什么叫它三十三天?它是佛教修行的一种境界。里边只能容纳一个人行走,两个人并坐,一共上去有129个台阶。您看到最顶上悬空的那个阁楼,距地表面之一层是43米。这个石窟它又有别于敦煌莫高窟和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因为这个石窟的栈道是修建在岩体内部,这在我们国内也是比较罕见的一种石窟形制。
【解说】据介绍,“三十三天”石窟从北朝开始开凿,先后历时几百年及多代人的努力,在普光寺的红砂岩壁上人工开凿,独特的石窟造型也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同期】马蹄寺景区讲解员 格桑梅朵
从这个门进去以后,首先要经过一段黑暗的甬道,上一个鹞子翻身,以前要有武功的人才能上得去。当然了现在我们已经做得非常人性化了,里面装了灯带,所以大家爬上去比以前要稍微好走一些。中央这一段回廊曲折,正好形成一个点之字形,最后爬30个台阶,75度的天梯,即可爬到石窟最顶层。当然了爬上去确实还是有点费劲的,我们一般还要提醒大家,有高血压、心脏病、腰椎脊椎关节不太好的人,还是要量力而行的。
【解说】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蹄寺石窟群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约1600多年的历史,由马蹄南寺、马蹄北寺、千佛洞、上观音洞、中观音洞、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个部分组成,也是极具研究价值和文物考古价值的石窟,被称为“特窟中的特窟”。其中代表当属距离马蹄寺核心景区约25公里处的金塔寺,该石窟距地表60余米,现存东西两窟,更具特色的是东窟一层龛楣两侧悬塑的飞天,相对作凌空飞舞之势。金塔寺内的高肉雕彩塑飞天历史远早于敦煌飞天,属洞窟艺术之罕见珍品,为全国仅有。
【同期】马蹄寺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金塔寺石窟文管员 蒲建成
莫高窟的飞天它是影塑,它主要是以壁画为主,我们这边(金塔寺)的飞天它是被称为大型V字形高肉雕胎塑飞天,它是高浮雕飞天,立体感是非常强的。它面带微笑,好像婴儿的臂膀一样。
【解说】金塔寺石窟藏匿在距离张掖市80多公里的祁连山中,除了考察研究和维护人员,这里并不对外开放。到了山下,还需沿240级陡峭石台拾级而上。蒲建成和搭档十年来与狼为伴、与自然为友守护着这一方珍贵的历史遗存。
【同期】马蹄寺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金塔寺石窟文管员 蒲建成
前两年中国社科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花了两年多时间,在我们这(金塔寺)做考古工作。我们经常和他们聊,比如说这个壁画也好、飞天也好,对我们感触很深。觉得我们做的这项工作是非常值得的。对我们金塔寺两个石窟文物保护工作,(感到)责任非常大,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更增加了一定的信心。
来源:中国新闻网
山崖悬空而建的马蹄寺石窟,中国唯一栈道修于峭壁山体内石窟寺庙著名的在山崖侧壁上悬空而建的马蹄寺石窟群,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已超过1600年,在悬崖峭壁中开凿了五层二十一窟呈宝塔形。
马蹄寺石窟群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北距张掖市区六十五公里。是集石窟艺术、藏族风情和祁连山风光于一体的著名旅游景区。
远处的祁连山脉,山顶还有积雪
在这里你会惊叹于马蹄寺石窟群的巧夺天工和古人的聪明智慧。只可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特殊的时期遭到了严重损毁,如果全部完好保留至今,肯定又会是一个闻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了。
马蹄寺石窟群目前开放参观的景点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十三天石窟和天马蹄迹两处了。
马蹄寺石窟群·马蹄殿“天马蹄迹”
传说中的天马在马蹄寺饮水时落有马蹄印迹,马蹄寺因而得名。
在马蹄殿的青石板上,有两个明显的马蹄印迹,马蹄乡的地名及马蹄寺的寺名均由此而来。
藏传佛教的马蹄殿内景,照片右下角就是“天马蹄迹”
马蹄殿内的塑像
马蹄寺石窟群·三十三天石窟
登上三十三天石窟实在有些惊险,这里是中国唯一一处栈道修筑于悬崖山体之内的石窟。
一百余米的悬崖峭壁之上,开凿着七层殿阁石窟,从山体内凿的陡峭洞窟石阶攀岩而上直达更高处的三十三天(下图偏左上方崖壁更高处的两个飞檐殿堂)。
站在五层的殿阁俯瞰祁连山脉
三十三天石窟的名字来历来源于佛经上所讲-须弥上顶中央为释帝天,而四方的四座山峰各有八天,居住有八位诸天神,即4*8=32天。三十二天与须弥上顶中央的帝释天合起来称为“33天”,三十三天是各神娱乐的地方。
最顶层的藏佛殿绿度母菩萨
第四层紧贴半空崖壁的檐廊,左侧都是在山体凿空而建的石窟
根据佛经的故事,古代匠人发挥大胆的创造想象力,仿照天上各神的三十三天,在马蹄寺开凿了人间的三十三天。
站在三十三天石窟里远眺祁连山脉
三十三天也是佛教里修行的一种极高境界,只有达到涅槃境界而成佛,方能超脱于三界之外,从而升入西方净土的“极乐世界”。<祈祷>
马蹄寺石窟群·站佛殿
站佛殿也是在崖壁山体内凿出的石窟,供奉着高大的站佛。
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
登上药师殿是最最艰难的一段行程,几近在崖壁内的栈道内攀爬,最险的几处只在崖壁内凿有扣手和蹬坑,颇有些攀岩的感觉。
崖壁上方中间就是药师殿
马蹄寺石窟群·白塔
历史悠久的马蹄石窟,当年同敦煌的莫高窟以及安西的榆林窟并称为-河西佛教胜地的三大艺术宝窟 。可惜在特殊的时期遭到破坏,尽管如此,参观下来仍被古人的虔诚信念和高超的建筑技艺所折服。
佛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到破坏
雪山、草甸、石窟、寺院、藏族风情,马蹄寺石窟群绝对是到甘肃张掖旅游不可错过的明智之选。<笑>
#旅游头条#
小时候,听大人讲“天马留踪”的故事,总是产生无尽的遐想。上中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一篇文章,才知道在甘肃张掖有个马蹄寺,而“天马留踪”的传说就来源于这里。
灵秀马蹄寺,可以说1800多年以前就已经出名,郭荷、郭禹、刘昞等先贤大儒们从这里把儒家思想传播至这个河西走廊,并延伸至丝绸之路,影响及其久远。
传说藏族英雄格萨尔王骑着自己的天马路过马蹄寺,天马被马蹄寺优美的自然风景深深折服,于是天马就想在此停留下来歇息观赏一会,它寻找的一个阴凉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马蹄殿,马蹄子刚一落地,格萨尔王一勒马缰绳,天马腾空而起又飞走了,而马蹄印却永远地留在了这里。渐渐的,慕名而来的僧侣们在这里建造了属于他们的居所,也正由于这个神奇的马蹄印迹,“临松山”改名为“马蹄山”,“普光寺”也便成为“马蹄寺”。
据史料记载,马蹄寺石窟群,从东晋以来,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民国到现在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同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齐称为河西佛教胜地的三大艺术宝窟。
马蹄寺,是张掖古人呕心沥血的杰作,那里有能以假乱真的佛像和那精美的壁画,美得无法形容。
马蹄寺和诸多西域名寺一样,那时的佛教寺庙在河西走廊多以窑洞石窟的形式。河西走廊的很多砂岩地质因干燥非常适合凿洞,成为出家人的修行之所。
马蹄寺修建在大山的悬崖峭壁之上,传说是汉朝著名的霍去病将军建造的。它取名马蹄寺是因为上马蹄寺的石阶旁边有一块大青石,大青石上面有一个马蹄印,传说是霍去病将军骑的马留下的。
峭壁上数不清的佛龛,凝聚了多少代人的心血和智慧。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多少志士先贤为弘扬佛法将生命全部诠释在马蹄寺的悬崖峭壁上,倾泻在石窟里,他们用生命构筑成一道独特亮丽的人文景观,让后人寻访他们的足迹,封存永世的敬仰。
马蹄寺的石窟规模排在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石窟之后。又处在河西走廊这条要道上,不难想象那些东来西区的求法僧在马蹄寺挂单的情景,这里面或许有过玄奘法师的身影。
寺的周围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庙,每一座庙里都供着不同的佛像。原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千佛洞。我十分惊叹,古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在悬崖峭壁上修建了这些佛教建筑。也许,这这也是马蹄寺神秘的其中一个原因。
站在山脚下,我仿佛看到用绳索将自己身体悬挂在半空中的僧侣们,用生命和鲜血开凿峭壁佛龛的情景,耳边传来了“叮铛”作响的锤声、钎声,这回荡在山谷中的声音,是对佛祖的礼赞,是西天极乐世界弹奏的动人心弦,那心弦超越了天界,震撼着所有生命的灵魂。
刻在悬崖的三十三天石窟是马蹄寺的更高处,上下七层共二十一窟,呈宝塔形排列在百米多高的悬崖上,外形象一座佛像塔镶嵌在绝壁中央,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卡耐基说: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我的答案是:我依旧无所畏惧。因为,你的负担,将变成更好的礼物;你受的蒙蔽,将照亮你前行的路。
大家可以沿着这条通往三十三天的台阶尽情去观赏领略,隧道狭窄,道路陡峭,请互相照顾,文明礼让,注意安全!另外、提醒大家这里是不允许拍照的。
大约1800年前,工匠和佛教徒们用劳动和信仰在中国西北的这些悬壁上,开凿雕刻了数千件佛像雕塑和洞窟,千年后,只有寺庙和星星还在向游人和仰慕者们讲述着和平与战争的故事。
马蹄寺这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都是传说,没有历史考证。有的说是英雄格萨尔王的马所踏,有的说是英雄成 吉思汗的马所踏,有的说是西汉时暴利向皇帝进献天马路过时所踏,有的说是二郎神 所骑的神马所踏,有的说是法显路过这里时一神马所踏,有的说是乾隆皇帝的马路过 此地时所踏,等等。马蹄寺石窟群历史久远,而寺院因何以“马蹄”命名,却有多种 说法。
千年马蹄寺就这么静静地伫立在祁连山下,伴着如诗如画的景致,如同深山里的马莲一样,永远散发出幽雅的清香,让拜谒过她的旅人,在灵魂深处播下难以湮灭的记忆之花
古往今来,历史上不少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在马蹄寺都留下了许多踪迹和诗章。如今,留在普光寺的天马神迹,薤谷石室,八功德水井,高王古墓,单于王古城,自然形成的孔雀石绿度母石像装藏绿度母塑像,自然形成的马头明王玛瑙石装藏的马王塑像,斩断孽龙的七星智慧利剑装藏的佛塔,以及观世音菩萨,二郎神和格萨尔王的美妙传说,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遐像。 *** 、青海等地藏族信教群众和从事佛教教业者,称马蹄寺为"卓玛让像",即菩萨自然出现的地方,若一生没来马蹄寺朝拜,会感到终身遗憾。
《咏马蹄寺》 (明)
古刹层层出上方,云梯石蹬步回长。
金神宝相莲开座,玉梵清音月近床。
茶沸烟腾禅出空,花飞泉落水流香。
逢僧共说无生活,回首音尘意自忙。
从马蹄寺溯马蹄河西去、一路山谷杂树丛生、野花满地,到山谷尽头,悬崖峭壁中昌出一股细流,沿崖直下。诗中所写花飞泉落水流香即此。悬崖飞泉,为祁连山雪水沿山石缝隙渗聚而成,天睛时远远望去,能清楚的看见这一奇景。在高山上有一大石矗立,从下看去活像一位高高在上俯视下界巨人,称之为石佛,又是一大奇景。观音洞是佛教中重要洞窟,都是喇嘛修行处,每一洞窟周围凿有岩龛、岩龛中凿有石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