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买菜回来,指给我看她买的几个毛茸茸、长着刺的东东问:你看,这个东西不知道你吃没吃过?
尖尖的那个,好像鸡嘴,是因此得名鸡头米吧?
我一下子认出来:是不是鸡头米,见过,没吃过。
她说:我们小时候吃过的啊,小时候池塘里很多的。
好吧,长大后才回到老家的人表示很遗憾。
发小说:你吃吃看,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
我:怎么吃?
发小:把它剥开,小心刺,我刚被扎了一下,好疼。
我拿菜刀小心翼翼地避开刺,划开其中一个,
看到貌似鸡嘴的那里有紫色的闭合在一起的花瓣,
想起来鸡头米是开花的,而且紫色的花很好看,像睡莲。
对比下,这是睡莲,
这也是睡莲,
里面是一颗颗小指头那么大的果实,橙红色的,裹着一层表皮。
还是不知道怎么吃,
发小说:咬开,里面是粉末,吃那个粉。
这话怎么听着怪怪的,好的,我试着咬开了,白色的粉末有点像紫茉莉果实里的白色粉末,
吃起来有一点淡淡清香味,口感嘛,说不上来什么感觉。
然后心不灵手不巧的我,一边跟发小聊天说话的工夫,一边把那几个鸡头米都给剥出来了,看着不起眼的几个刺球,剥出来一大盆果实。
印象里,鸡头米是江南水乡的东东,
最是江南秋十月,鸡头米赛蚌珠圆。
杭州人习惯拿鸡头米做甜食,例如桂花糖水鸡头米。
桂花被苏杭人民吃出了各种花样,并且总结出来桂花的更佳搭配是鸡头米,
煮熟的鸡头米有点像糯米丸子,圆圆白白, *** 的,有弹性,
做这个不容易,要先把鸡头米采摘回来,再剥去外面的刺皮,
还要剥去果实上的那层橙红色的种皮,
得到里面白色的果仁,这个就是米,鸡头米,
可以拿来煮着吃了。
说起来,鸡头米也是有学名的,叫芡实,
有人形容它:
开的花又娇媚又好看,如睡莲;
结的果又狰狞又扎手,如刺猬;
果仁却又圆润又洁白,如珍珠;
吃起来又香糯又软和,如糯米。
真是让人一言难尽的生物啊。
芡实并不是江南独有,从东三省到大西南,从江南再到两广,几乎到处都有它的身影,长在池塘里。
水生植物芡实是睡莲科没错的,但睡莲没有刺,
芡实的花,却长着刺,所以芡实自成芡属,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已经5000多岁了。
这大概也是芡实的一种自我保护吧,有刺扎手,才能防止被摘。
不只是花,就连如同睡莲的莲叶一般铺展在水面上的芡实叶片上,
正反两面也都长着刺,
叶子够大,直径可达一米多,
站人是不行,但是站水鸟是可以的。
这武装,够厉害啊。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芡实的果实长成了一个刺球了,
幸好吃的不是芡实的果实,而是它的种子,也就是果仁,就是鸡头米。
有诗云:
“三伏池塘沸,鸡头美可烹,
香囊连锦破,玉指剥珠明。”
在江南,芡实在“水八仙”(莲藕、茨菰、水芹、茭白、荸荠、莼菜和红菱)中占有一席之地,
芡实开花在六七月,结果在八九月,现在正当吃,
如前文所讲,鸡头米可以生吃,可以煮熟吃,可以煲汤吃,可以清炒吃,还可以焖鸡肉吃,
可以做成淀粉用来勾芡,
还可以做成糕点,
市面上除了有新鲜鸡头米卖,但毕竟剥起来扎手,
更多的是晒干的鸡头米卖,吃之前要先拿水泡发。
除了果仁,鸡头米好吃,
芡实的茎秆可以吃,
确实是好东西啊。
最后欣赏下芡实的亲戚们,
亚马孙王莲
克鲁兹王莲
长木王莲
王莲
王莲果实里剥出来的种子,被称为“水中玉米”,
来源:魔都食鉴局
如果说,看一个江南人“路道粗不粗”,是要看他在六月能不能收到仙居杨梅;那么,看一个江南人会不会吃,就得看最近他家的餐桌上,会否出现这一味食材。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莲蓬、莲子吃罢,到了秋天,贪鲜的苏州人早已将目光瞄向了水中的另一“仙”——鸡头米。
它的名气传得并不如莲子、莲藕、菱角、荸荠这些“水仙”来得远,但在江南本地,有着极高的名声,且古来有之。
苏轼曾坚持日啖鸡头米十几颗,像极了现代人人吃补品;郑板桥作诗言“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沈朝初则写它“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吃货”袁枚,也将其纳入《随园食单》中,吃法是将它磨碎入粥熬制鸡豆粥;《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袭人将三样引以为傲的时令食物赠与湘云,有水灵灵的红菱,新打的板栗做得的蒸糕,还有就是新鲜的鸡头米了——当真是会吃、会做人。
可能是因为产量稀少,时令也短,稍纵即逝,来不及安利,就已经落市了;也可能因为它的品质层次不齐,今天遇上了,能买到不错的,改明儿换一家就完全不同了,当真可遇而不可求。
大多数人对它更为熟悉的称呼是“芡实”,更多是在干货店看到,而我今天说的可是“新鲜芡实”,也只有新鲜芡实才被称为“鸡头米”,每年撑足也只能吃两个月,错过等一年。
之一个发现“鸡头米”这种时鲜的人,当真是厉害,谁能想到这满是刺的叶子之中,每一朵紫红色的小花下面,连接着的形似“鸡头”的丑丑的果实,打开竟然一肚子“珍珠”。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在《霓裳中序之一》中提及“雨中刘珥江送鸡头”,盛赞此物“算只有明珠满腹”,可见对此物之珍视。
再将“珍珠”们去壳,煮上一煮,这一碗,我不告诉你们是鸡头米,谁不只当是白白糯糯的小圆子?
还不了解个中滋味的,再听我给你唠一唠。
鸡头米和大闸蟹一样,对水质要求极高,苏州的鸡头米公认最为上乘,人称“南芡”,更大的原因也是水质适宜,才能造就白中带黄,饱满、圆润、水嫩、软糯香甜的鸡头米。
从水间到餐桌,还需要耗费不少人力。
凌晨天还没亮,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采摘的农人就要头戴照明灯,踩进满是淤泥的荷塘,摸索花苞之下的根茎,手起刀落,完整地割下“鸡头”,采满一箩筐,褪去“鸡头”外皮,就要和时间赛跑,趁着鲜嫩,剥去外壳。
采摘鸡头米的农户,一手的伤痕是难以避免的,不过比采摘更麻烦的,就是剥壳。秋风一起,苏州市集的路边,鸡头米小贩排坐在树荫下,发动全家妇孺女眷,一剥就是一整天。
一贯以来,以“手剥”为尊,当地人称手剥的大颗粒鸡头米为“大丹”,比起机剥能保留更多水份,吃起来能嫩。
推荐两种最常见的吃法:
1 桂花鸡头米糖水
苏州的早秋,必要有一碗桂花鸡头米糖水。先小锅烧水,水即将开的时候放入鸡头米打散搅匀,等水开到锅边见连串的气泡冒起时,就可关火出锅了,撒一点桂花或加一勺桂花蜜,外软内翻,香甜可口。
2 杂菜小炒
鸡头米入菜也是绝佳。同样是小锅烧水,水开前放入鸡头米,氽水即可;将鸡头米与杂菜素食同炒,或者与手剥河虾仁同炒,都极为鲜甜。
鸡头米又名芡实,因形状如鸡头,所以称之为鸡头米,是江南一带的特产。
By 三分钟热度的南希
用料- 鸡头米 80克
- 青豆 100克
- 胡萝卜粒 30克
- 咸鱼粒 50克
- 姜末 适量
- 料酒 1勺
- 盐 少许
- 水淀粉 3勺
1、一小块咸鱼切成小粒,泡入水中半小时,去除盐分。鸡头米,青豆,胡萝卜粒放一起清洗干净。
2、锅中加入清水烧开,将鸡头米,青豆,胡萝卜倒入,过水1分钟,捞出凉水冲洗干净,备用。
3、锅中倒入适量油,放入姜末、咸鱼粒快速翻炒至鱼肉发白,淋上少许料酒去腥。
4、倒入青豆、鸡头米、胡萝卜粒一起翻炒,加一些水防止粘锅。再加少许盐调入味。
5、淋上水淀粉,快速炒两下,即可出锅。
6、鸡头米口感紧实,有嚼劲,青豆清甜,咸鱼粒咸香适中。配在一起色彩清新,口感层次丰富,风味十足。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图说│新鲜鸡头米就要上市啦!江苏多地进入芡实采收季8月28日,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农民在采收芡实(无人机照片)。
进入8月份,又到了江南芡实采收季。据介绍,中秋前后采收的芡实质量更佳。
近日,江苏多地种植的芡实进入采收季,种植芡实的水塘里随处可见丰收的繁忙景象。
芡实俗称鸡头米,是睡莲科植物——芡的种子,具有益肾补脾的功效,被誉为“水中人参”。
8月28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顾高镇申俞村的农民在进行芡实去皮电动机械快速加工。
8月28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顾高镇申俞村的农民将芡实种仁集中储运。
编辑:王柏玲
苏州人的秋天,从一碗鸡头米开始...时令鲜货
用一口香甜弹糯鸡头米开启江南秋天
一塘蒲过一塘莲,
荇叶菱丝满稻田。
最是江南秋八月,
鸡头米赛蚌珠圆。
夏末秋初 暑散凉来
又到了鸡头米上市的季节啦
不时不食 应季而食
苏州人就盼着这一口
软糯清香 莹润清甜
江南秋日里独有的时令美味
鸡头米学名叫芡实
是一种水生植物
芡实开花 结花为果
剥去厚厚软软的果皮
露出颗颗明珠般 *** 的果实
冷水煮开放入冰糖
一碗糖水鸡头米
就是秋天的念想
除了满口嚼劲和韧性
还有浸入舌尖纯粹的甘美清香
除了鸡头米之外,
眼下一批时令美食纷纷上市啦?
↓↓↓
菱角
苏州的菱角品种甚多,久负盛名可称为“上乘极品”的当有三菱。一曰水红菱又名“苏州红”,皮呈褐红,易剥离果大汁多,肉脆味甜最宜生食。
二曰元宝菱,菱角两角上翘形似元宝,又因果皮较薄形若馄饨而有“馄饨菱”俗称。待煮熟后又软又糯,香甜可口。三曰小白菱果体较小因果皮呈白绿色而得名。
莲藕
“白白的身子,一节跟一节,体内有小孔,成熟在秋天。”作为荷莲的根状茎生在水底,不易看清。秋天莲蓬折尽,即是取藕之时。常由农民赤脚在湖塘中踩踏。其目的,一方面是摸清藕之所在,另一方面是踩除藕身污泥,以便探取。
芋艿
芋艿也是苏州人秋季钟爱的时令美食。芋艿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的淀粉、矿物质及维生素。既可以当粮食又可以当蔬菜,是老幼皆宜的滋补品,为秋补素食一宝。等到金桂飘香的时节,将桂花加糖和芋艿同煮,就成了苏州人钟爱的桂花糖芋艿。
怎么样?
还有哪些秋季时令美食?
欢迎和我们一起分享哦!
【编辑:苏小新】
鸡头米,祛湿佳品?中医门诊实录
“医生,你来帮我看一下这些药。”病人一 *** 坐下就开始指点江山了,“我要开黄芪、白术、甘草、鸡头米。”
“哦?你要开这四个药?要请问一下,黄芪你要生黄芪还是炙黄芪?白术你要生白术还是炒白术?甘草你要生甘草还是炙甘草?最后请问一下鸡头米你知道是什么东西吗?”我问。
“开个药还这么麻烦?你随便开点就是了,这个方子是人家给我的,我也不知道鸡头米是什么东西,你是医生你总归知道的。”病人很不耐烦。
“你连开出来的药是什么作用都不知道,你也要开?”我问道。
“……”病人白了我一眼,“你一个大医生,连这个祛湿的方子都不知道?”
这类情况门诊上非常多见,病人连自己要开什么药都搞不清,但是开药的气势却很足。大部分来开药的不是祛湿就是降血脂,还有些五花八门的就不提了,毁人三观!
我只是想说一句,你至少得知道你开的药到底是干吗的吧,不然对身体有害,这不是害人害己吗?
中药的炮制和别名
生黄芪和炙黄芪,生白术和炒白术,生甘草和炙甘草功效都是不同的,治疗不同的疾病所选炮制品也不同。所以如果病人真的拿个药方来开药,至少得搞清楚每一味药的具体炮制品是什么。比如生黄芪益气固表,托毒排脓的效果比较好,炙黄芪补中益气的疗效佳,但炙黄芪有服用后容易腹胀的缺点,生炙黄芪都有加重内热的副作用,因此病人如果阴虚,单独服用黄芪是不合适的。所以如果网上、电视给到的方子只是“黄芪”,那至少是不够严谨的。
别名是中药的另一个特点,很多药材都有许多别称,有些别称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沿用,但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的一些别名(当时一物多名的现象很多)老一辈的医家还是经常会用。这位病人所说的“鸡头米”其实就是中药“芡实”,因为芡实的花外形与鸡头很像,所以南方人将它俗称为“鸡头”,因此所结果实自然被称为“鸡头米”了。
芡实与祛湿
芡实用来祛湿老百姓都很认可,很多文章也是这样写的,甚至有些文章言辞凿凿芡实就是祛湿的之一佳品,真的是这样吗?
芡实祛湿偏于下焦,何为下焦就是如果湿气太重引起的遗精,遗尿,或者妇女的白带增多,这一类情况用芡实比较适合。如果湿邪在上焦比如咳嗽湿痰频多,或者胸闷不舒,这一类情况用芡实是效果不佳的。因为芡实的归经为脾、肾,并不入心、肺,而上期我讲到的薏苡仁除了入脾、胃经,并且入肺经,因此薏苡仁除了祛湿还可以治疗肺部疾患。所以薏苡仁可以治疗肺部疾病,而芡实不行。
并且芡实因为收涩作用较强,所以有些情况下反而不能随便使用。比如男性前列腺增生造成的排尿困难,长期便秘的人,就非常不适合长期食用芡实,因为芡实会加重这一类病人的症状。
还有一点,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良的人长期食用芡实是会对脾胃功能造成损害的,因为芡实并不容易消化,这点大家是很容易忽视的。
朱氏内科传人又来总结啦!
大家千万不要随便拿到一个药方就跑到医院里来要求医生开方,自以为拿到了灵丹妙药,其实最终坑害的是自己。
电视节目也好,抖音、微博也罢,这些文章视频都不是为你一个人量身定做的,有些甚至只是为了赚取阅读量胡拼乱凑的东西,大家没有专业知识很难分辨真假。
虽然有民间偏方气死名医的说法,但民间的“假方”远远地多于“真方”,虽然我也认可偏方可治病,但就我20年的从医经验来看,大部分病人拿得所谓“秘方”,都是药不对症的,所以今日将此情况写成小文,供大家参考。
芡实虽好但也需用对地方,就如人参虽好也不能天天当饭吃的道理是一样的,你说对吗?
秋季吃芡实,补脾固肾正当时作者:武汉市中心医院 黄郁莹
“一塘蒲过一塘莲,荇叶菱丝满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
清·郑板桥《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截句》
大家可能不知道,诗中所形容的“鸡米头”又名芡实,别名鸡头米、鸡头实、卵菱、鸡瘫 ,还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经常食用的食物呢,苏东坡曾在《东坡杂记》中写到“人之食芡也,必枚啮而细嚼之,未有多嘬而亟咽者也。”
此外,《本草经百种录》也曾有关于芡实的文字记载“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黏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可见芡实具有健脾益气、补肾固精、止泻等功效。
01、健脾益气
芡实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腹部及胃部胀满不适的症状。
02、补肾固精
芡实甘补涩收,入肾经用于肾气不固所致的遗精早泄,可以直接煎服或煮粥食用。长期食用补元气,不仅对男性益处多,对妇女的腰酸腿软,白带增多等都有疗效。
03、止泻
芡实有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所导致的泄泻。
芡实莲子薏仁汤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份简单易做、适合秋季食用的健康养生汤——芡实莲子薏仁汤。
食材
芡实30g、莲米20g、薏仁30g、陈皮5g
做法
把排骨(500g)剁成小块,浸泡洗净,焯一下水。排骨、芡实、莲米、薏仁、陈皮和姜全掉进砂锅,大火煮开,然后改用小火慢炖2小时,最后给适量食盐。。
功效
健脾固肾、薏仁健脾祛湿、陈皮醒脾行气开胃。
注意
芡实一次性不宜服用过多,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胀腹痛,便秘等情况。婴儿、产后妇女不宜食用。
秋季到了,作为药食同源的芡实大量上市,正是健脾固肾的好时节,大家赶紧吃起来吧。
审稿专家:武汉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药师 赖永继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 *** 药盾公益(公众号:P *** 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我的养生日常-远离秋燥#鸡头米四色丁炒素 纯净素食鸡头米是江南特产,每年中秋前后上市,是药食兼用的绿色保健食品~ 今天用胡萝卜、小青豆、粟米粒和鸡头米凑成四色,不但好吃颜色也相当的美丽~
By 素白之华
用料- 鸡头米 50克
- 胡萝卜 半根
- 小青豆 50克
- 粟米粒 50克
- 食用油 20克(约)
- 盐 1克
- 糖 2克
- 水淀粉 少许
- 生抽 3克
1、准备好食材,胡萝卜切丁,小青豆和粟米粒用的是速冻的~
2、锅里入油加热,放入胡萝卜中小火煸炒至出油变色即可~
3、将其余三样食材放入锅中一起煸炒,入少许水(约50克),入盐及少许糖,翻炒片刻~
4、准备好水淀粉,我喜欢加几滴生抽~
5、倒入锅中~
6、翻炒均匀略收干,即可盛出装盘~
7、摘了一片薄荷叶装饰一下~
8、颜值爆表~
9、也极美味~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鸡头米?昨天去阳澄湖旁边的水八仙生态园,主要是去考察一下鸡头米是怎么生长的。
鸡头米这个东西,外地人可能没听过,换个名字——芡实,可能很多人就听过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芡实也一样,长在北方的北芡实很硬,一般只能用药或者磨成粉,没法吃的。长在南方的是南芡实,尤其以苏州这边的为佳,因为果实长得像个鸡头,就叫鸡头米。南芡实就不一样了,水灵软糯,清香鲜甜。
南荡鸡头北荡菱,苏州东南葑门外“黄天荡”所产的鸡头米是更好的。南宋韩世忠在黄天荡埋伏金兀术,梁红玉亲自擂鼓。曾经的古战场现在随着城市发展已经被填平,南荡这批最会种鸡头米的人却把技术一代代传了下来。
鸡头米长在水塘里,工人需要下水割开巨大的叶片,叶片全都带刺,一不小心就会被划伤。割下来的鸡头还不是成品,还需要把里面的果实挤出来。挤出来以后再由剥鸡头米的工人戴着铁指甲剥下来,这才是成品的鸡头米。
因为收获困难,工序繁杂,所以每年苏州鸡头米的价格都很高。尤其是今年,天热减产,价格更是贵。
郑板桥写: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为了这一口等上一年,不时不食,便是苏州人的生活态度。
三个小动作,教你挑出靓芡实广东人对芡实都不陌生,芡实又称鸡头米 、鸡头莲、刺莲等,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功效,有“水中桂圆”的美誉,是家庭煲汤常用的食材。比如说这段时间岭南地区溽热难耐,很多人湿困缠身,煲汤时就特别适合放些芡实,利用它祛湿健脾的功效。
芡实有祛湿健脾功效
芡实有南芡和北芡之分
南芡:也称苏芡,为芡的栽培变种,原产苏州郊区,现主产于湖南、广东、皖南及苏南一带,外种皮厚,表面光滑,呈棕黄或棕褐色,种子较大,种仁圆整、糯性,品质优良。
北芡:也称刺芡,有野生也有栽培,主产于山东、皖北及苏北一带,质地略次于南芡,外种皮薄,表面粗糙,呈灰绿或黑褐色,种子较小,种仁近圆形、粳性,品质较南芡差。
芡实挑选三步曲
一看:看颜色。除去内种皮显白色,有光泽,颜色偏黄的一般为旧货。市面上还有一种是去除了外种皮的白色芡实。
二闻:闻气味。被熏过硫磺的芡实闻起来会有酸味,可能是虫蛀后再加工的,更好不要购买。
三咬:咬质地。芡实富含营养成分,干燥不够容易发霉、长虫。齿咬松脆易碎,为干燥者;若是略带韧性,则为含水分较多者。
总的来说,芡实以身干、无虫蛀、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碎末及皮壳者为佳。
芡实如何储存?
买回来的芡实应如何储存呢?广州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华成坤主管药师介绍,芡实更好能密封保存,并置于通风干燥处,防蛀。芡实由于含大量淀粉,在储存中极易遭虫蛀,如果将芡实与生大蒜按20:1的比例,把生大蒜瓣用纱布包好放置于装好芡实的容器内,即可产生良好的防虫效果。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