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花椒成熟的季节,5月29日,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村民们在花椒树下忙着采摘、搬运、装车、烘干、筛籽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夏日丰收图景。
村民在花椒基地搬运花椒。
目前,板桥镇1.6万亩花椒进入盛产期。今年,预计鲜花椒产量达400吨,产值达2000余万元。
上游新闻签约摄影师 陈仕川 摄影报道
投稿邮箱:syxw@vip.163.com
编辑:任琦
责编:冉文
审核:冯飞
入秋,花椒红了立秋了,又到了一年一度收剪花椒的时候,满树的花椒都红了。
平原地带种花椒可不像山区,满山的都是花椒树,平原农家人种花椒是既做篱笆防御又收获花椒,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菜园子周围种上花椒树,防止牲畜进入园子糟蹋菜。而且花椒树自然生长,越长篱笆就变得越牢固越稠密,不像用木棒做的篱笆年年都得重新修理。菜园子里去摘菜的时候,随手就摘上几颗花椒,也是很方便的。花椒刚出嫩叶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掐花椒叶芽来做汤,做油卷,新鲜香麻,一直到立秋再收获花椒,种花椒树做篱笆,从花椒的嫩叶到绿花椒,再到红花椒,一直都有新鲜花椒吃,方便极了。
果园的周围也是种上花椒树,防止人们随便进入果园偷果子吃,果园周边的花椒树可不是小的收入,收果子之前就收获了很多的花椒,有花椒树密集的看守着果园,谁也不会为了吃一枚果子去触及这满身带刺的花椒树。花椒树也不像果树那样,需要反复的打药管理,花椒树只需要一次性栽上,只要栽活了就不用任何管理,它自然生长,年年结出蓬蓬勃勃的花椒。
花椒迎秋而红,由浅红到深红,再不收获就会张开外壳掉落里面又黑又亮的花椒种子了。收获花椒是一部分,别小看了这花椒种子,他可是秋季菜的好肥料,最主要的是起到杀虫作用,用花椒种子做肥料,种出来的菜绝对不要农药杀虫,绝对做到绿色环保。
收剪花椒可是细致活,不能仅仅凭着兴趣,随便伸手去摘。花椒树枝条上的尖刺锋利又密集,你看着红红的,一撮一撮的花椒甚是可爱,伸手之间就被扎到了,瞬间出血,让你知道花椒刺的厉害。剪花椒需要先在树下铺上席子之类,防止掉落的花椒沾了泥土,用剪子小心翼翼的剪,不能急躁。一篮子一篮子的红花椒倒在席子上堆成了堆,农家人开始晒秋了,花椒以红红火火的收获,开启了秋天收获的序幕。
花椒是农家人一年四季必备的调味品,油炸花椒的麻香能增进食欲,碾碎的花椒粉不仅做菜用,还可以做油卷,做汤。
花椒不仅仅是调味品,在农家人的生活里它还有小妙用,米缸里放入花椒,整个夏天米都不会生虫。如果把花椒放在枕边,既可以驱蚊,还可以催眠。有的人牙痛得不得了,痛牙上咬住花椒就会减轻疼痛了。
花椒红了,又到了忙收花椒的时候了,空气中都弥漫着花椒麻香的味道。
花椒红了~欣忻笑口向西风 喷出元珠颗颗同
采处倒含秋露白 晒时娇映夕阳红
时下的王坝镇,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花椒成熟季,行走在野马河畔,清爽的河风夹杂着沁人心脾的“椒麻味”,不禁让人心旷神怡。走上田间,地里一片忙碌喜庆的丰收景象,麻香十足的小花椒为这个夏天增“香”添“味”。
花椒种植园,椒香四溢、浓郁鲜麻,一簇簇颗粒饱满、色泽艳丽的花椒压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火红。椒农三五成群,头顶骄阳,采摘、装筐,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共同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好一幅喜人的景象。
为了在采摘期内采摘完鲜椒,每年,王坝镇内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个季节,镇内和临近乡镇的群众便络绎不绝地赶来采摘花椒。“每天可以摘三四十斤,摘一斤鲜椒工钱3.5元,一天下来,能挣100多元,而摘花椒要持续一月到两月之久,可以赚几千块钱。”一位摘花椒的女士兴奋地说到。
近年来,王坝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地埂经济,因地制宜种植花椒近6000亩,有力拓宽了群众的增收门路。并积极衔接项目,精心组织指导开展花椒管护、技术培训,有效助推了产业效益的提升。
下一步,王坝镇将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将农户采摘下来的花椒直接由合作社进行收购,解决花椒的加工与储存问题,由合作社经过烘干、拍籽、去刺、过筛等环节后销往各地,在促进当地椒农增收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双赢。
吃了几粒花椒,却差点窒息身亡,网友曝光食物过敏的可怕经历昨天晚上,看到了一篇网友发布的微头条,让我这个爱吃麻辣的四川人,至今心有余悸。
那个网友说,他前一天买了些鲜花椒回家,准备用来烧菜。谁知第二天中午吃剩下的花椒时,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才,差点丢了命。
网友说,他把烧好的茄子端上桌时,发现孩子的碗里还剩下一串没吃的花椒。他就拿过来自己吃了几口,结果立即感到口腔和喉咙一阵麻木和刺痛。
“我赶紧吐掉去冲水,才冲了两下,喉咙就瞬间肿胀起来,呼吸变得非常困难。我想喊叫,但已经发不出任何声音了。”
“我找手机想打 *** 求救,但慌乱中就是找不到。我的6岁儿子还以为我在开玩笑,这时我已经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意识也开始模糊……”
看到这里,我不禁为网友捏了一把汗。天哪,吃花椒也会有生命危险啊。
网友说,他用尽全力冲出家门,幸运的是,新鲜空气让他稍微缓过一口气。他问了问医生朋友,得知是可能是花椒过敏性急性喉炎,赶紧跑到小区外的药店,购买了抗过敏的药。
可就在吃药后不久,伴随着发麻和头晕目眩,网友的呼吸困难症状又起来了。最终,药店的人帮忙打了120,被拉到医院做了急救,一番折腾,从鬼门关被拉了回来。
经诊断,网友的这种症状是由花椒含有的辣椒碱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它可以使口腔和咽部黏膜迅速肿胀,压迫呼吸道。如果不及时救治,还可能造成气管堵塞而窒息。
花椒过敏属于急症,必须立即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抗组胺类药物来减轻症状。由于网友的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没有及时到医院接受急救,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微头条引发了8000多网友的评论,一位网友说:自己是四川人,因为地域原因喜欢吃花椒,怎么买都不觉得麻。
有一次碰到一个卖花椒的,老板说他家的绝对麻,还说不麻不给钱,我说是不是哦,顺手拿了两颗扔嘴里,顿时我感觉我喉咙肿大,老板问我怎么样,我已经无法呼吸,也说不出话了。
心里当时很慌张,又觉得没面子,强撑着,我感觉我要挂了,不断的急速吞口水缓解,幸好平时练的多,如果我是北方人,可能就挂掉了。
看完这则可怕的经历,我不禁想到到,日常饮食中潜藏着太多未知的陷阱。即使没有过敏史,也不能掉以轻心。
一旦出现任何不适,应之一时间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及时周围人寻求帮助,不要担心丢脸,生命最宝贵。
看过这个故事,小编再也不敢大口吃花椒了。希望传播这则经历,让更多人引以为戒,提高食物过敏的防范意识。最后,感谢所有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天使,你们让这个世界更温暖!
广元剑阁:大红袍花椒喜获丰收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原创稿
工人们正在进行花椒采摘作业。剑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大红袍花椒。剑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时值7月,花椒迎来成熟采摘的季节。广元市剑阁县普安镇松林村的600多亩大红袍花椒像玛瑙一样挂满枝头,硕果累累,百里椒乡处处洋溢着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椒农们喜在脸上,乐在心里。
走进剑阁县宙知花椒家庭农场种植生产基地,一树树大红袍花椒长势非常良好,几十名工人正在树间劳作,用钳子将挂果枝丫分段剪下。
“我们鲜花椒的产量一亩能够达到1300斤,干花椒能够达到300斤。花椒价格是一斤65到70元之间,销路还是不错。”剑阁县宙知花椒家庭农场负责人刘现庭说。
松林村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其独特的土壤及地势为花椒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生长条件,花椒成了村里的特色产业。
“我们在花椒园里摘花椒,2.5元一斤,我一天能摘50来斤,也就是130多元,收入还不错。”当地村民付红梅说,自从村里有了花椒园,自己平时除了忙家里的农活外,空闲时间还能到花椒园里务工,增加额外的收入。
近年来,松林村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山岭薄地、荒山荒坡大力发展花椒产业,短短3年时间,花椒林面积已达600多亩,曾经的荒地、荒坡已披上碧绿的外衣。
看着花椒喜获丰收,业主刘现庭在欣喜的同时,对花椒产业今后的发展前景更是充满了信心:“我们希望当地的老百姓也能参与到花椒种植行列当中,我们为他们提供种植技术和苗子,负责产品的回收,帮老百姓够把花椒卖出去,让他们能够赚到钱。”(赵磊)
杭城一知名日料店暂停营业,还有店家紧急改名!多方回应8月24日,日本 *** 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随后,我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自即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那么,杭州的水产市场和日料店情况如何?有没有受到影响?8月25日,潮新闻记者兵分多路展开调查。
日料店有的暂停营业有的紧急改名
均表示已无日本进口的水产品
“我们今年重新装修、营业之后,一直关注着日本排放核废水的消息。一直以来我们用料是比较讲究的,三文鱼采用来自北大西洋的挪威三文鱼,海水越冷鱼肉越好吃嘛。挪威三文鱼比法国三文鱼和青岛养殖的三文鱼口感更好。金枪鱼是老板娘自己到上海港去抢购西班牙货并且当天运回杭州,就是为了食材的新鲜。最近推出的松叶蟹套餐,松叶蟹是来自朝鲜。” 杭州馨料亭日本料理的叶店长告诉记者,虽然店铺定位于面向大众的中端消费,但十多年来也有一批忠实顾客不离不弃。不过,在合适的时候选用合适的食材,因此最近也推出了来自东海海域的舟山黄鱼“一夜干”、大连海胆、台东生蚝等菜品。
叶店长表示,日本料理主要是指一种烹饪或 *** 手法,并非是所有的食材都从日本进口。“虽然我们的食材没问题的,但是这个消息对日料餐饮行业的打击是挺大的。”他说,“有几家知名料理店老板是我们家老板娘的同学,他们议论起来都觉得这个问题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家需要一起想想办法。”
潮新闻记者也对一些高端日料店进行了探访。其中,位于湖墅南路的HAYASHI NINE·林作在大众点评上显示,人均消费在2300元左右。不过它大门紧闭,仅在晚上五点半开始营业。记者拨打了其在大众点评上的订餐热线,工作人员告知:从昨天开始门店就暂停营业了,想要了解更多情况可以添加店铺微信。不过,截止记者发稿前,微信申请并未通过。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位于湖滨商圈的一家高端日料店——鮨秋·秋营。据悉,这是一家五年的老店,人均在1600元左右。门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年前,鮨秋的负责人就已经关注到了日本核污水排放的相关新闻,并开始准备食材的替换事宜。“我们本着对顾客负责的原则,一定要保证食材的优质和健康。”
对方表示,目前门店已全部替换为其他国内外的高端食材,不再使用来自日本的进口食材。“我们有在国内沿海地区选择优质食材,也有进口其他国家的食材,比如说我们的金枪鱼现在是来自美国大西洋海岸的,鲍鱼是来自新西兰的。”
不过在菜单上,鮨秋·秋营并未做出调整。“目前我们的供货还是充足的,菜单也不需要进行调整,价格上后续有可能会根据食材的价格变化再进行一定调整。”
对方表示,由于食材替换进行地较早,客源并未受到明显影响。“我们的老客户比较多,对我们比较信任。”
相关报告截图
与此同时,潮新闻记者注意到,多家日料店发布了公告。其中,鮨浅草君日式料理在公众号上还公布了店内主要的食材来源。根据海关进口报关单和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显示,其三文鱼产自挪威,北极贝产自加拿大,甜虾产自俄罗斯,鳗鱼产自福建,金枪鱼和青花鱼均产自山东。
而在发出公告后不久,该公众号从原先的鮨浅草君日式料理改名为鮨浅草君洋风料理。
水产市场内店主称
没有来自日本的水产品
日料店供货商:
除了日本清酒,许多食材都产自国内
上午9点,潮新闻记者来到了勾庄水产市场。在市场门口,记者随机问了几家主营三文鱼和金枪鱼的店铺。“我们店出售的水产品没有来自日本的,其他的不便接受采访。”对于这一类问题,店主们的态度大多抗拒,不愿多做回应。
勾庄水产市场的水产店铺 记者滕一韬摄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一些出售海蟹的水产店,对方的回答同样是没有从日本进口的产品。“要忙着卸货了,不好意思哈。”
而在水产市场内,除了卖鲜货外,还有不少出售冻品的店铺。在一家供应西餐、日料原料的门店内,见到记者进门,店内的负责人热情地迎了上来。当记者询问是否有来自日本的产品时,对方表示,目前店内一些清酒产品产地的确来源于日本,但都是之前符合要求进口来的。而其他冷冻的吃食、食材基本是国内生产的熟制品或成品,调味料也都是国内品牌。
向日料店、酒店供货的某家门店 记者滕一韬摄
在冰柜里,她随机挑选了几款产品向记者展示,只见一款20片制的冷冻烤鳗产地为福建,一盒500克重的芥末海螺片产地则是上海。“一些比较平价的日料店主要都是从我们这边进货。像是比较畅销的日料品牌我们就进了两种,一个是洋琪,一个就是君之味,都是国内的。”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日料店内的吃食主要分为寿司、刺身、烧鸟三类。“寿司的话国内大米又不差,鳗鱼、鱼籽一类食材产自福建,鹅肝产地是山东,比较出名的品牌有圣罗捷;生蚝产地是乳山,金吉鱼也可以吃国产的。”
“甜虾、牡丹虾这种本来基本上从俄罗斯进口,烧鸟类的食材比如和牛主要从美国、澳洲等地进口。”而且她表示,真要吃上从日本进口的鲜货也并不容易。“三、四月份有客人找我定日产的蓝鳍金枪鱼,想要做私宴招待用,但是最后我通过各种渠道去问,进不来。”
不过,这位负责人也坦言,“确实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日料店客源少了,肯定从我们这边的进货也会少了。”
水产市场的非日产海鲜卖得怎么样?
为了跟杭州人习称的“农都市场”对比,记者沿着尧典桥路一站站探访。之一站来到了文晖农贸市场,这里的梭子蟹基本上是大白蟹,大致有两个价格。老板指着不同水池的蟹说,半死不活的24元一斤,比较大一些也精神一些的28元一斤。
附近就是三里亭农贸市场,一进门就是水产摊位,沼虾和黑虎虾还是老样子,30元左右一斤;基围虾倒是又贵了,每斤价格从80到120元。这段时间最吸引人的就是梭子蟹了,记者看到的梭子蟹又大一些,要卖38元一斤。
再往前开车几分钟,就是“农发城市厨房”了,这是农都市场重建以后的新名字,一座白色的大型建筑,看上去非常干净整洁了。到了二楼,美丽的老板娘笑了:怎么了?电视台刚刚来拍过……
我们来访的时段,采买的客人几乎没有,因此老板娘也有功夫接受采访。她说,平时也要下午4点以后才会有客人,夜宵时分会有客人到这里买好海鲜马上去旁边的大排档加工,所以有些摊位会营业到晚上12点,她一般是到晚上8点就打烊了。
话是这么说,但新闻出来以后,对市场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记者一直等到下午4点多,客人确实也不多。为了提高营业额,卖家确实也蛮拼的,这里的档口基本上都会请人搞直播,生猛大龙虾、大螃蟹一顿张牙舞爪,诱惑力那是直线上升的。
老板娘姓夏,她家和周围的档口都属于规模比较大的,海鲜水池占地数十个平方米,还层层叠叠。比如梭子蟹,从下往上,依次是35元、45元、55元、70元一斤的,同一档次里,小娘蟹、母蟹、大白蟹倒是价格一样。
图中有四种不同的梭子蟹,你分得出来吗?
“有的客人喜欢吃肉,有的客人喜欢吃蟹黄,各取所需,我们价格都一样。”
主营进口鲜活海鲜这家档口,老板娘连进货单都敢拿出来亮相,蛮有信心的。
巴掌大的海参45一条,看花纹和颜色,都明显跟国产的不一样。
鲍鱼小一点的10元3个,巴掌大的就要38元一个。
蜘蛛蟹、红蓝帝王蟹、雪蟹各种大螃蟹不是来自澳洲就是美国,价格都比较亲民,比如花椒蟹198一斤,红帝王蟹3-5规格的263一斤,比餐馆里毕竟便宜太多了。产地不同也会带来价格差异,比如澳洲雪蟹每斤360~380元,美国雪蟹每斤160元左右。
最令人惊喜的是肉多又美味的面包蟹,才六七十元一斤。
不过,这个季节最应该赏味的是鲜甜的松叶蟹,此时的松叶蟹比帝王蟹都好吃。餐馆里大约700元的松叶蟹套餐,在海鲜市场里记者问到的价格——100元一斤,捏捏蟹脚软硬,挑一只好的回家去,才150元。
勇敢的食客会生吃松叶蟹!据说更美味,考虑到安全,蒸着吃或者放汤也是很鲜的。
在摊位上记者还看到了疑似“喉管”的海鲜,老板娘笑着说:这是鲨鱼的鱼肚,35元一斤。还有一种漂亮的花色小海鱼,跟梅童鱼差不多大,煎一下炖汤也非常美味,但却连老板娘也叫不出它是什么名字。
确实啊,有时候,卖货的还没有吃客来得讲究。碰巧记者在摊位前遇到了一位非常热情健谈的女士,她就对这些海鲜非常精通。“不同海域的梭子蟹我都吃得出来。”这位陈女士侃侃而谈。
如何在四种梭子蟹中选购自己想要的那一款?请看记者录下来她的讲述:
最近市面上常见的是公蟹和三种母蟹,公蟹我们一般叫大白蟹,现在黄也不多,肉也不是最多,胜在便宜;买公蟹的时候可以打开手机电筒照一下,会看到有些公蟹的腿还是空的,没有肉。
母蟹价格比较高,少女蟹(又叫小娘蟹)和孕妇蟹(肚子鼓鼓的)都是肉比较多,所以价格贵一些;但是母蟹要下个月才会有蟹膏。
已经一大团蟹籽冒出来的母蟹就是“母亲蟹”了,有的客人喜欢,有的客人就不喜欢。
除了公母分别,按照大小、产地水域也会带来价格差异。
总的来说,来的都是客,都能选到自己想吃的梭子蟹。
最后还是要说一下,杭州人民也知道,“农发城市厨房”因为在主城区,属于“小资”白领常去的购物地,以上报价还算略高。如果你愿意多跑三四公里,位于俞章路120号(地铁4号线华中南路站附近)的近江海鲜市场的价格更低,那是餐饮业进货的宝藏地方啊。
最忠实的海鲜顾客还是舟山籍同胞了,记者采访时得知,居住在余杭的徐先生家里就专门添置了一台零下40度的冷柜,常年囤足鱼虾。“零下18度不够的,鱼虾和肉类一个月就流失鲜味了;一定要零下40度,鲜度下降比较小。”他说,“零下25度我放干贝之类,零下18度主要放流转速度快的食材,比如饺子之类。”
8月24日,记者在采访时已经遇到前来日料店检查食品安全情况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
潮新闻记者 陈蕾 滕一韬 实习生 周紫嫣
20.4万亩汉源花椒开秤上市本报讯(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7月29日,2023第六届汉源贡椒采摘节——汉源花椒开秤仪式在雅安市汉源县举行。
活动现场,40余家企业和组织开启收购,宜东镇椒农们背着刚采摘好的花椒陆续进场,验级、过秤、付账,现场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悉,今年汉源花椒鲜椒一等品收购价格为26元/公斤,二等品为22元/公斤,三等品为20元/公斤。
随着鲜花椒采摘上市,当地花椒加工企业也逐步投入生产。在四川椒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一批批新鲜采收的鲜花椒被送上生产线,加工成花椒油、干花椒等产品。该公司负责人余海介绍,高峰期公司一天可收购18万斤鲜花椒,加工180吨花椒油。
据悉,由于今年气候向好、管护技术进一步提升,汉源20.4万亩花椒实现增产,预计鲜花椒产量突破3万吨,一产产值突破8亿元。
商南县清油河镇后湾村:花椒飘香季 农民采摘忙“李海霞,38.5斤”“任家满,23.6斤”“张爱荣,22.4斤”……8月13日,记者来到商南县清油河镇后湾村花椒基地,村民们正将采摘的花椒一一过秤、搬运、装车,构成了一幅生动丰收图景。清油河镇后湾村的党支部书记李建华告诉记者:“采摘的新鲜花椒不能捂着,村民们采摘花椒都是用竹篓装,装满后之一时间拿过来过称,然后再运到后湾村村部楼顶自然晾晒。”
沿着产业路蜿蜒前行,只见一棵棵缀满果实的花椒树映入眼帘,一簇簇颗粒饱满、色泽亮丽的花椒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火红,空气中也到处弥漫着阵阵椒香,浓郁鲜麻。花椒树下,参与采摘的村民们俨然都是些熟手,他们头顶烈日,一个个戴着帽子、手套,挎着竹篓,在花椒基地中不断地穿梭,他们分工明确、合理搭配,放眼望去,整个采摘现场,井然有序,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今年花椒长势比去年好得多,昨天正式开始采摘,雇佣的工人有四五十人,采摘的新鲜花椒就有三千斤左右,4斤新鲜花椒可晒成1斤干花椒,每公斤干花椒能卖120元左右;目前,村上还打算和当地的合作社合作,准备把花椒籽加工成花椒油,让平时利用率不高的花椒籽变废为宝,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而且延长了花椒的产业链。”李建华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着。
摘花椒是一件比较辛苦且麻烦的事情,因为花椒树带刺,针刺尖利,加上花椒比较娇气,只要稍微挤压,就会变色影响品质,为了保证花椒采摘的质量,采摘花椒只能全靠人力,好在摘花椒不是重体力活,男女老少都能做。
程风云是后湾村村民,也是采花椒能手,之前每到花椒成熟季节,都去韩城采摘花椒,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出务工已经不太方便,这几年恰逢村集体经济发展花椒产业,给她创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因而,花椒采收季,也正是她的“丰收季”。“今年村里的花椒长势好,我昨天一共采摘的有一百二十斤左右,采摘新鲜花椒人工费是一斤2.5元。”程风云高兴得乐开了花。
“放暑假没事,这几天花椒熟了,就跟着奶奶一起来摘花椒,之一次摘花椒,我的目标是今天摘30斤,给自己挣零花钱。”正在采摘花椒的初一学生李明继续说:“摘花椒稍不注意就扎着手了,挣钱太难了,我今后还是好好学习,用知识的头脑武装自己,改变家庭条件。”
一粒粒成熟的花椒被迅速采摘下来后,需要立即晒干,经过脱籽后就可以出售了。李建华告诉记者:“我们自然晾晒的花椒成品颜色鲜艳、光泽度高、麻味十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谈起种植花椒的原因,李建华告诉记者:“以前,每年花椒成熟时,村上好多村民都会去陕西韩城市务工,采摘结束后,他们回到村上,说花椒树成活率高,容易栽种。”他想到村集体产业萧条,不如在村上也发展花椒产业。于是,2019年,村“两委”先后多次去陕西韩城市考察学习花椒种植技术,把花椒产业作为全村长远发展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后湾村花椒种植287亩,今年是第二年挂果,长势非常好。到2024年,全面建成稳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5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纯收入20万元,可带动群众30户50多人务工就业,户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
谈到下一步打算,李建华说:“将进一步加强花椒产业技术管护,积极做好除草、修剪、防虫害、施肥、浇水等科管工作,加大提升花椒树培育,提升来年花椒质量及产量,同时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培育深加工产业链,让小花椒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崔海飞 李 潇)
40多万亩青花椒迎来采摘期 椒农们收入更可观央视网消息:近日,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的40多万亩青花椒迎来采摘期。今年的花椒市场行情不错,椒农们也有了更可观的收入。
在云南大姚,青翠碧绿的花椒树漫山遍野,串串圆润饱满的青花椒挂满枝头。椒农们采收、搬运、装车,一片繁忙的景象。
由于前期干旱少雨,今年的青花椒产量有所减少。不过,干热的天气也让青花椒病虫害减少,品质比往年更好,价格也比去年同期高出不少,新鲜青花椒每公斤可以卖到8元钱,比去年高出2元左右。
三岔河镇新田村村民 李艳娟:我家种植了20多亩花椒,采摘了两亩就卖到一万八千多块钱,我觉得这个产业非常好。
据了解,今年大姚县青花椒产量预计达4600吨左右,产值约3.34亿元,采摘期将一直持续到八月中旬。(央视网)
时值7月,花椒迎来成熟采摘的季节。广元市剑阁县普安镇松林村的600多亩大红袍花椒像玛瑙一样挂满枝头,硕果累累,百里椒乡处处洋溢着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椒农们喜在脸上,乐在心里。
(工人们正在进行花椒采摘作业)
走进剑阁县宙知花椒家庭农场种植生产基地,一树树大红袍花椒长势非常良好,几十名工人正在树间劳作,用钳子将挂果枝丫分段剪下。
“我们鲜花椒的产量一亩能够达到一千三百斤,干花椒能够达到三百斤,花椒价格是一斤六十五到七十元之间,销路还是不错。”剑阁县宙知花椒家庭农场负责人刘现庭说。
(松林村的花椒种植基地)
松林村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其独特的土壤及地势为花椒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生长条件,花椒成为了村里的特色产业。
“我们在花椒园里摘花椒,两块五一斤,我一天能摘五十来斤,也就是一百三十多块钱,收入还不错。”当地村民付红梅告诉记者,自从村里有了花椒园,自己平时除了忙家里的农活外,空闲时间还能到花椒园里务工,增加额外的收入。
(大红袍花椒喜获丰收)
近年来,松林村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山岭薄地、荒山荒坡大力发展花椒产业,短短三年时间,花椒林面积已达600多亩,曾经的荒地、荒坡已披上了碧绿的外衣。
看着花椒喜获丰收,业主刘现庭在欣喜的同时,对花椒产业今后的发展前景更是充满了信心:“我们希望当地的老百姓也能参与到花椒种植行列当中,我们为他们提供种植技术和苗子,负责产品的回收,帮老百姓够把花椒卖出去,让他们能够赚到钱。”
(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