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猪肉罐头怎么打开,红烧猪肉罐头怎么打开比较最简单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40 0
回顾训练城市高炮民兵二三事

原创:芦 旭

1970年10月,在石嘴山矿务局训练高炮民兵,站立者右一为张班长,左一为芦旭

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作为二十师师直高炮营刚当兵不久的一名战士,曾四次被派到地方上执行训练城市高炮民兵的任务。

离开艰苦的贺兰山山沟去城市,的确是一个美差。因为我们连队自从进山就日以继夜地营建施工,几乎没有星期天,都当了大半年的兵了,好多人连距离连队十多里的石炭井镇都没去过。转眼到了1970年的国庆节,说是放假也是战备,更不能外出。

国庆节刚过,我们高三连曹连长通知我,说营里叫我和高炮一连一位姓张的班长(69年3月从青海入伍)去石嘴山矿务局训练高炮民兵。矿务局武装部部长陈庚旭已经带了车专程到八号泉高炮营营部来接我们。

这是我之一次去训练城市民兵。小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出了贺兰山沟口,终于看到了地平线,我不禁长长地呼了一口气。经过大武口、平罗、黄渠桥,到达了当时的石嘴山市(现在为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山矿务局的好几位领导都来了,那时好像不叫局长,叫革委会指挥部或革命领导小组什么主任,什么长的,他们亲切地陪我们吃饭,说了很多军民团结的话,使张班长和我感到任务光荣,责任重大。

当时中苏边境形势紧张,石嘴山矿务局武装基干民兵营,装备了单37高射炮,还配有步枪、冲锋枪、轻机枪和40火箭筒等武器,甚至还有防毒面具等防化器材,其中步枪和手榴弹是矿务局机械厂工人自己制造的。我和张班长的床铺被安排在武器库的外间,有两位 *** 住这里,就不用再安排民兵夜里轮流值班了。

石嘴山矿务局抽调了6个班的民兵骨干和6门高炮进行为期45天的集训,目的是让从未接触过高射炮的民兵骨干通过集中训练,能够做到一有情况,车炮能拉出来,把炮弹打出去。高炮训练分操作和兵器两部分,张班长负责操作,我负责兵器。在武装部陈部长的有力领导下,在突出政治准备打仗的大背景下,我们带着民兵边授课、边训练、边纠正动作,在注重合练的基础上,按照方向、高低、距离、航向、装填、炮长射击指挥实施分组细训,逐人逐段考核,整个训练进展顺利。

芦旭为民兵作37高炮航向标识器操作示范

正像歌里唱的,在那个年代人民群众见了 *** 都格外亲,我们在矿务局受到热情如火的接待,青年民兵都以崇敬的眼光看着这两个 *** ,食堂大师傅煞费脑筋改善伙食,星期天陈部长和我们带着步枪到山里打黄羊,老乡们叫青羊,当翻过山脊发现山背后的一群黄羊,几枝枪同时开火的瞬间,我们感到了从没有过的痛快。45天很快过去,民兵高炮实弹射击在贺兰山下的黄河岸边顺利进行,炮火硝烟里的总指挥陈部长威武自信,俨然成了将军,当天空出现了一串又一串闪亮的弹迹时,着实让看台上的石嘴山市和矿务局的领导高兴了一把。

受矿务局领导的委托,武装部陈部长送我们回部队,在营部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还执意开车把我送上高三连在山顶上的驻地,握住曹连长的手,继续千恩万谢,连长说连队明年要在塔塔沟盖师医院,到时给派几个瓦工师傅来指导,陈部长满口答应。

1971年石嘴山矿务局派来的瓦工师傅与芦旭(左二)在刚落成的师医院门前留影

连长和我热情地送走了陈部长,互相招手一直到看不见为止。转过身来,连长对正在感慨的我说:“去,背石头去!”

回到半山腰上正在劳动的班里,我扛起了一块百斤石头,我知道,外出的好日子结束了。

次年开春,石嘴山矿务局果然派来了帮助高三连修建师医院的工人师傅。

第二次训练民兵是在1971年9月份,我和高二连的魏哲庚同志(1969年12月从江苏省连云港市入伍,后任连云港市新海发电集团公司工会主席)被派到宁夏军区教导大队训练银川市的高炮民兵。在宁夏军区司令部炮兵处彭参谋和新城区武装部李盼山参谋的领导下,由银川市柴油机厂、手扶拖拉机厂和橡胶厂分别组成3个高炮连,160多人参加训练,宁夏军区首长观看实弹射击圆满结束后,又接着训练了第二批。这样我们就在宁夏军区教导大队住了两个多月。

在宁夏军区教导大队训练高炮民兵时,魏哲庚(左一)、芦旭(右一)与银川新城区武装部李盼山(中)合影

看惯了光秃秃的大山,再看看宁夏军区大院里大树参天,满眼浓绿,感觉景色很美。训练之余我还把银川市的大街小巷转了个遍,就连在“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还没修缮的海宝塔(北塔)也顶着蜘蛛网踩着摇摇欲坠的楼梯爬到了塔顶,俯视黄河灌溉的塞上江南绿色大地,抒了一回豪情。

第三次训练民兵是1972年8月份,青铜峡市武装部军事参谋董福全,曾任我们高三连的二排长,这一天他回到八号泉高三连,把盖新华(时任五班长,1969年12月从连云港市入伍,电力专家,研究生导师)和我带到了青铜峡,傍晚时分到达市武装部大院,落日余晖照耀着武装部曾政委办公室门前的一棵碗口粗的大树,树上结满了肥硕的梨子,让我们从大山沟里来的两个兵唏嘘不已,赞口不绝。

左起:盖新华、薛抗美、胡元忠、芦旭

青铜峡市武装部的赵参谋和董参谋负责这次高炮民兵训练,从青山机械厂、三〇四铝厂和发电厂这三个大厂抽调来200多名民兵骨干共18门高炮,规模有点大,管理上比较困难,还有一些人因“文革”时的派性尚未完全消除,在训练场上便不时出现噪音,三〇四铝厂民兵因为操练火炮动作虚假被批评不服,指责教员教得不对,始终辩论不休;青山机械厂的女民兵抱怨教员一碗水端得不平,对发电厂的人好,对她们不好, *** 凭什么亲一方,疏一方。

更值天气酷暑高温,烈日下滚烫的火炮让青年民兵叫苦不迭,盖新华和我只好一边讲军事技术,一边讲组织纪律性,好歹坚持了个把月把训练科目搞结束。

可是,没想到在最后却发生了巨大险情。训练结束一般都要进行实弹射击,当18门高炮如长龙一样的车队通过包兰铁路的时候,因为牵引车突然熄火,一门高炮竟然在铁轨上停住,仓促组织人员下来推车推炮,牵引车的手刹刹死松不开,车炮纹丝不动,情况万分危急,当北京到兰州的43次直快列车就要到来的紧急时刻,盖新华声色俱厉地命令把车炮分开,指挥发呆的民兵把铁轨上的火炮拉走,同时派人举着红旗迎着火车方向跑去示警,车炮终于抢在火车到来之前离开了铁道。

1974年5月,高三连指导员蒋存福在银川中山公园为芦旭(右)、任雄(左)拍得合影照

第四次训练民兵是在1974年5月。银川警备区大院里十几棵高大的洋槐树挂满了洁白的槐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我和高三连的任雄(1973年从甘肃渭源入伍,大校,从部队师职岗位转业,后为青海省旅游局巡视员)、高二连的李华忠(1969年12月从连云港入伍)、五十九团高机连的排长胡学文等4人来到这里担任警备区高炮民兵集训队教员。

警备区司令员李福田原来是二十师的老首长,经常很高兴地到民兵集训队里来陪我们吃饭,有时饭菜已经很丰盛了,李司令员还是叫炊事员再拿几个两斤装的红烧猪肉罐头来,不打开先下锅煮,煮透了打开倒在盆子里,热气腾腾,香味四溢。训练中,高三连指导员蒋存福从八号泉来银川市看望我们,带了几瓶水果罐头,还在中山公园用135海鸥照相机为我们拍了照。

1974年5月,在银川中山公园合影,左起李华忠、XXX、任雄、芦旭

常年在大山里艰苦奋斗背大石头的战士,乍一出山,像换了一个世界,闻到了人间烟火味。20世纪70年代的 *** 在社会上的形象好、威望高,我们所到之处都是真诚的笑脸,地方干部口不离亲人 *** ,训练下课了青年民兵都不急着回家,愿意和我们多呆上一会儿。年长的工人师傅以星期天能把我们叫回家吃顿水饺为荣,女民兵争先恐后帮我们洗衣服,今天带点小红薯,明天带点花生米,到最后连鸡汤都端来了,地方领导笑眯眯地说,既然端过来了就喝吧!

有的女民兵一受批评就哭,委屈伤心之至。在石嘴山矿务局造 *** 雷管的化工厂,车间里一溜上百名20岁左右的女孩子在焊接电雷管上的钨丝,乌黑的发辫下围着鲜艳的苹果绿大围巾格外夺目,当时流传在石嘴山市有四大宝:“机械厂的车子,五四厂的表,化工厂的丫头,基建队的破棉袄。”

化工厂的这些丫头也是高炮民兵。银川市一个大厂的党委书记是位老大姐,她用五个手指指着我们说:“我看你们将来就留在银川,我们厂里好女孩多啦!”到了训练结束,我们也是左顾右盼,心潮澎湃,发于情,止于礼,每每离别之际,地方领导和民兵们都是依依不舍。最难忘的是在离开青铜峡的那天晚上,男女民兵齐聚火车站,在革命歌声里挥泪相送。

魏哲庚、芦旭与银川市橡胶厂团委书记、民兵连长(中)合影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还在蒸发着 *** 而又沉闷的时代气息,留给生动的思想和美好的感情回旋的余地并不大,所以部队首长叮嘱再三,要严守部队的纪律规定,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保持革命战士本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可见这句口号在那个时候就很重要,庆幸的是,我们当时做到了。

作者小传 芦旭,江苏连云港人,1951年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历任陆军第二十师高炮营三连战士、班长,营部指挥排长,师司令部直政科干事,宁夏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干事, *** 守备三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副科长,江苏省军区炮兵团政治处主任, *** 守备一团政委,江苏省军区炮兵团政委,连云港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上校军衔。1985年随部赴老山前线参战,荣立三等功。转业后任连云港市质监局副局长、调研员。现任连云港市关工委秘书长。


原文编辑:曹益民

本文编辑:徐建明

上海静安区网友称保供物资里有狗粮?实为上海梅林的红烧猪肉罐头

“上海 *** 辟谣”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天,有静安区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 *** 发放的保供物资里有狗粮,对此感到不满意。从微博配图看,该罐头的英文名为“CANNED STEWED PORK”,直译为“罐装炖煮猪肉”。照片上的产品标签上没有显示是宠物食品。

上海辟谣平台通过天猫、京东等主流购物平台搜索核查,发现该罐头实际是上海梅林牌的“红烧猪肉罐头”卤味熟食产品。罐头的一面为中文字“红烧猪肉罐头”,另一面为网友所拍英文字样。从产品评价看,认为口味不错的网友数量不少。也有网友分享食用建议表示,罐头食品加热后食用,口味更佳,还可以加入其它蔬菜一起烹饪。

也有网友指出,只要稍加判断,就能知道罐头的性质,而且从帖文看,已经花力气将罐头开盖,为何没有花时间看清标识?有网友跟评认为,如此将食品罐头冠以“狗粮”之名有造谣之嫌,实属不该。

猪肉罐头需加热 水果罐头最难得 看看对越反击战中我军初代野战辅食


经过后勤供给部门的不懈努力,装备于我军的单兵野战口粮早已经告别了一把炒面一口雪,那一个艰难困苦的年代。而到了79年自卫反击战爆发之后,以761压缩口粮我国之一代野战干粮在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作为蛋白质或者维生素主要来源的各类军用罐头,同样也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保障。

根据各个作战部队任务的不同或者是中越边境山地丛林复杂茂密的特殊环境,战士们携带的野战口粮数量和类别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必备的压缩干粮之外,口味不错、能填饱肚子又能补充体力的罐头食品自然成了首选之物。而在反击战中最常见味道又堪称更佳的罐头决对要数红烧猪肉罐头。

重量足一公斤的红烧猪肉罐头采用绿色马口铁包装,密封严实到除了开罐器之外,得用匕首或者刺刀开启,这种罐头最上面的一层是厚厚的一层猪油,下面才是大块的猪肉块。这种罐头如果稍微加热一下,待猪油化开之后,味道甭提多香了。但是如果直接开罐就吃点话,白花花油腻腻的猪油很容易让人生腻。

时间久了,有了经验的战士们,发明了各种方2法来解决红烧猪肉罐头过于油腻的问题,除了直接用刺刀刮出扔掉之后,有的战士把猪油扔到干草和树枝上点起火堆加热的,还有用沙土或者鞋底腰带摩擦罐头使其发热溶解猪肉油脂的。总之,在战士们的奇思妙想中,办法总比困难多。

除了猪肉罐头之外,酸辣菜罐头也是备受官兵们喜爱的辅食之一,这种由黄瓜、雪菜、萝卜、白菜、青豆等蔬菜腌制的大杂烩酸辣口味罐头,和猪肉罐头、761压缩饼干搭配在一起,既能满足身体需要的各种养分,又能调剂口味缓解油腻。

除了必备的野战口粮之外,由于没有专门的野战水果罐头,像是糖水菠萝、糖水桔子、糖水黄桃一类使用玻璃罐包装的水果罐头成了极为鼓舞士气的奢侈品,虽然这种罐头较为易碎、也不好运输,但是比起红烧猪肉一类的常见食品,水果罐头反而更受欢迎。

为了能打开罐头瓶包装,战士们琢磨出来了不少开罐头的 *** ,匕首和刺刀都不算什么,比较新奇的 *** 诸如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弹匣,甚至弹片、尖石片、手枪通条等等,都可以成为开罐头的利器。甚至还有战士发明了先在瓶口铁皮盖上开洞,把麦秆或芦苇杆 *** 罐头中当做吸管,先吸干汤汁再开盖吃果肉的 *** 。

房车自驾 *** ,红烧猪肉罐头,微波炉加热,香味扑鼻下了两碗饭!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d8b0b40000bsrbt173stjd30qhs9rg","duration":170.7,"width":854,"height":480,"file_size":22495839,"thumb":{"web_uri":"tos-cn-p-0000/cd55324986984495a49bcd619b427164","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170.7,"file_size":21608014,"w":854,"h":480},"normal":{"duration":170.7,"file_size":14717646,"w":640,"h":360},"ultra":{"duration":170.7,"file_size":21608856,"w":854,"h":48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6d23caf56ffe0af89ea972a2965b984b","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鸡肉新做法,切块放玻璃瓶里,不加一滴水,蒸一蒸,放半年不会坏

鸡肉营养丰富好消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欢的一种肉食。用鸡肉做的菜也是很多的,可以做成红烧鸡块,烤鸡,炖鸡,白斩鸡和辣子鸡等各种各样的美食。

不过以上的做法都是做好现吃,无法长期保存。你想不想知道一种可以长期保存鸡肉的 *** ?做一次鸡肉放半年都不会坏?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鸡肉的新做法,那就是做成“鸡肉罐头”,做好的鸡肉罐头可以长期保存的,做好之后可以放起来慢慢吃,不用担心变质。

这个 *** 还是朋友教我的。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下朋友是如何把鸡肉做成鸡肉罐头吧!这种鸡肉的新吃法真的挺不错的,喜欢的话可以在家里尝试一下做一下!

所需食材

主料:白条鸡五只,香叶5-6片。胡椒10来粒。

调料:盐适量

容器:耐高温的玻璃瓶10来个

*** ***



1:先将买回来的白条鸡清洗干净,然后控干净水分放在一边,备用。

2:把清洗干净的白条鸡放到案板上,用刀把它们切成小块,把鸡肉和骨头分开,鸡肉里面的鸡油也弄出来,把它们剁好之后,鸡肉放到一个盆子里,鸡油和带骨头肉放到另外一个盆子里。

3:把鸡骨头剁成小块,连同鸡油之类的放到锅中煮一下,煮出鸡油之后,把鸡油捞出来,放凉后备用。

4:把准备好的玻璃罐头瓶子清洗干净,消毒好拿出来。做这道菜之前玻璃罐的瓶子一定要把它们消一下毒。我们家庭消毒办法就是把它们放到水中煮一下,煮个10来分钟,然后把它们拿出来晾一下备用,这种简单的消毒 *** 比较实用的。如果家里有紫外线消毒机更好了,可以放到消毒机里面给瓶子消下毒。

4:玻璃瓶子消好毒之后,把切出来的鸡肉,一块块放到玻璃瓶子中。用工具把它们压紧一点,放好之后在里面放上一片香叶几颗胡椒粒,然后放上一点盐,再分别把之前捞出来的鸡油倒在罐头瓶子里封一下口。

5:找一个大一点的锅,把放了鸡肉的玻璃罐的瓶子放在锅中蒸一下。放好之后一定要把盖子给拧紧了。然后在锅里加满水,水要没过玻璃瓶子,为了防止玻璃罐的瓶子漂上来,上面有更好放上一个铁锅压住。然后把锅里的水烧开,水烧开之后转小火再煮上30分钟。就可以把关火,把玻璃瓶子从锅中拿出来放凉了。【注意事项:大家记住我们在煮玻璃罐头的时候,中途千万不要加冷水,因为玻璃制品如果在很热的情况下,碰到冷水到热胀冷缩,会裂开的】

6:鸡肉罐头做好之后捞出来放凉,放在通风干燥处保存。这样做出来的鸡肉非常美味。做好之后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吃。吃的时候把它鸡肉拿出来,放到微波炉里加热一下就可以食用了,很省事。



保存好的鸡肉罐头,最少也能放上半年的。半年后打开之后,看到里面的鸡肉保准让你偷笑,没有想到这样做出来的鸡肉,半年都不会变质吧?依然是那么好吃!因为把鸡肉放到玻璃瓶子里再把它们煮熟,里面的鸡肉就处在真空环境里,里面没有细菌,自然也不会变质了!同样的 *** ,也可以用来做,黄桃罐头,杨梅罐头等水果罐头!

如果你家里一次性买的鸡肉太多的话,可以试一下这种鸡肉罐头的做法哦,真的挺省事的!做好之后把它们放到冰箱中保存,保存的时间还会更久一些!

今天这款鸡肉罐头的做法就分享到这了,如果你喜欢这道美食做法的话,不妨在家里试一下它的做法哦!

美食三千,不及一箸拈:家庭版罐头味红烧肉

  • 张平念 文图


梅林红烧罐头,曾是我的更爱。之一次撬开它坚硬的铁皮,一股浓郁的肉香直冲脑门,那个感觉,让我在记忆里停留了二十来年。如今,我要说:别了,梅林红烧罐头。



那个年代,红烧猪蹄与红烧罐头有得一拼,难怪美食者茹国柱有诗云:

八戒玉蹄秃露,

火烤去腥脏物。

釜里焖红烧,

晶亮嫩滑夺目,

嚼骨,嚼骨,

味美色香滋补。

那次,朋友家偶然的一场聚餐,让我记住了罐头味红烧肉。再一次大快朵颐,才是我的亲为。

视频加载中...

罐头味红烧猪蹄膀,最让人记住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会让人的味蕾受到冲击,脑海镌刻异香的记忆,鼻腔有挥之不去的齁香。厚皮带来的糯兹真的无法拒绝,可以说,照着自己的 *** 做,完全碾压红烧猪蹄膀甚至梅林红烧肉罐头。

疫情期间,闭门钻研“进口货”,自己的烹饪技艺突飞猛进。特别是对罐头味道的“钟情”,接连进行多次试验、改良后,窃以为,出自手中的“佳作”,莫过于罐头味的红烧猪蹄膀了。那油亮的棕红色,糯糯的皱皮更是逗人食欲;那带着浓郁罐头味的肉香,更让人垂涎三尺;那软软的口感,香得齁人的感觉,最是让人难忘。


猪蹄膀红烧罐头味最让人满足的美食,色香味简直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佛经曰:弱水三千,不及一瓢饮;对这道菜,比喻为“美食三千,不及一箸拈”再形象不过。

等到打开锅盖的那一刻,罐头味的肉香随着蒸汽直往你鼻眼里冲。大块连着皮的肉,满是深红深红的酱油颜色,下面是块大骨头,骨头上全是筋,黏黏的,之一感觉就像对上眼的少男少女,印象绝对的好,不待举箸让人看了就清口水直流。


有朋自远方来,我自然会端出“得意之作”。朋友从未吃过这样好吃的蹄膀,他(她)们小心翼翼捏起筷子,轻轻戳往厚厚的猪皮,猪皮“咯吱”声裂开了一个缝隙,白花花的肥肉便露了出来,油也夹带着一些肉沫像喷泉似的流出,轻轻挑起一小块送到嘴里,像吃面条般吸入口中,嚼起来像果冻一样丝滑。最后,骨头上剩下的全是软筋,啃起来既沾牙又黏嘴,惹得客人欲罢不能,啃完还忍不住再舔一舔。

心动不如行动。趁着当下猪肉便宜,十块一斤的价就可称一坨大蹄膀,卖家顺带还帮你把蹄膀燎毛。



回家锅中加入清水没过蹄膀,放入大葱姜片料酒去腥三件套,待水烧开后撇去浮沫。起锅冷却后,将老抽涂抹在肉皮表面,锅中加入适量色拉油,把肉皮不断翻身在热油中炸至焦黄,然后捞出蹄膀浸入汆水的锅中二十分钟待用,其目的是让肉皮起皱。然后再次捞出蹄膀洗去表层黑沫,露出金黄的色彩为佳,改刀成大大的四方形肉块备用。

高压锅中重新加入清水,依次放入蹄膀(蹄膀在水面齐平)、生抽(以自己口味咸淡为宜)、老抽(适量即可,主要是上色)、大葱二根、冰糖少许(增加味道厚重感)、老姜一块拍烂(去腥)、料包一个(三奈八角茴香等)、干辣椒数个,也可加入淘尽黄豆半斤至一斤,盖上锅盖,待压力阀出气后转入小火,压个七七二十五分钟关火即可。

要说其中奥诀,就是生抽解开的美食密码。

笔者曾经小气地钻进超市仔细看了梅林红烧肉罐头,300多克的罐头卖价二十多元,如果是自己动手做,不仅好吃几倍,还赚大发了。嫌不过瘾,赶紧辞职开个餐馆,专卖罐头红烧蹄膀,说不定跨年就住上别墅喔(偷笑)。


对越还击,猪肉罐头并不受欢迎,老兵回忆:腻得舌头打滑

作者:阿喀琉斯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由于后勤保障不完善,志愿军还没有发展出成体系的单兵作战干粮,其主要野战干粮是难以下咽的炒面。相比美军完善的后勤保障,是十分艰苦的。

在20多年后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我军的野战伙食又是怎样的?

1979年,对越还击作战的部队在国境线待命时,炊事班的官兵还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但双脚一踏进越南,情况就变了,每天都在不停地走走打打,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让炊事班好好做顿热饭热菜。

这时候,随身携带的干粮就派上用场了。当时,我军使用的干粮“主食”是上海研制生产的761压缩干粮。压缩干粮的外形比蛋糕薄饼饼干厚,营养较为丰富,而且轻便耐饥。

其主要成分是小麦粉、精制植物油以及白砂糖和奶粉。通过烘烤、粉碎、压块再进行密封,每小包两块,用羊皮纸包装,加食用胶水连接而成。每次打仗,一包压缩干粮加一壶水,就可以是一顿饱餐了,其营养和便捷程度,比抗美援朝的炒面要好得多。

【方型绿罐装的761压缩干粮,对当时我军部队在野外作战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整个对越作战期间,我军一共向前线运输了大量761压缩干粮】

除了压缩干粮, *** 还有众多的罐头供官兵食用。比如1至2公斤装的红烧猪肉罐头。

有54军老兵回忆,打开猪肉罐头,上边是一寸厚雪糕似的猪油。刮一勺放进嘴里,味道适中,不咸不甜,但就是“腻得舌头打滑”。

猪油下面,是糊状的卤汁,里面全是大块的猪肉!肥膘远比瘦肉多,吃起来像豆腐。但这罐头硕大,像个桶,一顿没吃完,第二天就变味了,只能丢掉。

*** 战士在作战行军间隙吃压缩干粮

由于在行军途中不能生火,猪肉罐头不能加热,味道其实并不怎么样。加上长途行军,极度劳累,几公斤重的猪肉罐头又大又笨,很多战士不愿意带这种猪肉罐头上前线。

有一位汽车兵回忆,当时他去前线运送物资时,前线的步兵兄弟都把红烧猪肉罐头与他换香烟,他换了几十罐猪肉罐头放在车上,“一辈子一次性把肉吃到吐”。

【战士在阵地上吃罐头,蔬菜罐头是战士们的更爱,主要原因是蔬菜可以提供维生素,防止各种疾病】

在众多罐头中,前线官兵更爱吃的是压缩蔬菜罐头。这种罐头将黄瓜,雪菜,萝卜,白菜,青豆,等蔬菜腌制起来,做成酸辣味儿,打开罐头配着压缩干粮一起吃,既美味又能补充维生素,在前线作战,简直是一道美味佳肴。

当然,还有不宜保存的玻璃罐装水果罐头。这种罐头极难运输,因为很容易碎,在前线作战也是更受欢迎的食品。由于数量稀少,甚至一度成为了战前鼓舞士气的奢侈品。

除了军队配给的干粮,战士们还会自己携带咸菜和盐巴,为补充作战时大量出汗而流失的盐分。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部队在穿插作战中,由于越北地区山高林密,后勤运输极难得到保障。随身的干粮很快吃完,穿插作战的官兵饿得两眼发绿,咋办?只能就地取材。

因为在丛林中作战,越南的蛇非常多,蛇肉一度成为官兵打牙祭的好食材。有时候运气好,碰见越南人遗弃的村庄,还可以去菜地里搞些白菜和青菜之类的解腻。但实际上,战士们饿肚子的时候仍然居多,这也一度反映了我军在出境作战中后勤保障运输不够完善的短板。

撤回国境线后,不少官兵饿了半个月,敞开肚皮吃饱饭,美美地睡了一觉。过了几周,又是一群黑里透红的年轻小伙了。

如今大多野战食品会用塑料软包装来保存,相比罐头更方便携带

除了吃饭的问题,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人的精神往往高度紧绷,精神压力极大。抽烟这时候就成了很好的解压 *** 。所以无论是1979年对越还击作战还是后来的两山轮战,前线战士对香烟的需求量很大,有的甚至一天要抽好几包烟。不少原本不吸烟的战士,到了战地也成了“烟油子”。

在对越作战中,香烟作为供给物资送上了前线。在“两山”作战所在的云南,本身是烟草生产大省,自然承担了给前线生产和供应烟草的重任。如当年离战区最近的文山烟草分公司和红河烟草分公司,从供应地方的配额中专门调集4300件香烟专供前线。

战士拿着大重九的烟盒写家信,大重九当年在前线很受欢迎

除了军队的固定配给,官兵亲属在寄往前线的慰问品中也会放上几包烟,故而士兵手中出现了多种品牌的香烟也就不奇怪了。

说完了烟,还要说说酒。酒当然不会是前线的供给物资,在阵地上想喝酒还真得想想办法。

通常,只有在特殊时期或者大战前才会公开喝酒。作战行动前,部队通常要组织誓师出征仪式,其中一项议程是喝壮行酒,每个人都要喝。

出征之前,喝了这杯英雄酒

两山轮战期间,很多酒厂都将自己的产品作为慰问品,送到前线战士手中,包括茅台、五粮液、二锅头、汾酒等,都出现在了前线。

轮战期间,前沿的战士们驻守在阴冷潮湿狭窄的猫耳洞,到了晚上非常湿冷。为了保暖,许多战士会在晚上喝几小口白酒取暖。

除此之外,有不少中国边民亲戚在越南,边民民风剽悍,喜欢大口喝酒。为了获得情报,侦察兵经常要和他们打交道,这就离不开酒了。官兵不仅要和边民喝,还要喝好喝够,不然根本没法搞成铁关系,想通过他们搞情报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侦察兵不仅侦察技能要好,酒量也得好。

茅台酒是许世友将军的更爱

当然,若要问前线的战士更爱喝什么酒,那肯定是茅台。如1986年10月的蓝剑B行动,为了给139师416团特功5连的勇士们壮行,47军一度买光了文山州所有的茅台酒, *** 给这支英雄的尖刀部队。

如今到了“2.17”、“4.28”以及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的时间节点,老兵们也常常到南疆的烈士陵园,给长眠于此的战友们敬上美酒,点上好烟,怀念为了祖国献出生命的英雄儿女。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这种“军需罐头”你吃过吗?保质期长达3年,打开盖子太馋人了

罐头食品是人类历史上之一种“现代加工食品”,早在18世纪末拿破仑战争时期,因为战线太长,很多食物送到前线的时候都已经腐烂,于是当时拿破仑就开了一个悬赏,谁有办法解决食品腐烂的问题,奖励12000法郎,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

后来一名叫尼古拉·阿佩尔的厨师在工作期间,发现装在玻璃瓶中的果汁,密封状态下加热,可以很长时间不腐坏,经过各种尝试后,他在1804年用玻璃瓶子,软木塞和石蜡,做出了之一个罐头,也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拿破仑的巨额奖赏。1810年以后,英国发明了铁质的罐头,结实耐用,方便运输存储,于是罐头这种加工食品,就迅速的发展了起来。

在欧美罐头需求量非常大,各种肉类、蔬菜、水果、粮食都能做成罐头,家里做应急储备的时候,都会采购各种罐头,日常饮食中也会经常吃罐头,但在中国却“水土不服”,家中经常食用罐头的人并不算太多,而且还有一个误区,罐头保质期那么长,一定会添加很多防腐剂,吃了身体不健康。


罐头一般不含防腐剂

其实罐头是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因为根本没必要,只要包装完整不破损,罐头可以在常温下保存数年甚至数十年不变质,原因是罐头是在高温下封装的,里面没有任何微生物,是无菌环境,外面的微生物也进不来,所以可以看罐头的配料表,里面一般都是没有任何防腐类的添加剂的。

前一段时间特殊情况,买了一些“军需罐头”和压缩干粮在家储存,这些罐头还是老式的包装,价格倒也不贵,二十元左右,品种有常见的鱼罐头,还有超市里不太常见的红烧猪肉、红烧牛肉罐头,罐头容量还是不小的,大概都在一斤左右。

有一些种类的如红烧牛肉,五香带鱼的开罐方式还算方便,带拉环的拉开就可以食用,但有些还是老式的罐头包装,如红烧猪肉罐头,虽然密封条件更好,但开启的时候是比较困难的,这种罐头的保质期通常会标注36个月,但实际上保质期会更长。

需要用菜刀或者斧头在瓶盖上开一个十字,然后用老虎钳卷起来,开这个罐头一定要注意安全,铁皮是非常锋利的。打开以后就可以看到里面满满的都是大块的红烧肉了,实在是太诱人了。

这种罐头装的红烧肉有一种非常特殊的香味,和小时候吃的味道几乎是一样的,在家里烹饪很难做出来这种味道,也许和酒一样,存放的时间长了发生了一些不可察觉的细微的变化,反而变得更好吃了。

因为这种罐头的油水是特别充足的,虽然打开盖子后特别的香,但吃几块后会感觉腻,更好和其他能吸油的食材烹饪到一起,比如用它和粉条、干香菇、银耳烹饪在一起,炖煮过后这些食材吸满了罐头中的油脂,香喷喷又简单的罐头版猪肉炖粉条就做好了,味道是一级棒的。

这些罐头没有防腐剂,而且味道也不错,量也足,价格适中,品种繁多,其实是很适合作为家庭储备、应急食物的,常备一些罐头在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猪肉含量高达90%以上的罐头你见过吗 口口劲肉颗颗肉粒

你是肉食爱好者,每顿无肉不欢?

你是否向往大口吃肉的 *** ,但又讨厌去菜市场精挑细选买肉清洗处理烹饪?

如果说有那么一款猪肉罐头,含肉量高达90%以上,满足你大口吃肉的爱好,又不用费劲处理烹饪生肉的繁琐,你是否会去选择它?

一直觉得罐头类食品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即使我不喜欢甜到腻人的水果罐头,但不妨碍我对罐头这类食品的赞赏。

水果罐头在八九十年代是很受欢迎的,那时候存储技术低下、交通运输受限,很多水果的保质期又很短,诸如:葡萄、黄桃、草莓、杨梅等等,很多小县城无法吃到新鲜的水果,更不要说一些偏远的乡村了。迫于对水果的需求,水果罐头存储时间长,能运输到全国各地区,也就受到了大众的追捧。虽然水果罐头也不太新鲜,但好歹也是水果,能吃到平时见不到的水果,好不好吃倒在其次了。

现在吃水果罐头更多是为了尝鲜或者是回忆小时候的味道,肉类罐头则不一样,目前市场对肉类罐头的需求依然庞大。不想做饭偷懒的时候,打开肉罐头就是一道菜了;徒步远足需要补充能量的时候,肉罐头是很好的供能食品;除此之外,肉罐头还是一种有着独特风味的肉制品,比如豆豉鲮鱼、午餐肉、茄汁兔头罐头等等。

红烧猪肉罐头怎么打开,红烧猪肉罐头怎么打开比较最简单-第1张图片-

肉罐头的原料来源很广,鸡鸭鱼肉、牛羊猪兔等皆可成为原料。众多的肉罐头中,猪肉罐头最为常见,而在众多的猪肉罐头中,最常见的当属午餐肉罐头,像《春风十里不如你》里周冬雨吃的红烧猪肉罐头在生活中较为少见。大约是因为常见的罐头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得到大众肯定的。

午餐肉以猪肉主料,加入一定量的淀粉、食盐、香辛料、亚硝酸盐加工而成,这些原料的配比决定了这款午餐肉的好吃与否。而这些原料中猪肉、淀粉的配比显得尤其重要,淀粉多猪肉少,吃午餐肉就像在啃淀粉团;猪肉多淀粉少,午餐肉成型效果差不适合煎煮。

一款好吃的午餐肉罐头中猪肉、淀粉的配比要拿捏得当。农畉猪肉甄选自农畉猪后腿肉,采用积淀多年的肉食工艺及配方,让猪肉与淀粉的配比恰到好处。农畉猪肉罐头中猪肉含量高达90%以上,口口劲肉,颗颗肉粒,猪肉纤维分明可见,即使经过煎制水煮依然成型,口口肉感淀粉感几乎为零。

除此之外,农畉猪肉罐头在保留农畉猪肉营养的基础上,将农畉本香与极致美味集于一罐,比一般的猪肉罐头更富营养价值与细腻的口感。

农畉猪肉罐头,一款猪肉含量高达90%以上的罐头,开罐即食满足你大口吃肉的喜好,满足你喜欢吃肉而讨厌费劲处理烹饪生肉的的小心思。

【农畉牧场专注于“餐桌美学,品质生活”,为你提供不含化药抗生素的健康农畉猪肉,喜欢请关注我们~】

童年囧事之小白免与红烧肉罐头

十岁时,卖兔子挣了八元四角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啊。现在想起这八元四角的来历,可爱又可笑。

出生于七八十年代农村的我们那一代人,童年缺吃少穿,但心灵却是自由而快乐。且不说挎着竹篮去生产队菜园去领分给各家各户的蔬菜,有碧绿的韭菜,紫红的茄子,白茸茸的冬瓜,带着露珠儿的红辣椒白萝卜,虽然少的可怜,但那新鲜劲儿至今难忘。更不用说没有早晚自习的烦扰,下午放了学人人手里拿着辣酱醮着窝窝头,飞也似地结伴跑到无垠的田野,割青草挣工分,扎树叶积农肥,掏鸟蛋,捉蛐蛐儿,玩打仗。当然,也偷过生产队半熟的西瓜,拿红墨水洒到女同学的花衣裳上,大热天逃学去坑塘洗澡被老师当场拿获,站在日头儿下被老师挠一下一道白印儿。但我最盼望的是跑到供销社国营食堂,看着刚出锅的水煎包icon,用荷叶包着冒着热气,用鼻子拼命而贪婪地吸溜着包子发出的清香。可惜,那个年代的孩子,连买二分钱一块的水果糖的钱都没有,更不用说二元钱一盘的水煎包了,那简直是白日做梦的奢想了。要不,就跑到供销社代销点柜台下,眼巴巴地看着一排排花红柳绿的各色罐头,特别是那瓶贴着红色标签的的红烧肉罐头,内心展开巨大想像力,想像着打开瓶盖大口大口吃红烧肉的味道,直到学校那个半截铁轨铃珰珰响起……

转眼到了小学四年级,那年秋天,到大姨家走亲戚,小表哥送我两母一公小白免,这真是意外收获。小兔子白绒绒的,一双宝石红眼晴煞是好看。赶紧的,回家在猪圈旁老枣树下,挖了个半尺见方的小土洞,割草,喂水,放学回来就趴在兔窝边,看免子吃草,喝水,打洞,越打越深。但无论洞打多深,只要我一探头,小兔子们准会跑出来,眼巴巴的瞅着等我喂食。哈,有趣极了!整个秋冬季节,除了上学,唯一无二的事就是喂我的小兔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第二年春天,八只毛绒绒的兔宝宝出现在眼前,那心情,比得了个三好学生奖状还高兴。最最重要的是,这八只小宝宝我拿到集市上卖,竟然卖了八元四角钱!好大一笔巨款啊,要知道当民师的我大姐一个月才五元钱呢!人生的之一桶金怎么花,颇费了我一番功夫。嗯,这样,四块钱预留给妈妈,剩下的,我做主了。先到国营食堂买一盘水煎包,跑到没人角落饱餐一顿,满嘴流油,那叫一个香!打着饱嗝,跑到代销点,小手一挥,先买个文具盒,又亳不犹豫买了一瓶期望已久的红烧肉罐头,一路小跑跑到开满槐花icon的野岗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开铁皮盖子,只见瓶子上头漂着一层白花花的油脂,挑了一片肉尝了尝,咸中带甜,一股说不出的味道,也可能是刚吃饱包子的缘故,没有想象中的好吃,重新盖好盖子,挖了个沙洞,先用树叶后盖土,又做了记号和伪装,就去上学了。那时候正流行连环画巜三国演义icon》,也模仿刘关张桃园结义结交了几个同学,心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第二天大清早就把几个要好的伙伴约到槐花岗上,口口声声说要一起品尝大餐,等几个吊足胃口的小朋友跑到咋天埋罐头的地方,一看傻眼了,埋罐头的洞不知是被黄鼠狠还是野兔孑给扒开了,瓶子和肉倒是还在,但是肉和油和土与树叶搅混在一起,成了杂拌粥了。呜呜呜啊,可气又可恼,直到现在同学偶尔聚会,这件事还被大家翻出来取笑。呵呵呵,人生之一桶金,可是我辛苦一个秋冬换來的哦!

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出生的孩子童年生活的一段剪影。它土生土长,原汁原味,虽然物质贫乏,生活清贫,但贴近自然,释放天性。那年月长大的孩子,没啥可吃啥都想吃也啥都能吃,身体磁实,精神皮实,经得起折腾,扛得起生活。如今我们都己不在年轻,但满满的儿时记忆,却烙入内心,植入生活,砥砺人生,永不磨灭。





标签: 红烧 罐头 猪肉 打开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