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 ***
知道「海子」这个人,是因为听了很多年「海子」这个名字,但是一直没有看过他写的诗,前两天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他写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
我觉得很平平无奇,难道这么多年名气这么大,只是因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八个字吗?我认为是这样的!所以说取一个好名字,是多么至关重要的事情呀!
而且我认为自己写的诗,可以拿出来跟「海子」的诗pk一下,也不比他的诗差到哪里去?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写的诗如下,可以做一个比较看看。
来源于 ***
《云卷伴随风徐徐,微风裹随云舒去,云淡风轻致此生》
如果我死了,谁会想起我,谁会记得我,
如果我死了,谁会来看我,谁会思念我。
如果我死了,希望你会来,希望我知道,
如果我死了,如果你能来,希望我看到,
如果我死了,月亮陪着你,星星看着你,
如果我死了,请你别难过,请你开怀笑,
如果我死了,人生是什么,人生是终了,
如果我死了,希望你活着,可以带着笑,
人生都会死,只是多和少,
人生都会死,只是老和少,
如果我死了,我是那片云,你是那阵风,
云卷伴随风徐徐,微风裹随云舒去,云淡风轻致此生。
《致自己也致你!致我们在一起的永远!》
你说以后要买一套属于我们的小房子,你说以后要买大一点的车子,
我都实现了当初的诺言,可是你却消失在了身边。
你问未来有多远?我们都说一辈子,你说我们要一辈子在一起。
可是承诺里却只剩下了我,还有一辈子。
时间过去很远,我却继续想念你的容颜,想念你的一切,和对你所有的思念。
几年几月的那几天,对我来说已是永远。
我的暴脾气和你的坏脾气,碰撞出了我们爱情的冰点,直到爱情的终点。
遗忘需要多久的时间?幸福会不会再重演?之一次牵手的地点,甜甜的滋味环绕在心田。
地震时你说害怕,我说如果真的到世界末日那一天,我会飞奔到你的身边,陪你一起消失在人间!
记忆就像电影院,我们就是男女主演,只是散场时,我却独自在观看。
《吾辈青年当自强,金戈铁马战豺狼》
乙亥末,庚子春,中华儿女踏征程!
不畏死,敢立志,白衣天使决胜史!
吾辈青年当自强,金戈铁马战豺狼!
任凭魑魅扮魍魉,终逃不了阎罗王!
胆敢再犯天朝土,势必再埋尔等骨!
《我愿你往前走》
我愿你往前走, 人一定要往前走, 只有你继续前进, 才能遇见同路人!
当你遇到同路人之后, 你会发现世界真的不一样, 而且他们会更加促使着你, 裹挟着你, 激励着你, 一次次地打破你认知界限的壁垒, 增加你生命的宽度!
这当中一定会遇见你的导师, 你的挚友, 你的领路人!
人生的某些时刻, 都是需要别人的引导与指引的, 他们会带领着你不断向前, 直到你赶超过了他们以后, 有一天当你再回头看时, 你已经超越了 身后那个原来的自己, 不知道多少纬度和量级!
然而此时的你已经停不下来, 你已经不再需要其他人的带领, 因为你已经能够自发地去寻找, 自己想要去寻找的边界了!
愿你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路,无问西东!
来源于 ***
---全文完。
一个有态度、有温度、有情怀的创作者,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希望我的文字,能在治愈自己的同时,也能治愈你;
希望你能从我写的故事当中,获得感动与力量,温暖与方向;
希望在你迷茫困顿之际,在你感到彷徨无助的至暗时刻,能从我分享的故事里,看到一丝光亮,看到那点滴的一米微光。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幸福”的文化解读一、关心粮食和蔬菜
粮食和蔬菜是人的生存的本源,是生命最淳朴的皈依。《诗经.七月》里“春日迟迟,采蘩祁祁”,描写了远古的农事活动。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可谓一派闲适,怡然自得。海子的“关心粮食和蔬菜”,似乎和古代诗人描绘的农事活动息息相关。
现代作家吴伯箫在《菜园小记》中写道:“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俗话说:瓜菜半年粮。”这段文字表达了对粮食和蔬菜的喜爱,可以看着是对海子“关心粮食和蔬菜”的更好的诠释。
二、有一所房子和周游世界
刘禹锡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名句,意在强调居室主人高洁情操。台湾作家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更是幻想一座房屋,它建筑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俨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而海子的“幸福小屋”呢?“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景,可以感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气魄。他拥有一所房子的温馨和幸福。
但海子注定是一个漂泊的诗人,他要走出这片狭小的天地,到广漠的世界去看看。他的旅行是浪漫的,也是清苦的。是李白“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游,是徐霞客艰难跋涉的苦游。他“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我们似乎看到了他踟蹰前行的身影。
三、与亲人通信和为陌生人祝福
岑参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记挂于心,杜甫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亲情如山,李清照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儿女情长。书信,在古代诗人笔下,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海子渴求与亲人沟通和联系,希望与世界对话和交流。他想“告诉他们我的幸福”,甚至连“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在这些殷殷祝语中,我们看到一个天真烂漫的海子,把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都给了别人。“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愿”一词,我们会觉察到海子无言的伤痛、无声的泪水。写这首诗后两个月,海子卧轨自杀,留给世界的,是一颗永远晶莹剔透的心灵。
海德格尔说:“人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海子的“幸福”,是过平常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自由闲散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海子心中,“幸福”是田园牧歌式的,是浪漫飘逸的,它属于过去和未来,是美好和希望的所在。
提到海子,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首非常熟悉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我之一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只单题目,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画面:“蓝色的天空下,海鸥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上自由飞翔,海边红顶的小木屋,院子里盛开的各色鲜花。”多么美的一幅图画!是那么的令人神往。可当知这首诗的背景,我读到了忧伤和惋惜!时隔多年,今天以一个母亲的心态,再次重温这首诗,竟感到无比心酸,流下了眼泪。他是钻了牛角尖,没法跳出,才选择那样的绝路。海子去世的年龄,也就和我们这代人现在孩子的年龄差不多。
*** 里充斥着许多关于海子的文字,有痛哭流涕者,有高声叫骂者,有撕心裂肺者,也有泰然自若者。一个海子搅动 *** 世界,刮起来一场飓风,这是海子的魅力。海子自杀的行为我不赞同,但有人用诗人和诗歌的责任来指责他,这种观点我不支持。
从遗传学角度看,每个人身体所具备的基因密码都不同,这也因此使得个人呈现出丰富多样性的性格特点。海子也仅仅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孩子,一个十五岁考上北大、二十五岁在政法大学做教师的孩子。在我心里,海子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孩子!他的离去让我感到万分痛惜!!
写诗也只是他的爱好和才情的表现,至于诗人也是人们赋予他的称号而已,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尽善尽美?
在人生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诗具有它纷繁一般的价值存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味的,毕竟这不只需要了解,感同身受或者共鸣,更多还是一种认同与包容。
当我们面对诗人这个群体时,应该多一些包容与肯定,我们欣赏他的作品,尊重他的选择,我们可以随着他作品的呼吸而呼吸,我们在心里有感谢他提供的角度。
诗人也是人,也有骄傲、自卑、欣喜、忧伤。他们通过一支笔传达自我,亲见或亲历的,不一定是客观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他们的作品价值,可以肯定他们都是善良的多有无心之过,不仅善良还有诚实与求真。他们可能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境界与见地,因为外界再怎么强大,绝大多数人心终愿向阳,唯有温暖阳光才能让人舒适成长。
诗人海子在选择卧轨自杀前两个月创作的这篇人们普遍认为充满朝气的诗歌,既然这么有希望,有朝气,他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
其实,“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暗含着极大的伤感。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这些简单的闲散的生活,海子向往,可是海子的家庭非常贫困,即使是有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这样的简单要求都很难实现,他不需要多么浮华多么虚无的物质,可是在那个时候又有多少人懂他?
从明天起诗人渴望并去追寻幸福,可能今天以及昨天的无数思绪曾困扰过他,总之他的生活不快乐。
这首诗中前两节都有从明天起,作者为什么不说从今天起呢,因为今天一定是不幸福不快乐的,“明天”的幸福是作者热切的期盼,美好的憧憬,所以诗中所描述的或许根本就不是真实的,他一方面在歌唱生命,歌唱生命中的 *** ,歌唱生命辉煌的瞬间,另外一方面又看到生命在遭受阻力,于是他被迫去表现这生命的痛苦,这样我们就不难感受到诗中潜在的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的对抗,就像作者自己说的,其实我想要幸福却又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个人的幸与不幸,冷暖自知,任何人都没理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生活中多一点同情包容,就多一点爱的温度!
希望不管是海子还是我们,都能敞开胸怀,‘’面朝大海‘’负手而立,期待阳光普照,“春暖花开。”
李壮萍,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理事、宁夏诗歌学会委员、中卫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银川市文学院院聘作家。
编辑:丁娜
纪念海子丨自杀之前,他为什么写下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暖花开的日子,总会想起一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的日子,总会想起一个诗人。
他在春暖花开的日子出生,也在春暖花开的日子离世。
他是海子,他说过: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出生在安徽怀宁,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他曾长期不被人理解,但他是中国80年代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的诗人,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环境下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
3月24日,是海子到来这个世界的生日。
3月26日,是海子离开这个世界的忌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是海子的诗里面流传最广的一首。
有人为它谱了曲,唱成了歌;它被选进几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
如果,有人只读过海子的一首诗,那一定是这一首。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的经典诗句,相信这是对他更好的纪念。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张新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01
我曾在芝加哥大学东亚系讲课,其中一门是"近二十年来的中国文学",专门讲了一次海子的诗。本来设计的教学大纲里主要讲《麦地》、《春天,十个海子》等作品,上课前一周,忽然想起让助教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找来,分发给选课的学生。
我当时的想法是,这首诗简单,明朗,亲切,也许有助于拉近学生和诗人的距离吧。只是准备让大家读读就过渡到其他作品的这首诗,没想到却引起了很有意思的讨论。
有西班牙血统的美国学生Anne Rebull问,这个自杀的诗人怎么会写出这样的诗?或者反过来问,写出这样的诗的人怎么会自杀?
这首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之后,3月26日,海子就在山海关卧轨而死。
一个台湾出生、美国长大的女生说,为什么他的幸福里面没有做老板、赚大钱?
我自己也产生了疑问。也许这首诗并不像表面那么"通俗"?也许对这首诗的态度过于草率了?
02
这首诗为人喜爱,是因为它的开阔和明净;喜爱它在这么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境界里,散发着暖融融的、清新的幸福气息;喜爱它对幸福的界定,是这么单纯、基本。
人的幸福意识也许越来越复杂、精微和装饰化了,对它的追求越用力,反倒离它越远。幸福也许就在那些简单、普通却基本的事情中,或者就是那些事情本身.就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就是和别人愉快相处,“和每一个亲人通信”,“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粮食和蔬菜”,作为关心的对象,作为幸福的元素,出现在这里,对熟悉海子诗的人来说,感觉是非常自然的;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出现的是土地上生长的食物的大类,而不是具体的、特殊的物种,不是海子一再写到的麦子和麦地,更不是“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答复》)的麦地。
“粮食和蔬菜”,平凡、普通、中性的大类,幸福需要的正是这样没有尖锐性的、可以包容很多东西的大类,不需要独特的与个人经验、意识、情感紧密相联的具体物种。“粮食和蔬菜”确实是海子关心的东西,在这里,他却把独属于他个人的意识和感受搁置了起来。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这里涉及幸福的可沟通性,可分享性。幸福是可以说出来的,是说出来之后其他人马上就能够明白和理解的;幸福是可以传递的,是在传递过程中不但没有损耗而且还会增加的东西,不仅传递给了别人而且传递幸福的人也会更加幸幅。
那么,什么样的幸福是可以说出来、可以传递的呢?显然.独属于个人的意识和感受的东西,具有精神尖锐性、排斥性的东西,要说出来、要传递,都会遭遇到沟通和分享的困难。海子在这里所说的,不是这样的东两。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个个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说的也是这个问题:不幸是有个性的,而幸福没有个性,幸福是相似的。
接下来,海子说得更明白了,幸福,其实就是“尘世”的幸福。对陌生人的祝福,愿他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他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他“在尘世获得幸福”——这其实是祝福的套语,甚至可以说是滥调;可是,幸福不就是这么“通俗”吗?你所要的幸福,我们所要的幸福,不就是这样吗?
海子祝愿所有人都获得“尘世”的幸福,他自己呢,只要其中的一点点:“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03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个简洁干脆的句子,似乎是说,做一个幸福的人,不过就是 一个决定,我决定了,那么就可以了,“从明天起”吧。
是什么使他做了这么一个决定呢?从诗的表面,找不出足够的线索。但这一句,“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隐含了重要的信息,虽然信息并不明确。
“幸福的闪电”是什么?是在他自身内部发生的,譬如是他思想中的一闪念,但这个念头却突然照亮了他精冲中的黑暗?还是从外部奇迹般降临到他身上的,譬如一次突如其来的爱情,一下子照亮了他灰暗的生前?
或者也可能是,这“幸福的闪电”根本就没发生,但他渴望着被这样的“幸福的闪电”击中?不管怎样,这个“幸福的闪电”(即使是想象中的)使他感受到了幸福,而且决定传递幸福,决定做一个幸福的人。
这首诗的清新之感,来源于这个决定,有了这个决定,就与过去一刀两断了,“从明天开始”, 就有了一个新的自我,一个新的世界,这个新的自我在新的世界里做过去没有做的新的事情,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显然,这是一种和顺的、令人愉悦的关系。
不能把这种关系的建立着成是个人向世界妥协的结果,而应该这样说,有了一个新的自我,然后才有了一个新的世界。“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个命名的行为,是一种原初的创造行为,是使一个世界开始的行为。是赋予这个世界某种性质的行为。好像是,在此之前,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没有名字,“我”给它们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它们就是“温暖”的了。
看起来,这首诗里的“我”是温顺的,亲切的,没有棱角和锋芒,没有挑战性,没有质问的痛苦和激愤,他与世界的关系改善到了如此完美的程度;其实不是这个世界不是现实的世界,而是他自己创造的世界,他在这个世界里可以做他高兴做的任何事情,从“喂马,劈柴”,到“周游世界”,从“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到“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在这样的世界里,他当然无需剑拔弩张。他决定做一个幸福的人,就可以做一个幸福的人。
04
他决定要的,一个新的自我和一个新的世界,什么时候能够出现呢?很快,就在眼前,就是“明天”。
可是,为什么要“从明天起”?为什么不从今天起,从现在起?他好像是一个没有历史的人,他的历史要“从明天”才算起;他的现在,也好像不存在。
可是,还是忍不住要问:现在的“我”,“明天”到来之前的“我”,是什么样的?他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他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如何?
这些问题不能问,一旦问了,答案也就在那里了。他不是一个幸福的人。他也没有和每一个亲人通信,他不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他没有可以传递和分享的幸福告诉他们。他被困在他自己的精神苦境里。他也不可能通过重新命名世界就改变世界。
没过多久,在他自杀前十几天写的诗里,他想象,春天,十个海子复活;可是就是在春天,在这个“做一个幸福的人”所向往的“春暖花开”的季节,还是有“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长久地沉睡——
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
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春天,十个海子》
05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令人产生幸福想象的表面之下,隐藏着不安定的因素,隐藏着威胁着这个美丽世界的因素。反向阅读不可避免地会触及这些因素。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去触及甚至去追究这些因素呢?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扫兴呢?我们为什么要逆着这首诗去读,而不是顺着这首诗去读呢?
海子这首诗本身,也许就是“反着说”的,那么如果我们“反着读”,恰好倒是顺正了。
为什么会在自杀前不久写这样一首诗呢?有一位朋友和我通信时谈起过这个问题。几年前我编选的《中国新诗:1916—2000》(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后,她以为应该把海子的这首诗选进去;我现在想起来,就写信去问她对这首诗的具体意见。
谈到自杀和“幸福之诗”的关系,我觉得她说得非常好,抄录在这里:“首先,海子当然知道,或者有时也羡慕,尘世的幸福;不过我想他没有得到。其次,是不是在那段时间,他的精神压力已经很大,所以写了这首诗,像一份保证书,或者一种心理暗示,为自己找一个短暂的出口。也许只有在诗人自身状态和写出来的文字之间存在一个如此巨大的反向拉力的情况下,那些美好而空洞的祝福——愿你有个灿烂的前程,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才可以被理解和接纳。在祝福世界的时候,他也祝福自己。也许他要的是一种解脱。这就像一首在绝望的时候唱起的赞美诗,如果其中有绝望,那一定是彻底地绝望了。”
不过,理解“绝望的时候唱起的赞美诗”,可以把焦点放在“绝望”上,也可以放在“赞美诗”上。也就是说,我们还是可以顺着这首诗来读。我们还是可以从正面来接受这首诗。我们还是可以承认这个明媚的世界和幸福的许诺。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这样认为:做一个幸福的人就是一个决定?如果我决定做一个幸福的人,就有可能做成一个幸福的人?海子没有做到,也许是因为海子太相信自己是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了;但这或许并不应该妨碍海子诗的读者,那些广大的普通读者,去相信一个决定的力量,去尝试一个决定的实现?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不值得试一试吗?
给自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不值得试一试吗?
06
海子大概没有想到,他的诗流传得如此广泛,甚至读他的诗的声音,回响在“熟麦的卷发”、“海水的眼睛”之间。
他曾经想象收麦时节的月光普照下,“我们各自领着/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的孩子/在河流两岸/在群峰飞舞的岛屿或平原/洗了手/准备吃饭。”
他还这样说,“月亮下/一共有两个人/穷人和富人/纽约和耶路撒冷/还有我/我们三个人/一同梦到了城市外面的麦地”(《麦地》)。这些,也是我课堂上的学生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从学校走到密歇根湖边,只是十几分钟的路。面朝望不到头的蓝色水域,我常常忘记了这是湖,而当成了海。这个恍惚似乎不完全没有道理,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的五大湖互相连接,我后来知道,地理学家们称之为“北美地中海”,或者是“内陆淡水海”。
事实上,即使是“淡水海”的湖,也还是与海不同,可以找出这样一种区别:这里缺少大海的潮腥味。不知道海子有没有见过海,至少他没有长时间在海边生活过,是肯定的。
我忽然想,当海子想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他的想象里,有没有大海的潮腥味呢?
经典再现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者:海子│诵读:王旭∕∕@海子∕∕@王旭∕∕@配乐诗人 致力于给文学作品插上“诵读、配乐和效果”的翅膀,当翅膀扇动时,文章能看、能听、更能带你去联想。
一样的经典,不一样的感觉,匠心雕琢 ,结尾的三度创作再现经典作品!!!
【创作人员信息附后】
带上您的耳机来听↓↓↓“量身定制 声临其境”的立体声好作品吧!
(立体声 *** )
现代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 者:海子
诵 读:王旭
配乐 *** :杨银安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海子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之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
在诗人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
诵读者:王旭
王旭,辽宁卫视节目主持人、导演、AC注册国际高级职业讲师、旭叨王旭语言工作室创始人。现主持《中国好人》《超级影视猜猜猜》及各大晚会。八年话剧演员、二十一年电视节目主持人。获得国内、省内专业大奖十余项。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主持人奖。2003年至今主持过十三届辽视春晚。
配乐 *** :杨银安
杨银安,音乐人,从事音乐工作50余年,原中国录音师协会会员,1999年,配乐散文作品《蝴蝶的忏悔》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中国录音师协会广播节目技术质量评比三等奖。
音乐创作、 *** 、编辑,影视配乐…… 大型活动的策划编导和音乐、音效设计......
配乐一般是指在电影、电视剧、记录片、诗朗诵﹑话剧等文艺作品中,按照情节的需要配上的背景音乐或主题音乐,多是为了配合情节发展和场景的情绪, 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以增强艺术效果。
我是@配乐诗人
@配乐诗人的终极目标,就是与诵读者一道,把作者创作的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配上“功能性”的音乐和效果,以匠人之心,匠人之意,雕琢每一个作品。以电影配乐的标准为目标,努力攀登配乐的更高峰。更多精彩配乐作品,陆续敬上。欢迎各位老师和朋友们,关注,支持、转发。请您留下宝贵的评论,谢谢!!!
----- END -----
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边徒步太浪漫啦!大自然中一草一木都表达着不一样的情绪,阴天的海对比晴天的海也有别样的味道,海风一阵一阵轻快舒服,每当涉足一条没人走过的路。
朋友们就会说“那我们就走出一条路来!”,走过一些陡峭的路朋友们又会说“小枫真了不起!”
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真的太幸福了,也是这种力量伴随着我一步步往前走,在海边徒步比在城市徒步更加安静,没有起点没有目的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去!
一个诗人,因一首诗或一脍炙人口的诗句,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和文学记忆的,无疑是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八个字,已经成为中国新诗一个世纪以来,最能代表诗人和民众向往美好生活、追求美好理想,渴望诗与远方,最经典,更流行,更具标志意义的文学宣言。
这首诗,是海子用诗写给世界的遗书,写在他自杀的前 70天,
那时的海子去意已决,酝酿自杀很久了 ,这首诗明白无误地表达的就是海子决定自杀和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声音。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理解这首诗,最关键的是把握"从明天起"这个限定语。
昨天、今天、明天,就是佛教的前世、今生、来世。
这意思再清楚不过的了,在今生,我做不了一个幸福的人,那么从明天起,在来世,我要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田园的生活加现代的游历;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再苦于精神的劳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现实中的海子,生前蜗居在北京昌平一间宿舍里,在这间局促的小房子里,海子却写下了200万字的足以让中国当代诗歌昂起头来的作品。
海子无法要求现实的社会,给他一个诗人尊严的栖居。但他可以祈盼天堂给他一个温暖浪漫的居所: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读到这,我们的眼睛湿润了 ,这个15岁考上北大,17岁开始创作,写下那么多脍炙人口优美诗篇的诗歌天才 ,去意已决。
他要给这个并不厚爱他的世界,留下这样的声音: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海子决定不再和这个令他伤心的世界纠缠 ,令人感动的是这个被现实世界薄情以待的年轻诗人,决定全面和这个世界和解 。
他不再恨任何人,他原谅一切人,他要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摆脱一切所选择的幸福。
他相信这个幸福,会像闪电一样划破夜空,他要给每个冰冷的山川起都个温暖的名字,他要为所有的陌生人祝福,更为曾经爱过他、恨过他、排挤过他、抛弃过他的所有人祝福。
祝他们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祝天下的有情人都终成眷属,祝他爱过,也爱过他的所有人,都能在尘世间获得幸福。
想必,海子在写这首诗时,他的灵魂已经从尘世升腾,他希望大爱的光芒,也如佛教那样温暖众生,惠泽四方。
我只愿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这是海子对未来世界的唯一祈盼。
这首诗,从反向阅读,我们就明白了海子的生存现状,也就找到了海子之所以自杀的原因。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新诗经历了十年冬季萧索后,迎来了之一次春讯期。那时淡泊物欲、只讲精神的年轻人,被理想和 *** 点燃,“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中国文学的天空,已经呈现了群星飞升的美好前景。然而,好景不长,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国门洞开,西方各种思潮泛滥成灾,社会风气和崇尚,进入另一极端:鄙视精神、物欲横流,
两个完全对立的社会转型,让海子亲身经历了。这个从骨子里有着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年轻人,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左冲右突,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困惑。
与一些人盲目沉醉于物质生活享受比起来,他更感受到了来自内心深处分裂的巨大痛苦。生活的困顿失意 ,理想被现实击碎,希望被失望消磨,他不可能再“诗意地栖居于世”了。
人间失爱,是海子对这个世界绝望的另一个原因。
也许是命运的嘲弄, 对海子来说,爱情,总被雨打风吹去。
海子与每个女人爱的结局,都无一幸免是悲剧性的,尽管他与他生命中的六个女人都有过快乐和温存,但每一个最终都回归于悲剧。
爱情给海子带来一次次美好的体验,但结局都一次次撕碎了海子的心。 海子的爱情,就在这一次次的追求与幻灭中 ,上演了一次次悲剧的命运!海子诗中浓郁的悲剧色彩正源于此。
海子深深体悟着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的钟摆。在海子看来,生命的悲剧惟向死而生可以解脱,直面深不可测的生命,放弃对生命的幻想。像悲伤的叔本华那样,“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正是这样一种高贵的悲剧意识,让精神洁癖的海子左冲右突,四处碰壁,追求极致完美而精神又极度敏感脆弱的海子,在心里,早已无数次预演了自杀的场景。
正如鲁迅评同样自杀的《人间失格》的作者太宰治所说:"精神的洁癖,让像太宰治一样的人容不得半点的伤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么,却又没有方向,他的痛苦在于他用心看着漆黑的世界。"
此时的海子就是这么一个一心求死的人, 他厌恶利己主义横行,拜金主义泛滥;他痛恨自由被限,理想搁浅;他深恶感情的一次次被点燃,又一次次跌入深渊。
这个精神洁癖,心灵透明的诗人一双忧郁绝望的眼睛里,藏着另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现实世界永远无法比拟的纯洁、圣洁;干净、宁静的世界。
既然现实的世界对他薄情以待,他只好到另一世界,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于是 他带着圣洁的《新旧约全书》、悠远的《瓦尔登湖》、辽阔的《孤筏重洋》和玄妙的《康拉德小说选》。踏上了山海关的铁轨,带着对母亲深深的忏悔、带着对他曾经爱过的女性深深的爱恋,带着对生命的感恩和对所有人的宽恕,海子用诗人极端而决裂的方式,走向了他的天堂。
海子死了,作为一个诗歌时代的终结者,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在中国当代诗人个性渐入消亡的时代,重树起中国诗人永恒的艺术精神和个性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