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的菜地里可不仅仅有人工种植的胡萝卜、香菜、西兰花、芹菜、青菜等蔬菜,还有一些自然生长出来的蔬菜,比如蒌蒿、马齿览、蕨菜、蒲公英、菊花脑、黄花菜等,这些蔬菜我们称之为野菜,因为它们并不是人工种植的,是自然从土壤里冒出来的,自古以来,这些蔬菜就有许多用途,有部分甚至可以炒食、凉拌或煲汤,可见价值很高。
本期我们就来介绍另外一种价值很高的野生植物,它曾经被当成了救命菜,一直被农村老人采挖走,当初这样的救命菜数量是特别多的,万万没想到如今的数量就变得比较稀少了,显得十分珍贵,它也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野生植物,我们需要珍惜它,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救命菜的大名是附地菜
救命菜只是民间人们对它的俗称,它在我国的学名则是叫做:附地菜,说到这种附地菜,我们不得不说到《植物名实图考》,因为《植物名实图考》是比较早记载到附地菜的,里面描述到了附地菜的用处。不过呢,它在民间可不仅仅有附地菜这个学名,有人也会叫它地胡椒、搓不死、山苦菜、地瓜香、豆瓣子棵、伏地草、伏地菜、鸡肠等。
这样看起来附地菜这么多的别称我们也不好去记住,这时候我觉得直接都叫它附地菜就行了。那为什么过往人们称它为救命菜呢?因为它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药用植物,也是珍贵的药草。
附地菜的特征
作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附地菜和大部分的草本一样,显得很低矮,高度仅仅在5厘米到30厘米之间,这个高度的草本有很多,比如积雪草、车前草、铺地蜈蚣、石橄榄、肺金草等植物就普遍在这个高度区间,这些植物都是奇特、珍贵、有价值的,我们不可忽视,如今可遇不可求!
附地菜同紫花地丁、地黄等药草一样,都能开花,不过它的花期仅有60天,在5月份和六月份开花。附地菜的花冠呈现蓝色,长度仅仅在1.5毫米左右。如今,附地菜会分布在一些野外的路旁、溪边、农村屋后等位置,在我国的西南和东北分布较多,不知您是否见过附地菜呢?
儿时,我就常常在野外采挖一些附地菜回家,当时它的作用主要是可以用来喂猪,所以附地菜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
如今的附地菜可遇不可求!
身为一种野生植物,看着又像是杂草,许多花友万万没想到附地菜很有价值,它变成了一种药草,早在《别录》里就描述过附地菜:“主毒肿,止小便利”。在《贵州草药》有说附地菜制成药材后具有:驱风,镇痛等特点。
因此,这样的附地菜您觉得值不值得珍惜呢?我觉得需要珍惜它,我这边的老人一般都叫它“救命菜”,在附地菜的生长期,他们还会再自家的门前、庭院里、院子里或者农地里种植几棵附地菜,从而以备不时之需。
但是呢,虽说附地菜能制成中药材,但若想让它有用处,还需要经过特殊处理后才可以,不然附地菜也有毒性,不可轻易使用、采取。
关于可遇不可求,需珍惜的1种救命菜,其实是附地菜,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了,您清楚附地菜的价值和用处吗?欢迎交流!
云梦:胡萝卜花开洁白如雪轻盈飘逸逗人爱“哇,
真没想到!
这里还有这么多野生的胡萝卜,
花开起来一朵朵,一片片,
洁白如雪,好美啊!”
路边一处野生胡萝卜花地吸引在此散步的人们。
2023年5月21日,云梦县府河大堤城关镇彩色步道边的野生胡萝卜花开,洁白如雪,轻盈飘逸,美不胜收逗人爱。
这是一种高约120厘米、茎生白色粗硬毛的绿叶植物。各个分枝头的复伞形花序上开满了细碎的白花,个别花朵谢了的淡绿果实呈圆卵形并向内聚合,其外表多刺毛。薅住一棵连根拔起,闻见一股浓烈的胡萝卜气味,品尝其香菜根样的根皮,先甜后苦。
据介绍,野生胡萝卜为二年生草本植物,在云梦野外胡萝卜并不多见,也不曾见有人种植。野外胡萝卜抗寒、耐旱,幼苗在零下38℃可安全越冬。喜微酸性至中性土壤,喜肥喜光,适生在肥沃潮湿的开阔地上。其花期5至7月,果实入药(中药名“南鹤虱”),用于驱除蛔虫、蛲虫、绦虫病,治疗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等疾病,又可提取芳香油。此外,在我国南方地区,野胡萝卜还可青饲、青贮和调制青干草,在其全生育期可随时刈割,用于饲养兔子、猪和鹅鸭。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通讯员陈保忠 )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不一样的野生香菜~阿佤芫荽阿佤芫荽学名叫刺芹,是一种生长在路边及田间地头的野生蔬菜,食用部位是嫩茎叶,有特殊香味,可做菜食,也可煲汤,更多是作调料。同时阿佤芫荽也是云南傣族、景颇族、拉祜族、佤族等民族喜欢食用的香料菜,好多民族菜肴中都离不了缅芫荽。除了做香料缅芫荽还是一味草药,既有疏风散寒、引气消滞的功效,可治风寒感冒、胃寒呃逆、跌打肿痛、急性传染性肝炎等疾病
阿佤芫荽:又名野芫荽、缅芫荽、阿佤芫荽、假芫荽、节节花、野香草、假香荽、香菜,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及云南南部的德宏、临沧、西双版纳等热带、亚热带地区。
常生长于肥沃阴潮的草坪、沟埂边、竹林下。据分析每100g可食部分含胡萝卜素1.44mg、维生素B20.22mg、维生素C33mg。刺芫荽喜温耐热,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有机质丰富的壤土上生长健壮,但食用时刺芫荽具有的特殊香味较淡;在较贫瘠的壤土上生长势弱,但采收后食用时其本身具有的香味又较浓,适宜的土壤pH值在5.5~6.5左右。
不一样的菜肴,不一样的风味
乍暖还寒的时节,那些生长在田间水边的小精灵总是更先感受到春的气息。立春过后,野生水香菜便已悄然生长,清澈的水泽边、潮湿的田沟边,到处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在保山施甸,人们喜欢把水香菜采摘回家,做成一席清爽开胃的美食,唤醒味蕾!
来源/施甸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陆应仙 杨磊 毛忠芹 吴丹 杨 玲
编辑/云南台 廖凯珍
责编/柏联
?七彩云端
一叶有两色,俗称“祛腥之王”,晒干用来泡茶喝,清香扑鼻而来导语:一叶有两色,俗称“祛腥之王”,晒干用来泡茶喝,清香扑鼻而来
生活需要调味剂,菜肴也需要调味料。所谓“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调味放得好,能使食物更加鲜美,食欲大增。
但是,生活中有许多重口味的食物,有人闻着臭,有人却非常喜欢吃。比如榴莲、臭豆腐、鱼腥草、香菜、大蒜、茴香、香椿、洋葱、螺蛳粉等,这些食物就有很多人吃不惯。
图片来源 ***
鱼也是我们生活中常吃的食物,它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尤其是蛋白质含量较高,平时多吃鱼对身体是大有好处的。由于大部分鱼都自带鱼腥味,所以很多人不喜欢吃。
其实,食物是需要调味料的,尤其是有鱼腥味的鱼类,更需要调味料的辅助。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种野菜,它的叶子一叶有两色,表面是绿色的,背面却是紫色的。它的去腥效果非常好,被称为“祛腥之王”,这种野菜就是民间大家非常熟悉的紫苏。
图片来源 ***
如果是不喜欢鱼腥味的朋友,煮鱼时加上紫苏,就是鲜美提味的秘诀,它能去除鱼腥味,而且紫苏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吃起来非常鲜美,没有一点鱼腥味。
紫苏又名鸡冠紫苏、红紫苏、香苏、红勾苏、香荽、赤苏等别名,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田间、路旁、沟边、住宅附近等处,为农村常见的一种野生植物。
图片来源 ***
紫苏是一种神奇的野菜,闻起来香,吃起来更香。自古以来,紫苏就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野菜,它的嫩茎叶可用来炒食、凉拌、做汤、熬粥、做配料等,味道清香,别有一番风味。
其实,紫苏全身都是宝,它的茎、叶、子均可入药,不过在生活中大家更喜欢紫苏叶。紫苏叶不仅可以做菜,还可以 *** 成茶叶,用来泡茶喝,清香扑鼻而来,同时又能滋养、保护皮肤,使肌肤细腻有光泽,有着很好的美容功效。
图片来源 ***
另外,紫苏叶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发汗解热、导滞消胀、去肿止痒、解虾蟹毒的功效,对感冒风寒、咳嗽气喘、恶心、呕吐、胸闷、腹胀、食蟹中毒等症状均有一定的疗效。
各位朋友,你们家乡有这种紫苏吗?现在正是采摘紫苏的好时节,如果你也不喜欢鱼腥味,煮鱼时不妨加上它,祛腥效果非常好。还可采摘紫苏叶 *** 成茶叶,用来泡茶喝,清香扑鼻而来。
松茸、竹荪、牛肝菌、鸡枞菌、松露……中国哪种野生菌更好吃?丨我只想做一名安静的吃“菌”群众丨
- 风物君语 -
俗话说
吃4条腿儿的,不如吃2条腿儿的
吃2条腿儿的,不如吃1条腿儿的
这1条腿儿的
虽然长在土里,不能跑也不能跳
但它的美味,早已席卷国人餐桌
上至国宴、下至平民
无人不吃、无人不晓
“春吃鲜花夏吃果,
秋食野菌冬喝汤”
趁着北方还 *** 燥寒冷包围
今天,就来跟我吃菌子吧
↓↓↓
▼
1、菌类家族,从来都不是千篇一律
在营养学家眼里,菌菇类被称作“蔬菜牛排”。
其中所含的蛋白质,虽不及肉类,但也是普通蔬菜的好几倍。城市人因为少食蔬菜而错失的膳食纤维,也都可以在菌子里摄取满足。
而关于“南菌北菇”的说法,菌类和菇类算是同胞,基本不分你我,只是在不同地域上叫法或许有所区别。
平时大家吃的金针菇、口蘑、香菇、平菇、草菇、猴头菇、银耳、花菇、杏鲍菇、蟹味菇等等,都属于“可食用的蕈类”。
说到菌菇,绕不开云南。
据统计,云南可食用的菌类多达约250种。至于外界关于吃多了云南菌子“中毒”的说法,当地人不听也不管。“谁都别挡着我吃菌子!”大概会是如此一个义无反顾、生死相许的画面。
▲ 图/视觉中国
去云南吃菌菇的更好时间,便是6-8月。雨季即菌季,一进入雨季,菌菇便破土而出,旺盛生长。
干菇干菌都不存在的,只给你满口鲜。刚采集的野生菌菇,每一颗都透着鲜嫩可爱,无论是清炒、入汤、油炸,都能在你的舌尖儿完成一整套托马斯回旋,让你充分感受来自深山森林间的美好味道,那是大自然所给予的馈赠和善意。
这样的愉悦感,在别处恐怕很难体会到。
还有大家喜欢的“蓝瘦香菇”(霍氏粉褶菌),颜值十分在线,但可能有毒,更好不要吃,各位饱饱眼福就可以啦。
2、美味的菌子辣么多!哪个更好吃?
好吃的菌子何其多,一篇肯定是写不完的。没有提到的,等你来补充呀
【国民养生美味|木耳】
大家都知道木耳是著名山珍、养生法宝,是个十全十美的好东西。但至于它为什么好,似乎也说不大出来——“妈妈说了,多吃木耳好”。
先强调一下,木耳,也是一种菌类(认真脸)。
野生木耳生长于阔叶树枝上,呈乌瓦状叠生,也可人工栽培,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种植,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能买到、吃到的都是东北与秦岭木耳。
《本草纲目》中指出,“木耳生于朽木之上,味甘平,可轻身强志”。
黑木耳有着清肺活血、益胃润燥等功效。银耳可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均是价格亲民,可谓家居必备。
还有金耳,又称黄木耳,被誉为“脑耳”,是“耳中珍品”,其中所含的胶质菌类更优于黑木耳与银耳。
凉拌黑木耳是我十分喜欢的一道家常凉菜。闷热的夏夜,如果有这样一小碟,那是比空调还要好的安慰。
将木耳清洗泡发后撕小朵,入沸水略焯,沥干后加入醋、生抽、芝麻油、辣椒油、糖、盐,拌均就可直接吃。还可以加洋葱、青椒、胡萝卜、香菜等等。
银耳就来做甜羹吧。与红枣、桂圆、莲子相遇,碰撞出清甜缠绵,只要小小一碗便可治愈所有不快。
【菌中皇后|竹荪】
请问,还有多少人不知道“竹荪”这种美味(替你们的舌头惋惜三秒钟)?
要说到“顶级食材”,竹荪必须要榜上有名。先不提味道,只看颜值便是胜出三分。褐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菌柄、粉红色的菌托、网状型如裙裾般从菌盖自上而下铺开,像一枚袅袅婷婷的清新少女。
竹荪有着“雪裙仙子”、“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等众多赞美之词溢于言表的别称,听起来都高贵非常。
竹荪并不属于竹子身上的某一部分,而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
关于它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唐代,孟诜《食疗本草》里有过“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著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的描述。
一直到清代,才有了“竹荪”这个叫法的确切记载。且被列为朝廷贡品,用作御膳。清《素食说略》对“竹松”曾记:
或作竹荪,出四川。滚水淬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与嫩豆腐、玉兰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夹杂别物并搭馈也。
“不宜夹杂别物”,这一点该是很好理解了,也是遵循了传统中华料理之精髓。所以,竹荪清炖做汤,是最能体现其之真味的做法。
还有竹荪蛋,为竹荪胚体,乳白色的蘑菇状,外形如鹌鹑蛋,娇小可爱,也是食用菌类。曾在贵州尝过,但或许是烹饪 *** 欠佳,有种奇怪的臭味,更少了鲜嫩的口感。
吃火锅时,我也必定要下一盘竹荪。清汤锅底为好,涮完一口下去,汤汁四溅、鲜美异常。它的更奇特之处还在于,咀嚼时有着类似黄喉或鸭肠的滑脆口感,妙不可言。
另外,那些说竹荪味怪、受不了、有洗衣粉漂白粉味道的人,可以不用告诉我,因为我不关心你觉得它好不好吃。
【人工无法种植的“万菌之王”|松茸】
▲ 图/视觉中国
松茸是极为珍贵的野生真菌,菌肉嫩白肥厚,味道特别,有独特而浓郁的香气,原产于我国,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松茸就是“贡品”,唯贵族皇室食用。放在民间,也是珍稀药材,价格贵贵哒,普通老百姓就不用想了,除非要用它“救命”。
新鲜的松茸,菌盖为褐色、较小,菌柄为白色、较粗,属于二级濒危保护物种,名贵的天然药用菌。对于气候、生长环境等要求十分苛刻,至今无法人工养殖,寿命也非常短暂,也算是菌类中的“矫情之最”。
在云南、 *** 等无污染的高海拔原生态地区,有着品质更佳的野生松茸。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场国宴上,松茸是作为之一道菜出现的。
在《舌尖上的中国》之一季中的第1集中,也提到了松茸:“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唯有新鲜的松茸,才拥有完整的营养和完美的鲜嫩口感。片中展现了当地极为常见的吃法:“酥油煎松茸”。
除此之外,松茸也极适合与土鸡一起炖汤。无须其他配菜,小火慢炖,以适量盐调味,便是一锅鲜得掉眉毛的饕餮之味。
在日本,则流行生食新鲜松茸。
【“小心中毒”|牛肝菌】
牛肝菌是云南最常见的菌种之一,其下“家族庞大”。
通常长于栗树下的矮灌木丛中。菌伞、菌帽都呈 *** 紧实状,菌体肥硕,营养丰富,可煮、可炒、可油炸。
黄牛肝菌和黑牛肝菌是最为鲜香的牛肝菌之一,菌肉肥厚,香甜可口。
▲ 图/视觉中国
比较有争议的是传说中的红牛肝菌“见手青”。
曾有新闻报道过,一位妇女因为想念出车祸去世的孩子,在误食了生见手青后看到了孩子,于是便经常食用。
这实在是个忧伤的故事。也与之前 *** 铺天盖地的关于吃了云南菌子会中毒产生幻觉,看见“小人儿国仙境”的消息有了不谋而合之处。
见手青确实带有微毒,其伞背细瓤和杆部在被触摸后会变为青色。不过,这丝毫阻挡不了它的鲜美腻滑。
在云南,见手青随意剁一剁炒了上桌儿,就能被一扫而光。但是,无论用哪种做法,一定要让它熟透、熟透、再熟透。
你要是凉拌它什么的,就等着无数小人儿来拉着你一起荡起双桨吧。
▲ 跳舞~五花斑斓的“菌子”小人儿在跳舞~
【素中之荤|羊肚菌】
▲ 图/视觉中国
羊肚菌和它的名字一样,菌帽凹凸不平呈蜂窝状,形似羊肚子,也叫“草笠竹”,自古便被列为“草八珍”之一。民间还有“年年羊肚菌吃够,八十还能满山走”的俗语流传。
羊肚菌有点“刁蛮”,它会在发生过山火的土壤上生长得更为旺盛。
羊肚菌在欧美国家极为受欢迎,也被视为美味食用菌之珍品,营养价值堪比虫草。野生羊肚菌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也非常广,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它也是春天最早出现的菌类。
价格么,贵是贵得很。不过,它之美味,吃过的人怕是都忘不了。嗯,好吃到爆炸!
羊肚菌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食材。不管烹制什么,只要加了一点儿羊肚菌,都会增添独特的鲜美奇香。
口味清淡的人,将羊肚菌炖汤、清炒、下火锅都可以。柔嫩味绝、风味独有、香气四溢,所谓“天赐尤物”也不过如此。
【菌族上品|鸡枞菌】
▲ 图/视觉中国
▲ 图/视觉中国
鸡枞菌生长在酸性土壤上的松树林中,长腿银伞,最是形态端庄。
因内部纤维结构和色泽状似鸡肉,食用时带有鸡肉的特殊香味,“鸡枞”便如此得名。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食用历史,也是菌族中的上品。
整个雨季,鸡枞成片而出,生怕你错过它的佳味。
新鲜鸡枞煮汤,什么都不用放。汤香扑鼻,鸡纵质细丝白、清甜脆嫩,最是爽口。
在贵州,常能吃到鸡枞菌。将干鸡枞油炸后,加入面中、再撒些煳辣椒,那滋味……不好吃你来打我。
云南人还会做成油鸡枞,也叫鸡枞油,香呐!是除了鲜食以外对鸡枞的更佳保存方式,可以常吃常满足。
【中华神菇|茶树菇】
咳,茶树菇并不长在茶上,而是生长于油茶树腐朽的根部和其周围,春夏交接和中秋前后为生长期。
茶树菇也叫茶薪菇、油茶菇,是中国原汁原味的“土特产”,江西、福建为重要产区。
茶树菇鲜食的口感更好。其盖厚脆、其柄细嫩,味道鲜美,浓郁中带着清香气。
除了做汤,爆炒的做法来得更为直截了当,但依旧可以保留住食材本身的鲜味。
干锅茶树菇则是它另一个美味的归宿。
我喜欢吃干锅,每次出门吃饭,只要有干锅那都是必点。而干锅茶树菇独特的浓郁香气,光是闻到就让人有想把火热的一盆都抢到自己面前的冲动,堪称是干锅界的“王者”。
在云南,还吃过一道酥炸茶树菇。外壳酥脆,包裹着香嫩得恰到好处的茶树菇,下酒更好。
【来自森林深处的味道|松露】
我之一次知道松露也是菌类的一种时,嘴里正含着一块松露巧克力。
当然,松露巧克力其实和松露并没有半毛钱关系,不过是copy了人家黑滚滚的可爱外形。那,要是真的添加了松露会是什么味道?Emmm,脑补一下,忍不住要咽一下口水。
松露,也称“块菌”,是一种欧洲人为之疯狂的食材,还被他们评为“世界三大珍馐”之一,另两位是鱼子酱和鹅肝。
不同的人尝试过松露后,对于其“气味”或“味道”总有不同的答案。见过奇葩的回答,说是汽油味、大蒜味、煤气味、稻草味、脚臭味等等的混合。正常些的,说是有着森林泥土味、浓郁蘑菇味、蜂蜜味、玉米味……
总之,该是独特到一试难忘。
在国外,顶级餐厅的厨师们烹制松露时,更喜欢切成薄片、或碾成细末,作为整道菜的“点睛之笔”,提鲜。
只要一点点,松露的香气就足以让人迷醉倾倒。
在中国,真正接触松露的人,绝算不上多。它还有个乡土气息浓厚的小名儿,叫“猪拱菌”。顾名思义,要牵着猪去才寻得到的一种菌子。
在川滇一带,它并不是多么稀奇的存在(至于有人质疑国内松露在美食界的地位,以及“猪拱菌”为山寨货或者欧洲松露的低配版,今天暂且放到一边)。
相比于国外对松露的“精细”料理,当地人则不会考虑那么多。
直接生烤、一大朵扔到汤里、切片与辣椒爆炒……彰显的是随性随意。如此的山野滋味,早已是从小到大的日常记忆。
松露的外皮较硬,需削过后才可食用。通常是切成片、丁、丝后来入菜。
将黑松露磨碎后混入蛋液打匀,冷藏一夜时间等松露的香气浸入蛋液,再下锅煎一煎,便是一盘鲜香四溢的黑松露炒蛋了。
朋友曾吃过黑松露馅儿的小笼包。一口咬下去淡而香,不油不腻,菌子特有的鲜味会温柔地绕在舌尖徘徊,过好一会儿才渐渐消失,回味无穷。
反正,听起来像是包子界的“爱马仕”,俩字儿——高级。有机会也得去尝尝。
你爱吃什么菌、什么菇?
快来下方留言区给它打 *** !
文丨酱子
图编丨砰砰
本文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
众所周知,云南的食物很特别,酸的、辣的、甜的、咸的,每一种都有着神奇的“魔力”,被它牢牢抓住你的胃。
云南是一个靠山吃山的地方,在众多吃的当中,有一种菜是非常具有争议的,那就是香菜。爱吃的人天天吃,顿顿吃,不爱的人对它避而远之,那嫌弃的眼神藏都藏不住,甚至还出现了“反香菜联盟”。
云南很多菜里是离不开香菜的,尤其是凉拌菜,不加点香菜总觉得味道少了点什么。而在云南有一种草不仅有香菜的味道,还浑身长满刺,很多人还对它痴迷,不管是野生的还是家种的,遇见总想把它挖走。
这是不是很奇怪呢?一般在农村,长刺的东西都是不受待见的,比如苍耳、刺天茄,看见都是要斩草除根的,但是这种野草偏偏长成了人们的心头好。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这种奇特的野草,浑身是刺,气味如香菜,不仅药用价值高,卖的还不便宜呢。
云南很多地区的人对它一点也不陌生,甚至天天吃,尤其是傣族地区,做很多美食都离不开它,就是缅芫荽。
缅芫荽又叫刺芹,因为它和我们所熟知的芫荽(香菜)有区别,所以很多人也叫它假芫荽、刺芫荽等。傣族做鱼、炖肉、舂菜里都喜欢加一些缅芫荽进去,既可以去腥增香,对身体也大有裨益,一起看看它能做那些美食吧!
一、傣味酸辣鱼
傣族对酸辣那是情有独钟,不管什么食材,只有酸酸辣辣的口味才能让他们吃满意了。傣味酸辣鱼和我们平时吃的酸辣鱼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首先是鱼的选择不同,傣族人民比较喜欢吃罗非鱼,罗非鱼肉质细嫩,还没有小刺,大口吃鱼肉的感觉真的不要太爽!
傣味的酸和辣,来源于柠檬和小米辣,最重要的便是加入了缅芫荽。柠檬和缅芫荽既能去腥,又能提味,有了小米辣的加持,酸辣过瘾,试问:这谁顶得住?
傣味酸辣鱼在正式上桌前已经经过热油的洗礼,外皮被炸得细密酥脆,能很好的吸收酱汁,夹起一块鱼肉,蘸上酱汁,酸辣味在嘴里横冲直撞,只需一口,味蕾就拜倒在它的魅力之下,让人欲罢不能。
二、傣味舂菜
“舂筒不响,吃饭不香”,对于傣族地区的人来说,除了做一些特色炒菜、炖菜外,舂菜可是占据了餐桌的大部分。据说,以前舂菜是为了满足牙口不好的老人而想出来的办法,谁知道软烂入味的舂菜竟然这么好吃,不仅老人喜欢,年轻人更喜欢。
在云南,没有什么是不能舂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有一只舂筒,一切都不在话下。
1、舂鸡脚
舂鸡脚是版纳、德宏等地的特色美食,又酸又辣,开胃爽口,吃起来特别过瘾。做法也相对简单,把煮好的鸡脚放进舂筒里,再加入缅芫荽、柠檬、小米辣、大等调料,然后一起捣碎,让各种味道相互融合,够酸、够辣才正宗。
舂鸡脚柔软有嚼劲,那股浓郁的酸辣味直冲味蕾,让人招架不住,入口顷刻间就被丰富的滋味包住,特别适合夏天,如果能冰镇一下,那真是爽歪歪!
2、舂鱼
你听过酸菜鱼、酸辣鱼、炸鱼,那你知道舂鱼吗?云南虽然不是一个沿海省份,但是鱼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舂鱼就是一道经典特色菜。
炸好的鱼放进舂筒中,再放入各种调料,当然缅芫荽也是不能少的,舂成肉糜的鱼,清新脱俗,虽然其貌不扬,但是足以迷惑所有人的味蕾,超级下饭!
除此之外,舂干巴、舂水果里都会放上缅芫荽,它在傣族地区不可或缺,也正是有了这味特殊的佐料,才让舂菜更加好吃。
三、撒撇
撒撇是傣族地区的特色美食,撒撇也不是专指一道菜,酸的叫撒,苦的叫撇,合称撒撇。
对于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来说,苦撒是最经典的,也是更爱吃的。要想吃到正宗的苦撒,还得到德宏、版纳等地,因为有的食材只有当地才有。
苦撒的苦来源于牛肚中的苦肠部分,和多种苦味蔬菜汁调和而成。虽然苦不是特别容易让人接受,但是有了野韭菜、缅芫荽、小米辣的加入冲淡了生肉的腥味,肉质鲜嫩、蘸料先苦后甜,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味道。
还有一种野草混合着泥土的芳香,夏天吃最舒服,当你吃下之一口,一股辣味混合着苦味直冲脑门,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慢慢地你就会爱上它,无法自拔,让人念念不忘。
除了苦撒,根据食材的不同还有鱼撒、柠檬撒、茄子撒、羊奶果撒等等,在配料不变的情况下,不管更换主料,便能体验到不一样的美味。
四、鬼鸡
鬼鸡这道菜名字听起来挺吓人,实际上非常清新爽口。它是用乌骨鸡煮熟,然后撕碎,再加入缅芫荽、小米辣、柠檬等佐料凉拌而成。
景颇族喜酸辣,这道菜在不经意间就辣到你怀疑人生,但味道又深深地勾引着你,犹如干柴遇上烈火,酸辣的味道在嘴里蹦跶,让人辣得过瘾,酸得畅快,吃一次就忘不了。
做好的鬼鸡看上去十分惹眼,火红的辣椒,碧绿的芫荽,柔嫩的鸡丝,酸辣过瘾,一口就让人食欲大开,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大家对这道菜可是想得紧呢!
很多人只知道云南菜的独特,却不知道独特在哪里,其实,云南菜大部分的调料都来自山林田间,自然、绿色、健康,也更能发挥食材的本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起眼的野草、野菜,或许就是云南餐桌上的美味,你喜欢加了这些佐料的云南菜吗?
乐于分享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如果您喜欢我的分享,就转发+收藏+点赞支持一下吧!您的每一个赞,都是我继续努力的动力,感恩支持,感恩陪伴!
本文由千贝爱美食原创,抄袭必究!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农村一种常见的野菜,好吃又治病!夏天吃正合适!苦麻菜,又被叫做苦菜、无香菜等等,是农村一种常见的无毒的野生植物,药用和食用价值兼用,被当做药草的时候,名字叫做败酱草,也被叫做女郎花。
作为经常被人们端上餐桌的一种野菜,苦菜有着非常强大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中医上讲,败酱草味苦,性寒,无毒,入心、胃、脾三经,有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等功效,主治蛇虫咬伤、咳嗽痢疾、血淋、痔瘘等疾病。但切记脾胃虚寒的人不能食用,且不能和和蜂蜜一起食用。
现代药理:1、防治贫血:苦菜中的胡萝卜素、维生素含量极其丰富,对于人体的贫血病有着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清热消毒:苦菜中含有大量的蒲公英甾醇、胆碱,这些成分对于一些病菌(金黄色葡萄糖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着很强大的杀伤作用,所以对感冒发热、气管疾病都有着不错的疗效!
食用价值:苦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且营养成分的含量都非常高,比如含蛋白质2.8克、钙66毫克、维生素C19毫克等等,除此之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食品。
食用 *** :苦麻菜的食用 *** 非常简单,可以凉拌、也可以清炒,就和普通的青菜没有区别。
导读:河边的“铜钱草”,别再当杂草除掉,农村常当香菜用,炖肉是一绝
种花养鱼,如今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一大爱好。
特别是对于一些城里的年轻人,他们在这方面不仅舍得花时间和精力,甚至还愿意花钱。好多人为了养殖一些花花草草,都是很舍得下血本的。
殊不知,好多他们高价购买的花草,在农村到处都是,并且都不值钱。比如之前让农民讨厌的水葫芦、水白菜都是恶性杂草,但是却有不少城里人购买来当绿植种。
而说起这些恶性杂草,小毛还要和大家介绍另外一种长得矮小,但是却繁殖能力很强的植物,它就是农村常见的“铜钱草”。
常被农民当杂草铲除了,却不知道它就是有名的“养胃草”,还能当香菜吃,而炖肉更是一绝,你们吃过吗?
矮小的“铜钱草”
铜钱草对于爱绿植的朋友们来说应该不陌生了,还有一些爱养鱼的朋友们,水缸里应该都有铜钱草吧。
而在农村的水沟、水塘和稻田附近,也有一种铜钱草。它就是今天小毛要给大家介绍的主角——天胡荽。
天胡荽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因为在民间多是叫它的俗称,比如破铜钱、鱼鳞草、满天星、步地锦、羊皮菌等。
因为这种草的叶子很像一个破损了的铜钱,所以在我的家乡多数的叫它铜钱草,或者是破铜钱,尤其是后者叫得多,这也凸显了农民对它的讨厌。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铜钱草的叶子很像香草,甚至有些网友都已经发现了,香草的学名就是叫“胡荽”,或者是“芫荽”。难道这两种植物有什么联系吗?
没错,铜钱草和蔬菜界大名鼎鼎的香菜是有血缘关系的。它们都是属于伞形科天胡荽属的,但是两者在模样上还是有略微区别的。
香菜的植株高大,而且茎干上有数片叶子。可是铜钱草的茎干很纤细,一根上仅有一片叶子。只是因为它是匍匐在地面成片的生长,给人错觉它是多片叶子长在一起。
另外香菜的香味很浓郁,不少人闻了会恶心。但是铜钱草虽然也有香味,可是要淡一些,并且比较的清香。
常被当成恶草,实际价值却很高
在农村里,不少农民对于铜钱草其实是并无好感的,就是因为它水陆都能生长,繁殖能力又很强,特别是在靠近水边的地方,很快就能长出一大片,还因为根茎很纤细,又是深入地面的,所以非常难以铲除。
如果是长在稻田、菜地附近,一长就是一大片,会吸收大量的水肥,影响到其他作物的生长,因而常被农民当成了恶性杂草铲除了。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种矮小的破铜钱草,却也有很高的价值,并且还是有名的“养胃草”。
铜钱草入药的历史非常悠久了,在明朝的《滇南本草》中就早已经对它有详细的记载了:味辛、苦、性温,对发汗,散诸风头痛、明目、退翳膜、利小便、疗黄疸”等有显著的效果。
后来在多本医学书籍都有对它药用价值的记载,其中该植物更大的价值就在于清热消肿,并且对于耳鸣目赤、咽喉发炎等由上火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降火作用。
除此以外,它还可以外用,以前农民遇到跌打损伤、生疮肿痛等,都是直接去野外采摘破铜钱草捣碎了敷在伤口处,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另外在我国有一个叫作畲族的少数民族里,在他们的眼中,破铜钱草可是个宝,并且被称之为“养胃草”,当地人常将铜钱草洗干净了放到猪的肚子里蒸熟了以后切碎了吃,这样不仅非常的美味,而且还胃部很有好处。除此以外,它还可以直接用来煮粥、煮面条吃等。
说起吃,破铜钱草还是不错的野菜,它是可以当香菜使用的。像南方很多地方在做菜的时候,就会放一些破铜钱草。特别是当地人在煲汤的时候,都会特意加入一些破铜钱草。既能去腥提味,还有治咳嗽的食疗作用。
也是因为破铜钱草的这些药用价值,两广一带的人还会用破铜钱草来 *** 凉茶喝,吃起来味道清香。
当然了,现在破铜钱草还有一个价值,那就是它的观赏价值,它很容易养活,而且叶子似铜钱,绿油油的,种植在鱼缸里非常的漂亮。
结束语
在很多人看来,长在水边的铜钱草矮小又不起眼,可是它的价值却很高,既能当野菜吃,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有时候在市场上,它还能卖到十几块钱已经哦,所以大家在野外见到了,可别再把它当害草随意铲除了。
到时候家里炖肉了,或者是夏季 *** 凉茶了,记得去薅一把来,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各位网友,你们吃过破铜钱草吗?感觉味道如何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中药材野樱桃?
野樱桃拼音Yě Yīnɡ Táo
别名缠条子
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盘腺野樱桃的果实、种子。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小枝光滑,幼时带红,老变灰褐色。叶互生,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先端锐尖或短尾状,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具细密锯齿,叶柄顶端常具2个盘状腺。花白色,3~9朵排列成总状花序,苞片叶状,缘具盘状腺;萼反卷,与筒部等长。核果近球形,红色。果熟期7~8月。
本植物的根(野樱桃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林缘及林下。分布宁夏、湖北、陕西等地。
性味果实:甘,微凉。种子:酸,温。
功能主治果实:清血热,益肾,治咽喉肿痛,声哑;捣汁,每服一酒杯,每天两次。种子:透疹,治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野樱桃核三钱,芫荽二钱。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