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又是一季吃菌时,为让大家进一步正确认识野生菌,吃菌吃得放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真菌多样性与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联合对云南常见毒菌挂图进行了更新。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和近几年云南有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统计,本次对之前图版的物种进行了部分更新。本次更新图版包括两张,共计24个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
最新!湖南“红黄绿灯”蘑菇图鉴请收好,这些蘑菇不要随意采食每年6月至9月是菌菇类植物生长的旺季遗憾的是这个季节也是人们因误食野生蘑菇而中毒的高发季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陈作红与蘑菇打了27年交道,他研究蘑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老百姓误食毒蘑菇。昨日,记者采访陈作红时,他带领3名研究生刚刚结束在常德石门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菌类标本采集工作。
“去年,我省发生了500多例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陈作红说,湖南多地老百姓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但是一些有毒的野生蘑菇和可以食用的野生蘑菇长得很像,生长的时间、地点也一样,很难区分开来。
对于非专业人士,无法从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可食用蘑菇,也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够将有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区分开来。因此,避免野生蘑菇中毒的更好办法就是不要采食。湖南9地野生蘑菇中毒高发
湖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决定从今年起,将每年5月17日定为湖南省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日,教育引导群众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今年5月17日,有关部门发布了《湖南省2016-2020年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分级地图》,从地图来看,长沙县、湘潭县、祁东县、祁阳市、零陵区、道县、新宁县、凤凰县、新晃侗族自治县等9个县(市、区)被列为野生蘑菇中毒高风险区。
△湖南省2016-2020年误食有毒蘑菇中毒风险分级。制图/何朝霞在邵阳、永州等多山地区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高发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长株潭地区也高发呢?陈作红苦笑说:“这跟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有关,长株潭跟邵阳、永州地区的老百姓什么菌子都敢吃。”而在湖南的湘西地区,当地老百姓只采食松乳菇,因此,当地很少发生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1朵灰花纹鹅膏即可导致死亡
“1朵灰花纹鹅膏(野生毒蘑菇)就能毒死1个成年人。”据陈作红介绍,野生蘑菇中毒者以60岁左右的老人居多,因为他们喜欢吃野生蘑菇,而且迷信自己几十年来的经验判断,以致误采误食毒蘑菇。
在湖南,主要致死的毒蘑菇中毒类型分为3种,即急性肝损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一朵或几朵毒蘑菇即可导致死亡。急性肝损型: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四期:①潜伏期(6小时至12小时):进食后无明显不适;②急性胃肠炎期(6小时至48小时):潜伏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③假愈期(48小时至72小时):症状消失,近似康复,指标却在恶化;④内脏器损害期:再次出现腹痛、血便、黄疸、肝脾大、肝衰等。造成急性肝损型的蘑菇主要有: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条盖盔孢伞、肉褐鳞环柄菇等。
其中,裂皮鹅膏和灰花纹鹅膏这两种野生蘑菇常生于阔叶林或者针阔混交林,具有剧毒鹅膏的三个特征,即“头上戴帽(指有菌盖)、腰间系裙(指有菌环)、脚上穿鞋(指有菌托)”。裂皮鹅膏和灰花纹鹅膏因一黑一白被称为“蘑界”的“黑白双煞”,其中灰花纹鹅膏1朵即可毒死1个成年人。
条盖盔孢伞:黄褐色,中央稍下陷,且具有小乳突,菌盖具有明显辐射状沟条。菌柄顶部黄色,向下颜色逐渐变深,基部黑褐色,常生于腐殖质或者腐木上。
肉褐鳞环柄菇:菌盖直径3至6厘米,初期钟形,后平展,中央凸起,白色、粉肉色至粉褐色,有近同心环状排列的褐色鳞片。菌肉薄,白色,菌褶离生,白色至乳白色,较稀,不等长。菌柄长3至6厘米,近圆柱形,与菌盖同色,菌环以下具鳞片,无明显菌环,只具有一个像菌环似的膜质区。急性肾衰竭型:潜伏期8~12小时,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1天至4天出现肝肾损害,如肝酶升高、少尿无尿等。造成急性肾衰竭型的蘑菇有假褐云斑鹅膏、欧式鹅膏等。假褐云斑鹅膏:菌盖直径6~15厘米,淡灰色、灰色至灰褐色,具深色纤丝状隐生花纹。菌柄白色,常被白色纤毛状至粉末状鳞片,近顶部常具有菌环。菌柄基部有菌托,浅杯状。常生于阔叶林或者针阔混交林中地上。欧式鹅膏:菌盖直径4~8厘米,纯白色至米白色,边缘无沟纹。菌柄白色,常被白色反卷纤毛状或绒毛状鳞片,基部腹鼓状至白萝卜状。菌环上位,白色。菌托浅杯状,白色。常生于阔叶林、针叶林或者针阔混交林中地上。横纹肌溶解型:发病潜伏期为10分钟至1小时,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血尿或酱油色尿,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急剧上升,高达数万至数十万单位以上,严重者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我省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蘑菇种类主要为:亚稀褶红菇等。
识别有毒蘑菇湖南发布“红黄绿灯”警示
在湖南省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会上,陈作红等专家进行了科普宣传讲座,并发布“红黄绿灯”蘑菇警示:
红灯蘑菇(容易致死):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肉褐鳞环柄菇、条盖盔孢伞、假褐云斑鹅膏、欧式鹅膏、亚稀褶红菇等。黄灯蘑菇(不致死,会造成严重的胃肠道症状或神经精神症状):日本红菇、大青褶伞、近江粉褶蕈、小毒蝇鹅膏、球基鹅膏等。绿灯蘑菇(可食的种类):寒菌或枞菌(松乳菇,包括红汁乳菇、鲜艳乳菇)等。
所以,大家在采摘蘑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辨,只有绿灯蘑菇才可以放心食用。需要小心的“黄灯”蘑菇
相比红灯蘑菇,黄灯蘑菇的杀伤力较小,不致死,但也会造成严重的胃肠道症状或神经精神症状的,需要小心避免食用。
胃肠炎型:大多数在食用后15分钟至2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等胃肠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肌肉痉挛、循环障碍或电解质流失。我省引起胃肠症状的蘑菇种类:大青褶伞、日本红菇。
神经精神型:通常在食用后10至30分钟发病,表现为多涎、流泪、出汗、心动过缓、瞳孔缩小、视物模糊、腹痛、腹泻、呕吐等毒蕈碱症状或恶心、呕吐、运动性抑郁、共济失调、精神错乱、视觉畸变、头晕、兴奋等异恶唑中毒表现。我省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蘑菇种类:近江粉褶蕈、小毒蝇鹅膏、球基鹅膏。
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了,该怎么办?
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后,为了减少毒物吸收、争取更多时间救治,在医护人员救治之前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①立即拨打急救 *** 120;②在等待医护人员救治时,让患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 *** 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③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其脱水导致休克;④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⑤保留野生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民间鉴别毒蘑菇 *** 不靠谱
误区1: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事实上,一些剧毒蘑菇,如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都是灰色的,致命鹅膏、裂皮鹅膏都是纯白色的。误区2: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一些剧毒蘑菇跟大蒜、大米一起煮,大蒜、大米的颜色并不变黑。误区3: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人是不一样的。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甚至剧毒的鹅膏菌经口服喂养小白鼠,小白鼠不会死。误区4: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受伤变色或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一个特征。实际上,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因此,不能凭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误区5: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地方的蘑菇无毒蘑菇的有毒无毒与生长环境不是绝对相关,因为有毒蘑菇与其他蘑菇生长的环境是一样的。
稀褶红菇好吃 亚稀褶红菇剧毒专家提醒,一旦误食亚稀褶红菇,病死率高达50%要说7至9月谁最难分辨,那就是亚稀褶红菇与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湖南省疾控中心食安科专家表示,作为我省野生菌中毒死亡率较高的毒菌之一,亚稀褶红菇的外形与我省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红菇属中的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几乎一模一样,老百姓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区分开来,一旦误食亚稀褶红菇,病死率高达50%。
△亚稀褶红菇据介绍,亚稀褶红菇的致死毒素为一种名为环丙-2-烯羧酸的物质,该毒素能引起横纹肌溶解。老百姓误食亚稀褶红菇后,10分钟至1小时内即可发病,初期症状为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24小时后毒素进入机体,产生更严重的肌肉溶解及器官损害,即典型的横纹肌溶解症状:肌肉疼痛、乏力、少尿或无尿、酱油色尿、肌酸激酶显著升高(数千乃至数十万单位每升)等。亚稀褶红菇的菌盖表面、菌柄呈浅灰色至煤灰黑色;菌肉、菌褶呈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黑色。菌盖成熟后常向上反卷,边缘无条棱;菌体中等大小;菌褶厚,常与菌柄相连,脆而易碎。亚稀褶红菇的长相与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几乎一模一样。别看它们形态长得像,论毒性:一个魔鬼(致死),一个天使(可食)。亚稀褶红菇与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更大的区别是: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完全干燥后变为黑色;亚稀褶红菇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为黑色,至少部分菌褶是不会变为黑色的。稀褶红菇好吃,亚稀褶红菇却是剧毒,一字之差,美味可能就成了毒药,食用前请谨慎分辨。
来源丨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入秋后,看见这个蘑菇别手软,纯天然野生,买些晒起来,炖鸡真香本期导读:入秋后,看见这个蘑菇别手软,纯天然野生,买些晒起来,随吃随取,冬天炖鸡真香
在东北,过了立秋节气后,是野生蘑菇大量上市的季节,这个季节可以吃到很多美味的野生蘑菇,其中,榛蘑更受欢迎,野生榛蘑是中国东北特有的山珍之一,榛蘑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被人们所认知,但仍然无法人工培育的野生菌类。榛蘑本身有一种天然的香气,具有开胃的好处。
如果你是经常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建议你多吃点榛蘑,对眼睛视力保护很有帮助。榛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钾、钙、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味道鲜美、滑嫩爽口。
由于对自然环境的高要求,榛蘑一直是绿色保健食品的代表之一。野生榛蘑每年随着气候条件的不同,产量差异很大,榛蘑味道虽非常鲜美,所以,入秋后,看见这个榛蘑别手软,都是纯天然野生,但却因为新鲜的榛蘑保鲜期很短,可以买上一些保存起来,榛蘑的保存 *** 有两种,腌渍和冷冻法,和晒干保存,随吃随取,太方便了,晒干的榛蘑,留到冬季炖鸡吃,真香。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就是用干榛蘑和鸡肉一起炖制而成。
榛蘑在食用上可荤可素,鲜榛蘑可以用来炒,干榛蘑炖鸡最为理想,下面分享下榛蘑的保存 *** 和做法:
*** 一:把新鲜的榛蘑,剪去带泥土的根部,挑去杂质,摊开,放在太阳下晾晒,把榛蘑晒干,晒干后的榛蘑,要用密封的保鲜袋装好,防止榛蘑过多的与空气接触,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密封保存。
*** 二:把新鲜的榛蘑,剪去带泥土的根部,挑去杂质,再把榛蘑投洗干净,锅里加入水,烧开,下入榛蘑焯水,水开后,煮1-2分钟,把榛蘑煮至变软,关火,将榛蘑捞出晾凉,装进可以密封的保鲜袋内,榛蘑要带一些水,不要太干,放冰箱冷冻保存,吃时,取出室温解冻即可。
还可以把榛蘑焯水后,捞出晾凉,放在坛子内,放一层榛蘑,撒一层盐,直至把榛蘑都装进坛子内,最后再撒上一层盐,盖上盖子,放到阴凉处保存,随吃随取,吃时,捞出一些,放道清水中投洗一下,洗去一部分的咸味。
榛蘑的家常做法:
【榛蘑烧土豆片】所需材料:榛蘑(鲜)、土豆、尖椒、油盐、葱、姜、大蒜、生抽、水淀粉、白糖、
做法步骤:
1.这道菜肴用的是腌制的榛蘑,味道比较咸,所以,要把榛蘑放到温水中浸泡一下,再投洗2遍,去掉一部分的咸味。
2.把土豆去皮洗净,再把土豆切成稍厚一些的片,土豆片切得太薄,烧制时,容易碎。把尖椒去蒂、去籽,再切成片。
3.锅内加入油烧热,下入土豆片炸制,将土豆片炸制金黄,表面炸出一层硬壳,将土豆片捞出,沥净油待用。
4.锅内留少许底油,下入葱花、姜末、蒜片爆香。
5.下入榛蘑翻炒2-3分钟。
6.再下入炸好的土豆片,尖椒片,一起大火翻炒均匀,淋入生抽,加入白糖,翻炒均匀,淋入适量水淀粉勾芡,加热至汤汁变得黏稠,关火,盛出装盘即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榛蘑烧土豆片就做好了。
【榛蘑炒白菜】所需材料:白菜4-5叶、榛蘑(鲜)1斤、猪肉150克、油盐适量、葱1段、姜2片、大蒜2瓣、酱油1汤匙、料酒1汤匙、水淀粉适量、
做法步骤:
1.把白菜叶剥下来,洗净,沥净水分。
2.再把白菜叶用手撕成块,白菜帮用刀片成片,白菜片成片,更容易入味。
3.把猪肉切成片,葱切葱花,姜切末,大蒜切片。
4.把榛蘑挑去杂质,剪去根部,投洗干净,锅内加入水烧开,下入榛蘑焯水,把榛蘑焯水至变软,将榛蘑捞出,沥净水分待用。
5.锅内加入油烧热,下入猪肉翻炒,将猪肉翻炒至颜色变白,下入葱花,姜末,蒜片一起翻炒出香味。
6.下入白菜大火翻炒,将白菜大火翻炒至菜叶变蔫。
7.下入榛蘑一起翻炒2-3分钟,使榛蘑的味道和白菜,猪肉融合在一起,加入盐,酱油和料酒翻炒均匀,淋入适量的水淀粉勾薄芡,大火加热至汤汁包裹在食材上,关火,盛出装盘即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榛蘑炒白菜就做好了。
【小鸡炖蘑菇】所需材料:小笨鸡1只、榛蘑(干)200克、粉条1把、油盐适量、大葱1段、姜1块、大蒜3瓣、花椒10几粒、大料2个、桂皮1小段、干辣椒2-3个、红烧酱油半汤匙、酱油2汤匙、料酒1汤匙、白糖半汤匙、
做法步骤:
1.把鸡在火上烤一下,把鸡皮上的绒毛烤掉,再把鸡清洗干净,斩成块。
2.用冷水将干榛蘑表面冲洗干净,然后再用温水发开菌褶,再用手朝一个方向轻轻旋搅,让泥沙沉入盆底。把榛蘑捞出来沥净水分,放在盆内,重新加入温水浸泡10分钟。
3.把干粉条放在盆内,加入温水,把粉条泡软。
4.锅内加入油烧热,下入鸡块翻炒,将鸡块的水分煸炒出来,表面微微发黄时,加入葱段、姜片、蒜粒,花椒,大料,八角、桂皮、干辣椒,继续翻炒,翻炒出香味,淋入料酒,红烧酱油和酱油,翻炒均匀,使鸡块上色和去腥。
5.把泡榛蘑的水和榛蘑一起倒入锅内,水量要没过鸡块,加入白糖,大火烧开,转小火炖制1小时左右,把鸡肉炖酥烂。
6.到时间后,下入粉条,加入盐调味,继续炖制,把粉条炖至变透明,关火,盛出即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小鸡炖蘑菇就做好了。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赞、收藏、转发,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或者分享您的做法,欢迎关注:冬至雪夜,每天都会发布原创家常美食做法
转提醒!别吃!川渝野生毒蘑菇图鉴川渝多山区丘陵,每当6-8月雨水增多,野生蘑菇便进入生长旺季,也是误食毒蘑菇的高发期。你以为的毒蘑菇,颜色鲜艳,奇形怪状,事实上它也可能其貌不扬,甚至有的长得跟可食用菌类十分相似。最新版川渝野生毒蘑菇图鉴,转扩提醒(四川疾控)
来源: 封面新闻
大庆各种野生蘑菇上市了大庆的水,油气,湿地,地热等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市区林地面积16.58万公顷。每年这个时节,各种蘑菇会陆续上市,成为大庆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近日,老于去大庆杜蒙月饼泡摄影。途径大同六井子,在311省道与龙胡路交汇的地方,看到这个小小的早市。除了当地百姓出售自产的葡萄,玉米,柿子,豆角外,还有各种刚采摘的新鲜野生蘑菇。
油蘑10元1斤。
油蘑10元1斤。
鸡爪蘑10元1斤。
野韭菜花8元1斤。
以上两种蘑菇,老于叫不上名字,也就没有细问价格。
老于提示;每年都有人因采摘毒蘑菇,误食中毒的事情。采蘑菇更好在当地人士指导下采摘。
另外,不认识的蘑菇,颜色鲜艳的蘑菇不要食用;煮野蘑菇的时候,可以放一点大米或者大蒜,如果蘑菇煮熟,大蒜或者大米变色,则说明蘑菇有毒。
草地上,长在牛粪上的蘑菇,有人知道叫什么名字吗?欢迎留言。
云南“菌宝”鸡枞菌狂涨价,今年卖1200元一斤,能人工种植吗?“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吕氏春秋·本味篇》
蘑菇,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食用历史。到底有多悠久呢?
早在22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关于吃蘑菇的文字记载。至于什么我国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蘑菇的,那估计会更久更久更久。
蘑菇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价格非常神奇的食材。
如果你买野生蘑菇不问价格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让你“一两落泪”,“二两钱包空荡荡”,“一斤下去车房全没”。价格便宜的蘑菇很便宜,人人都能吃得起,价格贵的蘑菇贵到离谱,能吃得起的简直是“寥寥无几”。
就比如,今年的野生鸡枞菌,价格就贵到离谱了。
由于天气原因,今年云南的野生鸡枞菌上市量极少,所以当地一斤野生鸡枞菌的价格已经被炒到了“1200元/斤”,这还哪里是鸡枞菌,这简直是“奢侈品中的战斗鸡”。
诚然,野生鸡枞菌过去的价格也一直不便宜,但像去年它的价格也普遍在100-150元/斤上下,今年突然逆天狂涨了10倍,变成了如今的奢侈价格。
面对这个逆天价格,不知道你是否还敢再吃鸡枞菌?
那么,鸡枞菌为什么这么奢侈呢,是炒作吗?难道它就不能人工种植吗?
“菌临天下”的鸡枞菌是炒作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鸡枞菌?
鸡枞菌其实准确的来说,它不是仅仅指一种真菌。它应该是真菌界蚁巢伞属所有物种的一个统称。在云南,把蚁穴伞属类的某一种真菌叫作了鸡枞菌,而像广东那边又把这一类真菌叫作了“荔枝菌”,还有的地方叫白蚁菌,鸡肉菇等等名字。
这些实质上都是鸡枞菌的一类。
从分类的定义来看,鸡枞菌是必然要与白蚁蚁穴伴生的。它是自然界中由白蚁培养的一种真菌,生长在蚁穴附近,由白蚁的各类活动来提供营养。它的菌丝生长是离不开白蚁蚁巢的,就像人类离不开空气,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通常一个白蚁蚁穴可以产出四次鸡枞菌,但是这需要外界的条件进行配合。
比如像今年云南四五月份下雨太少,天气干燥,就不容易产生鸡枞菌,只有下雨多,地面湿润,鸡枞菌才容易长大。
鸡枞菌吃起来是非常鲜美的,再加上这东西纯野生,又得“看天吃饭”,所以有了天然的稀有性。哪怕是菌类多多的云南,也难以保证鸡枞菌的产量。
鸡枞菌能人工种植吗?
看着上千元一斤的昂贵价格,很多人可能想回家种植鸡枞菌了。
但很遗憾的告诉大家,鸡枞菌是极难人工种植的。原因我们上边也说了,它是一类白蚁伴生菌类,你要想种植鸡枞菌,就得想办法先用自然的 *** 来培育白蚁和蚁巢,然后还需要较为苛刻的菌丝生长环境。
整个一套流程搞下来,成本高,成功率低,产量少,难以达到商业化量产的程度。而且人工种植的口感也比不上自然野生的。
反正至今为止,几乎没有大规模商业化人工种植的鸡枞菌的。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提出质疑,因为不少人可能听过“人工种植鸡枞菌”的农业项目。
但实际上,市场上所说的“人工种植的鸡枞菌”是一种“黑皮鸡枞菌”。
这个黑皮鸡枞菌与云南野生的鸡枞菌不能说不一样,只能说毫无关系。黑皮鸡枞菌并非白蚁伴生菌,它是伞菌目的膨瑚菌科,学名叫甘蓝色膜褶菌,又有人叫它“长腿菇”。无论是从分类来说,还是从口感来说,它都不是野生的鸡枞菌,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
正因为难以大量的人工种植,鸡枞菌在天气不佳的情况下,产量会极度缺乏,这才导致了鸡枞菌的价格能飞速上涨,比同期翻了10倍。
奢侈食用菌何时能自由?
我们以前常常说要实现“车厘子自由”,然而车厘子自由实现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小的,因为车厘子毕竟就是大樱桃,是果树,种植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市场需求起来,产量自然而然会慢慢多起来。
而实现奢侈食用菌的自由则难度非常大了。
大多数奢侈食用菌之所以奢侈,就是无法轻易的进行人工种植。像松茸、松露等这类奢侈食用菌都是难以种植的。没法种植,就只能在采收季节来临后,去林子里大量的人工采摘。这种纯原生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这类食用菌价格变的奢侈起来。
不过对于奢侈食用菌的高价格,大多数消费者在心理上还是比较认同这种“奢侈价格”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是野生的,有些时候可遇不可求,所以卖贵点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像今年鸡枞菌这个如此高昂的价格,这是很多人没有预料到的。以前卖一二百一斤、两三百一斤的时候,大家可能偶尔还能买点尝尝。如今,这上千元一斤的价格,只能让人望而却步了。
只能等“天气赏饭”,后边多下点雨,野外鸡枞菌的产量上来,价格降下去再吃了。
可惜,依靠纯自然的生长,鸡枞菌恐怕很难实现自由了,要实现“鸡枞菌自由”,还得想法去人工栽培鸡枞菌,还得依赖种植技术和科研的发展。
或许有一天,鸡枞菌实现了人工栽培,它的价格会迅速跌到二三十元一斤,成为一个大众版的食用菌。
你期待吗?
路边的野蘑菇你不要采!请收下这份常见毒蘑菇图鉴听说
又有人在路边摘野蘑菇吃了?
这件事可千万别乱做!
(深圳一女子采食路边毒蘑菇被送医院紧急抢救,时长共1分22秒)
深圳一女子采食路边毒蘑菇被送医院紧急抢救
据自媒体爆料,近日,深圳一女子采食路边毒蘑菇被送医院紧急抢救。该女子称自己看见绿化带旁有蘑菇,想起来童年的味道,于是采回去吃,吃了后身体不适去了医院。医院医生表示,该子女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的症状,食用的野生毒蘑菇为大青褶伞,经过治疗,转危为安,已回家修养。
大青褶伞
大青褶伞是我国造成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毒蘑菇之一。
在菜地、公园草坪、路边草丛、垃圾堆旁,甚至居家花盆中,都可能生长,可以说是离我们最近的毒蘑菇。
一般大青褶伞出现在3至12月份,集中在6月至10月之间生长。俗语讲:“六月菇,没人哭”,其中就包括大青褶伞。
大青褶伞属于剧毒蘑菇,内含肝脏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毒素和溶血毒素等四种毒素,致死率非常高。
近日,深圳气候潮湿、雨水充沛
各种菌类生长迅速
是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
前几个月
疾控部门在龙岗区嶂背郊野公园
发现了毒蘑菇致命鹅膏——白毒伞
是蘑菇界的“毒王”
去年龙岗区也发生过
误食白毒伞导致的中毒事件
去年2月龙岗区某市民在野外采摘了10朵白毒伞,回到家里做了一锅蘑菇汤与家人一起食用,大约6小时以后,两人都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症状,经治疗一人病情稳定,另一人病情较重,最终死亡。
此外,深圳还出现过这些毒蘑菇
它们有些三五成群
颜色与泥土融为一体
它们就是鬼伞
有的蘑菇菌盖边缘
则出现了诡异的黑边
它们仿佛被火烧过
似乎融在了一起
鬼伞家族里有很多种,野外生长的大多是墨汁拟鬼伞(墨汁鬼伞),或者晶粒鬼伞、刺毛鬼伞、庭院小鬼伞,大多都是毒蘑菇。
墨汁鬼伞
菌盖直径3.5cm~8.5cm,初期卵圆形,后渐展开呈钟形至圆锥形,成熟时盖缘上卷,开伞时液化流墨汁状汁液,有褐色鳞片。菌肉薄,灰白色。菌褶弯生,密,灰白色至灰褐色、黑色。菌柄长3.5cm~8.5cm,直径0.6cm~1.2cm,白色至灰白色,空心。担孢子7.5~10x5~6μm,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光滑,深灰褐色至黑褐色,具有明显的芽孔。
晶粒鬼伞
菌盖直径2cm~4cm,初期卵形至钟形,后期平展,成熟后菌盖向上翻卷,淡黄色、黄褐色、红褐色至赭褐色。幼时有白色的颗粒状晶体,后渐消失。菌肉近白色至淡赭褐色,薄,易碎。菌褶初期米黄色,后转为黑色,成熟时缓慢自溶。菌柄长3cm~8.5cm,直径0.2cm~0.5cm,淡黄色,脆。担孢子7~10x5~6μm,椭圆形,光滑,灰褐色至暗棕褐色,顶端具平截芽孔。 网上“鉴毒” *** 不靠谱
对于毒蘑菇
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鉴毒” ***
下面误区大家千万别踩雷
↓↓
华南地区常见毒蘑菇
在华南地区,常见的毒蘑菇有如下20多种,包括白毒伞、灰花纹鹅膏、土红鹅膏等。各位小伙伴要注意识别,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心误采误食。
点击可放大图片查看
总归一句话
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
不要靠近!会变得不幸!
【来源】龙岗疾控、人民日报、之一现场、西部决策
【作者】
深活圈
夏天到了,16种云南野生蘑菇辨别图片,带你认识不同的蘑菇和吃法提起云南地区更具特色的美食,一定少不了各种野生食用菌。当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给野生蘑菇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分布之多、之广,素来享誉盛名,因此云南还有“真菌王国”之称。
夏天到了,也是云南大山中野生蘑菇生长的好时节。下面就跟大家分享18种云南野生蘑菇的辨别图片,带大家认识不同的野生食用菌和吃法,一起来看看,你见过几种?吃过几种?
1、松茸
松茸,学名叫松口蘑,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野生食用菌,它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只能生长在无污染的高海拔林区,因此产量非常稀少。品质好的新鲜松茸,闻起来带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可以做刺身食用,也可以炖汤或烤着吃。
松茸
2、松露
松露,是一种长在土里的茎块菌类,常附着于松树根下,它的质地比较坚硬,不像普通的蘑菇那样柔软。我国出产的松露,主要集中在云南永仁和四川攀枝花一带。云南人吃松露,习惯切块炖鸡,或是整块放火里烤。
云南松露
3、竹荪
竹荪,又叫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外形非常特别,带有雪白色的、网状型的菌柄,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菌中皇后”、“雪裙仙子”。竹荪味道香甜脆爽,非常适合煮汤食用。
竹荪
4、干巴菌
干巴菌,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800米的松林下,是产自云南地区的一种非常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干巴菌从外表上看干巴巴的,但是口感却一点也不赖。它吃起来带有一股类似腌牛肉干的香味,适合炒、蒸、凉拌等吃法。
干巴菌
5、羊肚菌
羊肚菌,外观看上去很像羊肚,属于食药兼用菌,在云南当地还有“年年羊肚菌吃够,八十还能满山走”的说法。羊肚菌的质地较酥脆,香味特别,适合炖汤吃或拿来蒸鸡蛋。不过,市面上卖的很多羊肚菌,都属于人工种植菌,野生的羊肚菌产量较小。
羊肚菌
6、虎掌菌
虎掌菌,学名叫翘鳞肉齿菌,因外形酷似老虎的虎掌,就有了这个昵称。虎掌菌主要生长在高山针叶林中地上,个头较大,菌体肥壮,较难人工栽培,以野生的居多。虎掌菌一定要趁新鲜吃,放的时间长了会带有苦味。
虎掌菌
7、青头菌
青头菌的菌盖呈灰绿色,看上去非常像毒蘑菇,但其实它是在云南当地非常常见的一种食用菌,价格也相对便宜很多。青头菌的口感细嫩,带有浓郁的香味,跟鸡肉一起炖汤吃,味道尤其鲜美。
青头菌
8、鸡枞菌
鸡枞菌,应该属于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类菌种,它是和白蚁共生的菌类,内部带有纤维结构,很像鸡肉,吃的时候也有跟鸡肉类似的香味。鸡纵菌适合的吃法非常多,可以拿来炖汤,也可以小炒或是烤食。
鸡枞菌
9、鸡油菌
鸡油菌,又叫鸡蛋黄菌、黄菌,它的色泽呈杏黄色,菌肉较厚,多在夏、秋季节生长在林中地上。鸡油菌的口感鲜美,还带有一股水果的香味,可以煎着吃,也可以拿来炒肉。
鸡油菌
10、红菇
红菇,属于草腐土生菌类,主要生长在红棕壤或赤红壤坡地上,在我国主要产自云南、福建一带,其中以云南产的红菇最为出名。红菇较难实现人工栽培,因此我们现在在市场上看到的红菇,基本都是野生的。红菇可以拿来泡水喝,也可以用来炖鸡。
红菇
11、黑牛肝菌
黑牛肝菌,主要生长在阔叶林地中,被誉为“最香的牛肝菌”之一,它的菌肉和外体皆为黑色。黑牛肝菌的个头较大,肉质肥厚,菌柄粗壮,吃起来又香又甜,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用来煲汤或是油煎食用。
黑牛肝菌
12、黄牛肝菌
黄牛肝菌,也属于牛肝菌里的其中一种,外观色泽呈黄色。黄牛肝菌的吃法跟黑牛肝菌差不多,如果从口感上去区分它们,黄牛肝菌吃起来肉质要更厚实一些,黑牛肝菌吃起来味道要更香一些。
黄牛肝菌
13、红葱菌
红葱菌,又叫红葱牛肝菌,属于牛肝菌属大家庭里的一员,是云南地区非常出名的一种野生食用菌。用手触碰这种野生菌后,菌子会变成紫青色,因此它还被叫做“见手青”。红葱菌的菌体肥厚,口感甜中带少许酸味,可以炒食,也可以煮食。
红葱菌
14、白葱菌
白葱菌,属于树木的外生菌根菌,也是牛肝菌属大家庭里的一员,带有一股特殊的酱香味,在云南的大山里经常能看到它。白葱菌适合拿来炒肉吃,也可以用来炖汤吃,味道都非常鲜美。
白葱菌
15、奶浆菌
奶浆菌,主要生长在松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地上,因其菌体部位断裂后,会流出跟牛奶一样颜色的乳白液体,就有了“奶浆”这个名字。奶浆菌也属于食用菌中的一种,口感鲜美,比较适合爆炒的吃法。
奶浆菌
16、油黄口蘑
油黄口蘑,在云南地区又被叫做黄荞面菌,属于树木的外生菌根菌,色泽呈柠檬黄色。这种蘑菇的产量比较少,偶尔能在山上捡到,不过要靠运气了。油黄口蘑吃起来很有嚼劲,比较适合煮汤的吃法,也可以拿来炒食。
油黄口蘑
有好多小伙伴想了解一下粤北地区有哪个野生菌,下面本人来介绍一下,因为本人采蘑菇是专业的<呲牙><憨笑>
笼基菌/芦基菌/野香菇
生长条件:主要生长于松树下面或者芦基堆里
生长时间:一月初到二月初
此蘑菇肉质滑嫩,味道一级棒
售价:100-500不等一斤
笼基菌
满载而归的笼基菌
黄浆菌/黄栀菌/黄菌/草菌
生长条件:主要生长于灌木丛或者芒草堆里
生长时间:三月初到四月中
此蘑菇自带一种清香味,肉质偏粗,但味道可口
售价:50-200不等一斤
黄菌的生长样子
这是本人3月分采的,很新鲜吧
松树菌/灰菌/大菌(地区不一样叫法不一样)
生长条件:主要生长于松树头下,或者其它干净的树底下
生长时间:5月初—6月中
这种蘑菇无毒,特别鲜美的野生菌。南雄地区家喻户晓,肉质鲜嫩可口,煮汤一级棒!
售价:50-200不等一斤
未开伞的松树菌
开伞的松树菌
超大超新鲜的松树菌
泥扑菌/地皮菜/地木耳(地区不一样叫法不一样)
生长条件:主要生长于潮湿的路边,或者草地里
生长时间:3月初—5月中
这是一种无毒菌类,软糯可口,手感软滑,肉质鲜嫩可口,一般用于煮汤或者炒鸡蛋
售价:15-50不等一斤(洗净的价格)因为清洗特别麻烦
清洗好的地皮菜
地皮菜特写
马泡菌/雷公蛋(地区不一样叫法不一样)
生长条件:主要生长于潮湿的树林草地里,泥土里
生长时间:3月初—8月中
这种菌类无毒,肉质脆爽,但有点苦,一般用于辣炒肉片,是最不好吃的食用菌
售价:10-20不等一斤
此蘑菇干燥后,粉末可止血,还是挺好的
马泡蛋
马泡菌
分享完毕!关注我,不迷路,分享粤北地区农村趣事。
创作不易,喜欢的点赞加关注哟,谢谢
盘点东北的野生蘑菇!可别随便采,弄不好全村给你开席了…东北,白山黑水,沃野千里,物产极其丰富……
之前我们盘点过东北的野生水果与山野菜,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今天我们盘点东北的野生蘑菇。
东北林间溪流
东北有广袤的原始森林,春夏秋之际是蘑菇盛产的时节。
野生蘑菇多生长于朽烂的树木上,因东北林区封山育林多年,严禁商业采伐,朽烂树木较少,野生蘑菇产品较低,
注意:野生蘑菇种类繁多,相似者较多,很多含有毒性,请不要随意采摘食用,以免危及生命。
松茸,东北野生蘑菇的王者
东北长白山松茸
松茸,为人所熟知的产地四川、云南、 *** 等地,其实吉林长白山地区也有优质的松茸产区。
松茸味道独特,有一股子奇异的松香,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食材。
采松茸也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而且哪片山里长松茸那都是秘密。
小时候,我们林场里也有人家会采松茸,人家都是半夜偷偷上山,生怕后面有人跟踪,暴露自己采松茸的窝子……
我们林区人采了松茸也舍不得吃好的,也就是吃点开伞盖的松茸,吃法也简单,直接炖汤、清炒。
猴头菇,养胃的蘑菇,有股子苦味……
干制的猴头菇
猴头菇,中国传统名贵菜肴,是四大名品(鱼翅、燕窝、熊掌、猴头)之一,有“海中鱼翅、山珍猴头”之称。
猴头菇,养胃健脾的功效,对于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及肿瘤等症有特效。
但是猴头好吃,难收拾!猴头有一股子苦味,需要用鸡汤来隔水蒸制数小时,反复投洗才可去除苦味。
榛蘑,小鸡炖蘑菇的主角,东北人爱喜欢的蘑菇,没有之一
东北榛蘑
榛蘑,东北人爱稀罕的蘑菇,没有之一。
现杀的小鸡,斩块不要焯水,直接下锅炒香,配上发好的东北榛蘑,再来上一把泡好的粉条,小火咕嘟着……不一会儿满屋飘香!太好吃了!
注意:在东北有一种蘑菇长得和榛蘑很像,俗称蹬腿蘑,也叫狗尿苔,有剧毒!所以采摘榛蘑一定要小心注意,吃错了就得蹬腿了……
狗尿苔,蹬腿蘑,有剧毒
上图的蹬腿蘑,请不要采摘,误食后很可能全村开席,唢呐走起……
元蘑,口感滑溜溜,无需晒制,鲜食最美……
元蘑
元蘑,也叫冻蘑,正在桦木、杨树等倒伏的阔叶树上,到了秋天下霜的时候才能采到。
元蘑产量很高,秋季下霜时一场秋雨,元蘑就都出来了。记得有一年,我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父母上山采元蘑,一场秋雨后元蘑爆长,父母二人采了一天,天都黑了才回来。我自己在家哭得稀里哗啦,邻居大娘还给我蒸了鸡蛋糕……
元蘑肉质厚实,口感爽滑Q弹,朝鲜族大酱汤里要是加上元蘑,那味道别提多美了!
榆黄蘑,模样俊俏,味道鲜美……
榆黄蘑
榆黄蘑,菌盖鲜黄油亮,模样长得招人稀罕。
榆黄蘑味道十分鲜美,做饺子馅那是一绝,炖汤更是鲜掉眉毛!
榆黄蘑也可清炒,无需配肉,与黄瓜片一同清炒,榆黄蘑的鲜香与黄瓜的清香,沁人心脾……
羊肚蘑,名贵的野生食用菌
羊肚蘑
羊肚蘑,因菌冠貌似羊肚而得名,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
羊肚菌,有补肾壮阳、提神补脑的功效,深受市场的追捧。
这里不得不说起东北人的率直,东北羊肚蘑产量并不高,采回来炒一盘也不值当,直接剁碎了炸鸡蛋酱,那鲜得吃一回就忘不掉了……
鸡冠蘑,又红又黄,一般人真不敢吃!
鸡冠蘑
鸡冠蘑,多长在桦木、柞木上,形如公鸡的鸡冠,颜色鲜艳,不懂的人真不敢吃。
林区人一般都是拿鸡冠蘑炒青椒吃,嫩的好吃比较爽脆,老的鸡冠蘑比较柴,吃起来艮啾啾的……
猪嘴蘑,吃起来Q弹,容易过敏,嘴唇会肿得像猪嘴……
猪嘴蘑
猪嘴蘑,学名胶陀螺,口感类似木耳,但肉质很厚,吃起来柔软Q弹,有吃猪鼻子的感觉……
想吃一盘猪嘴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猪嘴蘑直接吃,会引发过敏,嘴唇会肿得像猪嘴一般,太阳一晒更是痛痒难忍,折磨你几天几夜才肯罢休。
收拾猪嘴蘑是 *** 的,从农家灶坑里扒出一些草木灰,与猪嘴蘑拌在一起,再倒上清水泡上十几个小时,然后再用盐反复搓洗,洗至水清为止。此时猪嘴蘑会从黑色洗到红褐色,再吃就不会过敏了。
大腿蘑,学名牛肝菌,论个头在东北蘑菇界是大哥……
大腿蘑
众所周知,大腿蘑(牛肝菌)主要出产于云南。其实东北也有大腿蘑。
在东北,大腿蘑都是晒干后再吃的。晒大腿蘑时,味道十分香,放在窗台上,满屋都是香味。
注意:在东北,有一种有毒的大腿蘑,是不能食用的。如下图:
有毒的大腿蘑,不可食用!
毒大腿蘑,菌杆没有网纹,呈光滑状,菌盖底部发白,而且不招虫子啃食……
粘团子蘑,又叫黄蘑团子,长在松林下……
粘团子
粘团子,是一种松蘑,菌盖分泌黏液,采摘容易沾上很多松枝烂叶,晒干时天气不好容易腐烂。
干制的粘团子炖肉吃,味道鲜美,但粘团子蘑不可鲜食。未经晒制的粘团子很容易引起腹泻,肠胃不好的老人和小孩要慎食。
马粪包!好吧…这玩意儿确实能吃……
马粪包之年轻态
马粪包,学名马勃,长得嫩的时候确实可以吃,清炒时需要多炒一会儿,别没事儿就尝尝咸淡,一下子给你药翻在地……嘎嘎!
马粪包之老年态
已经长老的马粪包,就真的变成了马粪包的模样(看上图),薄薄的表皮里面全是粉末,小时候看见马粪包,上去一脚跺住,蹦得一声,飞起一阵烟雾……
其实粉末是马粪包的孢子粉,皮肤划破流血,涂抹马粪包的孢子粉可以止血。
我还知道东北有趟子蘑、扫帚蘑、雷子窝蘑……
但我自己没有吃过,也不懂得其性状及忌讳,就没有写上去!
如果你知道东北还有哪些野生蘑菇,请在评论区里告诉大家……
十分感谢!
郑重提醒:慎重采摘与食用野生蘑菇,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吃错了就吹唢呐开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