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鞭,铁马鞭下山桩养殖 ***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79 0
路边常见的“万金油”,农村老人都懂它,如今很珍贵,想找不容易

导语:路边常见的“万金油”,农村老人都懂它,如今很珍贵,想找不容易

众所周知,在农村最不缺的就是野草,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相当广泛,生长在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但是自从有了百草枯以后,虽说农村的野草还是非常多,不过却有一些价值非常珍贵的野草渐渐消失不在。

比如鹅不食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田基黄、溪黄草、独脚金、透骨消、金钱草等,这些野草自古以来就是民间常用的传统良药,以前在农村随处可见,如今想找却并不容易,变得稀少又珍贵。

今天,笔者与大家分享的这种野草,它曾是路边常见的“铁马鞭”,农村老人才懂它,如今很珍贵,想找不容易。这种有“赶马鞭”之称的野草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马鞭草。

认识马鞭草的人都知道,由于它顶端的穗状花序比较长,看上去酷似以前用来赶马的鞭子,马鞭草就是因此得名。另外赶马鞭、铁马鞭、假马鞭、土马鞭、马鞭梢、白马鞭、狗咬草、狗牙草、凤颈草、燕尾草等都是它的别名。

说起马鞭草,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它不仅是农村常见的一种野草,而且还是民间常用的传统良药,由于它的功效非常多,在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能用到它,因此被老一辈人称为“万金油”,可见它的价值是多么的珍贵。

马鞭草是马鞭草科马鞭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农村的路旁、村旁、旷野、荒地、宅屋旁等处均能看到它的身影,尤其是路旁较为常见,是农村较为常见的一种野草,在我国的很多省区均有分布。

马鞭草高约1米左右,叶片两面均有绒毛,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它全株最有特点的就是它那长长的穗状花序,长得像古代人用来赶马的马鞭。虽说我们当地没有马,但却有牛,小时候我们放牛时就是经常用马鞭草来赶牛的,非常有韧性。

在过去那个缺医少药而中医盛行的年代,马鞭草就是民间常用的传统良药,它的作用可厉害了,用处非常多,而且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尿止痒的功效,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

马鞭草味苦,性寒,归肝、脾经,不仅对肝脏上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对痢疾、疟疾、流感发热、咽喉炎、扁桃腺炎、闭经、肾炎水肿、血淋、疝气痛、跌打损伤、皮炎湿疹等多种病症均有作用。

正因为马鞭草有这么多的功效,可以说是堪比万金油般的存在,所以很多老一辈人都称它为万金油,非常珍惜它,而且它的价值很多人都知道,是民间十分常用的一种良药,可以解决我们身体上的许多小问题。

懂得马鞭草的老人会在每年的夏秋季采集全草回来切断晒干存起来,隔三差五用来煮水或者是煲汤喝,不仅有利尿解毒的作用,而且还能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中草药。

各位朋友,你们家乡有这种马鞭草吗?它是路边常见的“万金油”,农村老人都懂它。由于百草枯的滥用,马鞭草也是越来越少了,如今很珍贵,想找不容易。若你在家乡遇见,还请好好珍惜。

下山桩选购的经验浅谈

下山桩选购的经验浅谈


花木君


冬末春初,是购买下山桩的更佳时期,树木处在休眠期后期,这时候树桩的营养蓄积较多,细胞分裂开始活跃,营养生长开始萌动,因此成活率更高。



如何选购栽培下山桩,估计喜欢盆景花卉的玩家都有不少自己的血泪史,尤其是一些新手,看到喜欢的树木桩胚变成柴火,自然是心疼不已,不但损失银子,而且暴殄天物,难免自责。



笔者也曾经有不少下山桩夭折的经历,通过长期摸索,总结出一点经验教训,分享给诸位花友盆友,希望能够帮助不少喜欢下山桩的盆友,少走弯路,提高成活率,从而避免浪费野生资源,使之更好的为人类贡献。

一、了解完善栽培环境条件




喜欢花卉盆景的朋友,尤其是喜欢栽培的盆友花友,都容易上瘾,虽然盆景艺术是个非常优雅的兴趣爱好,然而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妥善调配,有的买的落落大满,家里到处堆积花卉,最后因为通风光照养护不足,造成夭折,实在是得不偿失。



那么如何妥善处理兴趣爱好和现实情况呢?首先对自己的栽培条件以及环境要了解于胸。比如自己栽培的空间大小如何,实际采光情况优劣,当地的一年四季的环境气候等等。



一般盆友都是家庭栽培,大多在阳台养护,相对空间较小,就只能购买一些较小的桩材进行养护栽培,不能购买冠幅过大或者体格较大的下山桩,因为一旦成活后很难护理,造成空间拥挤,影响其他花卉采光。



阳台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边叫露台),从栽培实际经验来看,东阳台和南阳台效果更好,光照通风都不错,西阳台夏季西晒高温,冬季西北风正吹,略微较差,北阳台(露台)缺乏光照,条件最差,可以栽培蕨类以及耐阴的花卉,一般来讲木本盆景不太适宜露台。



如果有个小院子,那当然好,光照、通风都很容易满足。不过要注意,如果是北方,那么就要选择较耐寒的品种,大多南方花木都不耐寒,如果室内地方狭窄,冬季无法入室管理,那么还是另想办法。



最有利的是自己有个小温室,或者在院子里建个阳光房,那可以选择的树木花卉就很广泛。



总之,在购买前,对自己的栽培环境和气候要心里有数,然后才进行下一步的购买。切忌不切实际盲目购买。

二、熟悉购买桩材的生长习性




可以 *** 盆景的桩材品种繁多,尤其是如今园艺技术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树木花卉品种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树木的生长习性各不相同,有的是常绿植物,有的是落叶植物,有的是高山珍品,有的是热带花卉,有的耐寒,有的耐热,有的既不耐寒也不耐热,有的喜光照,有的喜半阴,等等等等,不同的桩材,千差万别,如果对即将购买的下山桩的生长习性不了解,那么很难栽培成活。

三、挑选适宜树种




购买下山桩,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桩材的生长习性,因地制宜的购买适合自己的桩材,不要自以为是,贪心贪占,造成损失。



一般来说,北方的盆友应该挑选比较耐寒的品种,南方挑选比较耐酷热的品种,有的品种需要有温差,否则很难开花结果,这点南方盆友要注意。



光照条件差的,不要挑选喜阳植物,比如黑松、柽柳、五针松、梅花和石榴等树木,以致经常出现“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阎王”的现象;栽培之处光照不足,就应购买一些适应性强、耐阴的树木,如黄杨、罗汉松、六月雪、雀梅等等。



如果温湿度光照条件允许,那么大多数树木都可以盆栽养护,不过要注意,一些高山品种,比较娇贵的下山桩,如果没有成功经验的前辈指导,尽量不要购买,比如崖柏、云南的一些高山植物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下山死”,即便是温湿度可以控制,然而由于这些植物生长条件苛刻,也较难养护,徒浪费钱财,暴殄天物,丝毫没有益处,更好是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才可以考虑入手。

四、具体挑选经验




购买下山桩,要仔细谨慎,从形状、根、茎、枝叶等多方面观察,避免购买较弱的下山桩。



1、首先,下山时间,下山桩从挖掘到栽培,一般不超过一个礼拜,如果考虑运输情况,时间较长,哪怕是再好的桩材,也不要入手。



2、其次,选择下山桩,更好是带原土球下山的,这样成活率较高。针对裸桩就要区别对待,有的树种适应性强,不需要带土球下山,比如榆树、黄荆、紫薇、朴树、白蜡、火棘、迎春、金桔等等。而松柏类、高山杜鹃、瑞香、铁马鞭、檵木等等不带原土球,成活率很低,因此不建议购买。



3、好的下山桩,根须较全,色泽健旺,截口处新鲜,有的略带枝叶,叶片要青翠精神。避免购买叶片耷拉无力,或者一碰就落叶,枝条干脆,根须较少,截口发干的下山桩,这种情形大多是过度脱水造成。



4、关于形状,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这里就不推荐,根据个人爱好和审美情趣,自行选择。

五、避免上当受骗




购买下山桩,要注意不要上当受骗。现在在盆景下山桩市场,经常有骗子出没,稍有不慎,就会上当,造成钱财损失。



1、 收钱不发货。这类骗子最为猖獗,从很多盆景爱好者群的反馈来看,是广大盆友最容易上当的方式。一些骗子用发红包或者分红的形式,诱引不负责任的网友拉他进群诈骗,然后发布他人的下山桩或者盆景,用低价诱导盆友转账,然后再换另一个群去继续诈骗。这种骗子很多,手段恶劣,而且每个人诈骗金额都不多,往往报案得不到重视,使得太多的骗子继续横行肆虐,这点对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感到愤慨。骗子们积少成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技术角度来说根本就是小儿科,可是就是没人查处,令人痛心。因此,这里提醒广大盆友,如果没有前期交易,不要直接转账,可通过第三方担保,也可以联系群主或者有信誉的盆友中介进行交易。



2、 假冒伪劣品种。这点在兰花下山草最多,笔者有文章《所谓的下山兰花艺草大多都是科技草和药水草》进行辨识,有兴趣可以阅读。



3、 并非原土球。有的桩农,用其他土球或者苔藓包裹根部,冒充原土球,只有收到后才能发觉,根部和土球结合有缝隙,或者用其他根系代替冒充,这点要注意,针对这类桩农,只能拉黑群里曝光。



4、 栽培一段时间的桩材冒充下山桩。有的黑心卖家,把栽培一段时间没有发芽的桩材,重新水洗,涂抹泥土,冒充新鲜下山桩,哄骗盆友。这种情形比较隐蔽,不注意观察很难发现,而且栽培后没有发芽,还以为是自己的缘故,其实该桩已死。因为有的下山桩再配一段时间后,根部也柔软,部分有绿色,可是,由于脱水或者养护不善,已经苟延残喘,很难救活。那么如何分辨呢?笔者建议从截口部观察,要新鲜有绿色或白色,另外从茎干皮下组织观察,树桩已死是从上部到下部蔓延,上部如果干裂,没有绿色迹象,那么就不要购买,如果购买后立刻和卖家交涉,进行退货。



以上是骗子常见的几种手段,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骗子不断转换招数,这点需要大家多交流分享,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另外要及时报警和揭露骗子行径,使得骗子无地可逃。

六、对比价格优劣




关于下山桩价格,因为每个桩材都不一样,因此价格自然不同,然而看得多了,您就会发现,不少卖家开价虚高,或者杀熟现象也有,因此,在购买下山桩的时候,要多对比他人的价格,每类树种的下山桩主产区,价格都有一定的行情,不要一时冲动,花高价购买本来行情很低的下山桩。



以上六点,是笔者购买下山桩积累的一点小经验,当然也有不少教训,分享给诸位,希望可以帮助广大花卉盆景爱好者,少走弯路,避免上当,共同维护良好的盆景文化传统,提高盆友的辨识能力,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如够您感觉到有用,可以转给其他盆友,这就是更大的功德。



(部分图片源自 ***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18-12-29易花得木



浪漫美丽的马鞭草

马鞭草的花为蓝紫色的穗状花序,一般在夏秋两季节开淡紫色的唇形花。



马鞭草别称:龙芽草、铁马鞭、白马鞭、疟马鞭、野荆芥、风颈草、蜻蜓草等。马鞭草是马鞭草科马鞭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由于它的鞭鞘呈现穗状,所以称为马鞭草。花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喜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喜湿润,怕涝,不耐旱,一般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及沙壤土长势健壮,低洼易涝地不宜栽植。 常生长在低至高海拔的路边、山坡、溪边、林旁。



地理分布:产于中国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 *** 。全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马鞭草花色淡雅,紫色的花朵开在田野里非常漂亮,可以营造紫色花海,观赏价值极高。而且,全草可供药用。



图片来源于 *** 。

尉迟恭的鞭枪武艺到底有多强?别听说书的,我们拿实物比划给你看


编者按:在《见过真家伙,谁还信古代武将用几十斤兵器?》有读者留言谈及,腕上悬鞭会不会影响其他武器的使用问题,就这个问题笔者也想了很久。笔者和各位读者是一样,听着《说唐》看着《水浒》长大的,从小羡慕尉迟恭、孙立的鞭枪技法,但不得要领。当笔者接触到史书时,发现尉迟恭原来是以马槊闻名,单鞭从单雄信手中夺槊的故事原本是空手夺槊于李元吉历史的演变。那么难道尉迟恭不使用鞭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来谈鞭的起源,笔者个人认为鞭来自于马具鞭、策。研究武备文化,功夫在之外。这几年我比较关注马具,我们看下古人手中的驱马用的策(以秦始皇二号铜车马驭手俑右手中的马策为例)策是一根长74.6厘米的竹节形铜棍,顶端有尖锥刺。原型是竹木棍,后来逐步发展,装上錣,才成为可打又能刺的策。

再来出现了全铁马鞭:北宋《武经总要》明确提出:“铁鞭多节,系袭晋代制”。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二《鞭第九》引萧方三十国春秋(东晋):“有王敦谋害王澄,治罪人而澄众有二十人,持铁马鞭为卫。”可见当时的铁质地的马鞭不止驱马,已具有兵器性质。唐李昌符《咏铁马鞭》并序中说:“长庆二年,义成军节度使曹华进,且曰得之汴水有字刻‘贞观四年尉迟敬德’诸字。诗云:‘汉将临流得铁鞭,鄂侯名字旧雕镌。须为圣代无双物,肯逐将军卧九泉。汗马不侵诛虏血,神功今见补亡篇。时来终荐明君用,莫叹沉埋二百年’”。序中说得清楚,在汴水出的正是敬德的铁马鞭。

后梁 赵喦 八大游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可见唐-五代驱马马鞭、策的样式,就是直杆竹或铁制,并无皮质部分,于王彦章的铁鞭样式大致相仿。

上图为辽墓出行图壁画圉者手中的鞭、策,不排除是铁制。马鞭都是随身携带,悬挂于腕上,并不妨碍日常行动。

在马上应用颇广的铁马鞭最终被用于兵器,鞭在宋代载入了官修的兵书《武经总要》,并有说明:“铁鞭铁锏两色,鞭其形状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人有做四棱者谓之铁简,言方棱似间形者皆鞭类也。”

成书于元末明代的《水浒传》中有着对鞭枪配合使用的生动描写:“寇先锋吃了一惊,便回道:‘你只躲的我箭,须躲不的我枪。’望孙立胸前尽力一枪搠来。孙立挺起胸脯,受他一枪。枪尖到甲,略侧一侧,那枪从肋窝里放将过去。那寇将军却扑入怀里来。孙立就手提起腕上虎眼钢鞭,向那寇先锋脑袋上飞将下来,削去了半个天灵骨。” 在《水浒传》中,孙立挂在腕上配合长枪使用的竹节虎眼鞭就是辅助形短兵器。宋铁马鞭多被当作辅助兵器,和皮马鞭一样悬于腕上,配合枪、槊使用。鞭枪技法为自称小尉迟的呼延赞“挥铁鞭、枣槊。旋绕廷中数回”然而这挂在腕上的铁鞭会不会妨碍其他武器使用呢?解决这个问题的铁鞭要满足两个基本要素:一是铁鞭不必过长,二是悬挂后要贴近腕部。十几年前,我的朋友北京刀友万兄偶获一只竹节鞭,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此鞭全长65厘米,重不到2斤。护手和配重锤为铜制,其余为铁制,护手前段7厘米处无节,其余鞭身尽布竹节,上手观看后笔者认为这是一支明代鞭,尤为独特的是鞭的手绳穿孔位置不在手柄尾端而在柄箍处。柄箍加粗后穿孔挂绳以悬腕。

究竟怎样用这只鞭,还要靠实践。文物珍贵,于是由万兄提供尺寸,福建吴兄联系找某武术器械厂定制不锈钢质地的竹节钢鞭应运而生。除了因工艺问题改变了材质,削减竹节的节数,和为突出突刺功能,刻意未把铁鞭尖端做竹节外,新制鞭和原品鞭呈现较小的差异。



接下来就是鞭枪配合演练了。鞭和2米长枪对比:这是一条步下花枪,马上用枪无疑比这个长得多。

鞭置于于前手,绳挂于腕上,手绳长短依个人习惯调节。我们知道在持扎枪时的基本动作是拦拿扎,其中后手动作幅度大,发力大。前手起杠杆作用中的支点,相对稳定,鞭置于前手也可以缩短与敌人的距离。此鞭重心在档前9厘米处,挂上后手绳通过掌心,挂在虎口(以下为万兄以原品演示)

一枪刺去,如不中地,敌人冲到近前,可以马上用拇指按压手柄后段,翻腕挥舞铁鞭抽打对方,同时也可以用鞭尖端进行突刺,尽管是鞭是钝尖,也可以极大伤害对手。武器间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长短相杂,刺卫兼合,长以卫短,短以护长,这就是腕上短鞭存在的实战意义。元代以后的驱马用的鞭策逐步加上了皮质部分,以至于人们都不认识早期的鞭策是什么样子,马具鞭与兵器鞭走上了不同发展道路,在宋元时期除了作为马上辅助性武器外,鞭锏也演化出主战形武器,适合步下使用,值得另文阐述。鞭枪配合在明代之前无疑都是骑兵将领在使用,马上视野宽阔,马的速度快。这是骑兵的优势,极少有骑兵放弃优势步入险地或者死地。也就是说,骑兵本身优先将自己保持在视野宽阔,利于格斗也利于逃跑的地形中。对手使用什么武器,在格斗开始前基本骑士能够知道,也有充足时间决定用什么武器。假如当时手头武器不趁手,也可以先行机动,在机动中切换武器,然后再格斗。鞭枪配合技法有一定难度,适合于弓马娴熟的将领,也比较适合马上使用,久已失传。这边只是做了下步下大致演练,真正施于马上,还要上马实践。这个也就是作为抛砖引玉,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冷艳锯,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 ***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中药材倒扣草

?

倒扣草

拼音Dǎo Kòu Cǎo

别名牛舌大黄、牛舌头、鱼鳞菜(《岭南采药录》),倒钩草、倒梗草(《广州植物志》),破布粘、白基牛膝、鸡骨草(《福建民间草药》),牛七风、白牛七、鹅膝(《广西中兽医药植》),倒捋草(《南宁市药物志》),倒吞吞、倒挂草(《野生药植图说》),鸡骨癀、牛獭鼻(《泉州本草》),倒刺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虎鞭草、粘身草,鸭脚节(《福建中草药》),铁马鞭、撮鼻草(《实用中草药》),倒勒草(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苋科植物粗毛牛膝全草

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约1米。茎多分枝,披散,圆柱形,紫红色,常有黄褐色纵行纹理,节明显而膨大,幼枝呈四方形,有纵棱,青绿色或紫红色,被白色短毛,老则渐次脱落。叶对生,矩圆状倒卵形至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10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全缘,两面密被伏生毛茸。穗状花序顶生,延伸,长4~15厘米,花绿色,长约4毫米,芽时直立,开放后紧贴花轴;小苞片2枚,锥尖,坚挺,通常较萼略短,基部两侧膜质,透明;雄蕊5枚,丁字药,花丝紫红色,退化雄蕊睫毛状,围于子房四周;子房倒圆锥形,花柱单一,柱头不裂。蒴果细小,长圆形,宿萼包着不露出,浅褐色,长约3毫米,倒生于花轴上。花期夏秋至翌年春季。

生境分部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湖南、山东、江苏等地。

性味苦辛,寒。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酸,平,无毒。"

②《广西中药志》:"味苦辛,性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利水,活血。治感冒发热,痢疾,疟疾,喉痛,脚气,淋病。水肿,跌打损伤。

①《广西中药志》:"利小便,清血,消毒。治红白痢疾,喉疾,跌打损伤,壮筋骨,散血,止痛,理脚气。"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利水通淋。治感冒发热,暑热头痛,疟疾,尿路结石,慢性肾炎。"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水,强筋,散血。治感冒发热,久热不退,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喉痛,高血压,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福建民间草药》:"孕妇忌用。"

复方①治淋病:虎鞭草鲜全草六钱至一两(干的四至六钱)。水煎饭前服,日服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跌伤筋缩疼痛:虎鞭草鲜全草一握和头发一团。煎汤熏洗,每日一次,可常洗。(《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腘窝脓肿:虎鞭草鲜全草二两,酒水炖服;渣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路边常见的“马鞭草”,原来它有这么多的作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

导语:路边常见的“马鞭草”,原来它有这么多的作用,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

在农村地区,生长着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即使你生长在农村,也有很多植物叫不出名字来,还有许多不知道用途的植物。

当然,也有很多植物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比如鬼针草、狗肝草、一点红、鱼腥草、车前草、益母草、艾草、溪黄草等,这些植物的价值非常高,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到现在仍然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

图片来源原创

今天笔者与大家分享的这种植物,它也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植物,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由于它的顶端花序非常细长,看上去酷似古代骑马的马鞭,因此古人就把它命名为马鞭草。

马鞭草又名铁马鞭、土马鞭、马鞭梢、燕尾草、疟马鞭、蜻蜓草、凤颈草等别名,为马鞭草科马鞭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它多生于路边、草地、宅屋附近、山坡等处,尤其是路边较为常见,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湖北、江西、江苏、贵州、湖南、四川等地区均有分布。

说起马鞭草相信在农村的朋友应该都不会陌生,它的叶子是对生的,长得有点像菊花的叶子,开着淡紫蓝色的小花,看上去非常漂亮。现在这个时候正是马鞭草开花的季节,走在路边经常能看到。

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成熟果实,果实成熟后就会裂开,里面有一根根的小刺,从它身边经过,裤脚上都粘满了它的小钩刺,令人十分讨厌。

图片来源原创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马鞭草虽令人讨厌,但是它的价值却非常大,它不动则矣,一动则一鸣惊人,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它的价值。

小时候每次发烧、感冒、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大人就会用马鞭草煮水给我们喝,效果还是蛮不错的,时至今日我们每年还会采摘一些马鞭草晒干存起来备用。

在农村,常常会见到村里的老人采集马鞭草回来煮水用来外洗,对四肢麻木、四肢无力等均有很好的疗效。同时还可以煮水给坐月子的产妇洗澡,可以减少月子病的发生。

另外,马鞭草还可以 *** 成茶叶用来泡茶喝,隔三差五用来泡茶喝,闻起来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又略带涩味,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还能加快身体内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对女性的经期健康大有好处。

图片来源原创

其实,马鞭草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作用,主要还是因为它的药用价值,它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对风火牙痛、肝火、女人月子病、痛经、月经不调、水肿、小便不利、肝炎、湿疹等病症均有疗效。

没有这种路边常见的马鞭草,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作用,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各位朋友,你们家乡有这种马鞭草吗?它价值非常珍贵,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它的价值,只有一些老人懂它的价值遇见都会采些带回家。若你在家乡遇见,还请好好珍惜。

一组来自首届国际盆景协会中国会员展云南获奖作品欣赏



▲7月11日至17日,2019年第三届国际盆景协会(BCI)中国地区委员会会员盆景精品展暨中国盆景邀请展将在云南省昆明市大观公园举行。本届展览将展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26个省区市的310件盆景精品,值得期待!

摄影丨罗晓东

撰文丨盆景世界

2016年9月30日至10月7日,首届国际盆景协会(BCI)中国地区盆景展览与第九届中国盆景展览同期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广场举行。


▲国际盆景协会中国地区委员会主席陈昌(前排右1)、秘书长黄就伟(前排右3)向出席开幕式的广东省、广州市及番禺区 *** 领导、业界嘉宾介绍首届BCI中国地区展相关情况。

此次展览,云南省盆景赏石协会组织挑选了来自全省的28件作品参展。 参展作品以云南本土树种黄杨、清香木、铁马鞭、尖叶木樨榄、小石积、高山柏为主 。经由评委会 胡运骅、赵庆泉、郑永泰、梁玉庆、魏积泉、田一卫、王恒亮等专家大师的严格评比,云南参展作品中 5件荣获银奖、 6 件获 铜奖 、 17件获 优秀奖 。


- 优 秀 奖 -


▲宋有斌作品《山林秀色》(黄杨,56×110cm)




▲郭纹辛作品《探幽》(铁马鞭,飘长78cm)




▲李华龙作品《飞天》(高山柏,树高105cm)




▲戴武作品《岁月何所惧,我自独风流》(高山柏,树高110cm)




▲马文光作品《力挽狂澜》(高山柏,树高95cm)




▲昆明世博园作品《傲骨天成》(对节白蜡,树高120cm)




▲普发春作品《峥嵘如歌》(清香木,树高60cm)




▲尹辉作品《梦系桃园》(华西小石积,树高85cm)




▲张国发作品《红河雄风》(尖叶木樨榄,树高110cm)




▲王伟作品《邀约共舞》(尖叶木樨榄,树高108cm)




▲冯永林作品《古木参天》(清香木,树高120cm)




▲吕绍先作品《扶摇而上九万里》(细叶榕,树高120cm)




▲翟国光作品《势若东岳》(罗汉松,树高120cm)




▲吕斌作品《幸得风霜砺傲骨》(尖叶木樨榄,树高82cm)




▲罗兴顺作品《飘》(羊蹄甲,飘长27cm)




▲车小伍作品《苍翠》(铁马鞭,树高80cm)




▲陈志元作品《春风杨柳》(小石积,树高110cm)


- 铜 奖 -


▲周宽祥作品《春漫云岭》(黄杨,树高135cm)




▲李赟作品《叠翠》(铺地柏,飘长100cm)




▲沐仕鹏作品《风华正茂》(清香木,树高110cm)




▲普发春作品《盛气凌人》(尖叶木樨榄,树高100cm)




▲张国琳作品《蛟龙入海》(清香木,树高105cm)




▲沐仕鹏作品《虬柯铁骨施礼仪》(尖叶木樨榄,树高115cm)


- 银 奖 -




▲周宽祥作品《祥和》(黄杨,118×153cm)

铁马鞭,铁马鞭下山桩养殖方法-第1张图片-




▲崔红波作品《叠翠》(铁马鞭,树高70cm)




▲包重达作品《春翡秋翠》(栒子,飘长120cm)




▲许万明作品《两岸情深》(真柏、卷纹石,盆长120cm)


▲余凡作品《苍洱神韵》(龟纹石,盆长150cm)


历届BCI中国地区会员展精彩瞬间



树王!树王!最全全国展金奖作品高清大图震撼来袭!


传播盆景知识,本文来自 ***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丹霞山再添四个植物新种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文、通讯员丹宣报道:记者从丹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项目组获悉,继2022年3月初公布丹霞山发现丹霞呵叻蛛、丹霞铁马鞭、丹霞铁角蕨、东方卷柏等“四大新物种”之后,近期该项目组又在丹霞山发现丹霞冷水花、香花荛花、丹霞鸭跖草及丹霞单枝竹等4个植物新种,再次丰富了丹霞山的生物多样性。

据了解,香花荛花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廖文波教授、凡强副教授课题组发表,香花荛花所在的瑞香科以其观赏、药用及材用价值而闻名,沉香、瑞香、结香等均属于瑞香科植物。香花荛花的发现由植物爱好者郭剑强提供信息,科研人员进行跟踪调查,于2022年4月至5月采集到具有花、果形态的标本,经严格比对最终确认为植物新种。

在对丹霞山植物区系进行深入调查时,科研人员在沟谷崖壁之上发现了荨麻科冷水花属的一个未知种。它植株矮小,通体翠绿,茎肉质透明,像一个个玉如意镶嵌在石壁上,又像石壁上盛开的一朵朵绿色小花。廖文波、凡强课题组与广西植物所韦毅刚教授课题组合作对该植物开展长达3年的深入研究。通过标本比对、实地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科研人员证实该植物是尚未被描述的新种。因其仅在丹霞山有发现,遂被命名为“丹霞冷水花”。

鸭跖草因其花瓣独特的形状和颜色被形象地称为“翠蝴蝶”,又因为其叶片与茎节与竹子相似,称为“碧竹子”。廖文波、凡强课题组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郭微教授课题组对丹霞山的植物资源进行联合调查时发现,其与鸭跖草本种非常相似但又存在明显不同,经过深入研究确定为鸭跖草属的一个新种,因此将其命名为“丹霞鸭跖草”。

2021年,中科院华南国家植物园研究员夏念和课题组对丹霞山进行了多次竹类资源调查,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未知竹种。这种竹子呈小灌木状,秆丛生,每节仅有一个分枝,叶片基部截平,是单枝竹属的成员。科研人员发现,这种竹子与单枝竹本种很相似,但因箨舌和叶舌先端没有流苏状长毛而不同,因此将它处理为单枝竹的一个新的变种,并命名为“丹霞单枝竹”,目前仅在丹霞山有发现。

此外,丹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项目组近年来在丹霞山还先后发现了双唇兰、竹茎兰、锦鸡儿、繁缕景天等13个广东省新记录种,这些植物均为首次在广东省发现。

丹霞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目前丹霞山现已发现20余个动物、植物和菌物新种,且大部分新物种仅在丹霞山或丹霞地貌区生存。丹霞山292平方千米面积中,作为游览区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区域只占五分之一左右,尚有百分之八十的区域为无人区,这些区域地势险峻,动植物生境特殊,很可能仍存有大量未被发现的新物种。

近年来,丹霞山全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持续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专业团队合作,引入新技术开展科研监测,建立多层次的科研监测队伍,丹霞山生物多样性底数进一步清晰,丹霞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共治共享”的大保护格局逐渐形成。

来源: 羊城晚报

铁马鞭下山桩为何叫“下山死”?

铁马鞭下山桩为何叫“下山死”


花木君

喜欢盆景的朋友们大多听说过铁马鞭,作为云南著名的五种盆景素材(清香木、铁马鞭、鬼柳、小石积、小叶羊蹄甲)之一,尤其是以云南曲靖地区铁马便盆景最为出名,然而也是这五种盆景下山桩里面成活率更低的,是知名的“下山死”。

关于铁马鞭,详细资料还是欠缺,我们查了不少文献,也搜索了不少网上介绍,发现有很多都是错误的,而且相互抄袭,里面自相矛盾,比如科属混乱,就连草本和木本同时出现,这不能不让人疑惑。

其实,这是因为作为盆景的木本铁马鞭和作为药材的草本铁马鞭相混淆导致,一些百科把两种不同科属的植物资料草率的放在一起,而且由于草本铁马鞭应用历史久远,所以资料比较全,而作为盆景桩材的木本铁马鞭是近三十年来,随着盆景消费热度的提高,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相对资料匮乏,因此导致用草本来填充。

草本铁马鞭属于豆科、胡枝子属多年生草本,全株药用,有祛风活络、健胃益气安神之效,很少作为盆景观赏;木本铁马鞭则是 *** 盆景的优质桩材,下面我们就其形态特征予以介绍:

铁马鞭(学名:Rhamnus aureaHeppeler),又名小叶鼠李,油刺、石梅,属于鼠李科、鼠李属常绿多刺矮小灌木。高1米左右,树皮为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甲状;幼枝和当年生枝被细短柔毛,小枝粗糙,灰褐色或黑褐色,互生或兼近对生,枝端具针刺;叶纸质或近革质,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稀矩圆形,顶端钝或圆形,稀微凹,基部楔形,边缘常反卷,具细锯齿,上面被短柔毛,下面特别沿脉被基部疣状的密短柔毛,干时变金黄色,侧脉每边3-4条,上面多少下陷,下面凸起;叶柄被密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通常3-6个簇生于短枝端,花黄绿色,核果近球形,由淡绿色逐渐变为紫黑色,成熟时黑色,花期3-5月,果期6-9月。

铁马鞭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以滇东居多。鼠李属我国有57种和14变种,广泛分布全国南北省份,然而就优质盆景素材铁马鞭的分布来看,似乎只有云贵有分布报道,其他省份稀少见闻。

铁马鞭是 *** 盆景的优良树种,其株型优美,形态多变,虬曲苍健,木质坚硬,不少有天然舍利神枝;幼枝柔软,适宜造型,定型不变;枝节短促,萌蘖力强,芽点多;叶片细小致密,青翠亮丽,是天然的云片佳品;果实累累垂垂,团珠晶莹,因此观赏价值极高,是著名的观形、观叶、观果的盆景树种。

铁马鞭野生资源较为丰富,而且造型自然优美,挖掘后略加修剪整形,就是一盆精美的盆景佳品,不需要向其他树种那样需要经过经年累月的修剪攀扎、截干蓄枝,因此深得盆景爱好者的青睐。

然而,不少盆友反映,铁马鞭首先是下山桩难以成活,其次是容易失枝,那么原因何在呢?以笔者观察分析,铁马鞭难以成活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之一, 气候环境导致。铁马鞭分布在高海拔石灰岩山地,土壤贫瘠,环境恶劣,昼夜虽然温差较大,然而气候湿润,湿度较高,很少有严寒和酷热天气,因此铁马鞭比较娇贵,过高温过低温都会造成死亡。

第二, 根系原因。铁马鞭虽然萌蘖力强,然而根系比较脆弱,生根不易(并非某些人所讲生根快),须根较多,一经挖掘,损伤根系,很难成活。

第三, 养护原因。铁马鞭喜湿畏涝,养护不易,在根系没有健全的情况下,一旦积水,就会造成死亡,然而成活后反而养护比较容易。

那么,如何保证下山桩的成活率,以及日常养护不造成失枝死亡,笔者认为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下山桩挖掘】可以明确地说,铁马鞭下山桩没有原土球下山,基本很难成活,有些桩农说生根快之类,只是为了销售,并非实话。铁马鞭下山一定不能破坏大部分须根,必须带土球下山;本地成活率较高,是因为环境相同,土壤酸碱度适宜,因此相对成活率较高,若是外地购买,没有原土球,即便是成活也是“假活”,能够生存下来不到十分之一。

【挖桩季节】从许多盆友反馈来看,以春季和秋末采桩成活率较高其他季节成活率较低,这点需要注意。

【上盆】铁马鞭下山桩下山后,有不少盆友根据以往经验,会浸泡生根水或者其他生根激素,这是不对的,铁马鞭根系极为脆弱,若是浸泡时间过长,死亡是一定的。因此建议,铁马鞭下山桩不要浸泡根系,不要拆掉原土球,只需要把截口涂抹愈合剂,直接在原土球的基础上地栽或上盆养护。土壤以赤玉土为佳,依次是大粒铺底,中粒固定,然后顶部是小粒覆盖;若是有本地山土,混合碎砖粒、煤渣、中小粒粗砂也可以。

【原土球处理】在原土球基础上上盆后,由于长途运输,云南本地的原土球会出现粘结固定,这样很不利于吸水透气,可以用竹签在原土球上插入底部,适当轻微疏松,只要可以顺利浇水流出,就可以了,不要过度掰开。

【枝叶处理】铁马鞭属于矮小灌木,下山桩经常带很多致密的枝叶,这时,需要把大部分叶片剪去,然后适当根据原始造型,构思以后走向,剪去无用枝条,用愈合剂或者红霉素涂抹。避免过度蒸发,消耗水分和养分。

【养护】铁马鞭上盆后,浇定根水,然后把枝叶喷湿,用保鲜膜或者套袋方式保湿,制造小环境湿度,在未发芽前,不要随意打开。然后放置到避风温暖的环境,不能放置在高温强光下;发芽前只要土壤湿润,就不需要浇水,从实际经验来看,一般浇定根水后,一个月左右不需要浇水;铁马鞭下山后,大部分叶片都会脱落,然后再次发芽。发芽后要缓慢的逐步打开保鲜膜,一般是先扎几个洞,让叶片适应新的环境,然后逐渐扩大,这个过程甚至要持续几个月,因此不要过于着急,否则容易出现“假活”,发芽后萎缩死亡。

铁马鞭野生资源比较丰富,然后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笔者并不建议没有多年栽培经验的盆景爱好者仓促下手,这样,一是暴殄天物,造成铁马鞭死亡,浪费野生资源;二是造成环境破坏,破坏生态平衡。因此一定要在保护野生资源的前提下,适当采挖,在秋春季选择适宜的桩材,挖掘后回填植被,利于铁马鞭再次生长,恢复生态。

以上就是关于铁马鞭下山桩的一些看法和经验心得,如有不到之处敬请诸位花友盆友和专家人士批评指正,共同保护和开发野生资源,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谢谢!

(部分图片源自 ***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18-8-16易花得木

精美盆景素材推荐:鬼柳(木樨榄)

精美盆景素材推荐:鬼柳(木樨榄)


花木君


云南素有我国动植物王国的美誉,拥有高等植物1.7万多种,占全国总数的62.9%;在1万多种种子植物中,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就有151种,占全国总数的42.6%。



《红河之春》李正有

云南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复杂多样,孕育出了丰富的植物区系。从北到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分布着从高山针叶林到热带雨林的105个主要的森林类型。在这些区域里,适宜 *** 盆景的素材不胜枚举,一些佳材树种更是独具特色,比如铁马鞭、小石积、荀子、清香木、羊蹄甲、高山杜鹃、鬼柳、珍珠黄杨、珍珠柏等等,都是天然的优美盆景素材,近些年受到广大盆友们的关注。今天我们给诸位推荐的是鬼柳。


鬼柳是云南对木樨榄的俗称,为云南特产。木樨榄为木樨科、木樨榄属常绿植物的统称,木樨榄属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色,枝灰色或灰褐色,近圆柱形,散生圆形皮孔,小枝具棱角,密被银灰色鳞片,节处稍压扁;叶片革质,披针形,有时为长圆状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锐尖至渐尖,具小凸尖,基部渐窄或楔形,全缘,叶缘反卷,上面深绿色,稍被银灰色鳞片,下面浅绿色,密被银灰色鳞片,两面无毛;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较叶为短;花梗短,花芳香,白色或淡黄色,两性,干时常呈玫瑰红色;花萼杯状,浅裂或几近截形;花冠深裂几达基部,裂片长圆形,先端钝或锐尖,边缘内卷;花丝扁平,花药卵状三角形;子房球形,无毛,花柱短,柱头头状,2裂。果为核果,球形、椭圆形、长圆形或卵形,外果皮薄,肉质,内果皮厚而坚硬或为纸质;花期4-5月,果期6-9月。



木犀榄属约40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及北美洲,我国有15种,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以西南和海南最多。木樨榄在云南被称为鬼柳,主要是指尖叶木樨榄或锈鳞木犀榄等,另外海南产的狭叶木樨榄、小叶木樨榄也是非常精美的盆景素材。



怪柳

另外诸位要分清楚鬼柳不是怪柳,二者分不属于不同科属的植物,怪柳又名垂丝柳,分布广泛,属于落叶小乔木。鬼柳是云南的特色树种,而怪柳是中原省份的常见树种;鬼柳木质坚硬,叶片青翠而不垂挂,怪柳则经常垂挂,是 *** 垂枝式盆景的常见素材;鬼柳则多以古拙遒健的造型展现。



《卧虎藏龙》刘华东

鬼柳树桩苍虬雄健、鳞片致密优美,造型古朴,姿态多变,枝密叶浓,叶面光亮,四季青翠,耐修剪易造型,萌蘖力旺盛,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寒耐热,尤其是田野古桩,虬曲嶙峋,虫蛀兽咬,造型奇特,作为云南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盆景树种之一,是 *** 精美盆景的优质桩材,近些年在历届盆景大赛中屡次获奖,引起盆友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



《展望》王春武

鬼柳属于速生树种,一两毫米的小苗经五年地栽,干径可达5~8厘米,十分适合盆景的批量生产,而且适应性强,有超强的萌芽力,下山生桩成活率较高,其枝干和根基部都会簇生芽,因此鬼柳既可以在田野采掘古桩又可以从幼苗培育,利于保护野生资源,爱护环境生态平衡,促进持续有序发展,值得推广鬼柳。



关于鬼柳的栽培养护,我们简单谈谈生桩的养护经验:

【采桩】鬼柳多生长在湿热的河谷山区,采桩的时候,选择那种古朴虬曲、虫洞疤瘤、嶙峋奇特的自然造型,尤其是有有天然舍利神枝的树桩,非常适合 *** 枯干式盆景。鬼柳虽然萌蘖力强,不过有可能尽量多带点原生土球,提高成活率。截取不为一定要涂抹愈合剂或者泥巴,防止脱水。



【土壤】鬼柳萌蘖力强,喜欢偏弱酸性土壤,配制土壤可用本地红壤山土和河沙混合作为基质,若是北方盆友,可以用赤玉土混合沙土栽培养胚,若是经验丰富也可以用腐叶土混合颗粒土直接浅栽高围,避免产生高浮根。



【浇水】养胚阶段,要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若是套袋或者保鲜膜保湿的 *** 养护,浇完定根水后基本上在发芽前不再补充水分,成活后的鬼柳,喜湿不耐旱,浇水原则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浇则浇透。



【温湿度】鬼柳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比较耐高温,也比较耐寒,可耐零下-10℃的低温,然而北方养护在冬天还是要室内养护,避免受到冻害。鬼柳喜欢光照,属于阳性植物,因此放置位置应朝阳通风,夏季适当遮荫。



【施肥】鬼柳耐贫瘠,喜肥,肥料充足利于萌发枝条,生长迅速,一般在春秋季追肥,每十天左右一次,可用饼肥水和磷酸二氢钾交替施肥,效果更佳。



【修剪整形】鬼柳萌蘖力强,耐修剪,适合蟠扎造型,一年四季皆可进行修剪,多在冬春季进行大的整形定位,平常则对病枯枝、无用枝等进行修剪,避免生长杂乱,影响观瞻。



鬼柳是云南特产的盆景桩材之一,也是非常适合造型适合修剪蟠扎的树种,不少精品鬼柳盆景屡屡获奖,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盆友的喜爱。






(部分图片源自 ***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18-12-1易花得木


标签: 马鞭 下山 养殖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