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执法人员和志愿者在电鱼船船舱里发现的大量渔获物。何东顺供图
10月以来,长江中下游江河湖泊水位变化明显。水位下降后,很多河湖变成了水湾港汊,鱼群在走向凹凸不平的水下日趋集中。
近期,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湖南、安徽等地调研了解到,气候变化带来的江河水情、水势自然变化,给了电鱼这个让“水族”面临“断子绝孙”之忧的非法水产作业以可乘之机。
在长江中下游一些湖泊、水网地带,电鱼开始重新抬头。受利益驱动,“神出鬼没”的不法分子和执法部门、生态保护志愿者打起了“水上游击战”。
一些受访专家和干部认为,电鱼对自然水域包括江豚等珍稀物种在内的水生生物具有极大杀伤力,少数侥幸存活的也会丧失生殖功能,对生态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构成严重威胁。基层建议,应从“线上、线下”全面发力,从完善立法、强化监督、统筹协调、社会动员等方面入手,严厉打击电鱼行为。
“电鱼”与“护鱼”缠斗
每天都在打“水上游击战”
11月27日凌晨,正在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非法捕捞的7艘电鱼船,被当地公安和渔政管理部门抓获,并被没收非法渔获物约1.75吨。
湖南省湘阴县公安局副局长徐建军介绍,执法部门此次出击抓获的非法电鱼团伙,流窜于岳阳市湘阴县与益阳市的交界水域。不法分子不仅有电鱼船只和成套设备,还有转移渔获物的卡车,组织严密、危害很大。
专家介绍,电鱼是一种“断子绝孙”的捕捞方式。在高压电流到达范围,大小鱼一般几秒钟内就都会被电死,部分大鱼即使能存活下来,其性腺发育受到损害,繁殖能力也会基本丧失。此外,高压电流还会导致涉及范围内的虾类、贝壳类、藻类、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域生态平衡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均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 *** 进行捕捞。
湖南省岳阳县渔政局局长陈君辉说,眼下这种季节和水势,正是天然水域捕捞的好时节。但是,有利益诱惑就有违法犯罪,电鱼等非法捕捞也日渐猖獗,渔政执法、环保志愿者“护鱼”与不法分子电鱼的缠斗,几乎每天尤其每个夜晚都在发生。
今年10月23日晚,留守在江豚移动观测站巡湖的志愿者何大明、何东顺等人接到信息,称岳阳县牛头洲水域有电鱼船在非法捕鱼。与此同时,岳阳县渔政局城陵矶渔政站、长航公安也相继接到群众举报。随后,各路执法船迅速起航,全速赶往事发水域。
深夜,志愿者经过一番艰难搜索,终于发现了两条电鱼船正在电鱼。渔政执法船迅速靠上去,执法人员跳上电鱼船,缴获了电鱼网、卷扬机、逆变器、大功率发电机等电鱼工具、设备,还在船舱里发现很多被电死的鱼虾,其中绝大部分是鱼虾蟹苗。
电鱼现象在安徽池州等地也频频发生。据安徽省长江环保协会会长胡师斌介绍,今年11月19日下午,安庆协巡队在城东码头 *** ,向下游开展巡护。船行至安徽省池州市牛头山钢铁厂一期贵航码头附近水域时,发现有人使用背包式电捕鱼工具非法捕捞。
20日凌晨,巡护艇到达新洲乡洲头时,又发现两条抬网式电捕鱼船正肆无忌惮地捕捞。他们在现场发现了很多种被电死的鱼,大的重达数十斤。协巡员立即进行拍照取证,并向长航公安报案。
电商平台肆无忌惮销售电鱼设备
2017年下半年以来,湖南在全省掀起了一场围绕洞庭湖和湘江、沅江、资江、澧水的“生态保卫大会战”。通过充实人员和经费、精细划分管理责任、严格督促问责、保持查处高压态势等措施,对包括电鱼在内的一切破坏生态行为给予打击。
陈君辉介绍,今年岳阳县渔政局在所负责的长江城陵矶江段和洞庭湖水域,人赃并获查出的较大电鱼非法捕捞案件超过70件,一批不法分子受到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和判刑等处罚,电鱼装备被没收或销毁。
一些基层环境保护工作者说,和以前相比,现在电捕鱼现象确实少了一些。但是,由于不法分子神出鬼没,针对电鱼的执法存在取证难、监管难等问题,加之受到违法成本低等因素影响,现在电鱼这种犯罪行为依旧猖獗。
胡师斌说,使用电抬网捕鱼危害非常大。他们近日收缴的抬网长达80米,每次捕鱼的数量可达上万斤。使用电抬网的不法分子往往会在长江公路桥、铁路桥及港口、码头等重点水域活动,不仅让包括江豚等珍稀鱼类在内的水生动物面临灭顶之灾,就连过往人员、船舶的安全也受到威胁。
一位参与反电鱼的人士说:“现在很多电捕鱼不法分子有一定势力,关系网也很广。有些人甚至能从一些渠道提前获取信息,让反电鱼执法行动扑空。”
还有基层渔政干部反映,目前 *** 销售非法电捕鱼设备十分泛滥,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根据相关人士指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打开了一家电商网站,发现里面有详细的电鱼机操作使用 *** ,该操作流程甚至细化到了在清水和浑水中的具体操作 *** 和电鱼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而在一些网站甚至是影响很大的电商平台,还公开销售国产或进口锂电一体吸捕鱼机、双用一体电鱼竿、新型大型捕鱼器等,有的网上卖家还附带详细电捕鱼教程视频。
对此,有反电鱼执法者和志愿者直呼:在 *** 平台明目张胆地纵容电鱼非法犯罪工具交易,教唆非法捕捞“技术”,真是匪夷所思!
面对长江流域“酷捕滥捞”
“反电鱼”要形成高压态势
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得天独厚。在古人笔下,这个动植物基因“宝库”,曾有“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景象。
但相关研究却显示,长江水生动物生存现状已然不容乐观。不仅“水中大熊猫”白鳍豚已经功能性灭绝,就连曾是长江“三鲜”之一、一度产量不小的长江野生鲥鱼,如今也已经难觅踪迹。长江水系405种淡水鱼类,受威胁的有95种,其中极危24种、濒危40种、易危31种。
有研究指出,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加剧,虽然采取了大量保护措施,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扭转。随着一些地方“生物完整性指数”沉沦,部分物种,特别是水生哺乳动物、大型鱼类等标志物种面临灭顶之灾。
有基层环保人士说,长江流域水生动物最危险的“天敌”是人类。国人对食用野生水产品依然趋之若鹜,受此 *** ,长江流域“酷捕滥捞”猖獗。其中非法捕捞如电鱼、炸鱼、滚钩、迷魂阵等像层层鬼门关,水生生物像被过筛子一样,很难有生路。此外,“酷捕滥捞”特别是电鱼,连“小鱼毛虾”都不放过,很容易导致食物链范围缩小或出现短板,旗舰性物种如长江江豚、中华鲟等即使不被捕捞也会被活活饿死。
各界建议,针对流动性大、隐蔽性强、危害酷烈的电鱼等非法捕捞行为,需要从如下方面入手加大打击力度、形成高压态势:
改善执法装备,全面提升执法能力。陈君辉说,今年他们在牛头洲水域执法时,有电鱼者发现执法船赶来,立即驾船兵分两路逃窜。由于力量有限,执法船和志愿者小艇只好堵一艘、放一艘。岳阳县渔政局管理几十万亩天然水域,只有5条执法船,这些船只在速度、性能上与渔船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执法船上没有雷达、红外高倍望远镜,完全靠执法人员经验、眼力、听力。
修改渔业法相关规定,提高违法成本。目前,渔业法对待电鱼处罚力度过于软弱。法律规定,单次执法如果没有查获足够数量非法渔获物(500公斤),即使在渔船上发现了 *** 电鱼设备,也不能查扣和处罚。即使达到执法标准,大多数案件也只能没收作案工具、行政拘留几天了事,最终能判刑的寥寥无几。违法成本很低,导致一些从事电鱼的不法分子对被“抓”满不在乎。
统一执法与监管标准,改变“网下严网上松”的现状。目前针对电鱼的执法,各地和网上网下监管力度不一。各层级行政区划“边界处”水域,成为不法分子的“乐土”。一地严格执法,但追踪电鱼船到水域边界,只能看着对方逃过边界望水兴叹。有基层干部说,长江水系连通但不同地方执法松紧程度不同,不仅会让不法分子有空子钻,还会加剧执法管理严格地区群众的不满。各界建议加强统筹协调,全国一盘棋,统一实行严格监管与执法。此外,亟待改变“网下严网上松”的现状,对网上生产、销售电鱼设备的厂家、商家课以重罚,阻断网上非法电鱼设备交易和教唆行为。
齐抓共管,调动民间参与热情。眼下,东洞庭湖区有“江豚保护协会”“反电鱼联盟”等民间志愿组织参与打击电鱼,很多志愿者自费或募捐购置船艇、望远镜、救生衣等装备,在非法捕捞高峰季节自发巡湖,发现电鱼行为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有基层环保人士建议,对民间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应该给予鼓励,要通过工作协作、技术支持、正向引导、信息沟通,推进 *** 和民间在反电鱼领域互帮互助、互相补位,形成电鱼变“过街老鼠”被“人人喊打”的齐抓共管局面。(记者 苏晓洲 李琳海 周楠)
多大胆子?安徽男子捕杀中华鲟晒视频,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男子将野生中华鲟分解放冰箱
近日,有网友在视频软件上看到了安徽南陵的一男子居然发视频炫耀自己的捕鱼的收获,本来只是个无聊的记录生活的视频,但有人认出来,这个安徽男子晒出的鱼里面,居然有价值50万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
民警立即协同渔政部门直接上这个男子家中核查,经过查实,发现中华鲟已被其分解放入冰箱。该男子现在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迷惑。这个男子分明知道中华鲟是国家保护动物,他居然敢发视频炫耀?这不是知法犯法吗?甚至有公然挑战法律的嫌疑,真的是又蠢又坏。
中华鲟
中华鲟体长从0.3米到5米都有,个体差异巨大,所以体重也从50-600千克不等,它是世界上更大的淡水鱼类之一。不只体型大,它们也是现今历史最悠久的动物之一,根据化石记录,自恐龙时代以来,它们一直在我们的长江、钱塘、岷江和珠江等流域中遨游。
遨游了1.1亿年的它们,现在却来到了灭绝的边缘,除了长江的小部分区域,它们几乎已经消失在中国的流域中了。
几千年来,与许多鲟鱼的命运一样,它们遭受迫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成年雌性的鱼卵,经过加工就是我们熟知的鱼子酱。至于它们的肉听说因为太干,并不受欢迎。
我国在1970 年代开始规范鲟鱼的捕捞,而当时整个繁殖种群已缩减至仅有不到10000 只。如果没有这项举措,现在估计已经没有中华鲟了。但遗憾的是,近几十年来,中华鲟出现了更加严重的生存威胁。
中华鲟面临的威胁
中华鲟的主要威胁除了常规的污染、气候变化、过度捕捞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水坝的建设。
葛洲坝大坝于1988年建成,葛洲坝大坝规模并不太大,而鲟鱼都会在繁殖期返回产卵地产卵。尽管阻断了鲟鱼的洄游路线,但好歹中华鲟还可以葛洲坝下产卵。但三峡大坝就不一样了。
三峡大坝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它是世界上更大的水坝,三峡大坝的建设为了在中国南方带来充足的电力供应,也起到了控制洪水和改善水路条件的各种好处。但按事实说话,三峡大坝也严重扰乱了长江水文情势,危害了鲟鱼种群。
三峡大坝阻止了中华鲟向其历史产卵地的迁移,导致其产卵面积和产卵频率显著缩小。数据表明,27年来,鲟鱼总产卵量下降了97.5%,将中华鲟鱼推向了极度濒危状态。
同时三峡大坝也会改变了水温、泥沙水平和季节性流量波动,对中华鲟来说,就会造成严重干扰。运输数量的增加带来了严重的噪音污染 ,同时也增加了船舶螺旋桨对成年鲟的意外伤害,和意外被捕致死的情况发生。
中华鲟依然苟活着,但同为鲟形目的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白鲟却在2020年被宣布已经在2019年12月23日彻底灭绝了。
机会和措施
保护栖息地,保护产卵场以及社会宣传都是保护中华鲟的重要途径。但这些举措都是有上限的,而人工保种、人工繁育才是有机会保留族群的方式。
2009年中国已经实现了对中华鲟的人工繁殖。中华鲟研究所甚至还准备了单性繁殖技术的解决方案,为的是在极端情况下,比如中华鲟的性别完全“偏科”的时候,可以依靠人工诱导激活中华鲟卵子,产出后代。
但毕竟不是野生的,遗传多样性必然会受到影响,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地球。所以包括中华鲟研究所在内的多个机构,至今已经往长江里放流了700万尾的中华鲟,那效果如何呢?收效甚微。
那是因为经验的不足,比如放流未开口摄食的小鱼,在过于湍急的流域放生以及放流的中华鲟不熟悉野外环境,导致存活率一直极低。
好在随着中华鲟增殖放流和资源修复计划的改进,情况越来越好了。2019年,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2019年人工繁育了两批次,共获鱼卵41万颗,而且最后成功孵化出子二代幼鱼13.3万尾,是有史以来最多。
后记
白鳍豚已经灭绝了,白鲟也已经灭绝了。动物的保护不能拖延,一个生命的逝去不会跟人类打招呼。保护机构们跟时间赛跑,希望能够杜绝悲剧的重演。
而我们普通人能为保护动物做的更大贡献,就是多去关注它们。
来源:宁波晚报生活号
“这是我见过更大的中华鲟,
足有两米长,一百多斤!”
近日,浙江宁波
余姚泗门镇万圣村渔民沈文焕
放生了一条
意外捕获的野生中华鲟
中华鲟
距今已有一亿四千万年历史
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
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宁波海洋世界“安家”的中华鲟 崔引/摄 图源:宁波日报资料图
沈文焕告诉记者
晚上出海捕鱼
翌日上午收网时
发现渔网格外沉重
里面竟然有一条巨大的中华鲟
沈文焕赶紧将其从渔网内捧出
检查是否受伤
在拍下视频和照片上报渔政管理人员后
之一时间将其放生
“这是我见过更大的中华鲟,
足有两米长!”
“体型这么大的中华鲟我从没见过。”
这并不是沈文焕
之一次意外捕获中华鲟
51岁的他
从事捕鱼行业已有三十余年
“意外捕获中华鲟,
我们都会之一时间上报,
如果有受伤就进行救助,
没有受伤就之一时间放生。”
今年他已意外捕获和放生了
20多条野生中华鲟
“野生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放生是每一位渔民应尽的义务。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
让越来越多人认识这种‘活化石’,
从而带动大家一起保护环境。”
沈文焕说。
网友纷纷点赞
来源 浙江新闻综合自宁波日报、美丽浙江、网友评论
男子将野生中华鲟分解放冰箱来源:人民网
近日,安徽南陵,男子齐某宝捕获一条中华鲟,他发视频炫耀。民警协同渔政部门进行核查,得知中华鲟已被其分解放入冰箱。经鉴定,这条野生中华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价值50万元。齐某宝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