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疫苗最新消息,-百科-

非洲猪瘟疫苗最新消息,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41 0
美国一动物保健品公司称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当地时间7月8日,美国辉宝动物保健品公司(Phibro,下称“辉宝”)发布公告称,在非洲猪瘟疫苗(ASF)的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正在申请专利保护。辉宝的业务包括为牲畜提供健康和矿物营养产品。

公告显示,公司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非洲猪瘟病毒,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发现了病毒中可能最容易让免疫系统产生应答的抗原表位(epitope)和蛋白质,而识别出的抗原表位和蛋白质将为非洲猪瘟疫苗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基础。

通俗地说,抗原表位就是病毒在免疫系统面前的“身份证”,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抗原表位识别出病毒A是病毒A。因此,越是“独特”的抗原表位,越是能够让免疫系统快速识别并产生反应。

辉宝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希望创制特定的表位疫苗,而不是用传统的灭活病毒制取疫苗。如果成功的话,这种 *** 将不仅是对非洲猪瘟的有效反应,而且将产生一种疫苗,不会有进一步传播这种疾病的风险。

传统疫苗是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 *** ,将病原微生物灭活或使其毒力减弱,或从自然界直接分离得到天然致病力弱的微生物制备而成,即之一代疫苗。此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可以精确地确定具有免疫功能的氨基酸序列,并模拟、筛选、优化抗原表位,基于表位研究的第二代疫苗问世。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多表位疫苗更先开始于口蹄疫(FMD)表位疫苗的研制,目前,多表位疫苗是HIV疫苗研究的主要方向,这是因为HIV疫苗必须要能同时引起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才能达到有效作用。

有媒体报道,辉宝中国业务发展部表示将考虑组建合资公司,后续可能将非洲猪瘟疫苗的生产地设在中国。

5月9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的《粮食展望》报告中提到,中国养殖的生猪数量占全球一半,非洲猪瘟在中国的出现和迅速蔓延将对全球肉类和动物饲料市场产生显著影响。辉宝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ack Bendheim表示:“非洲猪瘟对中国生猪产业的影响不仅是全球养猪业的危机,更代表着人类的粮食安全危机。这组单肽和蛋白质的发现将帮助Phibro在解决这一全球性难题上更近一步。”

重磅!非洲猪瘟疫苗研究已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农财宝典》新牧网讯 9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猪复养技术推介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农科院发布了猪场复养技术要点,有关专家透露,目前非洲猪瘟疫苗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在会上获悉,针对稳定和恢复生猪生产的迫切需求,在科技创新工程经费稳定支持下,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联合大北农集团,基于对非洲猪瘟的科学认知,以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理念为理论基础,结合实践经验共同研究建立全流程复养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形成了“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制定了《猪场复养技术要点》,指导猪场开展复养工作。

该技术已在黑龙江大北农所有猪场推广,在大北农辽宁北镇二场成功复产,该猪场6月底以来已转入基础母猪6504头、分娩3205窝、家庭农场投苗32户,极大提高了企业信心,10月中旬将实现满负荷运转。相关措施和标准操作程序可为其他养猪企业复养及非洲猪瘟防控提供有益借鉴。

猪场复养是指猪场发生疫情后,通过清洗消毒等 *** 清除场内已存在的病毒,并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阻止病毒再次入场,重新引进生猪开始生产的过程。复养是一项基于生物安全措施的系统工程,涉及条件保障、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等。据介绍,该技术体系以多重阻断与杀灭、建立标准操作规程为生物防控核心,涵盖清场消毒、人物猪车流动、舍内操作等环节。

会上,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介绍了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研发了8种非洲猪瘟快速诊断与检测技术与产品。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介绍了非洲猪瘟病毒消杀技术要点,从彻底灭杀非洲猪瘟病毒的需求出发,验证筛选出具有高效杀灭作用的市售常用消毒剂,研制了新型绿色特效消毒剂,针对养殖屠宰运输储存等关键环节、关键场所,研究提出了科学规范的消毒规程。大北农集团等企业代表结合生猪复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交流了复养技术及经验。

据了解,下一步,中国农科院将采取院企合作的方式,分析确定非洲猪瘟所有可能的传入途径,协助养猪场牢固树立生物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复养相关技术规程,组织开展技术人员培训,面向更多的企业与养殖场进行推广,为猪场复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稳定我国生猪产业和保障猪肉供给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前期基因缺失疫苗自主研发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一株非洲猪瘟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了实验室研究,突破了以原代骨髓巨噬细胞实现疫苗规模化生产的重大技术瓶颈,完成了兽药GMP条件下的中间产品制备和检验。近期已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疫苗临床试验进展顺利

中新社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10日从中国农业农村部获悉,当天召开的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2020年重大科研进展发布会宣布,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环境释放和临床试验进展顺利。

中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根据农业农村部部署,中国农科院全力组织开展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攻关,相继完成了非洲猪瘟疫苗创制实验室研究和产业化中间试制工作,一株基因缺失疫苗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疫苗株于2019年12月通过国家评审,批准开展环境释放试验。

今年3月以来,攻关团队克服地方极端低温和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开展疫苗株环境释放试验。截至目前,疫苗接种仔猪生长状态良好,无异常临床状况;疫苗接种母猪状态良好,无异常临床表现,无异常 *** 、无流产;免疫猪无疫苗毒排放,无水平传播;免疫后大部分母猪已产仔,免疫组与对照组产仔、死胎率无显著差异,仔猪生长状况良好。

2020年3月,疫苗获农业农村部兽用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批件。按照临床试验方案,于今年4月上旬、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别在黑龙江、河南和新疆等三个基地启动疫苗临床试验,试验猪共计约3000头。截至目前,免疫仔猪群生长状态良好,无明显临床不良反应;对注射疫苗的猪进行剖检,无明显病理变化;无疫苗毒排放,无水平传播;免疫后至今,整体死亡淘汰比率低于1%,免疫组和对照组猪无显著差异。

目前,疫苗临床有效性试验正在进行中。下一步,中国农科院将按照动物疫苗生物安全管理和兽药评审要求,加快推进疫苗研发各项工作。(完)

我国科学家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

原标题:非洲猪瘟疫苗科研攻关取得阶段性研究进展

今天(24日)上午,农业农村部发布,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我国之一时间组建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攻关项目组,紧急开展疫苗、免疫机制、诊断检测、消毒灭虫技术等科技联合攻关。

目前,中国农科院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攻关项目组在免疫机制、诊断检测、消毒灭虫技术产品研发方面,完成了非洲猪瘟病毒全基因组测定,克隆和表达了相关基因,构建了模式动物和猪源天然免疫和炎症应答信号通路,筛选出多个天然免疫抑制性病毒基因,完成部分基因免疫抑制机制研究;研制出检测速度快、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稳定性好的病毒核酸和抗原类快速检测试剂盒;采集到拉合尔钝缘蜱、全沟硬蜱、草原革蜱等12个蜱种,进行人工培养和生活史观察,筛选出快速消杀化学药物新组方和植物源杀虫剂有效组方;筛选出复合季铵盐消毒剂配方,完成了中试生产研究。

下一步,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在疫苗实验室阶段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试与临床试验,以及疫苗生产的各项研究工作,尽快完成免疫机制、诊断检测、消毒灭虫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国家和行业需求提供及时、有效、有力的科技支撑。(央视记者 王凯博 周伟 陈博)

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取得进展 但离成功还远

中国网财经7月4日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7月4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中国网 孙宇摄)

记者:想问一下越南那边有报道说他们的疫苗研发已经有进展了,我们想知道 *** 在有关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方面的进展,有没有最新消息可以公布?《意见》提出对供港澳生猪加强动态监控,我想知道的多一点,动态的监控是关于什么的措施?谢谢。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大家都很关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情况。应该说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之前,中国内地有关科研单位已经开展了非洲猪瘟疫苗的有关研究,主要是在理论和技术资料的准备上,有了一定的人才和技术储备。非洲猪瘟发生以后,农业农村部积极推动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开展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总体看,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到目前为止在国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种非洲猪瘟的疫苗被批准上市。疫苗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对疫苗的生物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尽管我们有了好的起步,但成功研发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非洲猪瘟疫苗任重道远。

从目前的进展看,一是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疫苗研发模式,加强产学研对接,有关科研单位与国内大型兽用疫苗生产企业签订了研发协议。二是明确了疫苗研发的主要技术路线。三是疫苗的实验室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研究机构已经初步完成了自主构建的基因缺失疫苗候选毒株实验室阶段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我还要强调,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一些技术瓶颈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下一步我们面临的挑战还很多,研制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非洲猪瘟疫苗还要走很长的路。

你还提到生猪动态监管,内地供港生猪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农业农村部会积极配合海关,加强供港生猪的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压实供港企业防疫的主体责任,监督供港生猪的养殖企业要严把“六关”,即严把饲料关、入场关、生产关、出场关、运输关、人员关。

二是强化监管措施。海关总署联合农业农村部,及时发布受疫情影响暂停供港注册企业的名单,要求各海关单位及时调整相应的监管方案,并严格落实监装、签封、凭证运输等现行有效的措施。

三是加大检疫监管力度。加大巡查力度,完善追溯管理制度,批批核查原料来源,对供港猪肉在离岸前,严格核查检疫证书和非洲猪瘟检测报告,没有检测报告的一律不予放行。

从去年8月份内地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到目前为止内地供港生猪一直没有检出非洲猪瘟,这也说明我们现行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措施是有效的。谢谢。

(责任编辑:张倩蓉)

非洲猪瘟疫苗最新消息,-第1张图片-

中国农科院:非洲猪瘟疫苗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中国农科院今天(10日)发布,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在今年4月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成功后,今年8月,疫苗研发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一株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了实验室安全评估与有效试验,突破了规模化生产技术瓶颈,近期已向农业农村部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央视记者 王凯博 陈博 刘成)

越南:2月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非洲猪瘟疫苗

1月31日,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副部长Phung Duc Tien在越南AVAC股份公司60万剂非洲猪瘟活疫苗现场质量监督和使用会议上表示,根据目前实施进度和现场接种效果,预计将在2月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非洲猪瘟疫苗的使用。Tien同时也要求越南AVAC公司,继续评估疫苗注射后的免疫水平,并为畜牧业者提供严格的指导和建议。

由越南AVAC公司研发生产的非洲猪瘟疫苗在2022年3月开始在猪场进行试验,有效率达到95%,在2022年7月8日获得流通许可后,在监管条件下投入使用。越南AVAC公司经理阮文牒表示,截至2023年1月初,2022年生产的4批疫苗已通过检测,符合质量要求。

截至2022 年 12 月底,越南AVAC公司已对13个农场的1800多头猪进行了注射,抽样结果显示94.4%符合免疫要求。在畜牧兽医局的批准下,AVAC与越南正大公司(CP Vietnam)合作,对545个农场的600,544头猪进行注射,并抽取5,958个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93.34%的样本符合要求。

冯德进副部长要求AVAC公司和CP公司提供60万剂AVAC ASF LIVE疫苗接种过程的详细的技术报告,以便在该疫苗大规模推广前对该疫苗做出准确评估。

越南将成为之一个成功研发两种非洲猪瘟疫苗产品的国家,中央动物药业股份公司( Navetco National Veterinary Joint Stock Company)的NAVET-ASFVAC疫苗和越南AVAC公司的AVAC ASF LIVE疫苗。

2019年越南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后,越南境内有三家公司开始研发非洲猪瘟A疫苗,即越南AVAC公司,NAVETCO公司和Dabaco集团。越南AVAC公司与美国农业部密切合作,进行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

本篇文章来源于 猪相关

新进展:非洲猪瘟疫苗创制成功!猪价是否会因此大幅下跌?

非洲猪瘟自2018年8月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爆发流行,使我国生猪出栏量减少40%,猪肉价格翻了一倍。依靠生物安全和扑杀措施控制非洲猪瘟难度极大,迫切需要研发有效疫苗。目前有关非洲猪瘟疫苗的进展已经经过了多个阶段,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分离出了我国之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而近日,又有消息称非洲猪瘟疫苗创制成功!到底是真是假呢?猪价是否会因此大幅下跌?一起来看看吧。

非洲猪瘟疫苗创制成功是真是假?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在线发表了题为”A seven-gene-deleted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s safe and effective as a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in pig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株人工缺失七个基因的非洲猪瘟弱毒活疫苗对家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论文显示,非洲猪瘟疫苗已创制成功,并完全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

该消息一出便引发农牧行业热议。随后,有微信号称该消息是“断章取义”,甚至为其“辟谣”。而它们的主要依据是某非洲猪瘟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在微信群里的发言:“还是跟大家简单科普一下,避免以讹传讹。这个所谓七基因缺失疫苗其实就是之前反复报道的双基因缺失疫苗,主要是MGF本身是多基因家族,不是一个基因,可能是出于文章需要,改了个说法;没有用所谓细胞系,用的是原代细胞;研制成功、产业化都是媒体的解读,不是文章本身的信息。”

那么,非瘟疫苗创制成功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3月1日下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官网原文转发《非洲猪瘟疫苗创制成功,向产业化应用迈出坚实一步》一文,无疑是确认了该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至于何时上市?相关专家表示,实验室结果跟实践应用中的结果存在偏差,试验结论仍有待观察。不过,现在不论是官方,还是大型养殖集团,态度都非常明确,也就是短期内不会大规模推广疫苗。原因在于危险性很大,会损害到整个行业。

猪价是否会因此大幅下跌?

很多网友在看到这则消息之后,纷纷表示终于可以大口吃肉了,而疫苗创制成功,也标志着非洲猪瘟不久后将得到有效控制。那么,生猪市场是否会因疫苗创制成功而受到大幅波动?其实不然,正如专家分析所言,一方面疫苗还未尘埃落定,何时大规模上市仍是未知数。另一方面,目前全国范围内生猪短缺是事实,生猪产量并不会凭空增加,最起码要到一个猪生长周期后,生猪产量才会有明显提升。所以,短时间内猪价并没有大幅下跌的条件,因此建议养猪户要及时关注市场动向,切勿因为疫苗成功创制盲目补栏。

注:以上图片来源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总的来说,当前的论文研究成果,并没有实质性进展,但做了很多评价工作,包括五代返强、母猪安全、商品猪攻毒保护等。疫苗离上市为时尚早,还是应该注重生物安全防控。对此,大家有何看法呢?

重大突破!今天,中国农科院发布一条好消息,有关猪瘟疫苗→

(央视财经 《经济信息联播》)中国农科院今天发布,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一株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了实验室研究,突破了实现疫苗规模化生产的重大技术瓶颈,目前已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 步志高:目前,我们通过实验室的研究,初步证明这个非洲猪瘟疫苗是安全的是有效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实验室这个产品的研究,解决了这个非洲猪瘟大规模生产的工艺的问题,建立了这个非洲猪瘟这个疫苗产品的质量标准。

步志高介绍,目前中间试制的产品已经基本完成安全性和有效性检验,预计9月中旬完成这项工作,已向农业农村部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 步志高:如果说结果像我们预期的,在野外也证明它是安全的、有效的,那么就为这个大规模生产应用那也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创造一个非常科学的严谨的前提条件。

产业链个股有望受关注

在具体投资标的方面,方正证券认为,动物疫苗板块的爆发性上涨,几乎都与新产品的导入有关。短期来看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展将成为推板块整体上涨的催化剂,提升板块估值水平,一旦研制成功,将极大拓宽动疫苗的市场空间,从而转换为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

目前是猪瘟疫苗板块配置阶段,一旦疫苗上市,借鉴蓝耳疫苗的经验,上市公司均有望获得非洲猪瘟疫苗的生产资格,推荐生物股份、中牧股份,建议重点关注普莱柯、瑞普生物。

华创证券指出,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假若猪瘟疫苗能够成功推出,短期内料将拉高动保上市公司估值,中长期来看,市场空间被打开,上市公司盈利逐步且持续兑现,动保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华创证券建议关注具有研发、工艺、质量控制、服务水平等软硬件综合优势的头部企业,包括生物股份(生产工艺水平领先)、中牧股份(央企动保龙头、历次强免苗先锋)、普莱柯(研发实力领先)。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非洲猪瘟疫苗面世料仍需时日

8月19日,猪肉概念股跳水。其中,牧原股份盘中触及跌停,截至收盘下跌5%。数据显示,当日猪肉概念股主力资金净流出17.48亿元,居A股概念板块首位。消息面上,8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发明专利公报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的《基因缺失的减毒非洲猪瘟病毒及其作为疫苗的应用》专利公布。本发明可作为安全和有效的防控中国非洲猪瘟疫情的疫苗,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业内人士预计,非洲猪瘟疫苗的成功研发需要8-10年。

疫苗研发取得进展

对于公司股价下跌的原因,牧原股份董秘秦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新希望证券事务部相关人士则表示,“今天整个养猪板块都在下跌。我们认为,非洲猪瘟疫苗研制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情绪波动。”

相关专业人士介绍,一般专利申请成功才会公开专利,但并不意味着研制成功。以化学药物为例,发明一般会先申请专利保护,但最终能否成药还得做临床试验。

广发证券指出,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究由哈兽研主导。此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进展通报会报告,哈兽研已成功分离出我国之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并创制两种非洲猪瘟候选疫苗株,临床前中试产品工艺研究初步完成。当前,哈兽研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参照生物制品研发流程,后续流程包括中性研究、临床研究、新兽药研究阶段。

天风证券指出,非洲猪瘟病毒早在20世纪初就已被发现,但疫苗研究工作滞后40多年。从目前情况看,基因缺失疫苗可以提供完全保护。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研究机构已经初步完成了自主构建的基因缺失疫苗候选毒株实验室阶段的研究工作,但时间表不能确定。根据欧盟2017年发布的非洲猪瘟疫苗研制路线图,预计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需要8-10年。天风证券认为,在6亿头猪的基数,全部使用市场苗的中性情况下,潜在市场规模达到150亿元。为了快速控制疫情,满足市场对疫苗的需求,只有符合条件、具备生产能力的疫苗企业才有望获得疫苗生产许可,预计上市公司大概率会成为首批非瘟疫苗生产商。

华创证券表示,动物疫苗行业的工艺水平与生产能力已发生巨大变化和提升。研发、生产、工艺、服务等方面领先的龙头企业会更大化受益。鉴于该病毒的危害性和破坏力,免疫渗透率将极大领先现阶段高致病性猪蓝耳疫苗,市场化定价空间料更具弹性,或可对标猪圆环疫苗的定价逻辑与体系。因此,非瘟疫苗的市场空间有望大幅提高,甚至超越口蹄疫疫苗成为动保领域更大单品。

机构频繁调研

中国的生猪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病毒进入中国以来,该病毒对国内生猪养殖业形成了严重威胁。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今年二季度以来,14家猪肉概念公司获得机构调研。其中,获得10家及以上机构调研的公司有11家,包括海大集团、大北农、温氏股份、顺鑫农业、唐人神、新希望、天邦股份、益生股份、大康农业、立华股份、金新农。此外,新五丰被8家机构调研,牧原股份被6家机构调研,双汇发展被5家机构调研。

海大集团产品主要包括鸡、鸭、猪、鱼、虾等饲料以及生猪、虾苗、鱼苗等养殖品种。生猪养殖方面,海大集团2019年上半年度出栏39万头,同比增长30%。其中,一、二季度均为20万头左右。

海大集团在半年报中指出,非洲猪瘟对行业的影响逐步体现,饲料业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全国饲料企业约6000家,大部分以猪饲料生产销售为基础。上半年,因猪饲料需求大幅下降,很多猪饲料企业为求生存不得不转型发展,切换到禽饲料及水产饲料领域,使得禽饲料和水产饲料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猪肉市场方面,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表示,今年年初,东北三省毛猪调运解禁,使得该地区生猪养殖得以稳步恢复,3月份以后,补栏快速恢复。9月份以后,毛猪出栏量将会明显增加,压缩肉价上涨空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标签: 猪瘟 非洲 最新消息 疫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