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煮几分钟全熟,鸡蛋干煮几分钟会熟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29 0
一天吃几个蛋更好?鸡蛋、鸭蛋、鹌鹑蛋,哪种更有营养?

大家都知道蛋类食品营养丰富,并且烹饪方式多样化,像炒鸡蛋、腌咸鸭蛋、盐焗鹌鹑蛋,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那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究竟该怎么选呢?一起来看看吧!

鸡蛋、鸭蛋、鹌鹑蛋

有啥区别?

1 营养方面

其实蛋品之间营养相差并不大,所含蛋白质的量几乎均约为 13 克/100克,蛋白质含量更低的是鸡蛋,数值为 12 克/100克;蛋白质含量更高的是鸽子蛋,其含量也就仅仅在 14 克/100克左右。

所以,各种蛋品之间营养相差甚微,不用过度追求某一种。

2 脂肪(量)方面

不同蛋品中所含的脂肪(量)还有些差距,同等质量下对比,鸭蛋中所含的脂肪物质最多(14 克/100克),鸡蛋中所含脂肪最少(8.8 克/100克)。

3 维生素方面

通过对几种蛋品进行对比,发现在某种维生素的含量上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别。

就维生素 D 而言,鸡蛋中所含的维生素 D 可达到 80 个国际单位,此含量比其他蛋品几乎高出 30% 左右。

再来对比维生素B12,鸭蛋和鹅蛋中所含的维生素B12(量)略高一筹。

除此之外,维生素 A、维生素 E、维生素 K 在各种蛋品中的差别不大,不必纠结。

换而言之,生活中单日(次)食用鸡蛋等蛋品的量很有限,它们本身也不是我们推荐食用的维生素良好的食物来源。

4 矿物质方面

不少人在乎鸡蛋当中的铁元素,但鸡蛋中所含的铁量其实很少(1.8 毫克/100克),且其他蛋品中所含的铁也几乎都是这个水平。

至于钙质,几种蛋品的含钙量都在 60 毫克/100克左右,补充效果还算不错。

再来说锌,除了火鸡蛋中含量较高,其他的蛋品相差无几(1.3%~1.6% 左右)。

综上所述,不同蛋品中所含的各类营养物质的剂量相差很小。

无论是鸡蛋、鸭蛋、鹅蛋,还是鹌鹑蛋、鸽子蛋、鸵鸟蛋,营养素种类无本质区别,营养素的含有量上同样相差无几。

特别提醒

*** 上传言的“吃鸡蛋治高血压”“吃鹌鹑蛋能防治哮喘”“鹅蛋能祛斑”等说法,都不靠谱,不可信。

为什么有的蛋那么贵?

根据市场情况来看,鸽子蛋、鸵鸟蛋、甲鱼蛋等蛋品售价的确很高,但昂贵与营养价值无关,只在于这些蛋品的养殖成本过高和产量少。

因此,希望大家理性对待。

不同人群怎么吃蛋类?

普通人吃蛋要适量,特殊人群可以多吃些鸡蛋:

对于健康人群,在保证肉类、奶类等优质蛋白质足量摄入的基础上,建议平均每天吃 1 个鸡蛋(大约 50 克),或重量大致相当的其他蛋类。

对于孕期的准妈妈、乳母、正在健身长肌肉的人群、每天运动量很大的人群,以及生长发育的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在血脂和血压都不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鸡蛋的摄入量(单日 2~3 个)。

此外,吃鸡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重视蛋黄,尽量吃完一整个全蛋。

有人担心蛋黄中含有的胆固醇,但并不存在证据证明“多吃胆固醇会危害身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已经取消了每日饮食中胆固醇的 *** 。血脂正常的人不用特地丢弃蛋黄。

蛋黄比蛋清更加优秀,在卵磷脂、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钙铁锌等营养素上更胜一筹,其中包括含量和吸收率。

土鸡蛋和普通鸡蛋

有什么区别?

和土鸡蛋类似的还有很多,如初产蛋、杂粮蛋、谷物蛋、五谷蛋、生态蛋、绿色蛋、山鸡蛋、土鸡蛋……其实这些和普通鸡蛋没什么区别。

农产品专家介绍,这些“概念蛋”除了名字与普通鸡蛋有区别外,更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价格。对于土鸡蛋、初生蛋、谷物蛋等,没有国家标准。

营养专家介绍,目前没有见过任何一份检验报告,证明土鸡蛋比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高出多少,因此很多“概念蛋”都是炒作。无论是概念蛋还是普通蛋,其营养价值大同小异,无非是在喂养中,因喂养饲料等成分不同,在一些成分上,会有一些细微差异。

9 个吃鸡蛋的小知识

一定要记牢!

1 室温下,鸡蛋只能放 10 天

很少人对鸡蛋有保质期的顾虑,认为外壳能像铜墙铁壁把所有细菌都拦在外面,事实并非如此。一般来讲,存放在 2~5℃ 的环境下,鸡蛋的保质期是 40 天;室内常温下只有 10 天。所以建议购买鸡蛋更好以一周的量为宜。

2 鸡蛋的大头向上放

由于蛋黄的比重小于蛋白,选择将鸡蛋的大头向上,直立存放,即使蛋白变稀,也不会很快发生靠黄和贴皮现象。这样既可防止微生物侵入蛋黄,也有利于保证蛋品的质量。

3 营养和蛋壳颜色无关

很多人挑鸡蛋关注蛋壳颜色,认为红蛋壳的鸡蛋营养价值更高,其实并不是。鸡蛋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鸡的品种,所以,买鸡蛋时,不必太在意蛋壳的颜色。

4 别用凉水冷却鸡蛋

将刚刚出锅的煮鸡蛋放入凉水中冷却是很多人的做法,但鸡蛋壳上分布了许多细小的小孔,凉水会通过小孔进入蛋壳内,细菌等微生物也会随之进入蛋内。可以剥出来的鸡蛋用净水冲洗下。

5 储存鸡蛋注意隔离

虽然,鸡蛋放在冰箱里可以延长保鲜期,但新鲜的鸡蛋也是有生命的,它需要不停地通过蛋壳上的气孔进行呼吸,因此具有吸收异味的功能。此外,买回来的鸡蛋外壳上可能还会有一些脏东西,可能会污染冰箱里的其他食材。因此,建议买回的鸡蛋用湿巾擦干净,然后存放鸡蛋时,应注意与其他食物隔离。

6 买红皮鸡蛋更耐存

虽然从食物营养成分上来看,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的营养价值基本无差别。但从食物的耐储性来看,红皮鸡蛋皮更厚些,更耐储存,所以夏天买红皮鸡蛋更有优势。

7 挑鸡蛋可遵循“一摸二闻三摇”

一摸:一般新鲜鸡蛋表面会比较涩手,不新鲜的鸡蛋表面非常光滑。

二闻:新鲜鸡蛋外壳有一股烧石灰的味道,而不新鲜的鸡蛋没有这个味道。

三摇:轻轻摇晃鸡蛋,新鲜鸡蛋没有任何晃动的声音和感觉,不新鲜的鸡蛋可以明显感到蛋黄的晃动。

8 这几种鸡蛋别吃

裂纹蛋:这些鸡蛋很容易被细菌侵入,若放置时间较长就不宜食用。

粘壳蛋:这种蛋因储存时间过长,蛋黄膜由韧变弱,蛋黄紧贴蛋壳,若局部呈红色还可以吃,但蛋膜紧贴蛋壳不动、贴皮处呈深黑色就不宜再食。

散黄蛋:因运输等剧烈震荡,蛋黄膜破裂,被细菌或霉菌经蛋壳气孔侵入蛋体而破坏了蛋白质结构造成散黄,蛋液稀而混浊。

臭鸡蛋:由于细菌侵入鸡蛋内大量繁殖,产生变质,蛋壳乌灰色,甚至使蛋壳因受内部硫化氢气体膨胀而破裂,并带有恶臭味,这种蛋不能食用。

9 别用微波炉加热完整鸡蛋

切记不要使用微波炉加热蛋壳或蛋黄完整的鸡蛋,会出现鸡蛋炸开的情况。如果是已经搅匀的蛋液或炒过的鸡蛋是没问题的。

资料:科普中国

编辑:竺嘉茹

责编:颜文彬

一天吃几个蛋更好?鸡蛋、鸭蛋、鹌鹑蛋,哪种更有营养?

大家都知道蛋类食品营养丰富,并且烹饪方式多样化,像炒鸡蛋、腌咸鸭蛋、盐焗鹌鹑蛋,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那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究竟该怎么选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鸡蛋、鸭蛋、鹌鹑蛋有啥区别?

1、营养方面

其实蛋品之间营养相差并不大,所含蛋白质的量几乎均约为13克/100克,蛋白质含量更低的是鸡蛋,数值为12克/100克;蛋白质含量更高的是鸽子蛋,其含量也就仅仅在14克/100克左右。

所以,各种蛋品之间营养相差甚微,不用过度追求某一种。

2、脂肪(量)方面

不同蛋品中所含的脂肪(量)还有些差距,同等质量下对比,鸭蛋中所含的脂肪物质最多(14克/100克),鸡蛋中所含脂肪最少(8.8克/100克)。

3、维生素方面

通过对几种蛋品进行对比,发现在某种维生素的含量上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别。

就维生素D而言,鸡蛋中所含的维生素D可达到80个国际单位,此含量比其他蛋品几乎高出30%左右。

再来对比维生素B12,鸭蛋和鹅蛋中所含的维生素B12(量)略高一筹。

除此之外,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K在各种蛋品中的差别不大,不必纠结。

换而言之,生活中单日(次)食用鸡蛋等蛋品的量很有限,它们本身也不是我们推荐食用的维生素良好的食物来源。

4、矿物质方面

不少人在乎鸡蛋当中的铁元素,但鸡蛋中所含的铁量其实很少(1.8毫克/100克),且其他蛋品中所含的铁也几乎都是这个水平。

至于钙质,几种蛋品的含钙量都在60毫克/100克左右,补充效果还算不错。

再来说锌,除了火鸡蛋中含量较高,其他的蛋品相差无几(1.3%~1.6%左右)。

综上所述,不同蛋品中所含的各类营养物质的剂量相差很小。

无论是鸡蛋、鸭蛋、鹅蛋,还是鹌鹑蛋、鸽子蛋、鸵鸟蛋,营养素种类无本质区别,营养素的含有量上同样相差无几。

特别提醒

*** 上传言的“吃鸡蛋治高血压”“吃鹌鹑蛋能防治哮喘”“鹅蛋能祛斑”等说法,都不靠谱,不可信。

二、为什么有的蛋那么贵?

根据市场情况来看,鸽子蛋、鸵鸟蛋、甲鱼蛋等蛋品售价的确很高,但昂贵与营养价值无关,只在于这些蛋品的养殖成本过高和产量少。

因此,希望大家理性对待。

三、不同人群怎么吃蛋类?

普通人吃蛋要适量,特殊人群可以多吃些鸡蛋:

对于健康人群,在保证肉类、奶类等优质蛋白质足量摄入的基础上,建议平均每天吃1个鸡蛋(大约50克),或重量大致相当的其他蛋类。

对于孕期的准妈妈、乳母、正在健身长肌肉的人群、每天运动量很大的人群,以及生长发育的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在血脂和血压都不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鸡蛋的摄入量(单日2~3个)。

此外,吃鸡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重视蛋黄,尽量吃完一整个全蛋。

有人担心蛋黄中含有的胆固醇,但并不存在证据证明“多吃胆固醇会危害身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已经取消了每日饮食中胆固醇的 *** 。血脂正常的人不用特地丢弃蛋黄。

蛋黄比蛋清更加优秀,在卵磷脂、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钙铁锌等营养素上更胜一筹,其中包括含量和吸收率。

四、土鸡蛋和普通鸡蛋有什么区别?

和土鸡蛋类似的还有很多,如初产蛋、杂粮蛋、谷物蛋、五谷蛋、生态蛋、绿色蛋、山鸡蛋、土鸡蛋……其实这些和普通鸡蛋没什么区别。

农产品专家介绍,这些“概念蛋”除了名字与普通鸡蛋有区别外,更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价格。对于土鸡蛋、初生蛋、谷物蛋等,没有国家标准。

营养专家介绍,目前没有见过任何一份检验报告,证明土鸡蛋比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高出多少,因此很多“概念蛋”都是炒作。无论是概念蛋还是普通蛋,其营养价值大同小异,无非是在喂养中,因喂养饲料等成分不同,在一些成分上,会有一些细微差异。

五、9个吃鸡蛋的小知识一定要记牢!

1、室温下,鸡蛋只能放10天

很少人对鸡蛋有保质期的顾虑,认为外壳能像铜墙铁壁把所有细菌都拦在外面,事实并非如此。一般来讲,存放在2~5℃的环境下,鸡蛋的保质期是40天;室内常温下只有10天。所以建议购买鸡蛋更好以一周的量为宜。

2、鸡蛋的大头向上放

由于蛋黄的比重小于蛋白,选择将鸡蛋的大头向上,直立存放,即使蛋白变稀,也不会很快发生靠黄和贴皮现象。这样既可防止微生物侵入蛋黄,也有利于保证蛋品的质量。

3、营养和蛋壳颜色无关

很多人挑鸡蛋关注蛋壳颜色,认为红蛋壳的鸡蛋营养价值更高,其实并不是。鸡蛋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鸡的品种,所以,买鸡蛋时,不必太在意蛋壳的颜色。

4、别用凉水冷却鸡蛋

将刚刚出锅的煮鸡蛋放入凉水中冷却是很多人的做法,但鸡蛋壳上分布了许多细小的小孔,凉水会通过小孔进入蛋壳内,细菌等微生物也会随之进入蛋内。可以剥出来的鸡蛋用净水冲洗下。

5、储存鸡蛋注意隔离

虽然,鸡蛋放在冰箱里可以延长保鲜期,但新鲜的鸡蛋也是有生命的,它需要不停地通过蛋壳上的气孔进行呼吸,因此具有吸收异味的功能。此外,买回来的鸡蛋外壳上可能还会有一些脏东西,可能会污染冰箱里的其他食材。因此,建议买回的鸡蛋用湿巾擦干净,然后存放鸡蛋时,应注意与其他食物隔离。

6、买红皮鸡蛋更耐存

虽然从食物营养成分上来看,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的营养价值基本无差别。但从食物的耐储性来看,红皮鸡蛋皮更厚些,更耐储存,所以夏天买红皮鸡蛋更有优势。

7、挑鸡蛋可遵循“一摸二闻三摇”

一摸:一般新鲜鸡蛋表面会比较涩手,不新鲜的鸡蛋表面非常光滑。

二闻:新鲜鸡蛋外壳有一股烧石灰的味道,而不新鲜的鸡蛋没有这个味道。

三摇:轻轻摇晃鸡蛋,新鲜鸡蛋没有任何晃动的声音和感觉,不新鲜的鸡蛋可以明显感到蛋黄的晃动。

8、这几种鸡蛋别吃

裂纹蛋:这些鸡蛋很容易被细菌侵入,若放置时间较长就不宜食用。

粘壳蛋:这种蛋因储存时间过长,蛋黄膜由韧变弱,蛋黄紧贴蛋壳,若局部呈红色还可以吃,但蛋膜紧贴蛋壳不动、贴皮处呈深黑色就不宜再食。

散黄蛋:因运输等剧烈震荡,蛋黄膜破裂,被细菌或霉菌经蛋壳气孔侵入蛋体而破坏了蛋白质结构造成散黄,蛋液稀而混浊。

臭鸡蛋:由于细菌侵入鸡蛋内大量繁殖,产生变质,蛋壳乌灰色,甚至使蛋壳因受内部硫化氢气体膨胀而破裂,并带有恶臭味,这种蛋不能食用。

9、别用微波炉加热完整鸡蛋

切记不要使用微波炉加热蛋壳或蛋黄完整的鸡蛋,会出现鸡蛋炸开的情况。如果是已经搅匀的蛋液或炒过的鸡蛋是没问题的。

不同人群一天应该吃几个鸡蛋?血脂偏高还能吃鸡蛋吗?一文告诉你答案!

“吃鸡蛋要去掉黄,不然会升高胆固醇。”“一天最多只能吃一颗鸡蛋。”“蛋黄才是鸡蛋的营养所在。”围绕着这一话题,最近几年网上的讨论很多,众说纷纭。

如果按一颗普通鸡蛋约50克,胆固醇含量为324毫克,确实看起来不少,毕竟建议高脂血症人群每日胆固醇应少于300毫克。

那么,吃鸡蛋真的会升高胆固醇水平吗?老年人一天应该吃几个鸡蛋比较好?

吃鸡蛋真的会使血胆固醇升高吗?

河北省人民医院外科营养副主任医师张晓伟表示,人体并非烧杯,不是说你往里倒多少试剂,烧杯里就会有多少试剂,血液很多营养素的水平和摄入的营养总量并不成正比。

近年来多项医学研究表明,血胆固醇水平与摄入脂肪含量以及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的关系更大一些,而与每日摄入的胆固醇总量关系并不大。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必纠结于吃鸡蛋这件事。而且不少研究发现,适量吃鸡蛋是有益心血管健康的。

2018年发表在权威期刊《心脏》(Heart)上的研究表明,与不吃鸡蛋的人相比,每天吃一颗鸡蛋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降低。

2022年刊发在《elife》杂志的一项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展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适量摄入鸡蛋(约每天1个),血液中的有益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好胆固醇”)的含量更高,尤其是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显著高于常人;而有害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更少,因此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研究截图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或会对“我国人群吃鸡蛋”起到指导作用。现阶段,我国饮食指南建议每天吃一个鸡蛋;但数据表明,我国人群的鸡蛋平均摄入量远不到推荐量。因此,需要多鼓励人们适量食用鸡蛋,以此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总体风险。

血脂偏高,还能吃鸡蛋吗?

如果按一颗普通鸡蛋约50克,胆固醇含量为324毫克。但是,鸡蛋还含有蛋白质、12种维生素、钾元素、铁元素、卵磷脂、单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可以说富含着小鸡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是很丰富的。

对于本身存在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的人,也是可以适量吃鸡蛋的,但是要限制。《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建议,高脂血症每日胆固醇应少于300毫克,高胆固醇血症,每日胆固醇应少于200毫克。《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也推荐可以适当吃鸡蛋,如果是高血脂的人,可以一周3~5个。不同人群一天最多吃几个鸡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周摄入300~350克蛋类,大概平均就是一天一个鸡蛋,明确写到不弃蛋黄,就是不要把鸡蛋黄扔掉。

张晓伟医生2023年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介绍,从营养学的观点看,为了保证满足机体需要,又不致营养过剩,在一般情况下:

老年人:每天吃1~2个比较好。年和中年:从事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的,每天吃2个鸡蛋也比较合适;从事重体力劳动,消耗营养多的每天可吃2~3个鸡蛋。少年和儿童:由于长身体,代谢快,每天也可吃2~3个。但是身体肝肾功能有问题的人群,需要咨询医师意见决定摄入鸡蛋数量,因为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过多的蛋白质会加重肝肾负担。鸡蛋怎么吃才更健康?

张晓伟医生介绍,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

煮蛋的消化率为99.7%摊蛋为98%炒蛋为97%蒸蛋为92.5%油炸为81.1%生吃为30%-50%

除此之外,不同烹调技术对鸡蛋所含有的营养物质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图自“张晓伟健康科普工作室”

因此,一般推荐吃法排序为:

1、 煮鸡蛋

鸡蛋应该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蛋白变性程度更佳,也最容易消化。

2、 蒸鸡蛋

不要在混合之初放入油或盐,这样易使蛋胶质受到破坏,蒸出来的鸡蛋羹粗硬;搅匀蛋液后再加入调料,略搅几下保证空气混匀就入蒸锅,这样出锅时的鸡蛋羹将会很松软。

3、 摊鸡蛋和炒鸡蛋

更好用中火,忌用大火,否则会损失大量营养。但是火太小了也不行,因为时间需要相对较长,水分丢失较多,摊出的鸡蛋发干,会影响质感。

煮鸡蛋时,开水、冷水下锅都不对!牢记这5点,轻轻一碰就脱壳

本文内容来自于 *** ,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对于很多人来说,每天早餐都会吃煮鸡蛋。鸡蛋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价格便宜。但是,不同的煮鸡蛋 *** 会影响消化吸收率,甚至会让鸡蛋口感不好,蛋壳难以剥离。因此,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煮鸡蛋的正确做法,学会后煮出来的鸡蛋鲜嫩可口,轻轻一碰就脱壳。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点。之一点,煮鸡蛋前需要用水浸泡。因为在养鸡场诞生的鸡蛋到被我们买回家的时间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流失了一部分水分。

如果直接煮,口感就不是很鲜嫩,而是比较干。因此,我们应该先检查一下蛋壳上有没有裂纹,如果有裂纹就容易煮爆。然后将鸡蛋洗干净,放入清水里浸泡10分钟,这样可以补充一些水分。 第二点,是关于水温的问题。到底是冷水下锅还是开水下锅?这会影响到鸡蛋的口感。冷水下锅,水温较低,蛋白质凝固慢,煮的时间比较长,会让鸡蛋流失大量的水分,从而口感变老,吃起来发干、噎人。

开水下锅,开水温度高,能让蛋白质快速凝固,但开水不停地翻滚,鸡蛋也跟着上下翻滚,鸡蛋就容易破壳,导致被煮爆了,蛋白都流了出来,非常浪费。因此,正确的 *** 是鸡蛋温水下锅,锅里倒入适量冷水,开大火加热,等到锅底开始冒小气泡时,温度大概60℃~70℃左右,就把鸡蛋放进去,盖上盖子。蛋白和蛋黄的凝固温度分别为70℃、60℃左右,所以这个时候放入鸡蛋是最合适的,能让鸡蛋快速凝固,还不担心破壳。

第三点,是火候的问题。虽然鸡蛋温水下锅不容易破壳,但是火候要是没掌握好,也容易破壳。因此,在煮鸡蛋的时候要用小火,这样能够让鸡蛋温和均匀地煮熟。 第四点,是关于煮的时间的问题。煮鸡蛋的时间不要过长,否则鸡蛋蛋黄的颜色会变成绿色,而且口感也会变得比较干。一般来说,中号鸡蛋煮7分钟左右,大号鸡蛋煮8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最后一个关键点,是如何脱壳。

很多人都觉得脱鸡蛋壳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其实,只需要在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会儿,然后用手轻轻地敲打鸡蛋壳,就可以轻松脱壳了。 总结一下,做好吃的煮鸡蛋,需要牢记这5点:用水浸泡、温水下锅、用小火、掌握煮的时间、脱壳前浸泡鸡蛋。希望这些技巧能够让你煮出鲜嫩可口的煮鸡蛋,让你的早餐更加美味健康!健康饮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话题,而鸡蛋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物,向来备受青睐。

煮鸡蛋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注意,才能煮出美味又健康的鸡蛋。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火候。很多人可能会直接将鸡蛋和水一起放入锅中,然后大火煮开,等到蛋熟了就捞出来。其实这种 *** 并不科学,因为持续的大火会让水煮开后翻滚,导致鸡蛋破壳,影响口感。正确的做法是,先用大火把水烧开,然后转为小火,让锅里的水保持开而不滚,煮8~10分钟即可,鸡蛋就能完全凝固了。

注意,煮太久的话,鸡蛋会流失大量的水分,变得干巴巴,不好吃。 其次,我们可以加入适量的调料来让鸡蛋更加美味。很多人可能只用清水煮鸡蛋,其实这样会让鸡蛋的味道显得单调。我们可以在水里加入食盐和白醋,这样可以让鸡蛋变得更加鲜嫩。因为鸡蛋含有丰富的谷氨酸,和食盐结合会生成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让鸡蛋变得更加美味可口;白醋可以软化鸡蛋,让鸡蛋更加鲜嫩,也让蛋壳更容易剥离。

但是,煮熟后应该如何处理呢?很多人可能直接捞出来就吃,但这样容易被烫伤。而且刚出锅的鸡蛋温度很高,很容易让蛋白和蛋壳粘在一起,难以剥离。正确的做法是,把煮熟的鸡蛋磕出裂纹,放入凉开水中浸泡一会儿,这样可以让蛋白遇冷收缩,从而与蛋壳分离。同时,凉开水可以进入裂纹中,充当“润滑剂”,让蛋壳非常好剥,用手轻轻一抠,蛋壳就能轻松分离,不会粘在蛋壳上。

总之,煮鸡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需要注意火候、加入适量调料和正确处理煮熟后的鸡蛋,才能煮出美味又营养的鸡蛋。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些技巧,享受健康的美食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 *** ,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 *** 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一天最多只能吃一颗鸡蛋?关于鸡蛋的8个真相,一次告诉你!

一直以来,鸡蛋的评价存在两极分化。有人认为它是价格实惠的“营养珍品”,而有人则认为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是影响血管健康的原因之一。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怎样的?

健康时报图

1. 每天吃鸡蛋对血管好吗?

2018年发表在权威期刊《心脏》上的研究表明,与不吃鸡蛋的人相比,每天吃一颗鸡蛋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降低。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鸡蛋中除了铁元素,其他营养素的利用率都很高。鸡蛋有更优质的蛋白质、十二种维生素、丰富的钾元素、卵磷脂、单不饱和脂肪酸。

鸡蛋含有人体需要的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平时作为早餐等可以吃点鸡蛋,煮鸡蛋是最简单、最有营养的做法。

2. 一天最多只能吃一颗蛋?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冯建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经常有人问“一天应该吃几个鸡蛋”,其实这个没有固定答案,要根据自己的饮食结构来整体分析。

对于正常成年人来说,每天要摄入蛋白质量为1.16克/千克,也就是说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每日蛋白质更低需要量约为70克。按照每100克鸡蛋提供15克左右的蛋白质来计算,如果这些蛋白质全部由鸡蛋提供,就是460克鸡蛋,将近9个鸡蛋的量。

但是,实际上,我们还会从主食、牛奶、禽肉、鱼肉、豆制品等食物中摄取丰富的蛋白质,所以,我们没必要吃那么多鸡蛋。

到底每天吃几个鸡蛋比较合适?还是要看饮食结构,包括食物种类和不同食物的占比,如果饮食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豆制品、奶类等丰富,一天1个鸡蛋是可以的,如果不丰富,那么一天3个鸡蛋也未尝不可。

3. 血脂高的人不能吃蛋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周摄入300~350克蛋类,大概平均就是一天一个鸡蛋,明确写到不弃蛋黄,就是不要把鸡蛋黄扔掉。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指南》推荐也是可以适当吃鸡蛋,如果是高血脂的人,可以一周3~5个。

所以,我们平时只要对鸡蛋不过敏,是可以吃鸡蛋的,但不要过多,一般人平均一天一个。高血脂的人,如果自己非常敏感,可以减少一点,一周3~5个鸡蛋;但不管是谁吃鸡蛋都别把蛋黄扔掉。

4. 土鸡蛋比普通鸡蛋更营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所谓“笨鸡蛋”“土鸡蛋”“柴鸡蛋”,指的都是农家散养鸡蛋,并不比普通鸡蛋更营养。

据测定数据,散养鸡蛋和鸡场蛋比,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不大,维生素AD含量略低,omega-3脂肪酸比例略高。而蛋黄颜色与饲料原料有关,和养殖方式无关。因此,从营养价值看,是不是农家养的笨鸡蛋并不那么重要。

5. 红皮鸡蛋营养价值更高?

很多人挑鸡蛋关注蛋壳颜色,认为红蛋壳的鸡蛋营养价格更高,其实并不是,挑鸡蛋应重在新鲜。

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王英2016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鸡蛋壳的颜色主要决定于鸡的品种,单凭鸡蛋壳的颜色不能确定它是散养、放养的土鸡所生,还是规模化饲料饲养的商品鸡所生。另外,在饲料中添加卵壳卟啉,鸡蛋壳就可变红,这种物质对于鸡蛋内部成分不会有任何影响。红壳和白壳蛋主要营养素含量稍有不同,但差距不大。所以,买鸡蛋时,不必太在意蛋壳的颜色。

另外,新鲜的鸡蛋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摸起来并不会特别光滑,而且掂起来也更重。

6. 鸡蛋黄外层发黑是变质了?

范志红教授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蛋黄外层发黑,是因为煮的时间长了,蛋清蛋白质中的含硫氨基酸有少量分解产生硫化氢,再和蛋黄中的铁结合产生黑色硫化铁,所以在蛋清和蛋黄的接触处形成一层。新鲜度较差的鸡蛋蛋白质本来就略有降解,更易出现这种情况。虽然硫化铁看起来颜色有点暗,但非常微量,吃了也没有毒害。

7. 喝豆浆时不能配鸡蛋?

国家高级中餐烹调师高明和2013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豆浆不能和鸡蛋同吃,这种说法很多人深信不疑。豆浆不能冲鸡蛋,是这条谣言最原始的面貌。用热豆浆冲鸡蛋,温度不足以对生鸡蛋起到充分加热杀菌作用,可能会有一定的健康风险,但后来就被片面地理解为豆浆不能和鸡蛋一起吃了。

鸡蛋煮几分钟全熟,鸡蛋干煮几分钟会熟-第1张图片-

豆浆里确实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但并不只是针对鸡蛋蛋白质。只要豆浆充分加热,胰蛋白酶抑制剂大多被破坏,不足以影响蛋白消化吸收。

8. 初产蛋营养价值更好?

一些商家宣称“初产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增强体质,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产妇、学生及老年人食用。

“初产蛋其实就是指母鸡在110天~130天内生产的之一窝蛋,比普通鸡蛋小一圈,蛋黄比较大。”中国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阮光锋2015年在健康时报介绍,初产蛋的营养价值并没有比其他普通鸡蛋高多少,与土鸡蛋、笨鸡蛋一样,其炒作的嫌疑大于实际的营养价值。

阮光锋表示,初产蛋健脑的说法也不科学。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物质主要是n-3脂肪酸、卵磷脂等,而这些物质在正常膳食中也可以获得,比如鱼类、大豆等,而且并没有数据显示初产蛋的这些物质含量比普通鸡蛋高。因此,没有必要吃初产蛋达到健脑的目的。

本文综合自:

①Qin, C., et al., Associations of egg consump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 cohort study of 0.5 million Chinese *** s. Heart. 2018 Nov;104(21):1756-1763. doi: 10.1136jnl-2017-312651. Epub 2018 May 21. PMID: 29785957; PMCID: PMC6241631.②2017-06-13健康时报《关注:吃鸡蛋无需太多防备》③2017-10-06健康时报《每天吃几个鸡蛋合适?》④2015-07-13健康时报《别被这些鸡蛋骗了》⑤2016-04-19健康时报《挑鸡蛋重在新鲜》⑥2013-12-16健康时报《豆浆不能配鸡蛋?谣言!》⑦2015-08-27健康时报《初产蛋炒作大于营养》编辑:王楠审稿:鲁洋

(健康时报)

用意念让熟鸡蛋返生还能孵小鸡!河南一校长论 网友不要侮辱我智商

最近,两篇关于“用煮鸡蛋喂鸡”的文章在 *** 上引起了轩然 *** 。据该报报道,在郑州春林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平的指导下,该校学生利用“超心理 *** 能量法”,将水煮蛋变成了生鸡蛋。论文发表在《 *** 地理》杂志上。网友看完这篇论文后嗤之以鼻,称“别侮辱我的智商”。




超心理意识的力量让鸡蛋复活?

记者通过万方数据平台查询到,两本杂志《熟鸡蛋变生鸡蛋》的全文刊登在《 *** 地理》杂志上。一款于 2020 年 6 月发布,一款于 2021 年 3 月发布。名称为《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熟鸡蛋返生孵化雏鸡”实验报告(孵化阶段)》。

论文作者为郭平、白伟云、郭平、郭泰安、尹大民、白伟云。作者所在机构是郑州春林职业培训学校,位于河南郑州。

报纸的图片是这样写的:“鸡蛋更新”,顾名思义,从煮熟的鸡蛋变成生鸡蛋。郑州春林职业培训学校竟然会发生这样的怪事,简直不可思议,甚至不可能。一群经过特殊训练的学生,在郭平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项独特的实验,即将煮熟的鸡蛋变成生鸡蛋,生鸡蛋孵化成小鸡。 40多个蛋重获新生。分段。

测试 *** 是将鸡蛋放入100℃的沸水中煮20分钟,使其变成成熟的鸡蛋。学生们利用自己的意识超心理学 *** ,将这些煮熟的鸡蛋变成生鸡蛋。

实验中,师生们从养鸡场取了10个新鲜鸡蛋,煮23分钟至熟。随后,特训班的10名学员取出一枚鸡蛋,放入纸杯中,开始使用超心灵意识法,开始鸡蛋的重生。 20分钟后,卵子再次诞生。实验人员又进行了一次光传输实验。鸡蛋是透明的,蛋清和蛋黄清晰可见。其中一颗蛋当场破碎,证实了蛋在水中重生,重生成功。新生的蛋被送到养鸡场孵化。我们仍在等待答案。

发布日期是实验前两个月。



学校还教《逃亡》、《绿豆发芽》和《叶子复生》?

这两篇论文发布到网上后,遭到了网友的猛烈嘲讽,纷纷表示论文违背了基本的科学常识,并表示:“别侮辱智商了——我的。”

这封信由郑州春林职业培训学校发布。导演郭平。据学校官网介绍,该校于2009年经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旨在促进新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公开报道显示,郑州春林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郭平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企业培训师、河南省科技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等多项称号。中国科学院和管理学院关于心理和大脑教育的研究。”研究中心副主任、心脑教育课题组副组长、北京正兴军民融合中心培训部副主任、郑州大学省校友会副秘书长、郑州春林心脑教育中心主任实验室……”记者统计了16个头条新闻。



学校官方文章公众号显示,学校全脑开发还教授“思维动作(逃离地面、逃离火、逃离水、逃离风、逃离树、逃离石头等)、逃离想象的物体。 、豆芽、树叶康复等意识领域的所有技术和程序。对此,有网友评论称“修仙不太好笑”。

另外,记者注意到,之一篇论文发表于2020年6月,但论文中提到的实验日期是2020年8月12日,发表时间实际上是实验前两个月。

*** 息显示,出版两份报纸的《 *** 地理》杂志是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管、吉林省榆林报刊发展有限公司支持的国家级定期新闻杂志。国际综合地理出版物:ISSN 1674-3733;组合序列号:CN 22-1394/G,邮政编码:12-186。

看到这两份报纸后,网友们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所学校?这样的信怎么退回呢?

26日上午,记者拨打郑州春林职业培训学校官网上留下的多个 *** 号码,但全部都是空号。

山东商报·苏宝新闻网记者王媛实习生尹琪

发布人: 刘庆英

真的想问: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

有一种超级食材,家家厨房都有,很便宜,一年四季都能买,营养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就是鸡蛋。

但关于鸡蛋的争议着实不少。有人说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高血脂,每天只能吃一个;还有人说鸡蛋吃多了会得胆结石等等。

那么,鸡蛋到底该不该吃?一天最多吃几个最健康?今天邀请营养师来详细说说。

鸡蛋吃多了会高胆固醇、高血脂?

先说结论:正常健康人不用过于担心鸡蛋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

首先,日常饮食中影响血脂水平的两个主要危害因素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鸡蛋中的脂肪含量的确不低,但饱和脂肪的含量并不高,且还有对调节血脂水平有利的卵磷脂。

其次,至于鸡蛋中较高的胆固醇含量,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因为人体内胆固醇 70% 左右都来自自身合成,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正常人体对于胆固醇水平有着相对智能的调节机制,一旦摄入胆固醇增加,则体内合成的胆固醇会适当减少。

也就是说,即便鸡蛋的胆固醇含量高,只要人体血脂代谢能力正常,吃下去的这点胆固醇,并不会影响血脂。

此外,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每天吃 1 颗鸡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每天摄入 3 个以内的鸡蛋,有利于降低健康年轻人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对血脂健康有益。

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鸡蛋还是要 *** 吃吧?如果已经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还能吃鸡蛋吗?

1. 正常成年人,建议每天吃 1 个鸡蛋(包括蛋黄)

首先,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周应摄入 280~350 克蛋类,以一个鸡蛋 50~60 克计算,大约是每周吃 6~7 个鸡蛋,也就是每天 1 个蛋。

其次,再从大家担心的胆固醇的角度,来看看权威机构推荐摄入量。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共同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指出,成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不高于 300 毫克。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大概在 200 毫克左右,考虑到每日饮食中其他食物也会提供一定量胆固醇,每天 吃 1 个鸡蛋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适宜的。

2. 孕期、哺乳期、青春期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士,建议一天最多吃 3 个鸡蛋

对于孕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来说,他们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往往比普通人更大,将鸡蛋作为补充优质蛋白的来源是很好的方式。

如果日常饮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不大,只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采取蒸、煮等少油无油方式,每天吃 2~3 个鸡蛋问题不大。

当然,如果日常饮食中已经有足够的奶、肉、鱼、大豆等食物,则不建议再额外增加鸡蛋的摄入量,依然保持每天 1 个鸡蛋就可以。

3. 高血脂人群,要注意控制脂肪总摄入量,其中鸡蛋建议一天不超过 1 个,一周不超过 5 个

对于高血脂人群来说,他们的脂类代谢已经出现了问题,对于食物来源的胆固醇和体内自我合成胆固醇的调节能力比不上正常人,因此对于胆固醇的摄入要格外敏感一些。

根据卫健委今年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该控制在 200 毫克以内。也就是说,吃 1 个鸡蛋就可能会面临胆固醇摄入超标的风险。

如果这类人群日常饮食中其他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肝、心)、红肉(猪牛羊)、虾等不算太多,也没有摄入太多油脂(尤其是动物油脂和高油的加工食品),那么建议每天吃不超过 1 个鸡蛋。如果摄入了比较多的高胆固醇食物,那就要相应控制鸡蛋的摄入,比如吃半个,或者只吃 2/3 的蛋黄。

4. 肥胖人群,要注意控制总膳食摄入量,包括鸡蛋

对于有肥胖问题的人群来说,需要控制饮食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尽管鸡蛋的脂肪组成中饱和脂肪不算太多,但依然不建议吃太多。一项大型人群研究表明,若每周吃鸡蛋大于 6 个,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率会有显著增加。

不过,对这个研究结果建议大家也要科学看待。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饮食结构有关。一些处于减重期的朋友,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用蒸、煮鸡蛋提供优质蛋白、矿物质,大量新鲜蔬果、杂粮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的方式,作为减重饮食搭配,也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血脂水平有关。如果肥胖的同时血脂水平高,那也要按照前述建议,每天摄入 1 个以内的鸡蛋。可以选择其他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如低脂脱脂奶、大豆类、低脂瘦肉等。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的是,除了关注吃鸡蛋的量,记得同时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等方式加工鸡蛋,避免煎炸蛋),以及饮食整体搭配是否合理。

来源 科普中国 | 作者 王璐

实习编辑 赵司尧

流程编辑 马晓双

一天到底能吃几个鸡蛋?


正常情况下,无需担心一颗蛋黄里含的那些胆固醇。不吃蛋黄并不会让你更健康,反而会让你错失超多营养。




图文来源:科普中国、人民网科普、网易浪潮工作室


<

吃鸡蛋的正确“姿势”

  鸡蛋是很多人都爱吃的食物,大家都知道吃鸡蛋对身体好,但鸡蛋有什么营养,怎么吃鸡蛋更好,怎么吃鸡蛋是错误的,这些却鲜为人知。


一、吃鸡蛋好处多多


① 鸡蛋中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且易为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


② 一个鸡蛋所含的热量相当于半个苹果或半杯牛奶的热量,但它还拥有8%的磷、4%的锌、4%的铁、12.6%的蛋白质、6%的维生素D、3%的维生素E、6%的维生素A、2%的维生素B、5%的维生素B2、4%的维生素B6,这些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


  它们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修复人体组织、形成新的组织、参与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等。


二、怎么吃鸡蛋最营养?


  带壳水煮蛋最营养健康,水煮蛋的蛋白质消化率高达99.7%,几乎能全部被人体吸收利用。


  煮蛋时把鸡蛋冷水下锅,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再继续浸泡3分钟,取出冷水冲一下即可,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蛋白变性程度更佳,也最容易消化。


三、生吃鸡蛋到底健康吗?


  有些人认为生吃鸡蛋有润肺和滋润嗓音的功效。


  事实上:


① 生吃鸡蛋不仅不卫生,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且生鸡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会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体出现食欲不振、全身无力、肌肉疼痛、皮肤发炎、脱眉等“生物素缺乏症”。


② 生鸡蛋的蛋白质结构致密,并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体吸收,只有熟鸡蛋中的蛋白质才更有益于人体消化吸收。


③ 生鸡蛋有股特殊的腥味,会引起中枢神经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肠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减少,从而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日记53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昨天晚上睡得比较晚,早上闹钟四点嘟嘟地响了好几分钟才把我吵醒。眼睛睁不开,那个困呐不知道到有多难受。

没有办法,得起来做早饭,不然上学会迟到。揉揉眼睛,坐在床上不想动,本想闭一小会,没想到坐着就睡着了,还打起呼噜来,自己给自己打醒了,一看时间,我的妈呀快到五点了。这吓得我一下就清醒了,三两下起来赶紧做饭动作还得快点的,不然饭菜还没熟,吃饭的该起来了。

煮饭估计是太晚了,一人煮个鸡蛋,喝点牛奶,再加点面包,这样就可以了。从冰箱里拿了几个鸡蛋洗干净之后,加了一些水,水里面放了一点点盐,这样煮来鸡蛋才不会破。盖好盖子,轻手轻脚的把牙刷了、脸洗了。煮鸡蛋煮了个七八分钟,一人一包牛奶拿出来放好,等大家起来我就把牛奶热一热就行了。这一会儿还睡的很香,不要吵醒他们,哪怕多睡几分钟也好,睡眠没睡好真的很难受。

时间过得真快,五点半了,把孩子们叫起来吃饭,老公一听到声音就起来了,孩子们还在磨磨蹭蹭的,一叫不动,二叫不动,我就把手机打开,听昨天晚上的新闻,把声音开得更大。这么大的动静他们才起来了。

牛奶热好后,大家坐到桌子上吃了起来,饭吃完了,老公上班顺便送孩子们上学。

以后晚上要睡早点才行。

标签: 鸡蛋 分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