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我们都宅在家中,你们会做什么招待家人呢?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炒虾球的不一样做法,脆嫩的虾球搭配上浓郁的黄油和香气扑鼻的柠檬,别提有多好吃了。
用料:
大虾,大蒜,柠檬,盐,白胡椒粉,黄油。
做法:
大蒜切成蒜末,用清水清洗一下,备用。
剥掉大虾的虾壳儿,摘去虾头,留虾尾。
用刀给虾开背,抽出里面的虾线。
将虾仁清洗干净,放入盘中,加一点料酒、白胡椒粉、盐抓匀,把虾仁腌制一下。
锅内放入黄油(没有黄油,可以用食用油代替),待黄油融化后放入蒜末。
炒到蒜末发黄发脆,倒入虾仁一起翻炒。
炒至虾仁变色后加盐调味,挤入一点柠檬汁,炒匀就可以出锅了。
这道蒜香柠檬虾球就做好了,虾仁吃起来脆嫩脆嫩的,带有浓浓的奶香,加入柠檬汁以后,吃起来又不会很腻,还能提鲜,喜欢的朋友不妨试试哦!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油脂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每天炒菜都要用到油,不同的食用油有不同的作用。
食用油如何买?怎么吃?怎么搭配更健康,小问题大学问,挑选食用油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快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图片来源于 ***
哪种油更健康
01玉米油
玉米油,是由玉米胚芽中提取的油脂,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且富含能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的谷固醇和磷脂,对防治“三高”及并发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玉米油不耐高温,适合快速烹饪。其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普通的植物油,还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对皮肤和抗衰老比较有益。
图片来源 ***
02大豆油
大豆油是从大豆中压榨提取出来的一种油,通常我们称之为“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
大豆油的保质期最长也只有一年,它在高温下不稳定,更好不要用来煎炸等高温烹饪,平时用来炒菜就好啦。
豆油含磷脂较多,用鱼肉或肉骨头熬汤时,加入适量豆油可熬出浓厚的白汤,非常诱人。
03花生油
用花生压榨出来的油,用来炒菜,香气扑鼻而来,也是大多数人烹饪的首选,而且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
由于花生油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用来烹饪,可以增加食物的香气,也不容易被高温氧化。花生油含锌量是色拉油、粟米油、菜籽油、豆油的许多倍。
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有效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04菜籽油
菜籽油是用油菜籽压榨而成的,它与花生油中脂肪酸的含量类似,富含丰富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各类脂肪酸、磷脂等,人体对菜籽油的吸收率可达90%以上。
菜籽油具有一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功效,胆固醇很少或几乎不含,所以怕胆固醇的人可以放心食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高质量生活家 微信号:gzlshzs
05葵花籽油
葵花油即葵花籽油,是以高含量的亚油酸著称的健康食用油。
葵花油含有大量的亚油酸等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再生和成长,保护皮肤健康,并能减少胆固醇在血液中的淤积,是一种高级营养油。
葵花油的天然维生素E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可达70%左右。葵花籽油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不过它耐热性相对较差,平时用来炒菜,不适宜高温煎炸。
06橄榄油
相信大家对橄榄油都不陌生,它被很多营养学家认为是最适合我们人体吸收的食用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其他化学处理,所以它里面所有的营养成分保存完好。
橄榄油耐热性强,可以与各种荤素菜直接煮、炖、煲、煨,经过橄榄油调味的菜肴味道鲜美,风味独特,食用时不会有普通油类的油腻感觉,在火锅调料里放适当橄榄油可增加食物的清香甘甜。
07芝麻油
芝麻油就是我们说的“香油、麻油”,芝麻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亚油酸,可以算是营养丰富的优质食用油。
一般2.5-3斤芝麻出才一斤的芝麻油,香气四溢的芝麻油用来做凉拌菜或者拌面最适合不过了!芝麻油中特有的芝麻酚、芝麻酚林等物质,这些物质的抗氧化能力极强,因此芝麻油比其他植物油更耐储存。
油要怎么吃才更健康
01每天食用多少油比较好?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烹调油的话,一般人每天 25~35 克,大概就是白瓷勺两勺半的样子。
当然了,控制用油这个事儿也不能和自己硬来,多年的习惯并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可以用一些小 *** 来帮助自己,比如用煎代替炸;蒸、煮、焖、炖时尽量不用或少用油,使用定量油壶等。
02天涯何处无芳草,不要单恋一种油
用油不要太专一,有人觉得花生油很香,就一直吃花生油,也有人觉得贵的油才是好油,所以一直吃橄榄油。
其实,没有一种植物油是完美的。不同植物油的脂肪酸构成不同,营养特点也不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
如果平时一直吃花生油,下次可以换成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等等。
03不同的烹调方式,可以用不同的油
亚麻籽油、橄榄油,比较适合做凉拌菜或沙拉。一般的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适合用来炒菜。棕榈油、椰子油、黄油,比较适合煎炸。
04无论什么油都要控制油温
现在我们一般用的食用油都是精炼过的,做饭时冒烟就说明油温已经非常高了。
这种温度一方面更容易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一些有致癌风险的物质;另一方面,这种温度也容易使得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流失。
所以,炒菜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油温,减少烹饪时间,还有要记得开抽油烟机。
05有哈喇味的油不要吃
如果食用油没有过期,但是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异味,那么说明已经开始变质,是不建议继续食用的。
有哈喇味说明氧化严重,氧化会破坏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就不要吃了,再心疼也不能吃。
俗话说健康都是吃出来的,食用油是我们每天必须摄入的营养物质来源之一,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买好油,吃对油才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来源:高质量生活家
今天的食谱不给孩子,是专门为你做的最近好多人跟着菜妈入了烤箱的坑,群里整天就是云吃现场@@
除了给宝宝们烤点儿好吃的,菜妈也做了个可可麻薯欧包,分享给同样喜欢欧包的你们呀~喜欢记得点在看,我们经常分享和交流!
来看——可可麻薯欧包(颗粒有点大,宝宝2岁以上再吃哦)
1 / 填肚子
这个没啥好说的,吃东西最要紧的就是填肚子,如果又能填肚子又好吃,那简直完美啊!
2 / 好看
喏,你就说这照片发票圈B格有多么高吧~做它!
● 食材 ●
面包体全麦粉 50g高筋面粉 200g牛奶 50g水 70g黄油 30g可可粉 12g糖 35g鸡蛋 1个盐 3g酵母 4g
麻薯体玉米淀粉30g糯米粉100g糖20g黄油(或其他植物油)20g牛奶200g 馅料(根据自己家里情况)苹果干(自制)红枣黑芝麻核桃粉
● 步骤 ●
1、 将面包体部分的食材把除了黄油以外的部分都混合,进行揉面直到一定的弹性后加入软化的黄油,继续揉面20-30分钟。盖上保鲜膜,放入温暖的地方,发酵至2倍大。
2、 将麻薯体部分的材料都混合均匀,烧开一锅水,蒸20分钟左右至液体凝固。
3、 蒸麻薯的时候可以准备馅料,分别切小后备用。
4、 发酵后用手指戳一下,没有凹陷就行啦。将面团和麻薯团,均分成6个备用。
emmm,数学不好的菜妈分得并不均
5、 取一份面团擀成椭圆形,铺上一层麻薯,再撒上适量的馅料,卷起来卷好就行啦。
6、 放到烤盘里进行二次发酵到两倍大小,在表面撒一点干粉,割点纹路。烤箱预热180℃,放入烤箱20℃左右就好啦。
? 黄油可以用别的油替代吗?
没有问题,但一定要选择没有明显味道的油哦~
? 黄油的软化
更好是室温软化,如果家里气温太低,急着用的话可以用吹风机隔远吹,到手指能轻松戳进去的程度就好。
今天的食谱就介绍到这里啦!
是不是很简单?
还做不来的话
就给菜妈留言吧~
想尝试的点「赞」呀!
嘻嘻~想要看食谱视频版的去抖音关注菜妈呀 ~(同号,直接搜索「菜妈和钱爸」就好)
再煮个咖啡,精准女孩的下午茶齐活了~ 打 *** 约朋友吧
最喜欢这种层层起酥又掉渣的中式烘焙点心,咬一口酥饼,掉一地碎屑,真是超级满足。
By 厦门沙滩贝壳
用料- 水油皮
- 中筋面粉 240克
- 水 100克
- 猪油/玉米油 80克
- 糖 20克
- 油酥
- 低筋面粉 140克
- 猪油/玉米油 70克
- 芋泥馅料
- 芋泥 600克
- 紫薯 50克
- 椰浆或牛奶 50克
- 猪油 30克
- 糖 50克
1、准备油酥饼的食材
2、芋泥馅的 *** :将芋头削皮,洗净后,切成块,放入蒸锅蒸熟
3、蒸熟后,趁热放入料理机,加入白砂糖,猪油,椰浆(或者牛奶)一起搅拌成泥, 猪油可以用黄油,椰子油,食用油代替,不过猪油比较香
4、取600克芋泥加入50克紫薯泥(之前做芋头饼剩下的)搅拌均匀,然后分成20份,每个30克,搓成圆球状。待用 也可以不加紫薯,全部用芋泥不过颜色会淡点
5、 *** 油皮:面粉加入糖粉、猪油略拌均匀,再分次加水混合拌匀,然后将油皮材料放入厨师机搅拌,揉出薄膜, 没有厨师机,用手揉,尽量揉至薄膜,盖保鲜膜松弛30分钟
6、 *** 油酥:面粉加入猪油混合成油酥 用按压的手法来混合成油酥,盖保鲜膜松弛30分钟(天气热放冰箱冷藏)
7、松弛后将油皮分出20份,每个20克,油酥也分出20份,每个10克
8、取一块油皮按扁成圆形,将油酥面团放在油皮面团中心
9、包起来,收口朝下,20个全包好盖上保鲜膜,保鲜膜上可以放块湿布,确保面皮不会干掉,静置20分钟,
10、将静置好的面团擀成长牛舌状,尽量擀的长一些,起酥效果会更好
11、擀开后从上而下卷起来
12、全部卷好静置20分钟(每次静置面团上都要及时盖保鲜膜)
13、将面团压扁,再次擀成长牛舌状
14、再次卷起来
15、将面团全部卷好,盖上保鲜膜,静置20分钟(全程都要盖保鲜膜,保鲜膜上更好盖上一块湿布)
16、取一块用手从中间按压下去,将两头向中间粘,然后擀开成圆形,边缘擀的薄些
17、将芋泥馅放中间包好,收口朝下
18、轻轻压成圆形状
19、然后放在烤盘上
20、烤箱预热180度,中层180度20分钟
21、烤好后,放在烤架上放凉一下
22、这款酥到掉渣的油酥饼就做好了
23、掰开一下,层层起酥又超级掉渣,真是让你回味无穷,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
24、再来一张,层层酥脆掉渣,薄如蝉翼,只能用手托着吃,要不然会掉一身酥皮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家里没有黄油,用现有的葵花籽油代替效果也是棒棒哒~色香味俱全,获得一致好评,让我激动了好一会儿,感谢楼主分享的食谱~家里没有黄油,用现有的葵花籽油代替效果也是棒棒哒~色香味俱全,获得一致好评,让我激动了好一会儿,感谢楼主分享的食谱~笔记
花生油、橄榄油、葵花籽油……这么多油到底该买哪种?一文说清!先说答案版
多不饱和脂肪酸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又优于饱和脂肪酸。
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3 多不饱和脂肪酸又优于 n-6 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比动物性食用油(如猪油),植物性食用油更健康。动物性植物油摄入要注意控制量。调和油的营养成分分配更合理。
选购食用油时,只要是符合国标的都可以食用,注意不要买小作坊土法压榨的油。采购时尽量买小包装,3 个月内使用完。
烹饪时,注意每日总摄入量在 25~30 克之间,控制油温不要过热,少用煎炸等烹饪方式。已经用过的油,不要重复使用。
大豆油
优点:富含维生素 E、维生素 D 和卵磷脂,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且价格是更便宜的。
缺点:容易氧化酸败,保质期最长只有一年。
适合:炖煮、炒菜。
不适合:高温爆炒、煎炸。
玉米油
优点:且富含维生素 E、胡萝卜素、谷固醇和磷脂,对防治“三高”及并发症有一定辅助作用,价格也相对便宜。
缺点:耐热性较差。
适合:炖煮、炒菜。
不适合:高温爆炒、煎炸。
花生油
优点:具有独特的花生香味,并且维生素 E、胆碱、甾醇、磷脂的含量丰富,可预防皮肤皲裂老化,改善血液胆固醇代谢,防止形成血栓,预防动脉粥硬化和冠心病,改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缺点: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毒素,土法榨制的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很容易超标。
适合:日常炒菜、炖煮、凉拌、短时间煎炸。
不适合:长时间煎炸。
菜籽油
优点:具有独特的清香,并且富含维生素 E、胡萝卜素、磷脂等,具有一定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作用。
缺点: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芥酸,芥酸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毒素,应当优先考虑购买无芥酸或芥酸含量低于 3.0% 的菜籽油。
适合:日常炒菜、炖煮。
不适合:高温爆炒、长时间煎炸。
葵花籽油
优点:富含维生素 E,还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绿原酸。
缺点:不耐热,在煎炸或反复受热之后容易产生有害物质。
适合:炖煮、炒菜。
不适合:高温爆炒、煎炸。
橄榄油
优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缺点: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并且价格很贵。
适合:精炼橄榄油适合炒菜、炖煮,初榨橄榄油适合凉拌。
芝麻油
优点:香味浓烈,还含有芝麻酚、芝麻素等天然抗氧化剂。
缺点:香气不能经受高温加热。
适合:凉拌、蘸料,或者做汤时添加几滴。
不适合:炖煮、炒菜、高温爆炒、煎炸。
一直以来,食用油让美食爱好者又爱又慎。油炸、油煎等高油食物香脆可口,极易征服人的感官和味蕾。但这些食物吃多了,又对身体健康明显不利,会使罹患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陡然升高。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版)》推荐,居民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需要控制在 25~30 克。<1>然而,光做到这一点还不够,25~30 克食用油不是随便吃哪种油都行,健康饮食对食用油的构成成分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食用油应该怎么选、怎么吃?各个品种的食用油之间有什么区别?哪种油更好?长期只吃一种 *** 不行?这些问题,我们今天都来一一解答。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油脂中的三种脂肪酸
人体的需求量有差别
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烹调用的食用油里 99% 以上的成分都是脂肪,脂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脂肪酸上。油的脂肪酸可以分为三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三种脂肪酸,人体都是需要的,但需求量并不一样。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我们摄入的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约为小于 1:1:1(具体来说,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1,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小于 1)。<2>那么不同脂肪酸对人体有何影响呢?
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人体自身也可以合成,若再从外界过量摄取,容易产生肥胖。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会导致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让血液变得黏稠,继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对心脑血管的健康。
现代的饮食结构中,我们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的概率极大,所以要对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和儿童日常摄入的热量中,饱和脂肪酸的占比不能超过 10%。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是更健康的脂肪酸,有助于降低人体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和提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血脂,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指 n-9 系列脂肪酸,人体自身可以合成,而且它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肪酸了,所以它不需要通过食物特别地摄取,不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含有两种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亚油酸(属于 n-6 多不饱和脂肪酸)和 α-亚麻酸(属于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来源有限,只在海鲜、坚果和个别品种的植物油(如亚麻籽油、胡麻油)中含量比较丰富,要注意额外补充。
n-6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食物中广泛存在,来源很多,人体虽然需要,但实际上我们的日常饮食中,n-6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往往是过高的,而大量摄入 n-6 多不饱和脂肪酸反而对身体是不健康的。
只有当 n-6 多不饱和脂肪酸和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均衡时,才对身体健康最为有益。研究表明,n-6 和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的比例更好保持在 1:1 到 4:1 之间。
综上所述,油类中的三种脂肪酸中:
1. 多不饱和脂肪酸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又优于饱和脂肪酸。
2. 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3 多不饱和脂肪酸又优于 n-6 多不饱和脂肪酸。
因此我们在选择食用油时,应当关注这几种脂肪酸的优先级别。
各种食物油之间区别
主要是脂肪酸构成不同
市面上常见的食用油,可以分为动物性食用油和植物性食用油两大类。动物性食用油来源于天然动物油脂,常见的有猪油、牛油、黄油等,一般在常温下呈固态。
植物性食用油是来源于天然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常见的有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橄榄油、芝麻油。
常见的食用油的营养型分类:
数据来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动物性食用油都属于高饱和脂肪酸类,其中的胆固醇含量也较高,不建议过量食用。但动物性食用油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它们也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其他营养成分,例如,奶油和黄油里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 A ;猪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 A、D、K、B6、B12;猪油还可帮助通肠道,对于便秘之人来说,可缓解便秘。
国外营养学家还发现动物性食用油中还含有脂蛋白,具有延长寿命的作用。所以动物性食用油不是完全不能吃,而是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其摄入的热量不能超过日常总摄入热量的 10%。
而植物性食用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因此,优先选择植物性食用油作为日常烹饪用油,的确是更好的选择。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对于几种常见的植物性食用油的其他营养成分、优缺点及适合哪种烹饪方式,我们也给大家总结出来了:
大豆油
优点:富含维生素 E、维生素 D 和卵磷脂,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且价格是更便宜的。
缺点:容易氧化酸败,保质期最长只有一年。
适合:炖煮、炒菜。
不适合:高温爆炒、煎炸。
玉米油
优点:且富含维生素 E、胡萝卜素、谷固醇和磷脂,对防治“三高”及并发症有一定辅助作用,价格也相对便宜。
缺点:耐热性较差。
适合:炖煮、炒菜。
不适合:高温爆炒、煎炸。
花生油
优点:具有独特的花生香味,并且维生素 E、胆碱、甾醇、磷脂的含量丰富,可预防皮肤皲裂老化,改善血液胆固醇代谢,防止形成血栓,预防动脉粥硬化和冠心病,改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缺点: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毒素,土法榨制的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很容易超标。
适合:日常炒菜、炖煮、凉拌、短时间煎炸。
不适合:长时间煎炸。
菜籽油
优点:具有独特的清香,并且富含维生素 E、胡萝卜素、磷脂等,具有一定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作用。
缺点: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芥酸,芥酸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毒素,应当优先考虑购买无芥酸或芥酸含量低于 3.0% 的菜籽油。
适合:日常炒菜、炖煮。
不适合:高温爆炒、长时间煎炸。
葵花籽油
优点:富含维生素 E,还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绿原酸。
缺点:不耐热,在煎炸或反复受热之后容易产生有害物质。
适合:炖煮、炒菜。
不适合:高温爆炒、煎炸。
橄榄油
优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缺点: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并且价格很贵。
适合:精炼橄榄油适合炒菜、炖煮,初榨橄榄油适合凉拌。
芝麻油
优点:香味浓烈,还含有芝麻酚、芝麻素等天然抗氧化剂。
缺点:香气不能经受高温加热。
适合:凉拌、蘸料,或者做汤时添加几滴。
不适合:炖煮、炒菜、高温爆炒、煎炸。
食用油换着吃
不要长期吃同一种
综合考虑下来,每个品种的植物性食用油都有自己独特的营养价值,所以食用油要换着吃,不要长期吃同一种。
但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买油都是买一大桶,要吃好几个月,在这几个月里,三种脂肪酸的摄入构成比例也是失衡的。换油的时候还要考虑下次买什么油,思考起来也比较麻烦。这种情况下,调和油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调和油是根据需要、把这些不同的植物油混合到一起、配置成的食用油。理想的调和油,通过不同植物油之间的配比,使三种脂肪酸的比例构成更加健康、均衡,它整体的营养价值会比单一品种的植物油营养价值高一些。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调和油虽然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也要注意:同一种调和油也只包含特定的几种植物油,经常吃的话,多样化的效果并不会特别理想,所以即使是吃调和油,也建议换一下品种,不同品种的调和油搭配起来吃。
而且调和油也要看是哪几种油相互调和,如果三种脂肪酸的比例构成失去了平衡,比如参与调和的都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n-6含量丰富的品种,却缺少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的品种。或者用来参与调和的其中一个品种占绝大部分,而另外的品种只占一点点。那么长期食用这些调和油实际上达不到均衡摄入脂肪酸的效果。
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2716-2018)》要求“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标签标识应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4>,我们应当关注标签中各单一品种植物油所占的比例。如果还有标注各种脂肪酸的比例,就能看到它的配比是否科学了。
我们摄入的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小于 1:1:1
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部分市售的调和油,其脂肪酸比例并不是 1:1:1,大家在购买时要注意查看比例。
没有哪种食用油是十全十美的。推荐大家在选购食用油时,不仅单一品种的食用油要换着吃,即使是买调和油,也要尽量换着吃。经常混搭摄入,才能吃得营养又健康。
食用油选购和烹饪时
还要注意这些
食用油选购时
- 看质量等级
食用油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4 个等级(橄榄油是个特例,分为初榨橄榄油:特级、中级、精炼、混合)。那么是不是等级越高,油的品质就越高呢?其实不尽然。
一、二级食用油纯度高,杂质少,颜色澄清,香味和口感较淡,烹饪时油烟较少,适合高温爆炒、油炸。但缺点是精炼程度太高了,造成油脂里的营养成分有所损耗。
三、四级食用油刚好相反,它们纯度低,杂质多,颜色较深或有适当浑浊,香味和口感较浓,烹饪时油烟较大,更适合低温烹饪。但它们的优点是更大程度保留了油脂里的营养成分。
无论是哪级油,只要符合国家的标准,都是可以正常食用的。我们可以根据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对风味的需要和不同的烹饪方式来进行选择。
- 看加工工艺
压榨油是采用物理 *** 把油脂从原料中分离出来,保留了更多的营养物质,压榨工艺的成本更高,价格也更贵。浸出油则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工艺提纯得到的油脂,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价格相对便宜。
很多人喜欢压榨油,觉得这样更健康;不喜欢浸出油,觉得会残留化学物质。实际上不用过于担心,只要是符合国标的食用油,选择正规商超的大品牌购买,就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但要注意的是,不要选购来历不明的散装油,不要选择小作坊土法压榨的油。
- 看生产日期、保质期
生产日期越近的越好,保质期越远的越好。一般食用油的保质期都是 18~24 个月,要在阴凉、干燥、避光、密封保存。
- 尽量买小包装
食用油开封后,会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加速油的变质。所以尽量买小瓶包装的食用油,每次用完油都要盖好盖,开封后更好在 3 个月内使用完。
食用油烹饪时
- 控制总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推荐,居民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需要控制在 25~30 克之间,出于健康考虑,这个推荐数值建议严格遵守。
- 控制烹饪油温
不要等到油冒烟时才放食材进去烹调,因为一些食用油,像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特级初榨橄榄油、核桃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紫苏油、葡萄籽油等,都不适宜高温烹饪。
- 控制烹饪方式
少使用油煎、油炸等烹饪方式。油煎、油炸不仅会产生包括反式脂肪酸在内的有害物质,而且增加了油脂的摄入量,其香味和口感也使得我们容易吃过量,进一步造成代谢性疾病。
其实,少油也能烹调出可口的菜肴,烹饪方式应尽量以蒸、煮、焖、炖、炒为主,少油煎、油炸,可用空气炸锅代替油炸。
- 每次都使用新油
不少家庭都会把炸完食物后的油保存起来,继续炸别的食物或者用来炒菜。但反复煎炸的油很容易产生致癌物,如反式脂肪酸、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等,长期食用会带来健康隐患。专家建议,无论用什么烹调方式,油都只建议使用一次,每次用食用油的时候都要使用新油。
最后,愿大家看完这篇内容,都能对食用油的挑选和使用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做到用油、吃油健康!
参考资料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版)
<2>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7 版)
<3> 杨月欣主编.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 第 6 版. 之一册, 第二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 GB 2716-2018.
策划 ***
作者丨曾心月 科普创作者
审核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深度干货」黄油怎么挑怎么买?收好这一篇,10分钟帮你攻略它只要你决定开始玩烘焙,你绝对绕不过这两个字:黄油。
挤花曲奇酥松的口感,茶餐厅里更受欢迎的冰火菠萝油的咸甜碰撞,路过面包店时空气中醇厚的香味......其实,这些都归功于烘焙中必不可少的黄油。
黄油英文名叫 butter,据说最早源于草原游牧民族,至今已纵横人类餐桌至少有3000年,不仅气味香醇,而且其营养价值还是奶制品之首。作为一种基础烘焙原料,新手对它一定有诸多疑问,今天小编就试图用最简单实用的方式帮你搞懂这块油!
黄油按不同的 *** 工序、用途和成分,可以细分成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有天然动物黄油、天然植物黄油,以及有盐黄油、无盐黄油、发酵黄油和无水黄油。
动物黄油
俗称“牛油”,是由牛奶提炼而成的油脂,冷藏时是坚硬的固体状态,放置在28℃下会逐渐软化(此时可以通过搅打使其体积膨大,即“打发”),放置在超过34℃的环境下则会融化成液态。
植物黄油
英文名为 margarine,又称人工奶油、人造黄油,以及音译的玛琪琳、麦琪林。植物黄油不是真正的黄油,是将植物油部分氢化以后,加入人工香料模仿黄油的味道制成的黄油代替品,在一般场合下都可以代替黄油使用,拥有较灵活的熔点。
* 比较
1. 从烘焙西点的难易度和成品形态来看,使用植物黄油可能会更胜一筹;
2. 从成品口感来看,使用植物黄油会导致口感生硬,使用天然动物黄油则口感较香醇绵甜;
3. 从健康角度来看,由于植物黄油在 *** 过程(植物油部分氢化)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所以动物黄油是更好的选择。
*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会提高血液中的坏胆固醇(LDL)含量,降低好胆固醇(HDL)的含量,研究表明,每多摄入2%的反式脂肪酸,换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提高23%,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会诱多种疾病,对人身体发育有不利影响。
无盐黄油
烘焙配方中的黄油一般默认为是无盐黄油。无盐黄油保持了淡味的黄油原味,更适合于烹饪、烘焙。
有盐黄油
有盐黄油与无盐黄油的区别在于有盐黄油含有大约1.5%的盐分,相应的乳脂含量少一些,水分含量基本一样,主要用于直接涂抹面包。
发酵黄油
相比于普通黄油质地要软很多,入口即化,具有发酵后特有的乳酸味且奶香味更浓,可以增加成品中的风味。
无水黄油
又名起酥黄油,多为片状。由于含水量极低甚至没有,其起酥性较好,多用于 *** 牛角包、拿破仑酥、千层酥等需要开酥的面团。
关于黄油的知识点已经学习完毕了,我们来聊点儿实用的:市面上的黄油千千万,如何挑选适合你的那一块?常见黄油品牌阅兵,请收好!
优点 生食有酸奶味,酸奶的清香, *** 出来的曲奇奶香味浓且口感酥脆。
不足 室温软化时间较久,初次打发蓬松度较低,曲奇面团较硬。
价格区间 13~25元/100g
优点 闻起来有种芝士的香味,清香不腻,曲奇面团较软好挤花,奶味较浓。
不足 室温软化时间较久,初次打发蓬松度较低。
价格区间 14~20元/100g
优点 入口即化,打发蓬松度高。
不足 生食用有点油腻,奶香味较淡。
价格区间 14~17元/100g
优点 奶香味浓,价格亲民,打发蓬松度较好, *** 的曲奇较酥脆。
不足 生食味道较腻,后味有点腥,曲奇面团较硬。
价格区间 9.5~12.5元/100g
优点 打发后味道还好, *** 的曲奇酥脆。
不足 生食有点腻,奶味一般。
价格区间 8.5~10元/100g
优点 室温软化快,曲奇面团很软, *** 曲奇酥脆。
不足 生食口感较油腻厚重,有点腥味。
价格区间 8~10元/100g
黄油主要有三种状态,冷藏时较坚硬的固体、室温软化的固态,以及融化后的液态。根据不同的状态,黄油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技巧。
打发黄油前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将黄油软化,软化不够饼干面团状态偏硬,不易挤花;软化过度则饼干面团会过油过软不易成形,蛋糕面糊容易油水分离。
使用 *** 提前把黄油从冰箱取出,切小块后放到室温下回温,让黄油软化到能用手指在黄油上按出痕迹的程度即可。冬天可以用隔水加热,但是要时刻注意黄油软化程度。
注意 其他一起使用的食材也须是室温状态,如:冰鲜奶、冷鸡蛋都需要提前恢复室温状态。如果软化过度至融化可以放入冰箱重新凝固成固体。
适用于 各类饼干和磅蛋糕。
在受热烘烤过程中,面团里的黄油颗粒融化水分蒸发,使面粉形成许多薄薄的分层,即酥皮。
使用 *** 只需要在面团处理好后,将黄油从冰箱拿出来,切片直接加入面团,此时黄油不会太软从而便于擀面。
注意 如果擀面过程中室温较高黄油融化,可将面团放入冰箱过会再擀。
适用于 派皮、司康饼、可颂及其他酥皮类甜点。
黄油加热至超过36摄氏度便会融化成液体,可以用来增添香气和湿润的口感,并让成品色泽更加漂亮。
使用 *** 将黄油切成块,装进碗中放入微波炉微波加热约15秒,或隔水加热慢慢融化。
注意 加热融化的黄油要降温后再倒入面糊,否则蛋糕会失去弹性,而饼干口感则会偏紧实。
适用于 海绵蛋糕、松饼、布朗尼、玛芬蛋糕。
黄油不易变质,但是要防止其氧化。如果将黄油放到冰箱冷冻层,虽然不会变质,但黄油内的水会被冻成冰渣,从而影响其质地。刚买回来的黄油外有一层锡纸,不要破坏这层锡纸,可以一直包裹好黄油使之不被氧化,同时注意将黄油与其他有强烈异味的食物分开,放在冰箱冷藏区保存。
学了新知识,掌握了 tips ,最重要的当然是学以致用啦,下面附赠一个布朗尼黄油蛋糕食谱,祝大家玩儿得开心!
1. 用铝箔包裹住10厘米x 20厘米(4×8英寸)的面包盘,将烤箱预热至180摄氏度。
2. *** 布朗尼,低温融化巧克力和黄油。
3. 取出并稍微冷却,加入红糖搅拌均匀。
4. 加入鸡蛋,拌匀。
5. 过筛加入面粉,以翻拌的手法混合均匀。
6. 将面糊倒入准备好的铝箔面包盘,在预热的烤箱中烤15分钟,取出。
7. *** 黄油蛋糕,将糖加入软化的黄油中打发。
8. 两个鸡蛋分次加入,每次搅打均匀后再加入另一个。
9. 翻拌过筛的面粉和发酵粉,再加入鲜牛奶,混合均匀形成面糊。
10. 将黄油蛋糕面糊涂抹在布朗尼上。在160摄氏度的烤箱中烘烤25-30分钟直至烤熟。
如果有其他疑问请在下方留言给我们
看到后尽力回复大家,
不想错过推送?
想随时随地查看精彩配方?
那就赶快加入关注吧!
(注:本文部分图片源于 ***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没想到,这些食物都是“藏脂高手”!不想长胖就少吃
来源:上海 *** 辟谣
给人提供能量的营养中,脂肪的能量密度是更高的,1 克脂肪给人提供的能量是碳水和蛋白的 2.25 倍,所以脂肪也最胖人。
一些常见的、被认为营养价值丰富的食物,其实脂肪含量也很高,但却看起来披着“健康”的外观。那么,到底哪些食物是“藏脂高手”呢?
雪花牛排
除了煎牛排时放的油,其实牛排本身也很藏油,常见的牛排有沙朗牛排、菲力牛排、纽约客牛排、雪花牛排。
前三者的脂肪含量分别为 8.3 克 /100 克、10.7 克 /100 克、10.8 克 /100 克,但是雪花牛排的脂肪含量却能高达 23 克 /100 克,白色的脂肪像大理石纹一样均匀分布在瘦肉间,煎的过程中白花花的脂肪却能熔化渗入瘦肉中,能感受到牛排的浓香、柔嫩、多汁,却注意不到它的脂肪。
这些脂肪主要是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对心脑血管不友好。
蔬菜沙拉
蔬菜的确低脂,可沙拉酱高脂,某款沙拉酱脂肪含量便高达 76.5%。如果 1 份蔬菜沙拉里放 25 克沙拉酱,全天烹调油更高推荐量的 2/3 就已经轻松下肚。可让厨师将沙拉酱单独放小碟里,自己决定放多少;或者改成蒜醋汁,做成中式大拌菜。
浓汤
很多人都喜欢喝西餐厅的汤,比如南瓜浓汤和蘑菇浓汤。为什么这两种汤都那么浓香呢?主要是黄油、奶酪、奶油的功劳。
浓汤里到底有多少脂肪?不同餐厅配方不同,某 APP 给出的蘑菇浓汤配方配料:口蘑 65 克、奶酪 20 克、黄油 10 克、鲜奶油 55 克、面粉 12 克、盐/鸡粉适量。煮汤过程中脂肪可以和水融合在一起,家里煮的排骨汤的乳白色就是脂肪和水融合的结果。南瓜或蘑菇浓汤里,膳食纤维还能吸附一部分脂肪,所以很多脂肪看不出来。
土豆泥
土豆泥也高脂?土豆捣成泥,加少许油和盐,确实并不高脂,但这样做不出西餐厅土豆泥的浓香味儿?因为缺少土豆泥的重要配料黄油、淡奶油。某做饭 APP 中一款土豆泥食谱有 4000 多人都做过。其中黄油的量是土豆的 30%。
如果已经点了面包或意面做主食,更好别再点土豆泥。在家里想吃有浓香的土豆泥,可以加少许黄油,用配方奶粉替代淡奶油。
披萨
披萨能拉丝是因为加了奶酪,脂肪含量已经很高。西餐厅做披萨,和面时也会加黄油,一般 100 克面粉至少加 10 克黄油,这是藏起来的脂肪;肉馅的披萨则能量更高。在家做披萨和面时尽量不要放黄油。
糕点
月饼、蛋挞、蛋黄酥、板栗饼等脂肪含量都不低,比如口感很酥的蛋挞皮,脂肪含量就很高,某品牌蛋挞皮的脂肪含量高达 22.4%。
某款常见的五仁月饼的营养成分表中,一块月饼大约是 100 克,全吃下去将会摄入约 14.2 克的脂肪。买糕点的时候,不妨看看营养成分表,选脂肪含量相对低点的一款。
很多人心目中的健康食品粗粮饼干也是藏脂高手。本以为吃起来会很“刮嗓子”,可实际上大多粗粮饼干的口感都不错,吃起来一点也不粗糙,就是因为加了很多油,热量不低。比如某款粗粮饼干,脂肪含量高达 34g/100g,而且还主要是精炼植物油和起酥油,含有反式脂肪酸。
常见的面包中,也要避免“藏脂高手”,近日,清华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发布了一则视频,提醒大家,有4种面包建议少吃:
巧克力夹心面包
顾中一对比了综合超市货架上所有的40款面包,其中3款巧克力夹心面包脂肪含量最为夸张,高达30%,一个120g的面包热量在600kcal以上。
也就是说,如果早餐吃了一个巧克力酱夹心面包(约120g-150g),那这一天的脂肪摄入量就要好好控制了,因为可能在早餐就吃进去了接近40g的脂肪。
巧克力夹心面包一般都是用的代可可脂巧克力酱,所谓代可可脂巧克力酱,不像真巧克力那样是可可豆做的,而是用多种植物油、动物油制品与糖、香精复配出来模仿巧克力风味的,其成分绝大部分是脂肪,也不含有真巧克力中那些有益健康的酚类抗氧化物质。
牛角/可颂,丹麦面包,手撕包,起酥面包等
这类面包的脂肪含量仅次于巧克力夹心面包。大家看到的层层叠叠、酥酥脆脆的酥皮、分层,是裹入了大量黄油再多次折叠才形成的。这类面包 *** 相对复杂,不仅面团本身要加入砂糖、黄油、鸡蛋,和好面团后还要把它擀成薄片状,再大量涂上黄油,然后反复折叠。这样当面团被烘烤时,水分蒸发,黄油融化,就会出现一层一层的效果。要想酥脆,黄油用量可以达到面粉的50%甚至70%。
丹麦面包,同样需要大量裹入黄油来达到酥脆的效果,而且很多时候还会再配上一些高糖高油的馅料,比如奶油夹心或者代可可脂巧克力酱夹心,不健康BUFF叠满了。碰上面包名字带“丹麦”两字的都要留意一下,比如还有“丹麦菠萝包”,同样是大量油脂撑起来的酥脆。辨认特点是这种面包表面不光滑不饱满,而是能看到层层叠叠泛着光泽的褶皱,面包坊里看到这种面包,没附上营养成分表你也该知道是热量炸弹。
超市里的这类面包,品名一般叫牛角包、手撕面包、起酥面包、酥皮面包之类的,不过一般舍不得用黄油,而是植物油代替。为了让价格低廉的植物油也起到类似黄油的效果,大多需要经过氢化等工艺的处理,虽然现在厂家都很注意降低反式脂肪酸产生了,但成品也会包含大量饱和脂肪,还是不健康。
椰蓉面包
椰蓉,是椰肉榨汁后剩余的残渣烘干后的制品,其本身脂肪含量就很吓人,高达45%-60%,而且绝大部分是饱和脂肪,同时,椰蓉口感发干,为了更好吃,面包部分也会增加油润度。
肉松面包
市面上的肉松主要是用肉粉和豆粉进行配比的产品,蛋白质含量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要让肉松粉牢牢黏附在面包表面,并营造出和谐的口味,无论面包坊还是超市卖的肉松面包,都免不了要添加大量的沙拉酱或者奶黄酱。
比如某品牌一款肉松面包就标明了沙拉酱含量≥23%,沙拉酱用量是远超肉松粉的。
哪些面包是值得推荐的?
全麦面包,用全麦粉制成,相比普通小麦粉要健康,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蛋白质都更高,不过市面上自称是全麦的面包良莠不齐,挑选时,可以选择全麦粉排在配料表第1位的,尤其是明确标出全麦粉添加量的更好,同时不加糖或糖在配料中排得比较靠后的即可。
硬质面包,也叫硬欧包,是面包中最健康的一类,因为原料材料很单纯,只有:面粉,酵母/苏打,盐,和水。无油,无糖,无蛋,无各种其他,熟成过程也是单纯的烘烤。比如法棍面包、意大利恰巴塔、德国碱水包和贝果等都属于这类。
「科普」黄油是奶油吗?黄油是怎么来的?首先在这里先跟大家说下黄油是不是奶油?
在我们国家的标准里,黄油就叫做奶油。而黄油可以理解为民间的叫法,并非为官方认可的。平时大家见到的任何烘焙配方里,“ 奶油 ”二字,不用怀疑,它多半指的是黄油。也可以理解为黄油是牛奶里面提炼的油脂,简称奶油。通俗的说法里“ 奶油 ”指的是裱花奶油,比如生日蛋糕上涂抹的那种。但实际上,这种裱花用的“ 奶油 ”在国家标准里应该叫做“ 稀奶油 ”,英文名是Cream,商品名一般为“ 鲜奶油 ”(其中又可以分为淡奶油与浓奶油)。
这里一定要分清楚,“ 淡奶油或稀奶油 ”和 “ 奶油 ”完全是两种东西!它们是不一样的。
现在就和大家分享和解析什么是黄油,黄油是怎么形成。
黄 油
黄油
黄油,英文名为butter。有些地方又把它叫做“牛油”。黄油中大约含有80%的脂肪,剩下的是水及其他牛奶成分,拥有天然的浓郁乳香。黄油在冷藏的状态下是比较坚硬的固体,而在28摄氏度左右,会变得非常软,在34摄氏度以上,黄油会溶化成液态。
黄油,在蒙古语中称“希日陶苏”,其味道独特纯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蒙古牧民招待宾客的佳品。黄油可以从蒙古奶皮子里提取,可以从稀奶油里提取,也可以直接从鲜奶凝结出的油皮中提取。
黄油:分为天然黄油(动物性黄油)和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物性黄油)
天然黄油(动物性黄油):又分为无盐黄油和含盐黄油
天然黄油(动物性黄油)
天然黄油是从牛奶或者鲜奶油中提取出来的,对牛奶或稀奶油进行剧烈的搅动,使乳脂肪球的蛋白质膜发生破裂,乳脂肪便从小球中流出。失去了蛋白质的保护后,脂肪和水发生分离,它们慢慢上浮,聚集在一起,变为淡黄色。这时候,分离上层脂肪,加盐并压榨除去水分,便成为日常食用的黄油,也叫“白脱” (BUTTER)(牛奶中只溶于油而不溶于水的营养成分都包含在黄油中被提炼出来了)。每生产1公斤黄油至少需要22到25升奶。天然黄油中脂类的含量占到82%,即738千卡/100g。在这些脂类中有52.6g的饱和脂肪酸,23.5g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2g多种不饱和脂肪酸。
天然黄油富含维生素A(750μg/100g),它不仅仅有助于视力,还有利于拥有健康的皮肤,并且是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10g黄油足够满足一个孩子对于维生素A日常需求量的15%。黄油同样也是生成维生素D的源泉(1.3μg/100g),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中钙元素的吸收。
小贴士:一般在烘焙中使用的都是无盐黄油,如果使用含盐黄油,需要相应减少配方中盐的用量。但是,因为不同的含盐黄油产品里的盐含量并不一致,而且,根据黄油用量的多少还有计算上的麻烦,所以不推荐在烘焙中使用含盐黄油。
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物黄油)
植物黄油顾名思义,并非真正的黄油。它是将植物油部分氢化以后,加入人工香料模仿黄油的味道制成的黄油代替品,在一般场合下都可以代替黄油使用。而且,因为是人造的,所以,它拥有很灵活的熔点。不同的植物黄油,熔点差别很大。
植物黄油熔点较高
先回顾一下黄油的熔点吧。大概34度左右,28度的时候非常软,0-4度冷藏的时候非常硬。但植物黄油则大大不同。根据不同的品种,有的即使冷藏也保持软化状态,这类植物黄油适合用来涂抹面包;有的即使在28度的时候仍非常硬。
不建议用人造植物黄油
①植物黄油的之一个弱点就是香味和口感差。人工香料又怎么能比得上黄油的天然香味呢,而且,它的口感吃起来让人觉得不舒服。所以,如果想要做出档次高的西点,烘焙师们仍然坚持使用天然的动物性黄油。
②植物黄油的第二个弱点更为致命,植物油经过氢化后,会产生反式脂肪酸,早期人们对反式脂肪酸认识不够,所以植物黄油应用比较广泛。但随着现在研究的深入,反式脂肪酸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尤其是对心血管的危害极大。所以,能不用植物黄油,还是不要用。
油脂在烘焙原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消费能力的持续增长,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健康性。烘焙食品中使用的各种植物油脂为了在最终产品中表现出良好的色泽、风味,普遍添加了色素、香精、抗氧化剂等;但是还是提倡使用天然黄油才是向消费者提供" 天然绿色 "的健康产品。
后续还有关于淡奶油(鲜奶油、稀奶油)的文章,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我哈~
以上关于面黄油的知识点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看到这里的朋友也别忘了点个赞哈<送心>
壹邦小知识:猪油和黄油有什么区别 猪油可以代替黄油吗黄油和猪油这两种油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油类,可能猪油在普通人家要更常见,用来炒菜特别的香,那么猪油和黄油有什么区别?猪油可以代替黄油吗?
猪油和黄油有什么区别
*** 方式不同
黄油也称奶油,是从牛奶中分离出的油脂,是面包、饼干、蛋糕中很好的原材料,还常被用来当做固体油脂的基准。猪油是猪的背、腹皮下脂肪和内脏周围的脂肪,经提炼、脱色、脱酸精制而成。猪油的起酥性较好,但融合性差,稳定性也欠佳,常用作乳化剂的原料。
用途不同
黄油是做烘焙用的,面包,饼干,披萨都能用到。猪油做中餐的,主要炸东西,也叫大油。
猪油可以代替黄油吗
视情况而定。
黄油的使用 *** 有两种,一种是打发使用,另一种则是不需要打发直接使用。黄油做某些面点,需要打发使用的,猪油是代替不了黄油的。而不打发使用可以用猪油代替,例如 *** 冷冻饼干的时候,一般黄油是不需要打发可以直接使用的情况下,可以用猪油代替,而这个时候黄油的作用则是增加饼干的味道,所以这里就由个人喜好决定了。
黄油和猪油哪个健康
如果是从油脂健康的角度来说,用黄油做菜会比猪油做菜好。
黄油和猪油的营养价值都非常的高,二者的成分本身就有一定的差异,黄油主要是通过牛奶进行相应的提纯等工序 *** 而成的,而猪油则是通过猪肉的压榨以及提炼所得来的,所以二者的营养价非常高,还有很多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等,但是因为黄油是从牛奶中提炼的,维生素含量会比较高,所以猪油和黄油相比较来说黄油会相对更健康一点,但是要注意不能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