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还有哪些风俗 简短,端午节还有哪些风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32 0
6月22日端午节,老话说“端午食5宝,不富也安康”,“5宝”指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一个美食与养生并重的节日。大家都知道,在端午节这一天,是要吃粽子的。其实,除了粽子以外,还有很多的饮食习俗。俗语说:“端午食5宝,不富也安康。”那么,这里的“5宝”指的是哪些美食呢?

一、鳝鱼

鳝鱼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它富含高蛋白质、低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鳝鱼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有滋阴补肾、养血 *** 的功效。此外,鳝鱼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空心菜炒鳝鱼的做法:

1. 准备好适量的鳝鱼和空心菜,将鳝鱼洗净切段,空心菜洗净切段备用。

2. 热锅冷油,将鳝鱼段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加入蒜末煸炒片刻,然后加入空心菜段翻炒均匀,淋入适量的酱油和盐,翻炒均匀即可。

二、咸鸭蛋

咸鸭蛋是端午节传统的食物之一,它富含高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D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咸鸭蛋可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此外,咸鸭蛋还有益气补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咸鸭蛋黄炒大虾的做法:

1. 准备好适量的咸鸭蛋黄和大虾,将咸鸭蛋黄捣碎备用,大虾剥壳去虾线洗净。

2. 热锅热油,放入大虾煸炒至变色,加入咸鸭蛋黄碎炒匀,使其均匀裹在大虾上,加入适量的盐,翻炒均匀,直到大虾熟透,出锅前撒上一些葱花作为装饰即可。

三、绿豆

绿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它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B、维生素C和矿物质。在端午节,绿豆常用来 *** 清凉解暑的食品,如绿豆汤。绿豆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降低体温。

枸杞菊花绿豆汤的做法:

1. 将适量的绿豆洗净,加入适量清水,浸泡2小时以上。

2. 把浸泡后的绿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绿豆熟烂,加入适量的枸杞和菊花,继续煮沸1-2分钟,关火后加入适量的 *** 搅拌均匀,待 *** 完全溶解即可享用。

端午节还有哪些风俗 简短,端午节还有哪些风俗-第1张图片-

四、大蒜

大蒜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也是端午节中常用的食材之一。大蒜富含大蒜素、维生素C、锌和硒等营养物质。它具有抗菌消炎、降血脂、抗氧化等多种功效,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血管健康。

腌糖醋蒜的做法:

1. 准备500克新鲜大蒜子,去掉表皮,将蒜子放入容器中,加入15克食盐和适量凉白开,搅拌均匀。腌制2天后,将蒜子转移到凉白开中,浸泡24小时。

2. 混合200克 *** 和300毫升米醋,搅拌至 *** 溶解,将浸泡过的蒜子放入密封玻璃瓶中,倒入糖醋液,确保蒜子被液体覆盖,盖紧瓶盖,静置15天,让糖醋蒜入味,即可食用。

五、艾糍

艾糍是端午节传统的汉族特色食品,由糯米和艾草制成。艾草富含挥发油、维生素A、维生素C、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艾草具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驱寒保暖和改善血液循环。

艾草糍粑的做法:

1.艾草洗净,放入开水锅中,加入少许小苏打,将艾叶煮软烂,然后捞出过凉,用料理机打成汁,然后加入糯米粉搅拌均匀,揉成团后,盖上保鲜膜醒发10分钟。

2. 准备好竹叶或荷叶,将揪一小块糯米粉面团,揉圆后按扁,包入叶子中,将包好的艾草糍粑放入蒸锅中,用中火蒸熟,大约需要20-30分钟,取出艾草糍粑,待其稍凉后即可享用。

在端午节这一天,不仅可以品尝以上美食,还可以搭配其他传统食物一同享用,如粽子、香菇等。通过合理搭配和适量食用这些美食,我们可以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健康的养生功效。

无论是鳝鱼、咸鸭蛋、绿豆、大蒜还是艾糍,它们都在端午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和功效,并运用巧妙的烹饪 *** ,我们可以在端午节这一特殊时刻,兼顾美食与养生,让我们享受健康和幸福的节日。

国风动画|佳节话端阳:这些习俗其实大有深意

*** 加载中...

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佩香囊……正值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些传统习俗背后的故事,您了解吗?让我们一起跟着民俗专家,走近端午传统文化,找 *** 俗习惯背后的文化记忆。

记者:孙青

报道员:母萌 周雨余 沈一帆

素材来源:上海市松江区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 *** 部 ***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除了划龙舟、吃粽子,你还知道有哪些?

#时光里的端午#

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大家比较熟知的就是划龙舟,包粽子,但是还有很多没怎么听说过的习俗也可以了解一下。

1. 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人们把 *** 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 *** 于门眉,悬于堂中。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

2. 洗草 *** 水: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 *** *** 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 *** 。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 *** 煮草 *** 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 *** 的 *** *** 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拜神祭祖: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

4.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 *** ,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5. 悬钟馗像:钟馗捉 *** ,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6. 悬菖蒲: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 *** 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 *** 物。

7.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8.躲端午: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在正午时分将艾条遍 *** 门窗。

9. 饮雄黄酒:饮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10. 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粽子,又叫做角黍。

11. 女儿回娘家: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出嫁的女儿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回家。

12. 送时:送时在端午节前送艾叶等草 *** 。

不同地方的习俗也不一样,你们那边端午节都有什么习俗呢?

端午粽飘香!这些端午习俗,你知道多少?





为进一步传承传统节日习俗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特地邀请了

英德市非遗传承人付桂云

手把手教大家包粽子

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首先根据个人口味准备好材料



▲在糯米里加入天然碱水,并搅拌均匀


▲将两片粽叶重叠在一起,卷成一个漏斗状,粽叶底部先放入三分之一的米。夹入蛋黄和五花肉或者梅菜。表面再填入米,不需太满,八分满即可,用手压实。上端的粽叶往下压,把米完全盖住,才不会漏米 。尾叶往一边折起,四角粽的形状就出来了。再用线从折起的叶片上下缠绕。多缠绕几圈,缠紧实后打结即完成。(具体 *** 作请看 *** )



端午节吃粽子,蕴 *** 家人朋友相聚团圆的浓浓真情,所以粽子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



愿市民朋友们

端午节安康


英德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陶心儿

编辑:陶心儿

编审:罗家裕

<

追光丨除了吃粽子,这些民俗运动也是端午节的传统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也是我国首个入选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

一提到端午节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吃粽子

事实上

端午节也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体育节日

从古至今

各地的端午节习俗很多都跟体育有关

提到端午节的传统民俗运动

你知道哪些?

【赛龙舟】

这是端午民俗运动中最知名的项目

已成为我国各地庆祝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6月22日,村民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蒋村龙舟胜会上划龙舟。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1980年

赛龙舟被列入我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

2010年

龙舟又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020年

在国际皮划艇联合会大力支持下

龙舟作为表演项目亮相

东京 *** 会皮划艇赛场

目前,龙舟运动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

龙舟也在努力争取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

参赛选手在2023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中。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

6月21日

2023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

在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县开赛

本次赛事共有9支国际队伍

6支国内队伍参赛

【射五毒】

五毒指的是

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

古人认为端午是五毒出没之时

便印画了这五种“毒物”

再用 *** 射之

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

辟邪除灾的愿望

2022年6月3日,在贵州省贵阳孔学堂举行的端午活动上,几名小朋友在体验“射五毒”。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在一些地方

射五毒也演化为“刺五毒”

项目形式也从射箭改为了 ***

2020年6月25日,在山东青岛市即墨古城,游客体验射五毒。新华社发(梁孝鹏摄)

贵州凯里市第十五小学

近日举办的庆祝端午节活动中

射五毒就是活动项目之一

*** 们手持 ***

掷向印有五毒图案的靶盘

活动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打马球】

在我国古代

这项运动主要流行于北方

顾名思义

就是骑在马上,一边奔跑

一边持棍把球打入球门

古人称之为“击鞠”

据记载

这项运动始于汉代

兴盛于唐宋

曹植《名都篇》中的诗句

“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描写的就是当时人们击鞠的场景

击鞠是北方人民的端午节庆游戏

与之相类似的端午民俗运动还有射柳

人们先将柳树干削去青皮一段

使之露白,作为靶心

然后参与者依次驰马拈弓射向靶心

【斗草】

社下烧钱鼓似雷,

日斜扶得醉翁归。

青枝满地花狼藉,

知是儿孙斗草来。

斗草最早见于文献是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

有“武斗”与“文斗”两种

“武斗”玩法大抵如下

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 *** 的草

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

并各自用劲拉扯

所摘草不断者获胜

6月21日,在重庆市璧山区秀湖公园内的九门仙侠小镇,游客身穿汉服体验斗草游戏。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所谓“文斗”

则是对花草名

女孩们采来百草

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

采的草种类多

对仗水平高的人获胜

如今

各地端午节庆祝活动中

各类民俗运动体验活动越发丰富

6月22日,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在北京龙潭公园体验射五毒。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人们在游玩体验过程中

品味传统文化魅力

畅享端午假期

记者:郑明鸿

来源: 新华社

端午将至,牢记这5大民间习俗,老传统不能丢,祈求平安驱邪避灾

  盼望着有一个小长假又要来临了,就是端午节,在民间这个节日还是非常受重视的,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那端午节有何而来?

  起初,这个节日是驱赶邪怪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于是人们就把端午节这一天做为纪念屈原的日子。

  端午节是每年固定的一个日子,五月初五,在这一天会有很多隆重的习俗,人们都会赶来凑热闹,祈福消灾,驱除瘟疫。

  习俗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的主要习俗,是当时古代诗人屈原投江之后,很多当地河边的百姓,闻讯来划上自家船,在江河里搜救 *** ,但是始终未寻得。

  所以人们就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这个时候,演变成了赛龙舟的赛事,热闹非凡。

  习俗二: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自己在家里包各种口味的粽子,有咸的有甜的,都非常好吃。

  而且端午节正是夏季的时候,河边都长出来芦苇叶,正是包粽子的好时机。另外,端午节之前,正是中考 *** 的关键时刻,很多考生家长就会包许多粽子,因为粽谐音“中”,寓意高中,祝所有考生考出好成绩。

  之前小编也发布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喜欢吃粽子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下之前的文章。

  习俗三:佩戴香囊

  在南方一些地区,很多人会给小孩佩戴香囊,里面放上一些朱砂、雄黄、香 *** 等等,飘溢着淡淡幽香,做成各种可爱好看的五彩形状。小孩子佩戴这个寓意着避邪驱瘟之意。

  习俗四:挂艾草

  民间有这样一句话“清明 *** 柳,端午 *** 艾”,端午节的菖蒲和艾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洒扫庭院,将菖蒲和艾草 *** 于门楣上面,挂在正堂,以驱瘴避邪。

  习俗五:悬挂钟馗像

  在古代,钟馗是中 *** 间传说中驱 *** 逐邪之神,人们认为他是正义的使者,是赐福镇宅的圣君,挂在家中祈求财富的 *** 。

  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就会挂起钟馗的神像,以驱邪魔,追求家宅平安。

  习俗六:点雄黄酒

  小时候,电视剧看多了,自然知道雄黄可以驱散蛇蚊等等,在端午节时,西北方的人就会将雄黄泡在酒里面,在小孩的耳朵、手腕、脚腕等等一些地方抹上雄黄酒,这种做法可以驱散蛇、蚊、蝎、蜈蚣等不上小孩身。

  习俗七:吃五毒饼

  端午节,人们会做一些饼,在上面印上五种毒虫,将它们吃下去,寓意避开害虫,驱散瘟疫。

  端午节不管是何种习俗,我们都应该尊崇,都是希望可以祈求平安,避邪驱灾。(琪琪)

端午节:抉发民族精神的重要节日

作者:周思明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姿多彩。每年端午节,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在历史发展演变中,端午节杂糅多种民俗于一体。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存在着习俗内容形式的差异,主要活动有赛龙舟、祭龙、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打午时水、食粽子、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其中赛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颇为盛行,走出国门后受到各国人民喜爱,并逐渐形成了国际 *** 赛事。端午食粽,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为中华民族影响更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端午节蕴藏着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基因,诸如“天人合一”自然观、古老星象文化、传统人文哲学等,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积淀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更融入了各民族非物质文化。比如,赛龙舟与食粽可谓自古传承、迄今不辍。为了将端午节及其不朽历史文化精神留住,2006年5月, *** 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 *** 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名录》。

端午节不仅铸造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端午文化还有广泛的世界影响力。比如在日本,每年公历5月5日,是日本人过端午节的日子,他们会吃粽子,并在门前挂出菖蒲草。在 *** 半岛,人们把端午节作为一个祭天的庆典。韩国人将“端午”称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

据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几位历史人物而设立。比如纪念伍子胥说,此说在江浙一带流传甚广;再比如纪念孝女曹娥说;而据东汉时期蔡邕《琴 *** 》记载,端午节乃为纪念先贤介子推而设立;但影响更大的,还是纪念屈原说。相传因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屈原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流放中,屈原写下忧国忧民的《离 *** 》《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划船捞救,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 ***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汇集岸边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打捞贤臣屈大夫时,纷纷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洞庭。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龙舟竞赛。百姓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身体,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由此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魅力和精神魅力。中华儿女既有谦谦然君子的温文尔雅一面,也有猛志固常在的刚烈骁勇一面。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与坚毅 *** 格,这是我们这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厚基础与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过数 *** 悠悠岁月,是极具传承价值的精神遗产;饱经风霜后的民族传统文化,呈现了优美与崇高兼容的仪态,深深镌刻在每位中华儿女的心田。

端午节是全世界华人的节日,通过一系列民俗活动,培养华人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增强人们的敬祖意识、家庭观念、爱国精神,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向心力,铸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几 *** 来,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血脉不断,就在于对伟大的中华文化经典的传承与弘扬。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积淀了独特可贵的民族 *** 格和文化认同。尤其置身于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国际环境日臻复杂、不稳定 *** 不确定 *** 明显增加的大背景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与意义就显得更为重大。

(作者周思明为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 ***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 *** 。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端午节将至,牢记这3个习俗,传统不能忘,寓意家人安康一整年

端午节将至,牢记这3个习俗,传统不能忘,寓意家人安康一整年

再有几天就要到端午节小长假了,有时连休3天,正好这几天全国都是高温酷暑,炎炎夏日在家休息几天好好放松一下。端午节是我 *** 间习俗,有些地方叫五月节,过去人们还有些不重视,以至于邻国都要把端午节变成他们的文化遗产了,所以这些年我们也开始大力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

要知道,端午节在我国已有数 *** 的历史了,最早时民间为了在端午节时祛邪祈福,因为这期间天气酷热,人们容易患上一些疾病,所以就有了这个传统。到了后来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投江,所以就有了端午节赛龙舟这项传统活动来纪念他。如今的端午节已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更要把它发扬光大。

下面就来看看端午节将至,牢记这3个习俗,传统不能忘,寓意家人安康一整年。

习俗1、吃粽子

我国从西汉时期就有记载食用粽子了,到了晋代更是官方规定了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因此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众所周知我国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很大,就连北方人爱吃的饺子,到了南方都是变成了汤圆,但是在端午节的时候,无论南北两地,都是吃粽子,而且粽子都是糯米 *** ,无非就是添加的配料不一样而已。

北方人爱在粽子里面加上小枣,而南方则是种类繁多,比如猪肉、鸭蛋黄、甚至海边还有添加海鲜等食材的。而且粽子的外观因为地域不同,形状也有所差异,北方一般都是三角形状的,而南方则有方形和长方形的,但是大家端午节吃粽子都是一个目的,就是祈求平安健康,这个传统习俗不仅影响着我国,就连东南亚和我们周边的邻国都有了吃粽子的传统。

习俗2、挂菖蒲和艾草

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还有悬挂菖蒲和艾草的习俗,一般都是挂在卧室门口或者大门的门口,其寓意也是为了驱走疾病,祈求全家的安康。同样和粽子类似,在我国北方一般是挂艾草,因为北方田间地头、河边山坡上都有生长这种艾草,端午前后正是艾草繁盛的时节,而菖蒲北方地区很少能看见,而南方则大量生长,所以南方端午节会挂菖蒲,北方则是艾草。

习俗3、喝黄酒

端午节饮黄酒也是一种习俗,在南方多个省份都能看到,这个时节正是南方蚊虫开始增多的时候,喝黄酒也是寓意驱除疾病,而且还会在身上涂抹雄黄酒,这样救恩那个避免蛇虫的叮咬。而在我国北方则是喝白酒,家里人会在端午聚餐庆祝佳节,不仅会有丰盛的美食,还会有上好的白酒。

下面也和大家分享一款南方人爱喝的黄酒和一款北方人爱喝的白酒。

古越龙山酒

这款黄酒在江浙一带非常有名,在绍兴已有数 *** 的历史了,本身黄酒就是我国最早的主流饮酒,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的酿造工艺,那时黄酒还是一种奢侈品,因为酿造工艺落后,需要大量的粮食才能酿出少量的黄酒,寻常百姓温饱都难以满足,所以酒根本喝不起黄酒,当时的黄酒里面的杂质也多,所以古人都是称为晒酒喝。

如今黄酒已成为大众消费品,而在市场上比较有名的就是这款古越龙山牌黄酒,在绍兴更是家喻户晓,因为看品质好,售价也实惠,很多当地人都爱没事时喝几杯,到冬季寒冷的时候,把黄酒加热后饮用,会感觉全身特别的温暖。

国康1935

这款白酒虽然在北方市场非常走俏,但却是产自南方的美酒,国康1935是贵州知名酱酒,产地就在茅台的故乡茅台镇,距离酒厂几百米就是酱酒的母亲河,这条流淌 *** 的赤水河不仅滋养了名酒茅台,也哺育了美酒国康1935。

当初酒厂为了酿出这款好酒,也是煞费苦心,用了6酿的工期,不仅工艺严格执行了茅台所用的坤沙12978技术,每一步还都是按照了飞天茅台的工艺流程所酿,其中原料都是本地优质红英子高粱,到了一年后酿酒结束时,此酒还要五年去陈存窖藏,因为茅台也是五年的窖龄。

此酒就是为了酿出和茅台一样的品质,所以才会每一环节都相同,如今在很多省份都能看到此酒的销售,在贵州本省更是称其为酱酒的二茅台,品质十分相似飞天,口带有浓郁的茅香,很多酒友还把此当成日常口粮酒,单位聚餐公司宴请也会用到此酒,因为它不仅江西纯正,窖藏的味道突出, *** 更是亲民。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文章的最后也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节又称“五毒日”,牢记:一些忌讳和事情,为家人祈福安康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与传统节日热闹喜庆的氛围不同,端午节是比较肃穆的,风俗活动的主旨是为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

古时端午也被称为“五毒日”,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驱赶毒虫,传说中白娘子就是在端午这天,误喝了驱虫的雄黄酒而显出原形的,那么什么是“五毒”呢?

按照中国古代传统说法,农历五月阳气正盛,“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高温的天气加上多雨的气候,虫蛇开始肆虐,尤其是蛇、蝎子、蜈蚣、蟾蜍和壁虎这“五毒”异常活跃,加上古代医疗条件不好,人们被毒虫叮咬后很容易致命,人们便想方设法的来躲避“五毒”。

民俗中“避五毒”的 *** 很多,可以是 *** 五毒图,也可以是五毒兜,还可以是五毒饼、五毒鞋,喝雄黄酒等等。

五毒图就是在红纸上画上“五毒”,并用五根针钉在自己的墙上,古人认为这样能将“五毒”刺死,以后就不会再横行了,再也不用担心“五毒”的侵扰。

还有一种最常见的“避五毒”民俗,并延续至今,端午节人们会在门上挂有驱虫效果的艾草或者菖蒲。

为什么悬挂艾草和菖蒲呢,艾草是一种中草 *** ,含有一种特殊香味的艾油,据说蛇虫害怕这种香味,在家门口悬挂艾草能驱赶蛇虫,农历五月也是艾草的生长旺季,其中所含的艾油量最多,去蛇虫的效果也更好,因此每到端午节前后,人们都会准备一些艾草用红绳将其 *** 在一起,挂在门上用来驱虫。

端午也有一些忌讳需要知道

一、一般情况下不说“端午节快乐”

每到传统节日,亲朋好友之间通常会互道“节日快乐”,但到了端午送祝福却不适合说“端午节快乐”,更好用“端午安康”或者“端午平安”等来代替。因为端午的历史渊源都是与纪念先贤有关,像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纪念屈原投江、伍子胥自刎等,都是比较沉重的,故而端午节不宜说“快乐”。

其次端午天气湿热 *** 容易诱发疾病,蛇虫也比较多,容易咬伤人,因此在端午时节向亲朋好友送祝福时,用“平安健康”代替“快乐”更恰当。

二、忌下河游泳

端午时节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湿热的环境只要不呆在空调房内,即使坐着不动也会热的满头大汗,很多人都会趁着放假去河边戏水游泳。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端午时节虽然属于仲夏,但却还没有入伏,气温还有些不稳定,河面的水温可能会经太阳照射后感觉比较温暖,但河里面的水温还是挺低的,如果在下河之后没有做好热身运动,直接下河腿脚可能会抽筋,而且越往深处水温也就越低,此时正好碰到腿脚抽筋可能就会发生危险,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其次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端午的吃粽子、赛龙舟等都是与纪念屈原有关的,而屈原又是投汨罗江而亡的,古人认为在端午这天下河游泳可能不太吉利,因此端午这天还是不要下河游泳,如果想游泳避暑更好选择游泳馆,为自己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三、按照民俗来说孩子要“躲端午”

由于古代的医疗条件较低,端午前后疾病和瘟疫传播比较厉害,加上蛇虫肆虐,古人就认为端午节当天是“毒日”,而孩子作为家中的未来,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身体抵抗力也比较弱,因此有端午孩子要“躲端午”的说法。

“躲端午”的具体做法到了端午这天,准备用五色绳编织的手绳,给孩子戴在脖颈上、手腕上和脚腕上,等到端午节后的之一场大雨,将五色绳取下来扔到家门口的雨水中,让大雨将其冲走,据说这样做能保孩子平安,而且五色绳被冲的越远,孩子将来也就越有出息。

也有的地方会在端午这天,在孩子额头上用雄黄酒或者朱砂画上“王”字,以此来祛病避疫。

——老井说——

在端午节的各种民俗中,不能单纯的认为是迷信,这些大多表达了人们希望迎祥纳福、驱虫避害的美好期盼,这些关于端午节的小知识,也可以当成趣事讲给孩子们听,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提前祝愿大家端午节安康。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夏日生活打卡季#

标签: 端午节 风俗 哪些 还有 简短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