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买的八宝粥怎么煮,超市买的八宝粥怎么煮才粘稠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25 0
腊八粥的“标准配方”是什么?

▌呼延云

腊月将至,一碗“腊八粥”是必不可少的。窗外寒风咆哮、大雪纷飞的日子口,一碗黏糊糊热乎乎的腊八粥喝下去,暖胃暖身又暖心,简直再舒服也没有。也正因此,在旧京风物的掌故笔记、名人回忆中,只要说到冬天,必然会提及腊八粥,只要提及腊八粥,又必然在笔下生发出一丝暖意和甜意。

一 粥的物料多少才正宗?

“小小子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句民谚道出的不仅有对新年的期盼,更是提示孩子:大饱口福的好日子就在眼前了,而“打开幸福之门”的就是一碗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节令食物,宋人笔记《梦粱录》和《武林旧事》中均有记载,明陈耀文《天中记》载:“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日下旧闻录》引元人孙国敉《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官百粥。民间亦作腊八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

腊八粥起源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苦行修道六年之后,来到当时的摩揭陀国的一条河边。由于多年奔波,异常劳累,饥渴交加,昏倒在河边,被一位牧羊女发现,将他救起,并找来多种野果和米、豆混在一起熬成粥,让他食用。释迦牟尼吃饱后元气恢复,随后在河边的菩提树下打坐静思,终于成佛。按照我国的历法推算,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从此每到这一天,各地的佛教寺院都要诵经做法事,并将牧羊女所熬之粥当作主要供品,同时也将这种粥施舍给民众。

按照普通人的理解,腊八粥里的材料应该凑齐八样才够标准,其实不然。明代刘若愚在《酌中志》里记载:“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槌破泡汤,至初八早,加粳米、白米、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部之。举家皆吃,或亦互相馈送,夸精美也。”数来数去只有六样,可见对于粥中材料并不苛求。

在林林总总的古代笔记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腊八粥“标准配方”,应该出自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的一段记录:“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这段话之所以有名,是特别讲究,特别有嚼头:首先,粥的材料一共十六种,分成生料八种和熟料八种,确实押了“八”这个数字;其次,“琐琐葡萄”很多人现在听着稀奇,其实就是葡萄干的意思,而“扁豆”则是芸豆;第三,按照富察敦崇的说法,我们现在喝的商家贩卖的腊八粥里经常会放入莲子、芸豆、薏米和桂圆,似乎都不够正宗,但其实这也不必过分计较。在《燕京岁时记》之后的《旧京风俗志》和《北京指南》两本书里,就记有腊八粥更多的入料,除了莲子、芸豆、薏米和桂圆外,青红丝、黑白糖、白高粱米、绿豆、青豆、黑小豆、蜜饯果脯丝、山楂糕,都可“合于一釜而煮之”。

另外,从富察敦崇的文字中不难看出,当时熬制好的腊八粥是要分馈亲友的。民俗学大家邓云乡先生在《云乡话食》中,记录过老北京的一种“绿盆”,是一种上了绿琉璃瓦釉子的瓦盆。“有的人家,用这种盆,盛上红艳艳的腊八粥,上面用雪花绵白糖洒成‘寿’、‘喜’、‘福’字等等,再洒上一点青丝、红丝,相映成趣,送到亲友家中,真是绝妙的艺术品,充满了欢乐的生活情趣。”

二 粥的花销竟要十万两!

清代皇室对腊八粥特别看重,《旧京风俗志》上记载:清制,每年雍和宫举行大熬粥一次,是为皇家之熬粥。照例,每年的十月初五六日,宫里必定要派出一位王公贝勒“赴雍和宫熬粥”。“名虽熬粥,不过监视而已,实则熬粥者谓雍和宫中喇嘛”。

在雍和宫里有特大号的粥锅两个,每个均能收容粥米二三十石,其个头可想而知。而且雍和宫里还有专门练习熬粥者十余人,他们对于熬制 *** 和火候控制都十分有经验。“又以腊八粥既关佛法,每届下米下水之际,由得木奇喇嘛率领徒侣多人,围锅念咒”。不过粥里的米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至为普通,还不如普通人家的种类多。网上有一些文章说“皇家腊八粥”用料何其奢华繁多,其实都是对“天家富贵”的想当然罢了。

虽然用料简陋,但这粥的报销金额十分惊人,“每年照例竟至十万两”。熬粥的时候,内务府大臣及堂郎中都要到场。腊月初八的凌晨三四点钟,由监视大臣将粥进奉至内廷,皇帝照例谕令供祀太庙、皇寿殿及内廷西苑各庙,然后分赏内廷各官,再分赏外廷各王公大臣。

赏的虽然只是一碗粥,但出的是钦差,架势自然不能小了,而且对于派送者而言,这是可以借机狠捞一把的肥差。“系派太监一名押送, 用黄食盒一架,二人抬之,内装黄盒子一个,盒中置粥一碗。受赏之大臣跪接跪送,四起八拜承谨,对于押送之太监,特别恭敬,并赠银给押送者,赠以巨款,普通则二十四两,亦有四十八两、六十四两、八十两至一百二十两,各以其人之身份而异……以淡而无味之清粥一碗,在帝制时代,凡膺此赏者,莫不认为天恩祖德,无上荣庆”。只有一个例外,就是一向以耿介清廉闻名的阎敬铭当权时,无论上赏何物,对于太监仅仅赠以两吊钱——不客气地说这简直就是打发要饭花子,但阎敬铭自己持身极正,备受慈禧太后尊重,所以太监们虽然气得不行,也无计可施。

既然与佛教有关,熬制腊八粥的自然就不能只有雍和宫一家。《帝京岁时纪胜笺补》记载:“京城寺院内外八大刹,皆于是日熬粥供佛,但不若喇嘛经典礼盛耳。”这其中,柏林寺、嵩祝寺和龙泉寺等都有很大的排场,“于粥碗正中置一极大枣栗,上插小黄纸旗,书明某某庙名。”说是分送诸施主,但可不白施,施主必须赠以回敬,“有二两者,有四两者,亦有八两者,最少亦需一两,如对无钱之家,即不肯轻送矣!”

三 粥的好坏可卜家之盛衰

从上述笔记不难看出,雍和宫的粥也好,其他古寺名刹的粥也罢,在旧时都不是给普通老百姓喝的,而真正的百姓所熬、所食之腊八粥,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披金挂银,但却格外有烟火气,反而显得更加美味一些。

百姓家熬的腊八粥,物料在城里是到粮店买的,在郊区或乡间则要自剥栗子、花生、瓜子儿,将各种各样可熬粥的米及豆子都掺杂在一起,天不亮就起来点火煮水,先熬豆子;豆子熟了再下米,米到半熟时,再下物料;粥熬得要黏稠;吃时再在粥中放些白糖或黑糖,天一亮就喝粥,并各家互相馈送,以为吉祥之物,亦大有年关切近之风趣。

虽说是各家熬各家的粥,但因为有了互相馈送以示友爱的习俗,所以暗地里又有了“较量”的心,除了各种豆米之外,各家掌勺的妇女又根据自家的生活情况添加物料,争奇角胜,既比家境,更比炊巧,至少拿出门去不能给自家丢脸。熬得了盛在碗里,或用提盒,或用网兜儿,分别送给亲友。“初八日清晨,若行于内城街巷,则见二人抬食盒者、肩担者、手提者,沿街皆是送粥之人,不绝于途”。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这种送粥可不能“只送粥”,还要附以腌白菜、蒸包子、炒菜、咸菜,两色四色不等。《燕京岁时记》上说,这些菜品中最重要的是腌白菜,“凡送粥之家,必以此为副,菜之美恶,可卜其家之盛衰”。也正因此,这种赠粥的“质量”有时粗陋,有时平朴,有时却高得难以想象。文史学者周简段在《京华感旧录》中回忆:“1930年代的一个冬季腊月初,予正在一位满族朋友家做客,忽传有前清庆王奕劻的一位乘龙快婿赵某派人送来自家熬的腊八粥两瓷罐。主人即盛了一碗温热,让予品尝,果然香甜美味,至今芳香齿颊,令人难忘。”

喝腊八粥也有规矩。著名民俗学家陈鸿年先生在《北平风物》中说:“无论大人孩子,只准用勺子去盛,谁也不准在锅里搅弄,谁也不准满锅里,爱吃莲子挑莲子,爱吃红枣拣红枣,因为若是熬得的腊八粥搁着不动它,或是一勺子一勺子地往外盛,它永远不会澥,总还是烂乎乎的,若是任意一搅弄,它便成汤汤水水了……”

笔者记忆中,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迄今,北京的腊八粥经历过三个阶段:八十年代这一传统风俗似乎被漠视或淡忘了,即便是腊月初八熬碗粥,也就是在米粥里加点儿花生大枣什么的;九十年代各种罐装八宝粥兴起,忙碌的人们到了腊八这天,买几罐打开,将粥倒进锅里,加水煮一煮就喝,基本上就是应付;但是从本世纪初到现在,随着国力不断增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熬制八宝粥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事情,而超市里一袋一袋分装的腊八粥物料,也越来越精致和丰盛……谁说腊八粥及其配菜“可卜其家之盛衰”是一句空话呢,至少从四十年来腊八粥的变迁,足以证明我们的祖国——这个所有中国人的“家”,是越来越强盛了!

责编:代玉

入秋后,中老年早餐少吃粗粮,多喝3款“滋补粥”,解秋凉防秋燥

大家好,我是大白。大家最近也感觉到了吧,晚上睡觉凉凉的,我都盖被子了,早上起床又感觉到一股寒气。

在这个时候,中老年人要预防寒凉入体,预防增加湿气。从早上开始,就要吃一些增加阳气,健脾养胃的食物。



粗粮这种就要少吃了,因为入秋后肠胃功能虚弱,吃粗粮很难消化。推荐大家早餐多喝粥,可以调理脾胃,解秋凉,防秋燥。

给大家推荐三款适合早上喝的米粥,简单易学,全家老少都适合吃。

一、山药红枣枸杞小米粥

【做法】

准备山药、红枣、枸杞、小米等。红枣、枸杞和小米都清洗干净备用。山药去皮,用刀子将它拍扁,然后剁碎,变成山药泥。



砂锅中放清水,放入小米,大火熬制沸腾,改小火,扣上锅盖煮10分钟。继续放山药、红枣、枸杞等,再放一块红糖进去,熬煮20分钟就完成。



这道粥清香浓稠,里面的食材都是滋补的,可以健脾养胃,补血补气,适合秋季喝。

二、八宝粥

【做法】

准备花生、薏米、腰果、莲子、红豆等,如果大家不会搭配,可以直接去超市购买八宝粥的食材。



将它们清洗干净,提前泡水半小时。接着放在砂锅中,扣上锅盖熬制20分钟,随后放入红糖,继续扣上锅盖,熬制20分钟,这道八宝粥就完成。



在秋季喝八宝粥,是可以补气血,健脾养胃的,还能祛湿驱寒,一些体内湿气重的人,很适合吃。

三、芥菜瘦肉粥

【做法】

将大米清洗干净,砂锅底部刷一层油,然后将大米和清水放进去,扣上锅盖熬煮20分钟。随后准备瘦肉末,用食盐、料酒和生粉腌制。再准备切碎的芥菜。



打开盖子后,放瘦肉、芥菜、食盐、椒盐等,继续扣上锅盖,熬煮20分钟,这道芥菜瘦肉粥就完成。口感绵绸,嫩滑鲜美,早上喝一碗,暖胃又健脾。



总结:入秋后,早餐减少吃粗粮和干燥的食物,喝粥最适合,可以健脾养胃,预防身体受秋天的寒凉影响,同时防止秋天的干燥。

一个人的午餐:莲藕炒肉片、八宝粥 一个人的饭菜也要荤素搭配

#头条家时光#

天气热,基本白天都是煮粥喝,前段时间经常煮玉米粥、白粥,喝腻了,今天去超市买了点煮八宝粥米,回来煮了一小锅。


最近因为要戒糖,也不能说戒,反正就是少吃,这个粥就没放糖,放盐更加不可能,不放糖味道有点淡,确实不够好吃,但是也还行,比白粥味道好一些。

中午炒莲藕肉片,莲藕我蛮喜欢吃的,但是煮汤我老感觉汤有股涩味,莲藕焯水再煮也还是有,但是炒来吃,却吃不出涩味,所以现在莲藕都是炒来吃。


我喜欢拿莲藕炒肉片,其实清炒也可以,但是我懒得再折腾肉菜,就一起炒。凉拌藕片其实味道也不错,但是要放辣吃起来才够味,长期戒辣,所以我放弃了凉拌藕片。

最近又是一个人吃午饭了,每天基本就炒一个菜,煮一个粥,简简单单一餐。煮两个菜又吃不完,不想浪费,那就基本都是素菜炒肉片了,有荤有素。

要是煮个汤,那就汤煮好了,再烫点青菜,就搞定一餐。

偶尔偷懒,就煮个饺子,煮个面条。现在基本很少吃外面的饭菜,有空都是要自己煮来吃。

腊八粥是八宝粥吗?别再被误导了!


导语:今天是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大家都说该喝腊八粥了。但很多人都觉得腊八粥其实就是八宝粥,然而腊八粥和八宝粥是有区别的。赶紧科普下知识,快乐过腊八吧!喝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粥的花样繁多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

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那么问题来了。腊八粥到底是不是八宝粥?!

八宝粥

原料:芡实、薏仁米、白扁豆、莲肉、山药、红枣、桂圆、百合各6克、粳米150克。

做法:先取上述八药煎煮40分钟,再加入大米继续煮烂成粥。

用法:分顿调糖食用,连吃数日。

作用:健脾胃,补气益肾,养血安神。适用于失眠以及体虚乏力虚肿、泄泻、口渴、咳嗽少痰等。

评注:八宝粥超市有卖,温热服用效果较好,健康人食用可强身健体。

腊八粥

传统做法:是先将大麦米、白云豆、赤豆、绿豆等捡好洗净,煮成半熟,然后放进稻米、小米、黄米,再用文火熬,是粥稀稠适中,吃时加糖,并拌以预先煮熟的红枣、栗子等。如今市场上物品如此丰富,找齐这些用料并非难事,可是有多少人会了解并有耐心遵循这些传统的做法来熬粥?能记住那天是腊八,并买回一袋配好的粥料放在高压锅里煮的,已经是难得的有心人!

一般做法:有花生、枣、杏仁、核桃、栗子、莲子、百合、桂元肉、葡萄干以及各种各样的米和豆子等组成!

作用:适当食用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

辛苦了快一年,在寒冷的腊月,各种腊八美食吃起!

甜味腊八粥

原料:

糯米50g、黄米20g、黑米20g、麦仁20g、薏仁20g、红豆20g、绿豆20g、花生米20g、莲子20g、桂圆10粒、冰糖20g、红枣6个。

*** *** :

1. 黑米、糯米、麦仁用清水淘洗干净浸泡;

2. 花生米、莲子、红枣、绿豆、红豆、薏仁分别浸泡20分钟备用;

3. 桂圆去皮果肉洗净备用;

4. 把浸泡过的花生、莲子、红枣倒入煮粥的锅中;

5. 再放入豆类,加入所有米类,放入桂圆,加入冰糖;

6. 打开火熬粥,待锅开后,用微火继续煮。

7. 将粥煮熟后盛入容器中,撒上白糖。

咸味腊八粥

原料:

瘦肉80g、糯米100g、豌豆50g、熟玉米粒50g、白扁豆50g、莴笋50g、胡萝卜50g、鲜香菇4朵、油盐适量、胡椒粉适量、香油适量、鸡精少许。

*** *** :

1. 糯米清水浸泡,白扁豆也提前浸泡2个小时备用;

2. 瘦肉、香菇、莴笋、胡萝卜全部切丁;

3. 玉米、豌豆焯一下,莴笋胡萝卜焯烫过凉水,香菇、瘦肉焯烫后沥干水分;

4. 糯米倒入锅中,加入白扁豆、蔬菜和玉米豌豆;

5. 加适量的热水,加少许盐、少许色拉油;

6. 开火熬煮,烧开后加入胡椒粉,再加一些盐,鸡精调味;

7. 盖上锅盖再小火煮一会儿,煮熟后关火,盛到容器中;

8. 搅拌均匀即可使用,喝的时候可滴入少许香油。

腊八蒜

原料:

大蒜400g、醋350ml、精盐适量。

*** *** :

1. 瓶子洗净控干水,蒜、醋准备好;

2. 将蒜去皮洗净,控干水份,去掉蒜根;

3. 装入瓶子,按紧,每个瓶子里放一勺盐;

4. 向瓶子中倒满醋;

5. 加盖存放到阴凉处温暖处;

6. 腌到八九天时,蒜基本上全部变绿,可以拿出来配饺子,配包子,配面条吃。

腊八豆

原料:

干黄豆500g、生姜100g、盐50g、干红椒50g

*** *** :

1. 黄豆提前泡发,泡好的黄豆入水煮熟,煮好的黄豆沥干水分、晾晒;

2. 放入干净无水容器中,静置,进行之一次发酵;

3. 至黄豆起涎发粘(从豆子表面看得到)时之一次发酵完成;

4. 生姜去皮、洗净、切细末。切好的生姜倒入豆子中,加入食盐、辣椒碎;

5. 再加入腊水(腊月的水烧开摊凉),充分拌和均匀后装入荷叶坛子中;

6. 坛口密闭严实;坛边倒上水以保持密不透风;

7. 拌好的豆子进行二次发酵,10-20天后可开坛食用。

咸味腊八饭

原料:

粳米500克,糯米50克,腊肉250克,花生米50克,豆腐干40克,水发海带20克,白萝卜80克,白菜梗50克,胡椒粉3克,姜片10克,精盐10克。

*** *** :

1. 将腊肉洗净,切成小块;

超市买的八宝粥怎么煮,超市买的八宝粥怎么煮才粘稠-第1张图片-

2. 白萝卜、水发海带、豆腐干、白菜梗洗净,切成小块;

3. 粳米、糯米、花生米分别淘洗干净;

4. 铁锅上旺火,加水、腊肉、姜片,烧沸后除去浮沫;

5. 下入海带、花生米,用手勺推动,煮约5分钟后下粳米、糯米搅匀;

6. 再下入豆腐干、白萝卜、白菜梗,搅匀,煮至各种原料变软;

7. 撒入胡椒粉、精盐调匀,改用小火煮至汤干米熟透即成。

甜味腊八饭

原料:

红枣、菱角、栗子、糯米、粳米、粟米、秫米、赤豆、红糖、桂花卤、玫瑰卤。

*** *** :

1. 红枣洗干净,去核,切成1 厘米大小的小丁;

2. 菱角、栗子用刀斩一口子,煮熟去壳,取肉切成碎丁块;

3. 将糯米、粳米、粟米、秫米、赤豆部分别用清水淘洗干净,放入大锅里;

4. 加上清水、红枣、粟子、菱角上火烧开,慢慢熬煮;

5. 待粥煮成时,加入红糖、桂花卤、玫瑰卤调拌均匀即可。

腊八面

原料:

面粉250g、猪肉100g、鸡蛋1个、豆腐干4块、胡萝卜1根、白萝卜1截、干香菇5朵、黑木耳1/4块、干黄花菜1小把、黄豆1/2杯、盐1g、辣椒酱2大勺、酱油少许。

*** *** :

1. 面粉中加入盐,搅匀后打入鸡蛋;

2. 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小心搅拌面粉;

3. 搅拌至面粉呈大块雪片状;

4. 用手揉成面团,此时面团粗糙一些没有关系;

5. 盖上面盆,饧15分钟,重新揉面团,如此反复2到3次;

6. 揉过3次的面团,已经变得非常光滑;

7. 最后饧好的面团擀成0.5厘米厚的面片;

8. 撒足量面粉,切成10厘米宽,叠在一起;

9. 切成菱形块;

10. 用双手拉住菱形块的两端,慢慢抻长、抻薄;

11. 所有干货提前用温水泡发,全部臊子材料切成丁;

12. 锅烧热,放少许油,加入一大勺辣椒酱,炒匀后放入肉丁;

13. 待肉丁变色后,放入浸泡后的黄豆;

14. 加入木耳碎、黄花菜碎、香菇丁;

15. 加入豆腐干,再加入少许酱油,少许水;

16. 全部材料翻炒均匀,炒至收汁,盛出待用;

17. 锅中加水,放入一大勺辣椒酱,加入胡萝卜丁和白萝卜丁;

18. 水开后下入宽面,水再次烧开后继续煮3分钟,捞出面,拌上臊子即可。

腊八菜

原料:

胡萝卜五斤、发芽的蒜三头、大葱一根、盐适量、糖适量、醋适量。

*** *** :

1. 各种原料洗净后,要彻底晾干;

2. 准备做变菜的盒子,也要无油,用开水烫洗后晾干;

3. 胡萝卜擦丝,不要用那种变的擦丝器,擦出来的不脆,口感差;

3. 蒜切片,葱切丝;

4. 擦好的胡萝卜,放进密封容器里,带上一次性手套,用盐抓均匀;

5. 然后再放糖再次揉抓,最后放上醋揉抓均匀。盐:糖:醋:1:1.5:2;

6. 放入蒜和葱,细细的揉一遍;

7. 盖上保鲜盒,一夜就可以吃,吃的时候,放点香油和香菜,特别的好吃!

粥铺的杂粮粥为啥这么香滑,原来秘诀在这里,学会了你也可以开店

秋天天气转凉,是进补的更佳时节,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款最近常喝的养生杂粮粥,它是我家爱喝的早餐粥之一。这款粥里放了黑米、黑豆、红豆、红枣、花生等食材,女生每天喝1碗,脸蛋白里透红,连敷面膜的钱都省了。煮这样一大锅粥成本才几块钱,老人小孩都爱喝,妈妈们可以多给家人做。这段时间正好能买到刚出土的新花生,如果用新花生来煲粥味道一定会更好。早餐煲一锅杂粮粥,再配上馒头花卷,吃饱了可以补充满满的元气,一整天都能能量满满的。作为南方人平时吃面食少,喝粥的次数相对会多一些,家里经常煮的粥除了杂粮粥,还有小米粥、皮蛋瘦肉粥、绿豆粥等,而杂粮粥可以说是营养价值更高的粥了。

很多人喜欢喝杂粮粥,却煮不好杂粮粥,要么清汤寡水不浓稠,要么豆子不软烂,那么粥铺的杂粮粥为啥口感这么软糯香滑呢?其实秘诀有两个,学会了你也可以开粥铺。几年前,我也跟大家一样,爱喝粥却煮不好粥,我就时常去超市买罐装的八宝粥回来吃,吃着吃着就上瘾了,后来担心防腐剂的问题,吃多了怕对健康不利,所以我就打算自己学会来煮,每次我都是直接把食材放入高压锅里煮,结果煮出来的粥不软糯不绵滑,没有达到我想要的口感,后来曾在餐厅工作的老妈指导了我,才发现失败原因之一错在之一步上。有了这一次失败的经历后,我后面熬出来的粥比粥铺的还好喝呢。下面大家一起来看做法吧!

【杂粮粥】

【食材】:黑米40克,黑豆40克,糯米40克,红豆40克,花生40克,红枣10颗,冰糖适量,清水适量。

【做法】:

1,首先准备好需要的食材,糯米熬粥更加浓稠香滑,也可以换成大米或者用大米替换部分糯米,黑豆我用的是黑皮青仁豆,营养更好。

2,接着将黑米、黑豆、糯米、红豆和花生混合均匀,用清水淘洗干净。

3,然后再加入适量清水浸泡4个小时以上,清水的量要没过食材多一些,浸泡后的食材体积会稍微膨胀,如果是早餐喝粥,这些食材可以浸泡一夜,夏天浸泡放入冰箱冷藏室。这是比较关键的一步,浸泡过的食材更容易煮熟,口感更加软糯香滑。

4,将浸泡好的食材沥干水,熬粥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了。

5,将浸泡过的食材放入电压力锅里,这是最快手的熬粥 *** ,非常适合懒人和上班族操作。

6,加入洗净的红枣,红枣不需要浸泡。

7,加入适量清水,水的用量也很关键,水放多了,粥不浓稠,水放少了,吃起来像煮失败的米饭,我平时都是用手来测量水位的,手掌平放在食材上,水位加到手腕关节的位置即可,下次我称一下水的重量,数据会更准确一些。

8,选“煮粥”键,启动开始煮粥,程序结束后,打开锅盖,加入冰糖焖5分钟,粥就熬好了。

9,煮好的杂粮粥软糯香滑,浓稠度正好。

10,太好喝了!

小贴士:

1,熬粥最关键的两步是食材一定要浸泡,水的用量一定要精准,掌握这两点,就不难熬出软糯香滑的杂粮粥了。

2,冰糖可以换成红糖,看自己喜欢,糖的用量根据自己喜欢的甜度来放,不过不建议喝太甜的粥哦。

这样一款简单易学、软糯香滑、营养美味的杂粮粥的做法你学会了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欢迎大家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让更多的人学会这款早餐粥的做法。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写得好,就点个赞吧,你的支持和鼓励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我会写出更多优秀的文章来回报大家的!

腊八节 | 想知道腊八粥的“标准配方”吗?

权威文学资讯,深度作品解读。

腊月将至,一碗“腊八粥”是必不可少的。窗外寒风咆哮、大雪纷飞的日子口,一碗黏糊糊热乎乎的腊八粥喝下去,暖胃暖身又暖心,简直再舒服也没有。也正因此,在旧京风物的掌故笔记、名人回忆中,只要说到冬天,必然会提及腊八粥,只要提及腊八粥,又必然在笔下生发出一丝暖意和甜意。

一 粥的物料多少才正宗?

“小小子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句民谚道出的不仅有对新年的期盼,更是提示孩子:大饱口福的好日子就在眼前了,而“打开幸福之门”的就是一碗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节令食物,宋人笔记《梦粱录》和《武林旧事》中均有记载,明陈耀文《天中记》载:“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日下旧闻录》引元人孙国敉《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官百粥。民间亦作腊八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

腊八粥起源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苦行修道六年之后,来到当时的摩揭陀国的一条河边。由于多年奔波,异常劳累,饥渴交加,昏倒在河边,被一位牧羊女发现,将他救起,并找来多种野果和米、豆混在一起熬成粥,让他食用。释迦牟尼吃饱后元气恢复,随后在河边的菩提树下打坐静思,终于成佛。按照我国的历法推算,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从此每到这一天,各地的佛教寺院都要诵经做法事,并将牧羊女所熬之粥当作主要供品,同时也将这种粥施舍给民众。

按照普通人的理解,腊八粥里的材料应该凑齐八样才够标准,其实不然。明代刘若愚在《酌中志》里记载:“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槌破泡汤,至初八早,加粳米、白米、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部之。举家皆吃,或亦互相馈送,夸精美也。”数来数去只有六样,可见对于粥中材料并不苛求。

在林林总总的古代笔记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腊八粥“标准配方”,应该出自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的一段记录:“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这段话之所以有名,是特别讲究,特别有嚼头:首先,粥的材料一共十六种,分成生料八种和熟料八种,确实押了“八”这个数字;其次,“琐琐葡萄”很多人现在听着稀奇,其实就是葡萄干的意思,而“扁豆”则是芸豆;第三,按照富察敦崇的说法,我们现在喝的商家贩卖的腊八粥里经常会放入莲子、芸豆、薏米和桂圆,似乎都不够正宗,但其实这也不必过分计较。在《燕京岁时记》之后的《旧京风俗志》和《北京指南》两本书里,就记有腊八粥更多的入料,除了莲子、芸豆、薏米和桂圆外,青红丝、黑白糖、白高粱米、绿豆、青豆、黑小豆、蜜饯果脯丝、山楂糕,都可“合于一釜而煮之”。

另外,从富察敦崇的文字中不难看出,当时熬制好的腊八粥是要分馈亲友的。民俗学大家邓云乡先生在《云乡话食》中,记录过老北京的一种“绿盆”,是一种上了绿琉璃瓦釉子的瓦盆。“有的人家,用这种盆,盛上红艳艳的腊八粥,上面用雪花绵白糖洒成‘寿’、‘喜’、‘福’字等等,再洒上一点青丝、红丝,相映成趣,送到亲友家中,真是绝妙的艺术品,充满了欢乐的生活情趣。”

二 粥的花销竟要十万两!

清代皇室对腊八粥特别看重,《旧京风俗志》上记载:清制,每年雍和宫举行大熬粥一次,是为皇家之熬粥。照例,每年的十月初五六日,宫里必定要派出一位王公贝勒“赴雍和宫熬粥”。“名虽熬粥,不过监视而已,实则熬粥者谓雍和宫中喇嘛”。

在雍和宫里有特大号的粥锅两个,每个均能收容粥米二三十石,其个头可想而知。而且雍和宫里还有专门练习熬粥者十余人,他们对于熬制 *** 和火候控制都十分有经验。“又以腊八粥既关佛法,每届下米下水之际,由得木奇喇嘛率领徒侣多人,围锅念咒”。不过粥里的米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至为普通,还不如普通人家的种类多。网上有一些文章说“皇家腊八粥”用料何其奢华繁多,其实都是对“天家富贵”的想当然罢了。

虽然用料简陋,但这粥的报销金额十分惊人,“每年照例竟至十万两”。熬粥的时候,内务府大臣及堂郎中都要到场。腊月初八的凌晨三四点钟,由监视大臣将粥进奉至内廷,皇帝照例谕令供祀太庙、皇寿殿及内廷西苑各庙,然后分赏内廷各宫,再分赏外廷各王公大臣。

赏的虽然只是一碗粥,但出的是钦差,架势自然不能小了,而且对于派送者而言,这是可以借机狠捞一把的肥差。“系派太监一名押送, 用黄食盒一架,二人抬之,内装黄盒子一个,盒中置粥一碗。受赏之大臣跪接跪送,四起八拜承谨,对于押送之太监,特别恭敬,并赠银给押送者,赠以巨款,普通则二十四两,亦有四十八两、六十四两、八十两至一百二十两,各以其人之身份而异……以淡而无味之清粥一碗,在帝制时代,凡膺此赏者,莫不认为天恩祖德,无上荣庆”。只有一个例外,就是一向以耿介清廉闻名的阎敬铭当权时,无论上赏何物,对于太监仅仅赠以两吊钱——不客气地说这简直就是打发要饭花子,但阎敬铭自己持身极正,备受慈禧太后尊重,所以太监们虽然气得不行,也无计可施。

既然与佛教有关,熬制腊八粥的自然就不能只有雍和宫一家。《帝京岁时纪胜笺补》记载:“京城寺院内外八大刹,皆于是日熬粥供佛,但不若喇嘛经典礼盛耳。”这其中,柏林寺、嵩祝寺和龙泉寺等都有很大的排场,“于粥碗正中置一极大枣栗,上插小黄纸旗,书明某某庙名。”说是分送诸施主,但可不白施,施主必须赠以回敬,“有二两者,有四两者,亦有八两者,最少亦需一两,如对无钱之家,即不肯轻送矣!”

三 粥的好坏可卜家之盛衰

从上述笔记不难看出,雍和宫的粥也好,其他古寺名刹的粥也罢,在旧时都不是给普通老百姓喝的,而真正的百姓所熬、所食之腊八粥,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披金挂银,但却格外有烟火气,反而显得更加美味一些。

百姓家熬的腊八粥,物料在城里是到粮店买的,在郊区或乡间则要自剥栗子、花生、瓜子儿,将各种各样可熬粥的米及豆子都掺杂在一起,天不亮就起来点火煮水,先熬豆子;豆子熟了再下米,米到半熟时,再下物料;粥熬得要黏稠;吃时再在粥中放些白糖或黑糖,天一亮就喝粥,并各家互相馈送,以为吉祥之物,亦大有年关切近之风趣。

虽说是各家熬各家的粥,但因为有了互相馈送以示友爱的习俗,所以暗地里又有了“较量”的心,除了各种豆米之外,各家掌勺的妇女又根据自家的生活情况添加物料,争奇角胜,既比家境,更比炊巧,至少拿出门去不能给自家丢脸。熬得了盛在碗里,或用提盒,或用网兜儿,分别送给亲友。“初八日清晨,若行于内城街巷,则见二人抬食盒者、肩担者、手提者,沿街皆是送粥之人,不绝于途”。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这种送粥可不能“只送粥”,还要附以腌白菜、蒸包子、炒菜、咸菜,两色四色不等。《燕京岁时记》上说,这些菜品中最重要的是腌白菜,“凡送粥之家,必以此为副,菜之美恶,可卜其家之盛衰”。也正因此,这种赠粥的“质量”有时粗陋,有时平朴,有时却高得难以想象。文史学者周简段在《京华感旧录》中回忆:“1930年代的一个冬季腊月初,予正在一位满族朋友家做客,忽传有前清庆王奕劻的一位乘龙快婿赵某派人送来自家熬的腊八粥两瓷罐。主人即盛了一碗温热,让予品尝,果然香甜美味,至今芳香齿颊,令人难忘。”

喝腊八粥也有规矩。著名民俗学家陈鸿年先生在《北平风物》中说:“无论大人孩子,只准用勺子去盛,谁也不准在锅里搅弄,谁也不准满锅里,爱吃莲子挑莲子,爱吃红枣拣红枣,因为若是熬得的腊八粥搁着不动它,或是一勺子一勺子地往外盛,它永远不会澥,总还是烂乎乎的,若是任意一搅弄,它便成汤汤水水了……”

笔者记忆中,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迄今,北京的腊八粥经历过三个阶段:八十年代这一传统风俗似乎被漠视或淡忘了,即便是腊月初八熬碗粥,也就是在米粥里加点儿花生大枣什么的;九十年代各种罐装八宝粥兴起,忙碌的人们到了腊八这天,买几罐打开,将粥倒进锅里,加水煮一煮就喝,基本上就是应付;但是从本世纪初到现在,随着国力不断增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熬制八宝粥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事情,而超市里一袋一袋分装的腊八粥物料,也越来越精致和丰盛……谁说腊八粥及其配菜“可卜其家之盛衰”是一句空话呢,至少从四十年来腊八粥的变迁,足以证明我们的祖国——这个所有中国人的“家”,是越来越强盛了!

来源丨《北京晚报》第38版

编辑丨刘艳秋

大厨教你养生料理-紫米八宝粥,常食有补血益气、暖脾胃的功效!

【药性功效】

紫米有补血益气、暖脾胃的功效,对于胃寒痛、消渴、夜尿频密等症有一定疗效。此外,糯性紫米粒大饱满,黏性强。而且紫米饭清香、油亮、软糯可口,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比较高,具有补血、健脾、理中及治疗神经衰弱等功效。

【紫米八宝粥】

食材:

紫米1小碗、红枣20颗、莲子20颗、雪莲20颗、桂圆20颗、百合5~6片、木耳适量、芋头块5~6块、山药块5~6块

调味料:

黑糖小碗半碗、冰糖小碗半碗

Step1

首先将紫米用清水清洗干静。

Tips:现代人注重养生,对于紫米的接受度颇高,所以采以紫米为八宝粥的主体。

Step2

将紫米泡在锅中,约三个半钟头,一般来说,只要水的高度盖过紫米就可以。

Tips:将紫米泡水让紫米能软化,煮起来也可以更加快速熟透与膨胀。

Step3

将八宝物料清洗干净,如红枣、莲子、雪莲、木耳、芋头、山药等。

Tips:雪莲是一种高级的中药材,又名天山雪莲或高山雪莲。

Step4

百合则需要细部加以清洗,将黑色的部分挑去。

Step5

将八宝粥的配料分别放入陶瓮中熬煮,红枣、芋头、山药需煮约半个小时;百合与木耳则是各熬20分钟左右;莲子与雪莲则要熬1个小时。

Step6

将泡好的紫米和桂圆放入锅中,熬煮约一个半小时,再加入黑糖小碗半碗。

Tips:一碗紫米约搭配十碗水,若想要吃得浓稠些,可自行斟酌多加一些紫米。八宝中唯一可以跟紫米一同久熬的,就属桂圆,它与紫米饭一起熬,才能煮出香气。

Step7

熬粥的最后一步骤加入冰糖,可以让八宝粥的风味更佳,要吃的时候再加入先前煮好的其他配料即可。

Tips:先前加入的黑糖主要是用来调口感的,冰糖则是用来调味。

大厨不藏私!

用陶瓮煮更香!

陶瓮就是一般家庭用来熬煮鸡汤、中药的土制锅,在一般的卖场就能买到,达人不是用一般的钢锅来煮八宝配料,而是陶瓮,这样熬煮出的八宝料更能保有香气。

电锅帮忙更省时!

现代人生活忙碌,若是为了节省时间,用电锅也可以煮八宝汤,但配料中的莲子与雪莲因为需要煮的时间较长,所以不能和其他配料一起煮。

可先在内锅放入十小碗水、紫米以及其他食材,电锅外锅倒入一碗水,蒸至跳起即可。至于莲子与雪莲若还不够软烂,则可再加水于电锅中,多蒸煮一些时间。

吃法变变变!

延伸料理1:八宝枸杞茶

可先用四小碗的黄耆加一小碗的枸杞,另加少许的党参(不要加太多以免太燥热),以十碗水温火熬煮,直到剩八碗水的水量即可完成枸杞茶。将煮好的枸杞茶加入各种八宝配料,让人在饮用的过程中也可以吃得很满足。

延伸料理2:八宝薏仁汤

八宝薏仁汤其实是一个很灵活的搭配吃法,既然都煮了这么多样的料,不妨将它加入煮好的薏仁汤里头,女性的接受度应该会很高。

※本期示范分量皆为8~10人份,示范材料皆可在超市、大卖场、传统市场购得。

自制五谷杂粮窝料,白天无口,晚上迎来锦鲤

昨日:1月4日下午下班想去野河夜钓。

什么都准备好了才想起来窝料用完了。

只好跟钓友打 *** :今晚取消,窝料用完了,现在做点窝料。做好了明天不上班再战。

1月4号所做窝料如图

二图今晚1月5号我的鱼获

自制野钓五谷杂粮窝料:

酒米

小米

黑米

红豆

绿豆

玉米

麦麸

米粉

蜂蜜

玉米粉

小麦粉

碎玉米

麝香粉

小麦香精

1月4日晚超市买散装八宝粥那边自己一配就齐全了。

配好兑水戴上一次性手套搅拌均匀

成品如图:

自用野钓五谷窝料,不喜勿喷,不售不卖。

今日:1月5号

下午三点和多营钓友到达野河大湾组钓点

装备信息

手杆5.4

主线1号线 子线0.6 五号袖钩

钓饵:蚯蚓,自制饵料+虾粉+野战蓝鲫

窝料:自制五谷杂粮窝料

天气越来越冷,钓组也越来越精细。

水深2米4左右,一坐就是三小时无口。

应该是冬天水太清的缘故,能见度一米多深。

冬天夜钓总是比白天好。

大概6.30左右换上夜光漂没多久,天蒙蒙黑上了之一条鱼。

天黑后鱼口还行,总得来说没有上个月口好了,天冷了小土凤鱼变少了。

老钓点还是有惊喜,第三条鲫鱼还不错。

大概快八点钟第四尾居然上了非常漂亮一尾锦鲤。

内心架不住激动,比上大鲤鱼还高兴。

比大鱼还难遇,可遇不可求。

锦鲤上了后是真走好运了,连上一尾小鲫鱼和两尾大板鲫

这个头够猛,清水河钓的大板鲫就是漂亮。

一阵好鱼口过后,八点半左右鱼口变慢。

补了窝子过后也不见起色

三点就来了晚饭就带了点饼干,又冷的遭不住。

河边上也没有什么柴火,想烤火都没办法。

差不多九点我钓了条收杆鱼

钓友总共钓了三条鲫鱼。

九点收杆回家。

今晚夜钓我的鱼获最喜欢不是那两个大板鲫,而是那条小锦鲤。

喂着看看能不能长大。

白天完全无口,还好夜钓收获还行。

祝各位钓友:天天大鲫爆桶

八宝粥的盖子不要扔掉,简单改造一下,放在厨房特别实用,学学吧

今天小孩吵着要喝八宝粥,我就上超市买了2罐八宝粥回来,八宝粥喝完我把罐子扔掉,这时候婆婆跑过来说,这个八宝粥的盖子不要扔掉了,我们只需要简单改造一下,就能变成3个非常实用的小物件,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之一个小物件,我们需要用到八宝粥的盖子,把盖子拿下来,勺子也把它取下来

接着我们在盖子的两头,分别戳两个小孔,我是用烙铁戳的孔,要是家里没有烙铁,用剪刀尖戳也是一样的

孔戳好再找一根皮筋,穿进两个孔里面,再打结把两头固定好

那这样一个用八宝粥盖子改造的物件就做好了,它有什么作用呢?像平时切菜时,刀工不好的朋友一不小心就会切到手,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戴在手指上面,这样再来切菜就不用担心会切到手了,怎么样这小物件是不是很实用呢?

第二个小物件,就需要用到八宝粥的内盖了,把这个内盖取下来

然后再把它清洗干净,接着把它对折一下,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简易的手机支架

要是平时找不到手机支架,我们就可以用它来代替一下,很方便

第三个小物件,就要用到这个拉环,把这个拉环取下来,要小心不要割到手了

然后把这个拉环套在衣架上面,再把另一个衣架挂在上面,这样就可以用很少的空间来挂更多的衣服。

腊八粥的“标准配方”是什么?

腊月将至,一碗“腊八粥”是必不可少的。窗外寒风咆哮、大雪纷飞的日子口,一碗黏糊糊热乎乎的腊八粥喝下去,暖胃暖身又暖心,简直再舒服也没有。也正因此,在旧京风物的掌故笔记、名人回忆中,只要说到冬天,必然会提及腊八粥,只要提及腊八粥,又必然在笔下生发出一丝暖意和甜意。

粥的物料多少才正宗?

“小小子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句民谚道出的不仅有对新年的期盼,更是提示孩子:大饱口福的好日子就在眼前了,而“打开幸福之门”的就是一碗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节令食物,宋人笔记《梦粱录》和《武林旧事》中均有记载,明陈耀文《天中记》载:“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日下旧闻录》引元人孙国敉《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官百粥。民间亦作腊八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

腊八粥起源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苦行修道六年之后,来到当时的摩揭陀国的一条河边。由于多年奔波,异常劳累,饥渴交加,昏倒在河边,被一位牧羊女发现,将他救起,并找来多种野果和米、豆混在一起熬成粥,让他食用。释迦牟尼吃饱后元气恢复,随后在河边的菩提树下打坐静思,终于成佛。按照我国的历法推算,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从此每到这一天,各地的佛教寺院都要诵经做法事,并将牧羊女所熬之粥当作主要供品,同时也将这种粥施舍给民众。

按照普通人的理解,腊八粥里的材料应该凑齐八样才够标准,其实不然。明代刘若愚在《酌中志》里记载:“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槌破泡汤,至初八早,加粳米、白米、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部之。举家皆吃,或亦互相馈送,夸精美也。”数来数去只有六样,可见对于粥中材料并不苛求。

在林林总总的古代笔记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腊八粥“标准配方”,应该出自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的一段记录:“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这段话之所以有名,是特别讲究,特别有嚼头:首先,粥的材料一共十六种,分成生料八种和熟料八种,确实押了“八”这个数字;其次,“琐琐葡萄”很多人现在听着稀奇,其实就是葡萄干的意思,而“扁豆”则是芸豆;第三,按照富察敦崇的说法,我们现在喝的商家贩卖的腊八粥里经常会放入莲子、芸豆、薏米和桂圆,似乎都不够正宗,但其实这也不必过分计较。在《燕京岁时记》之后的《旧京风俗志》和《北京指南》两本书里,就记有腊八粥更多的入料,除了莲子、芸豆、薏米和桂圆外,青红丝、黑白糖、白高粱米、绿豆、青豆、黑小豆、蜜饯果脯丝、山楂糕,都可“合于一釜而煮之”。

另外,从富察敦崇的文字中不难看出,当时熬制好的腊八粥是要分馈亲友的。民俗学大家邓云乡先生在《云乡话食》中,记录过老北京的一种“绿盆”,是一种上了绿琉璃瓦釉子的瓦盆。“有的人家,用这种盆,盛上红艳艳的腊八粥,上面用雪花绵白糖洒成‘寿’、‘喜’、‘福’字等等,再洒上一点青丝、红丝,相映成趣,送到亲友家中,真是绝妙的艺术品,充满了欢乐的生活情趣。”

粥的花销竟要十万两!

清代皇室对腊八粥特别看重,《旧京风俗志》上记载:清制,每年雍和宫举行大熬粥一次,是为皇家之熬粥。照例,每年的十月初五六日,宫里必定要派出一位王公贝勒“赴雍和宫熬粥”。“名虽熬粥,不过监视而已,实则熬粥者谓雍和宫中喇嘛”。

在雍和宫里有特大号的粥锅两个,每个均能收容粥米二三十石,其个头可想而知。而且雍和宫里还有专门练习熬粥者十余人,他们对于熬制 *** 和火候控制都十分有经验。“又以腊八粥既关佛法,每届下米下水之际,由得木奇喇嘛率领徒侣多人,围锅念咒”。不过粥里的米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至为普通,还不如普通人家的种类多。网上有一些文章说“皇家腊八粥”用料何其奢华繁多,其实都是对“天家富贵”的想当然罢了。

虽然用料简陋,但这粥的报销金额十分惊人,“每年照例竟至十万两”。熬粥的时候,内务府大臣及堂郎中都要到场。腊月初八的凌晨三四点钟,由监视大臣将粥进奉至内廷,皇帝照例谕令供祀太庙、皇寿殿及内廷西苑各庙,然后分赏内廷各官,再分赏外廷各王公大臣。

赏的虽然只是一碗粥,但出的是钦差,架势自然不能小了,而且对于派送者而言,这是可以借机狠捞一把的肥差。“系派太监一名押送, 用黄食盒一架,二人抬之,内装黄盒子一个,盒中置粥一碗。受赏之大臣跪接跪送,四起八拜承谨,对于押送之太监,特别恭敬,并赠银给押送者,赠以巨款,普通则二十四两,亦有四十八两、六十四两、八十两至一百二十两,各以其人之身份而异……以淡而无味之清粥一碗,在帝制时代,凡膺此赏者,莫不认为天恩祖德,无上荣庆”。只有一个例外,就是一向以耿介清廉闻名的阎敬铭当权时,无论上赏何物,对于太监仅仅赠以两吊钱——不客气地说这简直就是打发要饭花子,但阎敬铭自己持身极正,备受慈禧太后尊重,所以太监们虽然气得不行,也无计可施。

既然与佛教有关,熬制腊八粥的自然就不能只有雍和宫一家。《帝京岁时纪胜笺补》记载:“京城寺院内外八大刹,皆于是日熬粥供佛,但不若喇嘛经典礼盛耳。”这其中,柏林寺、嵩祝寺和龙泉寺等都有很大的排场,“于粥碗正中置一极大枣栗,上插小黄纸旗,书明某某庙名。”说是分送诸施主,但可不白施,施主必须赠以回敬,“有二两者,有四两者,亦有八两者,最少亦需一两,如对无钱之家,即不肯轻送矣!”

粥的好坏可卜家之盛衰

从上述笔记不难看出,雍和宫的粥也好,其他古寺名刹的粥也罢,在旧时都不是给普通老百姓喝的,而真正的百姓所熬、所食之腊八粥,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披金挂银,但却格外有烟火气,反而显得更加美味一些。

百姓家熬的腊八粥,物料在城里是到粮店买的,在郊区或乡间则要自剥栗子、花生、瓜子儿,将各种各样可熬粥的米及豆子都掺杂在一起,天不亮就起来点火煮水,先熬豆子;豆子熟了再下米,米到半熟时,再下物料;粥熬得要黏稠;吃时再在粥中放些白糖或黑糖,天一亮就喝粥,并各家互相馈送,以为吉祥之物,亦大有年关切近之风趣。

虽说是各家熬各家的粥,但因为有了互相馈送以示友爱的习俗,所以暗地里又有了“较量”的心,除了各种豆米之外,各家掌勺的妇女又根据自家的生活情况添加物料,争奇角胜,既比家境,更比炊巧,至少拿出门去不能给自家丢脸。熬得了盛在碗里,或用提盒,或用网兜儿,分别送给亲友。“初八日清晨,若行于内城街巷,则见二人抬食盒者、肩担者、手提者,沿街皆是送粥之人,不绝于途”。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这种送粥可不能“只送粥”,还要附以腌白菜、蒸包子、炒菜、咸菜,两色四色不等。《燕京岁时记》上说,这些菜品中最重要的是腌白菜,“凡送粥之家,必以此为副,菜之美恶,可卜其家之盛衰”。也正因此,这种赠粥的“质量”有时粗陋,有时平朴,有时却高得难以想象。文史学者周简段在《京华感旧录》中回忆:“1930年代的一个冬季腊月初,予正在一位满族朋友家做客,忽传有前清庆王奕劻的一位乘龙快婿赵某派人送来自家熬的腊八粥两瓷罐。主人即盛了一碗温热,让予品尝,果然香甜美味,至今芳香齿颊,令人难忘。”

喝腊八粥也有规矩。著名民俗学家陈鸿年先生在《北平风物》中说:“无论大人孩子,只准用勺子去盛,谁也不准在锅里搅弄,谁也不准满锅里,爱吃莲子挑莲子,爱吃红枣拣红枣,因为若是熬得的腊八粥搁着不动它,或是一勺子一勺子地往外盛,它永远不会澥,总还是烂乎乎的,若是任意一搅弄,它便成汤汤水水了……”

笔者记忆中,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迄今,北京的腊八粥经历过三个阶段:八十年代这一传统风俗似乎被漠视或淡忘了,即便是腊月初八熬碗粥,也就是在米粥里加点儿花生大枣什么的;九十年代各种罐装八宝粥兴起,忙碌的人们到了腊八这天,买几罐打开,将粥倒进锅里,加水煮一煮就喝,基本上就是应付;但是从本世纪初到现在,随着国力不断增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熬制八宝粥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事情,而超市里一袋一袋分装的腊八粥物料,也越来越精致和丰盛……谁说腊八粥及其配菜“可卜其家之盛衰”是一句空话呢,至少从四十年来腊八粥的变迁,足以证明我们的祖国——这个所有中国人的“家”,是越来越强盛了!

标签: 八宝粥 超市 怎么 粘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