鳈鱼,鳈鱼 ***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52 0
黑鳍鳈四处游,萤火虫飞进城,5千多类物种北京“安家”

北京,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除此之外,它还是世界上生物多样 *** 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也是世界上鸟类最丰富的首都之一。

生物多样 *** ,是指生物的多样化,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总和。保护生物多样 *** ,对于提高区域生态 *** 质量和稳定 *** 、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从2020年开始,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的生物多样 *** 调查,这种全市域、多类群的生物多样 *** 调查在北京还是首次。

这是一次北京生物多样 *** 的“人口普查”

生物多样 *** 调查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自然年,预计用3至5年时间,可以初步摸清北京市生物多样 *** 的本底情况,并将生物多样 *** 监测逐步纳入到例行生态监测中。此次调查主要依靠人工,点位主要选取自然保护区、林地、自然公园、原始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

调查重在摸清北京生物多样 *** 的“家底儿”,算是北京生物多样 *** 的“人口普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曹志萍告诉记者,2020年,全市被划分为212个网格,对部分网格生态 *** 多样 *** 以及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藻类等物种多样 *** 开展全面调查。实地记录到82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 *** 群系,各类物种共5086种。

在此基础上,北京制定了2021年至2025年生物多样 *** 调查方案,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调查网格全覆盖,动态摸清全市生物多样 *** 的本底情况。

生态环境指数连续6年提升

鸟类10年增加79种

“十三五”时期,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连年攀升,由2015年的 *** .2增长到2020年的70.2,增长9.3%,实现6年连续提升。北京市域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0.17%,植物种类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8%。目前北京有确切记录的鸟类占全国鸟类物种数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在我国北方城市中独一无二。这些都是北京生物多样 *** 丰富的缩影。

北京的生物物种为何如此丰富?据介绍,北京的本底条件就很好,北京北枕燕山,西倚太行,群山环绕,太行山和燕山围合出西、北环山,东、南向海的半包围地形,被称为海湾状的“北京湾”地形,在同纬度地区来说,地形条件相对较好。

同时,北京的海拔高差超过2000米,地形地貌复杂,分布有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以及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蓟运河和大清河五大水系,有森林、灌丛、草丛、草甸、湿地等生态 *** 类型,生境类型多样,在京津冀生态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上生物多样 *** 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而北京重要的生态空间主要分布在“两山两河”(燕山、太行山;永定河流域、潮白河流域),这里也是 *** 批复的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区域,这里孕育了丰富独特的生物多样 *** ,提供了北京城历史发源的自然物质基础,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基底和生态屏障。

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国际上有八条鸟类迁徙廊道,北京正好地处“ *** -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区,这使北京成为世界上鸟类最丰富的首都之一。目前北京有确切记录的鸟类占全国鸟类物种数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在我国北方城市中独一无二。根据最新的记录,北京已经记录了503个鸟种,近十年来,鸟种的数量增加了79种。

河流生态修复

黑鳍鳈在多个水系安了家

近年来,北京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更多的动植物、鸟类选择在北京安家。记者了解到,在生物多样 *** 调查之一阶段中,北京发现了不少“新朋友”,也发现了一些拓展了自己生活区域的“老朋友”。

经过2020年的本底调查工作,北京市目前已实地记录82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 *** 群系,各类物种共5086种;发现了70种北京新记录种,其中,苔藓植物40种,维管植物3种,昆虫16种,大型真菌11种;中国新记录种12种,包括大型真菌11种,昆虫1种;还有多个具有 *** *** 的指示 *** 物种。

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水毛茛是北京市一级保护植物,它对水质要求很高,只生长于清澈、流动的水体中,有它在的地方,说明水质是非常好的。如今,在海淀、延庆、昌平、怀柔和密云等地都发现了水毛茛的身影。

黑鳍鳈一种非常漂亮的小型鱼,是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喜欢居住于相对干净的小河流中,多在水体中、下层活动。近年来,北京的河流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黑鳍鳈可以在城市河流里安家,北京的海淀、房山、密云、怀柔等多个水系都有了黑鳍鳈的“家”。

黑鳍鳈(雌鱼)张敏供图

黑鳍鳈(雄鱼)张敏供图

“通俗一点说,这些物种就是当地某种或者多种环境质量的指标。”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春兰介绍,水毛茛、黑鳍鳈都是被专 *** 认的良好水质的指示 *** 物种。去年的调查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城市河流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城市增加绿地面积

萤火虫也飞进了城

记者了解到,北京还在东城、海淀、石景山、大兴等地的城市公园发现了对空气、水、植被、光条件敏感的萤火虫,这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城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像北京较常见的一种萤火虫黄脉翅萤,它们喜欢生活在植被茂盛、水质洁净、空气清新的地方,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常作为优良生态环境的指示生物。刘春兰坦言,过去一段时间,萤火虫在市民身边有所减少,“这次调查很惊喜。”

正在交尾的黄脉翅萤(张旭供图)

另外,在中心城区发现了东北刺猬、黄鼬等动物,也发现日本松雀鹰、红脚隼等猛禽,这反映出近年来中心城区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丰富的栖息地。

同时,在平原区发现了较多的白头鹎、啄木鸟等林鸟,也发现黑斑侧褶蛙、中国林蛙、赤峰锦蛇等两栖爬行类动物,以及马口鱼和黑鳍鳈等鱼类,表明近年来通过百万亩造林绿化、郊野公园建设及河湖湿地恢复,拓展了绿色生态空间,生物多样 *** 也更加丰富。

生态涵养区加强保育

山区平原都出现了豹猫

生态涵养区是北京市生物多样 *** 富集区,近年来通过坚持生态保育,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栖息地保护、水生态恢复等措施,北京市生态 *** 质量更好的区域得到有效保护。调查发现有青头潜鸭、褐马鸡、大花杓兰、轮叶贝母等受威胁物种,也发现豹猫、棘角蛇纹春蜓、紫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数量较多的野猪、软枣猕猴桃、刺五加等北京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作为北京现存唯一的野生猫科动物,豹猫对本地生态 *** 起着自上而下的调节作用。在去年的调查中,仅在门头沟区和延庆区,工作人员就观察到140余只豹猫分布信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北京山区及部分平原地区都出现了豹猫。

另外,北京湿地总面积已达5.87万公顷,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6%。鸟类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单从北京雨燕数量的回升就表明了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雨燕也叫楼燕,是北京著名的夏候鸟,名副其实的无脚鸟,原来多生活在北京高大的古城楼的屋檐下。如今,在很多桥洞、暖气管等地,也都能看到雨燕的身影,这也意味着雨燕越来越适应城市生活。

马上就访:

做好扩大环境容量的“加法”

生态环境状况稳步向好得益于各方努力、多措并举。近年来,本市还坚持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污染减排“减法”的同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 *** 治理,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南水北调、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及其他绿化工程,做好扩大环境容量的“加法”。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丰富的生物多样 *** ,生态涵养区更是发挥生态优势,不断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形成了一批可 *** 可推广的“两山”转化典型,促进生态富民、绿色发展。

延庆区以筹办冬奥会、举办世园会为契机,发展冰雪运动、旅游休闲等绿色产业。门头沟区终结 *** 采煤史,开展永定河生态治理,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品牌。密云区举全区之力,为首都守住“一盆净水”,形成如“蜂盛蜜匀”、“古北水镇”等“两山”样板。怀柔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怀柔科学城”,搭建“国际会都”,打造“中国影都”,“科技创新+会议休闲+影视文化”三驾马车共进,助推“两山”理论落地生根。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骆倩雯

编辑 王雯淼

流程编辑 刘伟利

中国原生鱼及饲养指南

光倒刺鲃 Spinibarbus hollandi

?生物学特征

体延长,前邻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背腹缘均为浅弧形。吻圆钝,吻皮止于上唇基部,与上唇分离。须2对,较发达,吻须可达眼前缘,口角须略长于吻须,接近或达眼后缘。背鳍起点前有一向前平卧倒刺。

光倒刺鲃是南方较为清洁的小河流里的 *** 掠食者之一,也是常见饲养的食用鱼。

光倒刺鲃是南方常见饲养的食用鱼,但幼苗在市面上稍微少见。

光倒刺鲃作为强健的大型掠食鱼类,只要空间大小足够,水质清洁就很好饲养,建议用一米以上鱼缸饲养,鱼缸有造流会更好,因其会跳缸,鱼缸建议加盖。

光倒刺鲃为杂食 *** 并有强食鱼 *** ,从一般的颗粒饲料到鲜活小鱼都可以接受,有一定的攻击 *** 和吞噬能力,会追咬混养鱼类,吃掉较小的鱼,混养请注意。

?

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fasciatus

?生物学特征

体细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圆而呈浅弧形。头中等大,侧扁,前端略尖。吻圆钝,吻褶短,未掩盖上唇,边缘光唇;成体吻部具粒状角质突起。口下位,马蹄形。

光唇鱼分布广,适应力强,野外种群庞大。

光唇鱼是很出名且常见的山溪鱼类,水族市场上有时能见到。

光唇鱼为喜欢清澈干净水质的中小型鱼类,适应 *** 强,对水温要求不高,度夏温度建议在32℃以下。鱼缸建议造流,会更出彩。

光唇鱼是出名的脾气暴躁的物种,攻击 *** 强且十分好斗,混养请非常注意!杂食 *** ,可以接受大部分饵料。

?

长鳍虹彩光唇鱼 Masticbarbus longipinnis

?生物学特征

体高,侧扁,背缘显著隆起,腹部圆,尾柄细。头尖,头长小于体高。吻突出,吻长稍短于或等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下唇分左右两侧瓣,较发达。须2对,口角须稍长。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为硬刺,末端柔软,后缘具锯齿,体侧具5条黑色垂直宽带。

长鳍虹彩光唇鱼分布范围比较狭窄,某些地方的种群受到河流污染、截流枯竭、滥捕等威胁,需要对其生存状况进行关注。

除了主产区外并不常见,也很少出现在水族市场上。

长鳍虹彩光唇鱼是喜欢清澈干净水质的中型鱼类,适应 *** 强,度夏温度建议30℃以下。饲养环境有造流状态会更好一些。个体稍大,建议80厘米以上鱼缸饲养。杂食 *** 且 *** 格温顺,是不错的水族箱混养品种,可以接受各种饲料。

?

条纹小鲃 Puntius semifasciolatus

?生物学特征

体侧扁,呈纺锤形,须1对,眼上方具红色光泽,鳞片大。鱼体呈银青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金黄,体侧具4条黑色横纹及若干不规则小 *** 。尾鳍叉形,雄鱼的背鳍边缘及尾鳍带橘红色。

鳈鱼,鳈鱼图片-第1张图片-

条纹小鲃为适应力强、繁殖力高的小型鱼类,在分布区种群庞大而常见。为南方常见河沟鱼类,水族市场上也经常能见到。

条纹小鲃是适应力很强的小型鱼类,耐高温和低温,耐轻度水质污染,对水质和溶氧没有特别要求,杂食 *** ,极易饲养。 *** 温顺平和,是很好的水族箱混养品种,不过要注意它会吃小虾,不建议养在虾缸中。

?

麦穗鱼 Pseudora *** ora parva

?生物学特征

头尖,略平扁。口上位。无须。背鳍无硬刺。 *** 时期,雄鱼体色深黑,吻部、颊部出现追星。雄鱼个体大,雌鱼个体小,差别明显。卵椭圆形,具黏液。孵化期,雄鱼有守护的习 *** 。遍布全国,种群规模庞大。

麦穗鱼是最常见的鱼类之一。

麦穗鱼为适应 *** 强的小型鱼类,体质强健,对水质和溶氧没有特别要求。度夏温度建议在32℃以下。有一定攻击 *** ,不建议与过小的鱼类混养。

?

长麦穗鱼 Pseudora *** ora elongata

?生物学特征

体纤细,头小,吻尖细,平扁。口极小,上位,口裂几近垂直。唇薄,无须。鼻孔小,近眼。侧线平直,侧线鳞43~45个。背鳍起点位于体 *** 。体银灰略暗,中轴宽黑纹自吻端达尾,其上方具4条细黑纵纹,背 *** 1条。背、尾鳍具零散小 *** ,尾鳍具一大黑斑。

长麦穗鱼分布范围较狭窄,产地还有一定数量,种群生活状况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

长麦穗鱼是原生鱼类中的明星物种,一直受到原生鱼爱好者的关注。长麦穗鱼是 *** 羞怯且胆小的物种,饲养环境要有一定的水草、沉木类躲避物,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轻微造流。建议80厘米以上鱼缸饲养,度夏温度建议在28℃以下。

长麦穗鱼抢食能力弱,不建议和抢食太强的鱼类混养,新来的鱼可能藏起来很长时间不开口,要维持鱼缸环境的安静稳定。有一定的攻击 *** ,会攻击小鱼,混养请注意。


马口鱼 Opsariichthys bidens


?

生物学特征

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吻长,无口须,下颌前端有一显著突起与上颌中部凹陷相对,眼较小。鳞细密,侧线在胸鳍上方,沿体侧下部向后延伸,于臀鳍之后逐渐回升到尾柄中部。臀鳍发达,尾鳍深叉,背鳍短小。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10~14条浅蓝色垂直条纹,胸鳍、腹鳍和臀鳍为橙 *** 。

对环境有一定要求但不高,遍布中国各大河流、水库。

常见的游钓鱼类,除 *** 、新疆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广,数量大。

饲养难度 一般

马口鱼有一定环境适应能力,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用一米以上鱼缸饲养,度夏温度建议在30℃以下,要出状态需要足够强的光照和水流,建议鱼缸配备造流器并24小时开启。鱊类都是跳缸“爱好者”,鱼缸一定要加盖。杂食 *** ,从米饭到小鱼来者不拒,也容易接受各种饲料。值得注意的是,饵料对其发色的影响不如光照和水流大,为了发色不必刻意追求增色饲料。马口鱼有较强的食鱼 *** 和吞噬力,不要和小鱼混养。

?

长鳍马口鱲 Opsariichthys evolans

?生物学特征

条纹密度比较不均匀,前密后疏,身体瘦削,头部比较尖, *** 顶点雄鱼胸鳍超过腹鳍起点。

长鳍马口鱊是一个分布广、有一定适应力的物种,野外种群庞大,不过近些年在各地河流被污染 *** 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种群有所下降。

一个出名且美丽的物种,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高,一直是水族市场上的明星之一。

长鳍马口鱊是体质中等的鱊类,相比较宽鳍鱊,对水中的 *** 更为敏感。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80厘米以上鱼缸饲养,度夏温度建议在30℃以下,要出状态需要足够强的光照和水流,建议鱼缸配备造流器并24小时开启。鱊类都是跳缸爱好者,鱼缸一定要加盖。

杂食 *** ,可以很好地接受绝大部分饵料,吃各种水生小生物以及食物碎屑,一般长度为10~15厘米。有弱食鱼 *** ,不建议同太小的鱼混养。

?

?

华鳈 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生物学特征

体形侧扁,头后背部隆起,腹部圆。头短小。吻稍突出,前端圆钝。口小,下位,略呈马蹄形。唇稍厚,下唇限于口角处,唇后沟中断,其间相隔较宽。下颌前缘有发达的角质边缘。口角具须1对,较短,细弱。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体侧有数条黑色宽横斑,老年后会逐渐散成黑色斑点。

华鳈属于分布广数量大的鱼类,较强的适应 *** 保证了较健康的种群。是我国中部到南方很多大江河湖泊之常见鱼类,较为适应大江河湖泊环境,在山溪小河不太常见。为体质强健的中小型鱼类,对水质、溶氧及温度等都没有特别要求,清洁并有造流状态会更好一些,个体稍大的建议60厘米以上鱼缸饲养。

杂食 *** 且 *** 格温顺,是不错的水族箱混养品种,可以接受各种饲料,偶尔会追咬其他鱼类,但不常发生。

?

?

小鳈 Sarcocheilichthys parvus

?生物学特征

背鳍无硬刺,鳍条较长,外缘平截或微凸。胸鳍较短,后缘圆钝,末端可伸至其基部至腹鳍起点间的3/4处。腹鳍起点稍后于背鳍起点,后缘亦呈圆钝。臀鳍外缘平截。尾鳍分叉浅,上、下叶末端稍圆。 *** 在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中点或略近腹鳍。

小鳈喜清澈凉爽的水质,现如今在各地河流开发的情况下,部分地方种群受到河流污染、截流枯竭、滥捕等威胁。

小鳈分布范围较广,但很多地方不易见到,种群密度大而集中的产地稍少。

喜欢清澈干净水质的小型鱼类,有造流会更好,夏季温度不可太高,30℃以下为佳。

脾气稍暴躁,同种之间常常打斗,饲养密度不建议太高,另外会攻击虾虎鱼和虾,混养请注意此点。杂食 *** ,可以接受各种饲料。

?

?

?

伦氏孟加拉鲮 Bangana rendahli

?生物学特征

体长,略呈棒状,尾柄高而宽厚。吻钝圆而突出,口下位,横裂。上唇前部光滑,下唇与下颌分离,其间有一深沟相隔。体背及体侧青黑色,鳞片紫绿色夹有红色,并具金属光泽;腹部微黄,各鳍灰黑色。

某些地方的种群受到河流污染、截流枯竭、滥捕等威胁,需要对其生存状况进行关注。

伦氏孟加拉鲮虽然已经进行人工养殖,但水族市场上不常见。

伦氏孟加拉鲮为喜欢清澈干净水质的中型鱼类,度夏要求水温在30℃以下,鱼缸建议造流,个体稍大的建议用60厘米以上鱼缸饲养。

杂食 *** 且 *** 格温顺,是不错的水族箱混养品种,可以接受各种饲料,偶尔会追咬其他鱼类,但不常发生。


东方墨头鱼 Garra orientalis

生物学特征

体长,圆筒形,腹部扁平,尾部侧扁。须2对,吻须较眼径为短,口角须更短小。头宽,吻圆钝,前端有很多粗糙的角质突起。鼻前深陷,将吻分作两部,并具发达追星。背鳍无硬刺。体背深黑色,腹部灰白,各鳍灰黑色,略带橙色,幼鱼橙色较显著;体侧每个鳞片后部均有一黑斑。

东方墨头鱼分布较广,种群规模较大。

产区菜市场一般均能找到,也有流入水族市场作为观赏鱼贩卖的。

喜欢清澈干净水质的小型鱼类,鱼缸建议造流,度夏温度建议在32℃以下。

杂食 *** ,对各种人工饵料均能很好接受,会啃食缸壁上的藻类。若有饲料吃,通常很少再吃藻了。

有领域 *** ,会占据鱼缸中的沉木或者 *** 作为领地,驱赶攻击接近的鱼类,饲养时请注意这点,不建议与太柔弱的鱼类混养,有可能会造成伤亡。

过水和入缸的前几天,跳缸概率极高,鱼缸一定要加盖。



建德小鳔鮈 Microphysogobio tafangensis

?生物学特征

体长,头略粗壮,后背部稍隆起,胸腹部平坦,尾柄侧扁,稍高。头短钝,其长小于体高,吻圆钝。口下位,呈深弧形。体被圆鳞。背鳍高,后伸不达腹鳍起点。臀鳍短,起点至腹鳍基的距离略大于或等于全尾鳍基。尾鳍浅分叉,腹膜灰黑色。体青灰,胸、腹鳍带橘红色。

建德小鳔鮈分布范围狭窄,产地还有一定数量,种群生活状况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

较难的饲养 *** 使其在水族市场上的曝光率较低。

建德小鳔鮈为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水质的小型底栖鱼类,建议轻微造流,度夏温度建议在28℃以下。

很怕缺氧,鱼缸过滤不能停,其对水中的污染物也较敏感,需要经常换水。 *** 温顺平和,敏感而较脆弱,抢食能力弱,不建议和太强势的鱼类混养。建议饲喂优质的螺旋藻锭片,且定时投喂少量煮烂的米饭。

?

宽鳍鱲VV Zacco platypus

?生物学特征

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头短,吻钝,口端位,稍向上倾斜,唇厚,眼较小。背鳍无硬刺。胸鳍、腹鳍小,其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下方。臀鳍基部较长。尾鳍灰色,后缘呈黑色,尾鳍分叉深,尾柄鳍短而高。一般背部灰黑色带绿色,臀鳍粉红色或红色带绿色光泽。

一个分布广且有一定适应力的物种,野外种群庞大,不过近些年在各地河流被污染、 *** 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种群有所下降。出名且美丽的物种,分布范围大,种群数量高,一直是水族市场上的明星之一。

宽鳍鱊是体质较为强健的鱊类之一,有一定环境适应力,但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在80厘米以上的鱼缸饲养,度夏温度建议在30℃以下,要出状态需要足够强的光照和水流,建议鱼缸配备造流器并24小时开启。鱊类都是跳缸“爱好者”,鱼缸一定要加盖。

杂食 *** ,可以很好地接受绝大部分饵料,有一定的食鱼 *** ,不建议同体形差距太大的鱼混养。

?

丽色低线鱲 Opsarius pulchellus

?生物学特征

个体小,口较大,下颌突出,口裂倾斜。体侧扁,腹部无棱。吻略尖。背鳍后位,与臀鳍相对;胸鳍宽长,达腹鳍起点。尾鳍叉形。体背为青灰色,腹部浅 *** 。体侧有7~10条垂直蓝绿斑条。 *** 期,雄鱼体侧金 *** 。

丽色低线鱲在国内分布范围较小,对环境有一定要求,产地目前环境还算可以,但需要关注。

国内分布范围较偏,但作为一种出名且美丽的物种,一直没有离开水族爱好者的视线。

丽色低线鱲抗逆 *** 较差,容易生病,对水质也有较高要求,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用70厘米以上鱼缸饲养,度夏温度建议在28℃以下,需要合适的水流和光照,建议鱼缸配备造流器并24小时开启。鱲类都是跳缸“爱好者”,鱼缸一定要加盖。

饲养上喂食一般小型鱼饲料即可,不建议和有攻击 *** 的小型鱼混养。丽色低线鱲体质较娇弱,水质和食物等需要维持合适、稳定。


异鱲 Parazacco spil *** us

?生物学特征

体侧扁,腹部较窄,自腹鳍基部至 *** 有明显的腹棱。口上位,口裂向下倾斜,下颌前端有一显著的钩状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吻合。无须,侧线完全,前部明显下弯。背鳍稍后;臀鳍长,分支鳍条11~12根。头小,吻尖。腹部白色,体侧带棕红,体侧中部有一虫纹组成的宽黑带,自鳃盖起至尾鳍基 *** ,尾柄末端中有一大 *** 。

异鱲分布范围相对小,对环境有一定要求,现如今在各地河流开发的情况下,部分地方种群受到河流污染、截流枯竭、滥捕等威胁。

异鱲不难寻获,但分布较窄,需要到合适的产区才可见到,水族市场上有一定曝光率。

异鱲可能是抗逆 *** 最强的鱲类,有一定环境适应力,但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用80厘米以上鱼缸饲养。度夏温度建议在30℃以下,要出状态需要足够强的光照和水流,建议鱼缸配备造流器并24小时开启。鱲类都是跳缸“爱好者”,鱼缸一定要加盖。

杂食 *** ,食鱼 *** 弱,可以和不是特别小的鱼混养。异鱲缸养容易养得很健康,但很难达到野外的发色效果,这点依旧是待以解决的问题。

?

林氏细鲫 Aphyocypris lini

?生物学特征

体细小,长而侧扁,前腹部圆,自腹鳍基底到 *** 具腹棱;头小,吻圆钝;体被圆鳞,鳞中等大,无侧线。背鳍短小,无硬刺;胸鳍不达腹鳍起点;腹鳍不达 *** 。尾鳍叉形,末端稍尖。背部棕色,腹部银白。各鳍无色,浅淡的黑色边缘。鳔大,分2室,后室长于前室。体侧有一上黄下黑的纵带,自吻前伸达尾鳍基,与尾柄末端中的一大 *** 相连。

曾经被判定为野外灭绝的物种,现在虽然又发现了数个新产地,但受威胁的特点依然没变,野外种群受到人为活动威胁,需要对其生存状况进行关注。

罕见的物种,并不太容易见到。

林氏细鲫为喜欢清澈干净水质的小型鱼类,有一定适应 *** , *** 温顺平和,是很好的水族箱混养品种,可以养在虾缸中。

?

唐鱼 Tanichthys albonubes

?

?生物学特征

体细小,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小、圆钝。口小,亚上位,口裂下斜,下颌突出。唇薄,无须。眼大,侧线不显,背鳍短,与臀鳍相对;胸、腹鳍小。体带橄榄绿色,中轴具金 *** 纵纹,上部具若干黑条纹。背、臀鳍带绿色,边缘透明,尾基具红色大圆斑。

唐鱼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野外种群受到人为活动威胁,需要对其生存状况进行关注。

作为“资深”观赏鱼类,人工繁殖的唐鱼以“白云金丝”之俗称,在水族市场上相当常见。

唐鱼为喜欢清澈干净水质的小型鱼类,有一定适应 *** , *** 温顺平和,是很好的水族箱混养品种,可以养在虾缸中。

?

黄鳍结鱼 Tor pu *** a

?生物学特征

更大体长为2.75米,更大体重可达54千克。体长,侧扁,背缘稍隆起。吻端略尖,吻皮盖于上唇基部。唇略肥厚,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口窄,端位,深马蹄形。背鳍硬刺强壮,后缘光滑。背鳍具9根分支鳍条,其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各鳍 *** 。

国内产地分布狭窄,不过境外很多,某些地方种群受到滥捕的威胁,需要对其进行关注。

黄鳍结鱼是国际知名的观赏种类,在水族市场上有一定能见度。

黄鳍结鱼为体质强健、抗 *** 较好的大型掠食鱼类,较为怕冷,冬天需要加温,需要足够大的饲养环境,鱼缸建议造流。

强食鱼 *** ,可以喂食适口大小的饵料鱼,也容易接受人工饲料,侵略 *** 及领域 *** 均低,可以与其吞不下的鱼类混养。

?

?

禁食令:北京市从6月1日起,这17种鱼,将禁止食用

北京市第十五届 *** *** 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与2020年4月24日表决通过了《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结合北京市实际细化野生动物保护名录、重要栖息地保护等 *** ,建立健全危害预防、猎捕、人工繁育以及全面禁食滥食等监管 *** 。《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根据规定,新增17种水生野生鱼类,将禁止一切以食用 *** 为目的运输、购买、加工、存储等。那么,具体是哪些鱼类呢?

1)、鳊。又名长春鳊、长身鳊、鳊花。栖息淡水中下层,草食 *** 。 *** 季节到流水场所产卵,卵飘浮 *** 。分布于中国各地江河、湖泊。

北京的自然水域里的野生鳊鱼已经不多见了

2)、华鰁。华鳈为江河、湖泊中常见鱼类,一般生活在水流缓慢的中下层水体,常栖息于水质澄清、底层多泥沙的流动或静止的水域中。食 *** 杂,用下颌刮食附着在砾石上的底栖无脊椎动物、着生藻类、植物碎屑及水生昆虫。幼鱼喜食摇蚊幼虫。分布于中国、韩国、 *** 、 *** 。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华鰁鱼

3)、黑鳍鰁。黑鳍鳈又叫火烧鱼,头较小,头长略小于体高,吻赂短,圆钝,稍突出。口小,下位,呈弧形,唇较薄,下唇狭长,前伸几达下颌前缘。黑鳍鳈的分布较广,在珠江、闽江、钱塘江、长江、黄河及海南、 *** 诸水系均有分布。

黑鳍鳈鱼

4)、潘氏鳅鮀。

潘氏鳅鮀

5)、赤眼鳟。赤眼鳟属,地方称红眼鱼、参鱼,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名红眼。是优质的经济鱼类,全国各水系均产,具有生长快、适应 *** 强、食 *** 杂、商品售价高等优点。

红眼鳟

6)、瓦氏雅罗鱼。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松花江、牡丹江以及其支流、湖泊、水库,也产于图们江、鸭绿江、辽河等水域。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 *** 等省区也有分布。

瓦氏雅罗鱼

7)、鱼岁。

鱼岁

8)、马口鱼。马口鱼俗名花杈鱼,桃花鱼、山鳡、坑爬、宽口、大口扒、扯口婆等。产于南盘江、元江、沧江等水域。是一种杂食 *** 偏肉食淡水鱼。

马口鱼

9)、宽鳍鱲。分布极广,在中国、 *** 、日本均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及东部沿海各溪流。尤以山区溪流中为常见。肉可入 *** ,若将其除去内脏和鳞片,鲜用,具有解毒、杀虫之功效,主治疮疖、疥癣等症。

宽鳍鱲

10)、中华细鲫。中华细鲫,属于鲤形目,鲤科。分布于中国东部各溪流,集群 *** 小型鱼类。口端位,口裂向后方倾斜,唇薄,无须。腹鳍基部至 *** 之间有腹棱。鳃耙短小,稀疏。鳞片大,侧线不完全。

中华细鲫

11)、细鳞鮭。细鳞鲑俗称山细鳞鱼、江细鳞鱼(东北)、闾鱼、闾花鱼、金板鱼、花鱼(陕西)、梅花鱼(甘肃)、小红鱼(新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我国野生动物保 *** 已将其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细鳞鲑

12)、中华多刺鱼。 中华多刺鱼是刺鱼科、多刺鱼一种,背鳍前有分离交错排列的9枚硬棘,最长棘约2.0-2.5毫米。中华多刺鱼为冷水小型鱼类,生活于淡水、咸淡水或海水中,分布于中国和周边几个国家。

中华多刺鱼

13)、东方薄鳅。为鳅科薄鳅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目前这种鱼已处于濒危状态。北京市渔政站已向有关部门,申请将其列为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和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

东方薄鳅

14)、黄线薄鳅。黄线薄鳅长得很像“黄辣丁”,但要比黄线薄鳅要比黄辣丁大很多。北京房山县十渡人叫“边干”,密云人叫“边瞎子”,又叫“牛尾巴”。

黄线薄鳅

15)、尖头高原鳅。俗名尖头巴鳅、楔头巴鳅,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北京的永定河等,多栖息于山区溪流。主要产地在北京三家店。

尖头高原鳅

16)、多鳞白甲鱼。俗称:钱鱼、梢白甲、赤鳞鱼。栖息于海拔300-1500米之清澈流水中,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等,现已被《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名录》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多鳞白甲鱼

另外,此次新增17种鱼,但笔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弄清楚,最后一种鱼是哪种鱼。

明确实施相关行为的法律责任

文件中明确指出:以收容救护为名,从事买卖野生动物以及制品的,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以价值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未按照规定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猎捕、猎杀野生动物和水生野生动物的,没收猎获物,并处罚款。食用国家重点及其他重点保护的水生、陆生野生动物的,处以罚款,以食用为目的生产、经营、运输、寄递的,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食品、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最后:北京市此次新增17种野生水生鱼种,虽然有些是我们常见的,但在北京地区已经不多见了,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用不了多久,便会面临灭绝的威胁。若想我们的下一代,还能看到我们小时候的景象,就必须人人参与,拒绝食用。所以爱护稀有水生、陆生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参考资料:《北京市 *** 网》、《北京市科学技术 *** 会普法宣传特刊》、《头条百科》、《百度百科》

鱼的分类四

十、真骨鱼下纲-骨鳔(鲤形)总目-鲇形目

鲇形目包括甲鲇亚目、二须鲇亚目、鲇亚目、未定亚目。

甲鲇亚目包括丝鼻鲇科、毛鼻鲇科、美鲇科、视星鲇科、甲鲇科。

鲇亚目包括鲸形鲇科、鲇科、巨鲇科、倒立鲇科、脂鲿科、北美鲇总科(北美鲇/叉尾鮰科Ictal *** idae、鳗鲇科)、塘虱鱼科、/鲿科、陶乐鲇总科(蝌蚪鲇科、陶乐鲇科、项鳍鲇科)、长须鲇总科(鼬鲇科、拟长须鲇科、长须鲇科)。

未定亚目包括北非鲇科、矮甲鲇科、粒鲇科、钝头科(又名?科)、准海鲇科、海鲇科、平鳍科、澳岩鲿科、连尾科、扁头鲇科、囊鳃鲇科、下眼鲿科、秘鲇科、石狗鲇科、电鲇科、锥吻鲇属。

鲿科包括黄颡鱼属、鮠属、鱯属。黄颡鱼属包括黄颡鱼、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长吻黄颡鱼(俗称犀牛鮠)、钝吻黄颡鱼(俗称江黄)。鮠属包括乌苏鮠(俗称泅条)、开封鮠(俗称牛尾巴)、盎堂鮠(俗称牛尾巴贼狗子)、白边鮠、切尾鮠、长吻鮠。鱯属包括鱯(俗称石板头)。

钝头科,又名科、?科,包括钝头属、?属、修仁?属、纳汉钝属。?属的司氏?,俗称土贼狗子。

革胡子鲶,又名胡子鲇、埃及塘鲺、塘角鱼,属塘虱鱼科胡鲇属, *** 、 *** 、杂碎,在化粪池也可以快乐地生活。

南方鲇,又名大口鲶,属鲇科鲇属,我国本土良种,长的快,很多钓鱼玩家会从水库,湖泊钓到这货,可以长几百斤重,因此常常上本地土新闻。

黄颡,又名黄辣丁、鮥牙儿,属/鲿科。

长吻鮠,又名江团、鮰鱼,属/鲿科鮠属,热门养殖,比较贵。

斑点叉尾 Ictal *** us punctatus,又名斑真鮰、梭边鱼、钳鱼/钳猫、沟鲇、美洲鲇,属北美鲇/叉尾鮰科Ictal *** idae真鮰属Ictal *** us。超能长,肉肥嫩,现在也很便宜了,涮麻辣火锅不错。

十一、真骨鱼下纲-骨鳔(鲤形)总目-鲤形目

鲤形总目,由鲤形目和鲶形目组成。鲤形目均为淡水种类,全球分鲤、脂鲤、电鳗三个亚目,鲤亚目又分为双孔鱼科、 *** 吻鱼科、平鳍鳅科、鳅科、胭脂鱼科、鲤科6个科。

鳅科包括花鳅、沙鳅、条鳅、泥鳅。

鲤科是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占淡水鱼种类的50%),包括丹、雅罗鱼、鲌、鲴、鰟鲏、野鲮、鮈、裂腹鱼、鳅鮀、鲃、鲢、鲤几个亚科。

丹亚科(也可并入雅罗鱼亚科) *** 是马口鱼, *** 凶猛,为养殖敌害。

雅罗鱼亚科包括青鱼(四大家鱼,我国特有,吃螺蚌,又名青鲩huàn、黑鲩)、草鱼(四大家鱼,我国特有,吃水草,又名鲩鱼、混子)、丁鱥、鱥guì、鯮(俗称鸭嘴鱼、尖头鳡)、雅罗鱼(如瓦氏雅罗鱼)、赤眼鳟(俗称红眼马郎)、鳤(俗称腰离子)、鳡(俗称鳏、魠、哆口、黄颊、黄介、青梢、竿鱼、杆条鱼、大口鱤、水老虎)、鱲liè、飘(如银飘俗称干刀,如寡鳞飘)。

鲌亚科,又称鳊亚科,为中上层鱼类,包括鲂(如团头鲂吃植物,如三角鲂以吃植物为主)、鲌(如红鳍鲌,凶猛、吃肉)、红鲌(如青梢红鲌俗称青尾巴梢,如拟尖头红鲌俗称红梢鳊,如蒙古红鲌俗称红尾巴梢,如翘嘴红鲌)、鯿(如长春鳊)、餐条(俗称白条)、似鱎jiǎo (俗称占折)、半餐(如开封半餐)。

鲴亚科包括鲴(如银鲴俗称黄姑子)、圆吻鲴、斜颌鲴(如细鳞斜颌鲴俗称黄尾巴梢)、似鳊(如逆鱼,俗称土甸子、扁姑子、棒姑子)。

鳑鮍亚科包括鳑鮍(如中华鳑鮍、高体鳑鮍)、彩石鲋、鱊/刺鳑鮍(如兴凯刺鳑鮍、大鳍刺鳑鮍、斑条刺鳑鮍、 *** 刺鳑鮍)。

鲃亚科包括光唇鱼(如半刺厚唇鱼俗称石花鱼)、突吻鱼(如多鳞铲颌鱼)。

亚科包括?huá鱼(如花?、唇?、长吻?)、似?、麦穗鱼(俗称草生、罗汉鱼)、鳈quán (如黑鳍鳈俗称花花媳妇,如华鳈俗称花鲤)、颌须鮈(如多纹俗称沙龙、麻鱼,如中间,如银色俗称银臀,如点纹)、鮈(如似铜、犬首、细体)、铜鱼(俗称鸽子鱼)、吻鮈(俗称金鳅)、似鮈(俗称砂轱辘)、棒花鱼、蛇鮈(如蛇鮈俗称船丁,如长蛇鮈俗称干驴棍)。

鳅鮀亚科之平鳍鳅鮀属,包括平鳍鳅鮀、鳅鮀、短吻鳅鮀、宜昌鳅鮀。

鲤亚科包括鲤(活动在水底层)、鲫(包括金鱼)、银鲫。

鲢亚科包括鲢(俗称白鲢、跳鲢、鲢子、鱮,吃浮游植物)、鳙(俗称花鲢、黑鲢、胖头鱼,吃浮游动物),湘菜剁椒鱼头就是鳙鱼。

雅罗鱼亚科青鱼,又名黑草鱼

雅罗鱼亚科草鱼,又名草棒

青鱼与草鱼的区别是:头唇尖,头比例较小,颜色铅青,肉质更硬, *** 贵。

鲢亚科鲢(俗称白鲢、跳鲢、鲢子、鱮)

鲢亚科鳙(俗称花鲢、黑鲢、胖头鱼)

鳙鱼与鲢鱼的区别是:头比例大,身上有黑斑。

鲤亚科鲤鱼分为 *** 鲤鱼和德国鲤鱼2种。

*** 鲤鱼

德国鲤,又名镜鲤、框鲤,没鳞片或者背部有少量鳞片,出肉率比 *** 鲤鱼高。

鲤亚科银鲫,优良品种异育而成,比野鲫鱼长得快, *** 成熟晚,肉比例大。

鲫鱼与鲤鱼的区别是:没有胡须,口较小,头的角度比较钝。

雅罗鱼亚科丁鱥属丁鱥,又名丁桂鱼

雅罗鱼亚科瓦氏雅罗鱼,又名华子鱼、浮子鱼。

鲌亚科鲂属团头鲂,又名武昌鱼,像个乒乓拍,吃植物。

鲌亚科红鲌属翘嘴红鲌,又名鲌、白鱼、翘壳、翘嘴鲢子、翘跃,好吃不贵,养的很多,适合垂钓。

鮈亚科花?huá鱼,又名鮈浪鱼、?、鸡虾、麻鸡、麻花?、花麻叉、沙狗子、马疙瘩,与花?同属鮈亚科的还有一种唇?,俗称洋鸡虾、双脊白顺、重唇鱼,外形相似,但个头小,无经济价值。

野鲮亚科

鲃亚科中华倒刺鲃,俗名清波,像长了胡子的鲫鱼,但比鲤、鲫鱼贵,难养,好吃。

裂腹鱼亚科齐口裂腹鱼,又名雅鱼,特征是香肠嘴、 *** 两块大鳞片。

棒花鱼,属骨鳔(鲤形)总目-鲤形目-鲤亚目-鲤科-棒花鱼属,俗称:沙锤、花里棒子、老鼠头、离水烂、棒花锤、林巴欧子(?)。为底层小形鱼类。

鳑鲏,属鲤形目鲤科鳑鲏亚科,又称四方皮子、镜鱼、彩圆儿、白片,为一群小型淡水鱼,分为鳑鲏属、鱊属、田中鳑鲏属。

桃花水母、水毛茛、中华多刺鱼……珍稀水生物成怀柔“常客”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张佳琪 通讯员 朱玥

怀柔区生态环境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提到,位于密云水库上游龙潭沟门(白河)、汤河口(汤河)两个考核断面2022年年均水质首次达到I类,优于水体功能区标准,这意味着目前怀柔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水质监督员”水毛茛等珍稀水生物,宽鳍鱲、黑鳍鳈、马口鱼和中华多刺鱼等多种北京市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成了怀柔“常客”。

监测人员按照 *** 作规范采集地表水样品

“自2016年开展地表水考核断面工作以来,怀柔区国家、市级地表水环境考核断面已连续七年全部达标;2022年2个国家、7个市级(含2个国家)地表水环境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升至100%,即全部达到III类水体标准。”怀柔区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怀柔区共有两大水系 *** 条河流,以“河长制”为基础,全区建立了以 *** 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落实镇级河长33人,村级河长557人,河段长1021人,确保全区主要河湖建立从区级至村河段级的五级河长体系,解决了河湖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现身怀柔水库的桃花水母

与此同时,怀柔区还对怀柔水库、京密引水渠、地下饮用水源地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格执行管控要求,加强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和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对密云水库上游地区涉水污染源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建立共建共保共享机制,共同保护密云水库上游水源稳定 *** 好。

一手抓管护,一手抓治污。在治理水环境方面,怀柔区持续强化生活污染治理,2022年以来共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4处、管线73.25公里,全区污水处理率达91%。

潮白河成为鸟类乐园

在水生态修复方面,“科技外援”作用明显。目前,怀柔区主要河流安装量子点光谱水质监测设备310个,实现村级水质断面智能监测考核全覆盖,可实时掌握主要河流水质变化情况;在主要入河排口安装12台水质水量自动监测设备,搭建管理使用平台,实现水生态环境管理“一张图”“一个库”……

高密度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水生态修复打下基础。近年来,怀柔水库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逐年提升,各类水生生物多样 *** 逐步提高,在2021年全市23座大中型水库水生态监测健康评价中排名之一。

(怀柔区委宣传部供图)

小兴安岭的冷水鱼――山鲤子

山鲤子这几年挂鱼已经看不到了,因为这鱼没有汀子待不了,不是喜欢急流流水的鱼。山鲤子学名东北鰁,实际上有个跟它长的差不多的,叫东北黑鳍鳈,也经常混在一起,因为长的大小外形都差不多,小的时候抓到后者,往往以为是抓掉鳞或者原来 *** 新长出来,却不知道原来根本不是一个品种。网上东北鰁 *** 少的可怜,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科研标本的 *** 。东北黑鳍鰁倒是还多一点。上图,之一个是东北鰁,下边的是东北黑鳍鰁。





实际上正儿八经的山鲤子是东北鰁,东北黑鳍鰁则有个特别敞亮的名称,叫花 *** 子,还有叫花花媳妇什么的不少别名。不知道的听这别名,以为这鱼不知道怎么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红嘴唇的呢。山鲤子的别名就难听了,什么 *** 猪鱼,黑 *** 脚,总之听起来就土埋半截。

山鲤子东北鰁长的就比较黄,也没那么多花纹,网上好多用那种带黑白或者黑黄大条带花纹 *** 的说是山鲤子,其实那是华鳈等细分种类,不是我们这那种普遍意义的山鲤子,而且我们这也没有。我发现这鱼类划分挺有趣的,这种跟那种多了个斑少了个点,就可能是新物种。

这鱼有个特点,就是雄鱼 *** 期鼻子那个位置会长好多珠星,就像酒糟鼻一样,看着很怪异。小的时候不知道,抓到这鱼会在脑袋上刮两下,觉得那一个个的小凸起很不干净。这鱼鳞片大小比例跟鲫鱼类似,鳞片在小型鱼里面比较大也比较结实。所以虽然个头不大,更大也才十几公分,吃的时候也必须得去鳞。

山鲤子在冷水鱼里面算不上很好吃的,一个是有些土腥气,一个是肉少内脏多,爱烂肚子,一个是去鳞也麻烦。

山鲤子好养殖,吃植物碎屑,刮石头上的青苔,总之吃东西一点也不挑,对环境要求也不那么高,水质好就成,带点流动更好。不过经济效益就没法说,在我们这肯定不行,这里好吃的冷水鱼太多,这个一般般的山鲤子根本排不上号。

此鱼身上有四条黑斑很漂亮,江河中已经很难看到它的身影

此鱼最显著的特征是其体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体侧有条4块宽阔的黑斑块,其宽度约等于或稍大于两斑块之间的间隔。但是现在在江河中已经很难看到它的身影了。

原来逛菜市场,无意间在鱼摊看到这种鱼,半死不活的,感觉挺可爱,就找老板买鱼顺便带上了这只,买了回来。刚开始还怕活不成,总是躲在石头后面,无精打采的,也不吃饲料。

慢慢地恢复后,就开始游出来,再久就不怕人了,一过去就出来,总是倒着游在水面吃东西,感觉很可爱。遗憾的是养了不久后挂了,就再没看到过这种鱼了。

前些天在泗安镇仙水湖垂钓时,又有幸钓到了此鱼,总共收获5条,当时的心情真是愉悦得不行,看着护里的鱼时不时能乐一会儿,还真是有点多年不见老友重聚的那感觉。

鱼儿在鱼护里嬉耍,一会儿像美少女般翩翩起舞,一会儿又像身穿迷彩的 *** 军在作训。

后来得知此鱼学名叫华鳈又名花鱼、石鲫鱼,是一种生活于水体中下层的小型鱼类。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华鳈鱼野生资源日益衰减。目前一般的池塘里肯定是不见了,大型的湖泊、水库可能还会有其身影。

华鳈鱼喜欢成群,一条不太好养活,往往没几天就挂了,如果有幸钓获它还是放生吧,是养不活的!

原生鱼第六期:长麦穗鱼

长麦穗鱼在体型上与我们常见的麦穗鱼有些近似,只是唯一的区别就是,它们的体侧具有一条较宽的黑色纵向条纹,并且个体要大,在原产地的数量并不是太多,是一种比较稀有的原生鱼类,但是它们却是我国原生鱼类的明星品种,一直受到我国原生观赏鱼爱好者的关注。

麦穗鱼

长麦穗鱼是鲤科麦穗鱼属的一种鱼类。头部细长(尖),头高几与头宽相等。吻端尖细,平扁。口上位,口小且无须。背鳍无硬刺。体侧具有1条较宽的黑色纵纹。为一种种稀有的小型鱼类。

体细长,近圆筒形,眼大,侧线完全,平直,背鳍无硬刺,背鳍分枝鳍条根;臀鳍分枝鳍祭6根;尾鳍分叉较深。

体呈暗灰色,体侧自吻端过眼向后沿侧线至尾鳍基部的末端具1条宽阔的黑色纵纹;尾鳍基 *** 有1块黑斑;腹部白色。

长麦穗鱼为我国特有种,喜欢较为清澈的缓慢流水环境,分布于西江水系的桂林、阳朔等地以及浙江富春江、安徽秋浦河等。

长麦穗鱼

生活于河流上层的鱼类,胆子比较小,一般栖息在小支流为多,以清澈的缓流水环境最为相宜, *** 季节为5-6月份。

在其饲养环境中可以设置水草或者沉木之类的躲避物,因为它们的胆子不大,喜欢躲藏在暗处,初入鱼缸适应能力不是太强,所以抢食也不是太凶,开口能力也较弱,需要我们耐心培养。同时它们不是太喜欢高温,饲养水温更好是在28度以下为好。

长麦穗鱼

种群较小,原产地漓江现已几乎不见踪迹。其它分布区也因受水利工程的修建而水文条件发生变化而引起生活环境的改变。再则水体污染及毒、电鱼的影响,造成种群数量为减少,现仅在浙江、安徽部分江河中发现少量个体。数量极少,为我国易危物种,已列入保护名录。在南方地区现仅见分布于广西大瑶山金秀县境内溪流。

长麦穗鱼

长麦穗鱼为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等级的水生野生物种,但无具体保护措施,亦未进行驯养繁殖增殖工作。由于分布区因受水利工程的修建而水文条件发生变化而引起生活环境的改变,自然繁殖增殖困难,长麦穗鱼的自然资源量已极稀少。

长麦穗鱼

丰台区域河湖首现4种清洁指示鱼类

本报讯(记者蒲长廷)昨天,丰台区河流水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发布活动在园博湖畔举行。调查结果显示,丰台区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2022年共捕获鱼类30种2487尾,较2021年增加8种1333尾,新发现4种清洁指示鱼类。

为推动水环境管理目标从“污染防治”向“水生态 *** 保护”转变,丰台区自2021年起启动了辖区河流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工作。2022年,丰台区分别于春季、夏季、秋季对辖区三大水系14条河流25个监测样点开展水生态环境状况野外调查,涵盖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现场水环境数据的野外监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张敏表示,调查显示,鱼类渔获量同比增加1333尾,物种数量较2021年增加8种,新发现黑鳍鳈、马口鱼、宽鳍鱲、中华多刺鱼4种清洁指示物种,其中中华多刺鱼为北京市二级保护鱼类,马口鱼作为清洁水体的指示物种,其发现表明了丰台区河流水生态环境的清洁程度进一步改善;大型底栖动物99种,同比增加45种,物种数同样高于2021年调查到的54种;大型水生植物23种,同比增加15种,丰台区河流大型水生植物类型增加了漂浮型,2022年大型水生植物以沉水型和挺水型为主;浮游动物165种,同比增加28种,在维持水生态平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2022年丰台区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目前主要河湖水系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良好状况,区域内14条河湖中凉水河和小清河处于良好状况,永定河等8条河流处于中等状况。地表水质稳中向好,III类及以上水占比由31%提高至38%,Ⅳ类水占比由46%提高至54%。尤其是2023年初至今,丰台区2个国家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7个市级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为85.7%。摄影/本报记者杨益

白洋淀的鱼,你认识几种?


都知道,白洋淀人爱吃鱼,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你对白洋淀的鱼类认识多少呢?

据记载,白洋淀的鱼最多时达60余种,每种鱼除了有俗称,还有自己的学名儿,比如常见的:黑鱼叫乌鳢,甲甲叫黄颡,花鲢叫鳙鱼,石候鱼叫鳡鱼,黄瓜鱼叫餐鲦,还有“屎包”,叫大鳍刺鳑鲏......这些鱼你都吃过吗?见了面能认出来它们吗?

今天起,雄安新生活将给大家介绍白洋淀的鱼类,以及淀区传统的捕鱼 *** 。内容整理自李金壮老先生著绘的《白洋淀的各种鱼类和捕捞 *** 》一书,手工绘画白洋淀鱼种,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突出鱼类的特点,具有很高的科普价值。

尤其是后面的捕鱼技艺部分,是对白洋淀历史文化的一种记载和传承,这些资料都非常珍贵。为此,雄安新生活公众号作为系列内容,连续刊发几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本号查看,也欢迎大家留言互动。下面开始正文:

李金壮老先生是从小饮用白洋淀的水长大的,因此对童年时期的白洋淀水情有独钟,念念不忘。

六十多年前,白洋淀上游无水库 *** ,下游无闸坝阻挡,淀水常流不息,淸澈洁净,低头船下看,人影水中扑抖,鱼影天上飞。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各种鱼类滋生繁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那时白洋淀中的渔业捕捞不仅产量大,而且品种多。据“白洋淀国土经济研究”资料记载,鱼产量更大的是一九五五年,产量达8850吨,品类达60种(包括虾蟹)。仅鲤科就33种,其中较大型鱼有鲤鱼、草鱼、青鱼、铜鱼,鳡(猴鱼)、红鳍鲌(刀鱼)、鲢(白鲢)、鳙(胖头)。

鲤鱼(大鱼)

红鲤

草鱼(厚鱼)

青鱼

鳙(花鲢、胖头鱼)

鲢(白鲢)

鲌(黄鲢)

红鳍鲌、猴鱼黄钻(刀鱼)

白洋淀的中型鱼有:鲫鱼(鲫瓜)、赤眼鲟(马根)、鳊(鲂鱼)、鲌鳤(鲢子)、马口鱼、赖不鲋鱼;

鲫鱼(鲫瓜)

鳊(鲂鱼)

金鲋(鳤)

赖不鲋鱼、长须铜鱼

小型鱼有餐鲦(黄瓜鱼)、鲴(红鳃)、刺鳊(齐头)、麦穗鱼、大鳍刺鳑鲏(屎包)、黑臀刺鳑鲏、中华鳑鲏(锣垫)、花?、花鳈、棒花鱼(大石猴)、船丁鱼、贝氏鲦(柳叶鱼)、锯鲦、黑鳍唇鮈、华氏颌鮈、高鮈、须付鮈、尖头鲌等。

1.餐鲦(黄瓜鱼)、2.赤鲟眼(马根)、3.小公鱼、4.刺鳊(齐头)、5.鱵(针鱼)、6.银鱼(面条鱼)、7.鲴(红鳃)、8.尖头鲌、9.马口鱼


另外,属鲳鱼科的有鱖鱼(桂鱼),鮎科的有鮎鱼;鳅科的有黄沙鳅(山石猴)、泥鳅(肉泥鳅)、大绘泥鳅、花鳅;刺鳅科的有刺鳅(刺泥鳅);鮠科的有黄颡(甲甲)、瓦氐黄颡(灰杠)、乌苏里鮠;

鱖鱼(桂鱼)

鲇鱼

黄颡(甲甲、嘎鱼)

胡子鲇、瓦氏黄颡(灰杠)

乌鳢(黑鱼)

银鱼科有银鱼;鱵科有针鱼;鳗鲡科有白鳝和青鳝;合鳃科有黄鳝;鳉科有青鳉;鳢科有乌鳢(黑鱼);塘鳢科有黄黝鱼(黑山根)和珠虾虎鱼(爬石猴);攀鲈科有圆尾斗鱼(布鱼);甲壳类的有鳖鱼(元鱼);

左:黄鳝、白鳝、青鳝;中:鳖(元鱼、甲鱼);右:刺鳅(刺泥鳅)、黄沙鳅(山石猴)、大绘泥鳅、泥鳅(肉泥鳅)、花鳅。

1.锯鲦(柳叶鱼)、2.花鳈、3.船丁鱼、4.鮠、5.须付鮈、6.高鮈

1.大眼贼、2.粘栉虾虎、3.花?、4.华氏颌鮈、5.棒花鱼(大石猴)、6.黄呦鱼(黑山根)、7.小山根、8.柳叶鱼、9.麦穗鱼、10.珠虾虎(爬石猴)、11.青鳉、12.黑鳍唇鮈、13、马虎叉

左上:黑臀刺鳑鲏、左下:圆尾斗鱼(布鱼)、右上:中华鳑鲏(锣垫)、右下:大鳍刺鳑鲏(屎包、籽包鱼)

暗园鲀

还有鲻科的鲮鱼和刺鲀科的暗园鲀,虽然属近海咸淡水鱼,在洪汛期有的偶尔入淀闯荡,但非常稀少。

除鱼之外,日本沼虾(青虾)、中华新米虾、秀丽白虾、中华长臂虾及河蟹,淀中也多有出产,上世纪五十年代是白洋淀水产业的鼎盛时期。

自一九六六年开始,白洋淀曾两三次干涸,后来入淀水源短缺,加之上游的工业废水污染和淀区人口激增导致的生活污染,使淀区生态 环境恶化,近半数对水质条件要求严格的鱼种己经绝迹。

例如原来淀中的鱼类极品(除大个元鱼外水产收购 *** 更高的)鳜鱼再无踪影。现有鱼种也缺乏自然滋生繁衍的能力,几乎每年当地水产部门和养鱼专业户都从外地引进大量鱼苗投放淀中。另有外地游客中的信佛学道者经常 往淀中放生。

或许由此原因使白洋淀中新增了一些过去不曾有过的鱼类物种,例如红鲤、金鲋、胡子鲇、乌龟、泥龟(龟类是有人放生致, 不知是否能在淀中长期存活)等,尤其是小龙虾,因为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近几年来在淀中大量繁衍生息,几乎成为淀边污浊浅水区域的渔业主产物种。

(未完待续...)

【雄安新生活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标签: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