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鲤鱼为什么出名,黄河鲤鱼为什么比江南鲤鱼好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43 0
南方钓友总是不解,为何北方钓友这么痴迷鲤鱼,这次说个透彻

最近有钓友留言问,北方除鲫鱼外,还经常钓到什么鱼。老高认真滤了一遍,也就鲤鱼能勉强算一个,像鲶鱼、黑鱼、黄辣丁等,野钓时也就偶尔碰到,很少特意把它们作为目标鱼对待。钓友是南方人,总是不能理解,在他们那里数量众多,且少有人垂钓的鲤鱼,在北方竟然有这样的地位。本文就谈一谈北方鲤鱼的不同之处。

鲤鱼在北方文化里,是吉祥的象征

鲤鱼在北方寓意吉祥,更有“鲤鱼跃龙门”的美好期待,就像寒门子弟,苦读数十年,通过高考一举改变命运而华丽转身。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几乎都有置办几条肥大的鲤鱼。各种喜事宴请,最后一道压轴大菜要么是红烧鲤鱼,要么清蒸鲤鱼,少有其他菜肴抢占这一位置。哪怕是平常闲逛菜市场,最多的鱼种也是鲤鱼,像草鱼、鲫鱼、鲢鳙大都是为酒店准备。

鲤鱼自古在北方就备受青睐,其中以金鳞赤尾的黄河鲤鱼最为出名。据古代典籍记载,孔子老来得子,鲁国公专门派人送去一条硕大的黄河鲤鱼。为此孔子将儿子取名为孔鲤,不管是孔夫子是否有拍鲁国公马屁的嫌疑,但至少说明一点,古时鲤鱼的“鲤”应比较受人喜欢。

北方、南方鲤鱼品种存在差异

鲤鱼终究是用来吃的,如果味道极差,寓意再好也没有流传的动力。南方人不喜欢鲤鱼,主要是嫌弃鲤鱼肉质松散、粗糙,咀嚼发“柴”感强烈,刺多、肉少,吞咽也不方便。关键的一点是南方水资源丰富,淡水鱼种类繁多,餐桌早就被肉质新鲜、细嫩的鳊鱼占领。所以每次南方钓友都说,河沟里鲤鱼很多,钓鱼人都不惜的扬竿,即便是收获几条,拿到市场也卖不几个钱。

品种的差异及地理环境的不同,活跃在北方河流、湖泊里的鲤鱼的口感,并不是想象的难吃,其中代表红烧黄河鲤鱼更是一道名菜。黄河鲤鱼体型修长,嘴唇、鱼鳍都呈红色,鳃部厚实,身体两侧的鱼鳞并不是呈灰白色,而是泛着金黄色,光亮照射下光彩夺目。再将北方烹饪老师傅的改刀、抽线、定型,小火慢煨,期间不需添加过于复杂的调料,一款肉质新嫩、味道鲜美,却无一丝丝土腥味的红烧鲤鱼就完成了。

北方钓友钟情鲤鱼的原因

鲤鱼文化的传承是一方面,还有其他现实原因,使得北方钓友进一步依赖鲤鱼。之一个是资源,主要指的是水资源的匮乏。中国的所有淡水资源中,仅长江以南就占据了75以上,剩下才是北方包括整个东边共有。其中12%左右集中东边的黑龙江水域,所以能够分配给北方中原地区淡水资源少之又少。老高所处的鲁西聊城,尽管有“江北水城”的美誉,但也局限在“江北”,也就那么一个湖,除此之外可扬竿的水域屈指可数。钓鱼人只得在河沟里、鱼塘里甩几竿。

第二鲤鱼适应能力强,可在较大温度范围内栖息,像北方冬季相当长时间处于5℃一下,鲤鱼依然能撮几口。鲤鱼所以杂食性鱼,像植物碎屑、藻类微生物等都能接受,嘴唇肥厚,便游动、便拱土挑选食物。这都为它在北方水域栖息提供了帮助。

第三鲤鱼的体积大、冲击力强,且谨慎、狡猾,垂钓它很有挑战性。野生鲤鱼可生长的几十斤,达1米多长,怕打的水面啪啪作响,要是被它尾巴摆动一下,很可能要伤筋动骨。鲤鱼在民间有“鬼子鲤”的称呼,意思是鲤鱼鬼精、鬼精,难对付。平常鲤鱼喜欢独来独往,遇到饵料也不会轻易吞食,有时甩动尾巴,扫一下饵料,用尾部分布的味觉细胞、神经先品尝食物的味道,再做行动,狡猾得很。即便是把钩饵吞下,被钓鱼人抬起时,还利于自身重力下沉,即不游动、也不挣扎,以此欺骗钓友,即常说的鲤鱼打桩。钓鱼人以为挂底,手腕不再发力,一旦放松,鲤鱼趁机脱钩、逃窜,所以垂钓鲤鱼是一件需要斗智斗勇的事情。

写在后面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鱼情资源,钓鱼人应珍惜、保护,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垂钓乐趣。

原创:老高

黄河水这么混浊, 为什么大鲤鱼还能生长得这么好? 今天总算知道了



黄河鲤鱼为什么出名,黄河鲤鱼为什么比江南鲤鱼好-第1张图片-


黄河是我国境内的第二大长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北起唐古拉山脉,南至渤海,全程横贯我国北方,在它途经的各个地方诞生了黄河文明,而黄河文明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起源。

黄河之所以被叫做黄河,是因为它每年需要裹挟大量的泥沙入海,因为它中段的黄土高原土质极为疏松,没有植被保护,所以只要黄河流经,必然会带走大量的泥沙。



这些浑浊的黄河水,只要经过了水厂的特殊处理,依然可以称为人们的日常饮用水,但是黄河里居然生存着在许多的黄河大鲤鱼,这就令人感到十分的奇怪了,这样的水质里还能有鱼?



其实浑浊和受到污染是两种不同的情况,浑浊只是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而受到污染是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而含有泥沙生物仍然可以存活,含有重金属就很难再存活。



甚至会变异成为有毒物质,如果吃这种鱼,就会伤害到人的身体。而黄河虽然裹挟着大量的泥沙,却没有毒,故而黄河里的鲤鱼可以存活。而且黄河一路上裹挟的这些泥沙里,含有许多的养分,可以为鱼类提供大量的食物,所以黄河大鲤鱼往往都分量很足。



除此之外,黄河虽然裹挟了大量的泥沙,但是鱼类是不怕泥沙的,甚至需要一些泥沙的存在,因为鱼类的肠胃较小,如果没有吃一点泥沙,它吃下去的东西就会难以消化,所以水质必须不那么清晰才能让鱼生存下去。



而且鱼类和我们不一样,它们在水中的呼吸,并不惧怕泥沙,因为他们的腮会帮它们过滤各种泥沙

黄河鲤鱼是它的祖先,味道鲜美曾当饭吃,鱼卵有剧毒,如今禁食了

导读:一种冷水性鱼,鱼卵含有剧毒,曾经是救命粮,如今数量多却不能吃

昨天笔者看到一个网友的奇怪提问:几十年前食物不够吃,为何不去山里抓野味、河里捞鱼吃呢?

也不知道这个网友是如何判断,在以前吃不饱的时候,农民宁愿啃树皮、吃野菜,为何不去抓野生动物吃。

其实这个说法是有点荒诞的,试想一下已经沦落到吃树皮、啃树根的地步了,怎么会不去抓野味吃呢?只要能拿来充饥的,那肯定不会放过。而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青海地区有一种鱼,就被当地人大量捕捞,用来当饭吃。

这种鱼虽然是一种冷水鱼,并且还没有鱼鳞,可是它却是黄河鲤鱼的后代,也就是说黄河鲤鱼是它的更先。虽然它的味道鲜美无比,但是鱼卵却有剧毒。如今虽然数量不少,但是依然被禁止食用。

青海湖裸鲤的科普

提到黄河大鲤鱼,很多的北方人就会流口水。虽然现在很多人嫌弃鲤鱼,但是野生的黄河大鲤鱼还是极品,在市场上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淡水鱼类。

而在青海湖里,也有一种“鲤鱼”,却是没有鱼鳞,并且是冷水性的鱼类,它就是我国特有的,并且只有青海湖才有的鱼类——裸鲤。

裸鲤在当地多叫它鳇鱼、湟鱼,它是鲤科、裸鲤属的一种冷水性鱼类。别看它和现在很多人印象中的鲤鱼一点不像:身体很细长,并且连一点鱼鳞也没有,是一种无鳞鱼,但是它却是黄河鲤鱼的后代。

有专家指出来了,以前的裸鲤也是有鱼鳞的,它们都是由黄河鲤鱼进化来的。在13万年前,青海湖本来是淡水湖。可是因为地质运动的原因,导致它成为了一个闭塞湖,然后就演变成了如今的咸水湖。

而生活在青海湖的黄河鲤鱼,就为了适应日渐变咸的湖水,它的鱼鳞就逐渐退化了,并且长年累月就进化成为了无鳞鱼,也就是今天的裸鲤。

青海湖裸鲤的价值

现在提起青海湖的裸鲤,很多的当地人依然会对其特别感激。因为在三四十年前,在当地粮食歉收,食物短缺的年代里,就是因为有了裸鲤这种鱼,救活了当地成千上万的人。数据统计,裸鲤在当时养活了大半个青海人。

在当地还流传着“以鱼为粮”这样一种说法,说的就是在当时当地人把鱼当饭吃的盛况。因为这种鱼当时数量很多,并且全部都是野生的,吃起来味道有很鲜美, *** *** 简单,所以很受欢迎,成为了他们常食用的充饥的食物。

听当地的人说,在当时满满一大盆的裸鲤,只卖几毛钱。这种鱼家家户户都会吃,并且吃法多样。不过这种鱼却和鲤鱼不同,它的鱼卵是有剧毒的,严重时会导致人死亡。

结束语

可是也是因为在当时大量的捕捞,破坏了青海湖裸鲤群体的自身平衡能力,所以导致了它的数量急剧减少。也是从90年代开始对裸鲤进行了保护,而在1994年它就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到了2003年还被纳入《青海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而在近些年因为裸鲤禁止捕捞了,成为了一种保护动物,所以它的种群也在逐渐恢复了。到了去年10月,裸鲤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万吨。

虽然这个数量已经不少了,但是它依然还是保护鱼类,是禁止捕捞的。这一点希望大家要谨记,不要去捕捞、购买裸鲤来食用哦,不然就可能会被罚款,甚至牢狱之灾。



为什么黄河水这么浑浊,里面却生存着大量鲤鱼?看完你就知道了

中国地大物博,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山川河流,还有人们居住的地方,这样也使中国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在中国更大的两条河就是黄河和长江,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国的我们的母亲河,没孕育了中国无数的人们,所以也深受人们的敬佩。我们都知道黄河水非常浑浊,就是因为整个河流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同时还夹杂着黄色泥沙,每年产生的黄沙就达到了16亿吨。

对此也有人非常困惑,为什么黄河水这么浑浊,还能让我们饮用的,此外在河流里面为什么还有大量的鱼生存呢?其实我们所喝的黄河水都是经过绿化的,但是黄河的水源这么浑浊,它们是怎样生活下去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其实很多人理解错了浑浊和污染的意思,浑浊的水并不代表不让鱼类生存的条件,那么河水浑浊,无非只会影响鱼类的视觉而言,它们也可以照样生活在水里。

如果是污染严重的话,就会让水里缺少氧气和食物,从而也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只有污染严重才会导致海鲜灭绝,所以在黄河水里面有大量的鱼生存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不仅如此,在黄河水并非整条河都是这么的浑浊,一般黄河上游的水质还是挺好的,可以给鱼类提供很多的食物和氧气。

中下游可能是因为泥沙太多而导致水表面比较浑浊,其实在水底下还是有能提供给给鲤鱼的食物和氧气。不过含沙量太大水流太急的地方是没有鱼,鱼在水流缓慢,还有海藻的地方,这些这些东西都给鲤鱼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所以黄河里面的鱼都是长得肥大又鲜美。

很多人觉得也是非常奇怪,在这么浑浊的水里,鱼真的在里面能呼吸吗?其实鲤鱼主要是靠鳃进行呼吸的,所以也会很少出现呼吸会被堵塞的毛病。此外,鲤鱼适当吸入泥沙是可以帮助食物消化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就是,“水清则无鱼”如果水太清了的话,连海藻都没有,所以也不适合鱼类生长,所以鱼在浑浊的水生长也不影响。正是黄河的适度浑浊才能够提供给鱼类更丰富的食物,才能够给鱼类提供更好的食物。

黄河水如果太清澈的话,即使里面有鱼也没有办法满足鱼类的生存条件,之所以黄河里的鲤鱼又胖又肥美,就是因为黄河里面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黄河下游泥沙冲积形成了一个冲积平原,也非常利于农民种植农作物,带动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什么黄河水这么浑浊,里面却生存着大量鲤鱼?看完你就明白了,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有没有去看看我们的母亲河呢?

内蒙古著名特产:黄河大鲤鱼

黄河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在阴山山脉西段围成富饶的河套平原。这里不但因盛产各类优质粮食、经济作物而历来被称做“内蒙古的粮仓”,而且也是驰名全国的黄河大鲤鱼产区。

黄河大鲤鱼的性格温和,吃食随便,螺蛳、蚌、水生昆虫、水草和藻类都是它来者不拒的好食料。鲤鱼进餐的情景很有趣:它把吞入的螺蚌放在喉咙口,用牙齿和头骨上下压紧,挤碎硬壳吃肉后,还会把壳吐出来。秋冬两季,黄河大鲤鱼的胃口奇好,摄食旺盛,等到长得丰满、肥实以后,就游到黄河深处睡眠安度寒冬。

春天是鲤鱼开始活动和准备繁殖的季节。母鱼们在嘴旁和尾巴两侧抹上一层晕红的漂亮“婚装”,怀着便便的大腹,汇集成数以千计的鱼群,急急忙忙地共同逆水上游。四、五月间,由河道窄口处大批涌进巴彦淖尔盟的乌梁素海,寻觅湖浅水暖和食物丰富的地方产卵;深秋时,又不约而同地合成鱼群,出乌梁素海到黄河过冬,于是一年中,便在河口形成了春秋两季的渔汛捕捞期。

黄河大鲤鱼是我国的优良鱼种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自治区年产量达400万斤,主要产地是乌梁素海、托克托县和清水河县三地。渔民捕鱼的 *** 很特别,他们用芦苇先编成长长的席帘,再把它 *** 湖底,插成一个“迷魂阵”似的让鱼儿只能进不能出的“陷阱”进行捕捞。游进迷魂阵里的鲤鱼根本逃不出这个天罗地网,只能静待人们用兜子捞取和装运处理了。

`黄河大鲤鱼的体型较大,据说可以活100多年,体重达几十斤;黄河大鲤鱼长得嘴尖、体宽、背厚,骨胳很小,内脏占的位置也很少,“金翅红鳞”;肉多而细嫩,脂肥、油多,其味清香,不管怎样烹煮都很适口。现在,野生的黄河鲤鱼已经十分珍稀了。

黄河

乌梁素海

为啥河南人恁偏爱黄河大鲤鱼?

无鲤不成席,在河南,一些隆重的宴会场合,没有鲤鱼是镇不住桌的。过去民间婚丧嫁娶的宴席上,鲤鱼代表了宴席的 *** ;而现在,经过餐饮品牌们对黄河大鲤鱼的不断探索和口味升级,黄河大鲤鱼作为河南招牌菜的地位更不可撼动。其实,黄河流经九省市,黄河鲤鱼有很多,为啥只有河南的黄河大鲤鱼如此出圈?

1.红烧黄河大鲤鱼

蕴含河南人感情的地道豫菜

鲤鱼,是河南宴请餐桌的扛把子。河南宴席文化讲究“无鲤不成席”,在相对正式的餐宴场合,没有一条鲤鱼那都镇不住桌。

小时候乡村的红白宴席,红烧鲤鱼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餐桌硬通货,厨师往往头天就得准备。

准备工作主要是过油。给鱼过油是个技术活,几十条鲤鱼杀好洗净,挂上面糊,有经验的人一手拎着鱼尾,待鱼头沿锅边缓缓滑落,然后整条鱼在噼里啪啦的油炸声中完成定型。

被油炸过的鲤鱼则全被安排在超大号的木盆或不锈钢盆中,单等宴席开场复炸红烧上桌,就可以开始喝酒了。场面既热闹又丰足。

河南宴席有喝鱼头酒的规矩,在一场地道的乡村宴席中,红烧鲤鱼意味着宴席的 *** 。待鲤鱼一上,众人先“头三尾四,脊五肚六”的喝上一圈热个身,许多外地人,来河南宴席喝酒都撑不过一条红烧鲤鱼,就倒了!

2.余秋雨爱的黄河大鲤鱼

独领 *** 几千年

除了宴席压轴,在以前,老家河南走亲访友礼品中有鱼的话(特别是活的)必定是鲤鱼,新婚夫妇送给媒人送礼的鱼也必定是鲤鱼。

河南拥有着悠久的食鲤传统。《诗经》有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这里的河指的就是黄河,鲤就是鲤鱼。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李白在《赠崔侍郎·其一》这首诗中以黄河之鲤作喻,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

《清稗类抄》曾明确地道出“黄河之鲤甚佳,以开封为最……甘鲜肥嫩,可称珍品”,其他则“肉粗味劣……非若豫省黄河中所产者”。

从近代来说,余秋雨来到河南吃黄河大鲤鱼,还曾讲到这吃鱼的讲究,说这鱼腹肉代表“推心置腹”,鱼脊肉代表“中流砥柱”,鱼尾肉代表“委以重任”……

传统豫菜中的代表菜之一“鲤鱼焙面”,当初可是把慈禧、光绪帝吃的眉开眼笑。

在河南,红烧黄河大鲤鱼最为经典,复炸过的鲤鱼,外焦里嫩,表皮还挂着微红清亮的红烧汁,一筷子下去,酥脆的外壳包裹着细嫩的鱼肉,咸香、酸甜的味道瞬间弥散再口齿之间,红烧鲤鱼做的是否地道,只一口就一目了然了。

为什么黄河大鲤鱼从古代火到现在,食客们越吃越爱呢?秘诀就藏在鱼的身上。

3.“真”黄河大鲤鱼究竟是啥?

和鲤鱼差别太大了

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的说法,她在河南经过了八个地市,在这个最危险的“豆腐腰”处,正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郑州。

中上游的河水携带着大量的泥沙来到了这里,丰富的藻类、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生长的条件,因此,这里的黄河鲤鱼,具有得天独厚的品质,优美的线条,梭长的体态,脊部因为运动量大,肉比较厚实,内脏少,骨骼小,和普通的鲤鱼有明显的不同。

就连鱼鳞的颜色,都是金鳞赤尾,一看就知道是鲤鱼中的“贵族鱼”。

虽然宁夏、山西、山东的黄河里都产出鲤鱼,但河南段的黄河鲤鱼才是传统意义上的“黄河大鲤鱼”,与普通鲤鱼口感差别很大。

2012年5月2日,“郑州黄河鲤鱼”正式成为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

2019年11月15日,郑州黄河鲤鱼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河南文化如此出圈的当下,河南美食黄河大鲤鱼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品尝、喜爱,相信终有一天,提起豫菜,不止有胡辣汤水煎包等小吃,而是撑起门面的河南大菜“黄河大鲤鱼”!

都是鲤鱼,为什么北方人爱吃,南方却鲜有人吃呢?原来有3个理由

都是鲤鱼,为什么北方人爱吃,南方却鲜有人吃呢?原来有3个理由

导语:在东北,有一道很出名的菜式,叫做铁锅三道鳞炖粉条,主要的食材就是鲤鱼。而在山东济南有一道传统名菜——糖醋大鲤鱼,选用黄河鲤鱼,其口感外脆里嫩,味道酸甜可口,颇得食客青睐。

鲤鱼在北方深入人心,但是在南方地区,却鲜有人吃鲤鱼,就算在走遍各个菜市场的鲜鱼摊,都难以发现鲤鱼的身影。若是问老板,都是得到统一的回复:“没有鲤鱼”。南方人真的不吃鲤鱼吗?这是真的吗?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在我的印象中,这几十年来确实没有怎么吃过鲤鱼。在一年之中,只有大年初二,才在餐桌上看见“姜葱腐竹焖鲤鱼”这道菜。据长辈说,广东人将农历新年的第二天视为“开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而人们最讲究的是好彩头,鲤鱼寓意着“年年有余”,作为新年的吉祥物,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不过,平常在南方人的餐桌上几乎很少有鲤鱼,个中原因其实有3点,大家不妨来了解一下,看看我说得对不对。

一、南方鲤鱼味道差

南方大部分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温暖湿润,养殖的鲤鱼肉质松散,口感很一般,同时很多人都觉得鲤鱼很多刺,吃起来很麻烦。南方人吃鱼,都喜欢原汁原味,最讲究的一个字——“鲜”,所以鲜鱼多用清蒸的烹饪方式。鲤鱼根本不适合清蒸,其土腥味特别重,不适合南方人的口味,自然就受到了人们的“嫌弃”。

二、南方水产富饶

按照地理来分析,南方地区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海岸线漫长,淡水鱼和咸水鱼的资源十分富饶,罗非鱼、鲫鱼、鲩鱼、黄鳝、泥鳅等这类淡水鱼,其味美鲜嫩,肉质鲜甜,都成为人们的首选,况且还有各种新鲜的海鱼,例如常见的带鱼、鱿鱼、马鲛鱼、石斑鱼、海鳗等,这些鱼的肉质比淡水鱼更为鲜美,也是普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在丰富的水产之下,鲤鱼的肉质粗糙,没有什么优势,长久以来大家就没有吃鲤鱼的习惯了。

三、鲤鱼被认为是“发物”

鲤鱼营养丰富,非常滋补,属于燥热的食物,本来南方气候就是湿热,再吃鲤鱼就不太合适了,况且人们还经常喝凉茶或汤水去湿热。老一辈常说鲤鱼是“发物”,身体有伤口或是生疮,使用鲤鱼之后,就比较难愈合了,还可能会引起旧疾。其实这是古代中医不知道食物过敏,对于食用鲤鱼之后引发的症状,就将鲤鱼笼统归结为“发物”。这一说法在南方地区广为流传,所以鲤鱼自然就不受待见了,人们甚至会“谈鱼色变”。

鲤鱼的白筋

此外,在鲤鱼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像是白线的筋,在烹饪前必须要把它抽出来。原因有两点:一是它的土腥味非常重,二是它属于“发物”,不适合食用。虽然处理起来并不难,但是现在年轻人都不懂得怎么去除,所以南方就鲜有人吃鲤鱼了。

糖醋鲤鱼

你喜欢吃鲤鱼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想法。今天大熊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觉得文章有趣的话,请分享转发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我是大熊饼干不加糖,每天分享给大家最实用的生活资讯,喜欢我就点个关注吧,谢谢!

每条鱼都打上二维码,15元一斤的黄河鲤鱼,一年卖出一百五十万斤


他养黄河鲤鱼,每条鱼都打上二维码,客户用手机扫码,就能看到这条鱼的身份信息。他减少鲤鱼养殖密度,把菜种到鱼塘里,鱼菜共生新模式,让鱼的品质大大提升,卖到15元一斤。他独特的保鲜方式,一年能卖出一百五十多万斤黄河鲤鱼,销售额达两千五百多万元,并带动一百七十多户农户一起养鱼致富。

他叫刘磊,山东东阿县人。在黄河边长大的他,十多年前承包了二百八十亩渔场。他跟当时的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挑选七十多条野生黄河鲤鱼作为种鱼。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繁育,七万多斤黄河鲤鱼快要上市的时候,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天早上,刘磊来到养殖场一看,鱼塘上面白花花的漂了一层死鱼。

他赶紧查找原因,才知道是鱼塘增氧设备老化导致线路断电,加上当天天气炎热,水体溶氧量不足造成了大量死鱼。一下子损失近五十万元,对刘磊的打击不小。痛定思痛,他花了6万块钱,买来新的增氧机,从此再没出现因缺氧大量死鱼的现象。但由于养殖密度过高,水质容易浑浊,还是经常有鱼得病死掉的情况。

为了给黄河鲤鱼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刘磊将原来的每亩养一千五百尾鱼,减少到每亩养八百尾鱼。他还在水塘里建起菜台,种植空心菜、水葱等。种植的蔬菜吸收池塘里的氨氮,净化水质。而鱼的排泄物,则为蔬菜提供了大量的肥料。每年光蔬菜就能卖三十万元。鱼菜共生模式,大大的提高了黄河鲤鱼的品质、肉质。

可当他拿着自家养的黄河鲤鱼到饭店推销时,别人却不买账。为了让客户了解他的黄河鲤鱼,他给每一条鱼都挂上了二维码,做了品牌认证系统。他拿着这些有身份信息的鲤鱼到各大饭店销售,一下子就被订购一空了。

他还购买了一种新型的专利包装技术,通过玻璃桶充氧,他的黄河鲤鱼能带走存活六天,大受客户的欢迎。靠二维码身份认证加创新的保鲜活技术,他一年就销售出二百五十多万元的黄河鲤鱼。

为了挖掘出黄河鲤鱼的价值,刘磊还组织了几位有名的厨师,研究开发出了十多道黄河鲤鱼的烹饪 *** 。这些烹饪 *** 推出后,就特别受消费者喜欢。这样,刘磊在为酒店提供新鲜的黄河鲤鱼的同时,还免费提供了烹饪 *** 。越来越多的酒店跟他合作。他先后和上海、天津、河北的十八家酒店达成了合作。

如今,刘磊成立了黄河鲤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一百七十多户农户养殖黄河鲤鱼,走共同致富路。

「淡水名鱼」黄河鲤鱼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比普通鲤鱼贵在哪里?

说到黄河鲤鱼,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淡水名鱼"之一,黄河鲤鱼和淞江鲈鱼,兴凯湖大白鱼、松花江鳜鱼一样,向来为食之上品,同时也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赢得了数不清的赞誉。

黄河鲤鱼

深厚的文化底蕴

很早以前,古人就对黄河鲤鱼赞誉有加,并留下了"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洛鲤伊鲂,贵如牛羊"的说法,从中足以看出古人对黄河鲤鱼品质的认可。

黄河鲤肉质细嫩鲜美,外观上具有金鳞赤尾、体型梭长的优美形态,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乾隆中卫县志》里就有"冰泮(pàn,融解、消散)春分解冻初,修罾(zēng,渔网)理网下河渠。晓来入市珍新味,买得开河大鲤鱼"的记载。而且据《宁夏通志》记载,宁夏黄河鲤早在清代已成贡品,一般老百姓都是无福享用的。

在我的农村老家有一句说法"无鲤不成席",每逢亲戚好友结婚,婚宴酒席上总少不了一道"红烧鲤鱼"。在宁夏等地,人们将黄河鲤鱼作为重要场合的压轴菜,鉴于黄河鲤鱼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蕴,这样的上菜次序显然具有非凡的寓意。另外,民间还流传有"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等著名诗句,这也为黄河鲤鱼增添了一抹浓重的神话色彩。

黄河渔夫捞起黄河鲤鱼

近年来,有人甚至将黄河鲤尊称为"国鱼",虽然具有炒作的嫌疑,但不可否认,黄河鲤鱼与中华民族确实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但是关于"国鱼"之争,小编个人还是倾向于金鱼,并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由一条鱼引起的文化浪潮——当之无愧的国鱼。感兴趣的朋友稍后可以稍作参考。

反观市场上普通的鲤鱼,不到10元/斤的售价让人唏嘘,在行情最差的时候,甚至能跌成5元/斤的白菜价。作为我国传统的大宗淡水鱼,鲤鱼每年的养殖产量很高,与四大家鱼不分伯仲,价格低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黄河鲤鱼与普通鲤鱼在价格的差距不禁让人感叹:同样是鲤鱼,同一张身份证,身价却是天壤之别。“同根不同命”,或许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野生鲤鱼

从捕捞到养殖:黄河鲤鱼的历史转变

至少在明代,人们捕捞黄河鲤鱼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明代诗人在灵武《渔村夕照》中这样描述当时捕捞黄河鲤鱼的情形:"村居多以渔业为业,得采归来喜不穷。"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还没有掌握黄河鲤鱼的人工繁育技术,养殖的黄河鲤只能从黄河主干及其支流中采捕野生苗种,养殖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时候,餐桌上的美味黄河鲤主要还是靠捕捞野生种为主,这一点也和我国渔业发展历史的起源相同。

在这里补充一下个人对“渔业”的理解。确切来说,"渔业"一词包括水产捕捞业和养殖业两大方面。但是随着人工养殖技术的进步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水产品的养殖产量逐渐超过了捕捞产量,占据了渔业总产量的主体。

人工养殖的鲤鱼

这一点有数据为证。2018年渔业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445.3万吨,其中养殖的产量为4905.99万吨,占总产量的76.12%;捕捞产量仅为1539.34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3.88%。捕捞产量下降并不意味着无鱼可捕,而是 *** 有明文规定,要主动降低对天然野生渔业资源的捕捞强度,这是 *** 为保护渔业资源而采取的硬性手段。休渔期制度、捕捞限额制度等都只是为了养护渔业资源而不得已采取的措施。

补充:渔业统计年鉴每年调查一次,主要是对上一年全国范围内的水产品交易及消耗量做统计分析,其数据采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018年的数据是在2019年统计完成的,而今年的渔业数据则需要等到明年才能公布。

随着捕捞量的下滑与养殖量的不断增加,将来的"渔业"一词的内涵更多的是指"水产养殖业"。养殖的鱼类会越来越多,黄河鲤鱼也不例外。现在为了保护野生种群,大家能吃到的所谓"黄河鲤"有极有可能就是人工养殖的。

用作苗种繁育的亲鱼

不变的是品质,追求的正宗

那么您可能会问,人工养殖的黄河鲤鱼还是真正的黄河鲤鱼吗?两者在口感及品质上会有什么区别吗?

网上早就有"野生鱼比养殖鱼肉质更好、更健康"之类的说法,对此小编的看法是:不见得,水产品品质的优劣主要还是取决于鱼类的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在污染的河流中生长的黄河鲤不一定比人工养殖的更健康,相反,生态养殖的黄河鲤在品质上也不一定比野生的更好。

现在黄河鲤鱼的养殖局限在国营和集体渔场,人体养殖户鲜有涉足。仔细想想也是有道理的,个体户养出来的"黄河鲤"在品质和种质上很难有保证。有些养殖户本身技术不过关,养的并不是正宗的黄河鲤,而是杂交鲤、建鲤,还有的是近亲繁育导致种质退化的品种,这样养殖出来的黄河鲤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低下,难免会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说到黄河鲤鱼的品质,最有名主要是黄河流域的北部五省:陕西、宁夏、河南、山东、山西。这五省出产的黄河鲤鱼品质优良,质量有保证,并列称为黄河干流的"五大名鲤"。

黄河流域

为打响"正宗黄河鲤"这一极富竞争力的品牌,黄河流域沿线省市的渔业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做了很多工作:种质选育与复壮、改善养殖环境、发展生态养殖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申请"三证一标"的国家级质量认证。

什么是“三证一标”呢?

三证:无公害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

一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以宁夏为例,2010年宁夏的"银川鲤鱼"取得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登记证书,宁夏灵汉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黄河鲤在2006年被认证为A级绿色水产品,2013年12月获得有机水产品认证;宁夏农垦沙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黄河鲤2015年获得国家级有机水产品认证。

因此可以说,黄河鲤鱼价格昂贵并不全是因为历史文化因素导致的,同时也离不开其过硬的品质。“三证一标”为黄河鲤鱼的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据了解,宁夏灵汉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黄河鲤市场价格高达200元/公斤,用装箱的方式空运到深圳(这个是正宗的黄河鲤鱼)。然而,还有报道称郑州地区的“黄河鲤鱼”市场价仅为5.1-5.2元/斤,养殖户利润率仅为16.5%,这不免让人大跌眼镜(其实这就是普通鲤鱼)。

作为一些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集约化养殖出来鲤鱼早已失去了黄河鲤鱼的特质与风味,这样顶着“黄河鲤鱼”的招牌多少还是有些不妥的。不过,有些地方习惯了将家养鲤鱼称为“黄河鲤鱼”,那小编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郑州地区大量鲤鱼上市(非正宗的黄河鲤鱼)

小编的个人观点,还是取得“三证一标”的黄河鲤鱼在品质上更正宗,更值得卖上高价。对此一定要将正宗的黄河鲤鱼和普通养殖的鲤鱼区分开,从养殖模式、养殖密度、养殖水质条件、产品品质等方面出发,这不仅是为了划清界限,更有助于规范市场,保护产权。


关于黄河鲤鱼,您怎么看?欢迎评论,转发,收藏。

想要了解更多有意思的水产养殖信息敬请关注小编,我会用更加优质精彩的内容来回馈大家的支持!

“黄河鲤鱼”是河南人的“好兆头”

咱们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大物博,所以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从饮食者、地域、时令三个角度来区别中国饮食文化的类型,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一道菜就是一个地方文化的体现,一道菜便能诠释一个地方文化的内涵。豫菜虽然不在“八大菜系”之中,但是作为中原烹饪文明的代表,因地处中原腹地,一直秉承着中国烹饪的基本传统:中与和。“中”是指豫菜豫菜口味居中,不若苏菜偏甜、不若鲁菜偏咸、不若湘菜偏辣、不若川菜偏酸,而于甜咸酸辣之间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和”是指和众家之长,兼具南北特色。集甜咸酸辣为一鼎而求一味,而求一和。


而豫菜中的名菜就属“糖醋软熘鱼”,又称“鲤鱼焙面”。这道菜的出名其一在鲤鱼,金色鲤鱼,是历代珍品“黄河大鲤鱼”,是河南省郑州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悠久历史,《诗经》有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宋代曾有“不惜百金持于归”之语,一向为珍贵的食材。

黄河鲤鱼颜值很高,体体态优美,鱼身侧扁而腹圆,头背间呈缓缓上升的弧形,体侧鳞片金黄色,臀尾柄下叶呈橙红色,胸腹鳍呈桔红色,整体是浅金黄色的,就像一把漂亮的金梭,色彩漂亮、体态流畅跟观赏鱼类金龙鱼相比也毫不逊色。

其实鲤鱼的品种很多,为什么黄河鲤鱼就能声名远播,在过去能成为清朝的贡品,现成为接待海内外宾客的美食,并且名列中国四大淡水鱼之首呢?


相比其他普通鲤鱼,黄河鲤鱼肉质细腻,无泥腥味,富含较高的蛋白质和较低的脂肪含量,并且含有人体必需的大量微量元素,这是因为黄河水流湍急、水流偏寒凉,在这样的野生环境中因为还要到处觅食,使得黄河鲤鱼肉质“鲜白紧嫩”,并且生长速度缓慢,需要好几年才能长成。池塘里因为底部的淤泥使普通的鲤鱼有泥腥味,而黄河里的底部是沙石所以鱼不会有泥腥味,黄河里的鲤鱼吃河里的沙土和大量的野生杂草不仅能有助于鱼的消化,并且泥沙里含有大量微量元素,这些原因都使得黄河鲤鱼要比普通鲤鱼味道更加鲜美。新鲜打捞上来的黄河大鲤鱼,在豫菜师傅的手下稍做处理,动作迅速的去除鱼内脏及鳞片,在鱼身外面裹蛋白粉芡,用武火,热锅凉油,操作迅速,鱼身炸至金黄,然后用上好的藕粉加冰糖,做成糖醋汁。趁热加上一勺热油,浇在炸好的鱼身上,最后撒辅以葱姜蒜香菜等等 ,成品后色泽红亮、肉质细嫩,口感软糯、唇齿留香、肉质筋软、鲜咸味美。


可是黄河鲤鱼好吃,仅仅是相当于其他品种的鲤鱼而言。咱们国家地广物博淡水鱼海水鱼有成千上万种,比鲤鱼好吃的品种比比皆是,比如被领袖写诗夸赞的,"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肉嫩鲜美的武昌鱼,还有同样名列中国的四大名鱼之一的银鱼,这种鱼是没有鱼鳞的,而且也没有刺,吃起来又省心又省力,更有“拼死”一吃的绝美河豚鱼。美味的鱼类不知凡几,河南人对黄河大鲤鱼的钟爱,更多的是家乡情怀,图的不是口腹之欲,更多的是对它美好寓意的向往。出生于河南项城的袁世凯,发迹于朝鲜,闻名于京城,他晚年的时候极其讲究养生,吃东西注重养生轻口味,却对“黄河鲤鱼”情有独钟,认为唯有黄河鲤鱼兼具养生与品味,更有“一跃成龙”的吉兆,其他地方的任何鱼都无法与之相比,所以最喜欢吃软溜鲤鱼焙面,“大总统”的爱好令得厚德福脱颖而出,全中国最早的餐饮连锁店就是豫菜馆厚德福。与其说是袁世凯提携了豫菜,不如说是黄河鲤鱼成就了厚德福。


自古以来,河南都属于生源大省,万人过独木桥,考大学很难,要想出人头地,需付出千万倍的努力之外,也需要好运气的加持。而黄河鲤鱼逆流前进,奋发向上跳过龙门就会羽化成龙的美好传说,无疑是个极好的兆头。唐朝大诗人李白,都专门为黄河鲤鱼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所以,孩子考入好的学校要请街坊四邻吃黄河大鲤鱼。同学同事升职也要请客吃黄河大鲤鱼,意喻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你要是有一天来到了河南,热情的河南朋友一定会请你吃黄河大鲤鱼,那是对你们之间情谊的重视,他可是对把更好的菜端给你了。你只需要敞开肚皮痛痛快快大吃一顿就算对得起咱河南人对你的情意了

标签: 鲤鱼 黄河 为什么 江南 出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