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面的由来,腊八面的寓意有哪些-问答-

腊八面的由来,腊八面的寓意有哪些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93 0
中华传统节日腊八节,有何来源和寓意呢?今天你喝粥了吗?

今天正值农历十二月八日,也是俗称的腊八节,是北方传统的民间节日,家家户户煮腊八粥,甚至还有地方要做腊八蒜和腊八面,为过年拉开了序幕。

可惜的是,腊八节并不是法定假日,我等上班族也不放假,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节日。

腊八面的由来,腊八面的寓意有哪些-第1张图片-

那腊八节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什么讲究和寓意?

腊八节最早的雏形来自于冬季祭祀活动。汉应劭《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

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

因此农历十二月,也被俗称为“腊月”。而腊八节正式形成,则在 *** 传入中原,兴盛之后的 *** 节日。

*** 记载,释迦摩尼苦修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 *** 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于是,佛 *** 定于次日,举行 *** ,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这也是腊八粥的由来。

因此,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最早的腊八粥乃红小豆煮粥而成,后逐渐演变,加入多种粥料,比如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在民间传说中,腊八节也有不同的起源。比如:赤豆打 *** 。相传五帝之一的颛顼,三儿死后,变成恶 *** 。民间迷信,红豆克之,定于腊月初八,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还有传言,秦始皇修建长城,召集天下劳力,然粮食不足,很多人饿死在长城之下。遂腊月初八,众工集五谷杂粮,熬制成粥,最后还是饿死长城之下。为悼念饿死之民工,定于次日,熬粥纪念。

小时候听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喝着甜甜的腊八粥,期待着新年到,也别有一番滋味。

腊八粥的多种食材,也寓意着“五谷丰登”。有的地方,讲究粥要有剩余, *** 着“年年有余”。不管如何,民间约定而成的习俗,大多都希望有美好明天,辟邪祛难,腊八节也当如此。

那今天,你喝腊八粥了吗?

腊八与小年

文 | 马汀

*** 来自 ***

“腊八”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也称腊日,时间在农历十二月初八,一般称腊月初八。这腊日、腊月的“腊”字,古书解释:“腊者,猎也,因猎取兽以祭。”(古书“腊”字,均以繁体“臘”字为据)也就是说,“腊”的原意是“打猎”,用来祭祀,故“腊”,又是祭名。古代祭祀仪式多在农历十二月举行,自秦代就把十二月叫“腊月”。“腊日”的来历,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冬至后三戌腊祭拜神。”可见,汉代确定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不过,农历按“干支纪日法”,每年的“腊日”是不固定的。到了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才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并说村人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疫。以此“腊八”正式确定为固定节日,“腊八节”习俗广为流行,并在历代诗文中有所反映。如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又有《咏怀古迹》(其四):“岁时伏腊走村翁。”

“腊八节”兴吃“腊八粥”的习俗,缘起和来由源远流长,广为流传,影响深远。据传,古代印度北部,迦比罗卫国,有个国王的儿子乔达摩悉达多,从年轻就为人的生老病死苦闷,又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就在29岁时,舍弃王族的奢侈豪华的生活,出家修道。一天,到了尼连河畔,由于劳累饥饿过度,昏倒在地。一位叫迦罗越的牧女发现了他,就用她随身带的杂粮和野果,加泉水熬制成一碗乳糜状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他喝了粥,精神振作,又在尼连河里洗了一个澡, *** 沉思,于是“大彻大悟,得道成佛”——这个人便是 *** ——释迦穆尼,这一天正是农历腊月初八。从此, *** 门徒就把“腊八”定为佛“成道节”,并效仿牧女煮粥敬佛,叫做佛粥。随着 *** 传入中国,这一 *** 节日逐渐世俗化,成为民俗。宋代《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腊八”正是“三九四九,凌上走”“腊七腊八,冻煞叫花”的严寒时节,一些信佛之人和慈善家,就在腊八前后,舍粥救济 *** 。这就是“腊八节”吃“腊八粥”的来历。

我国吃“腊八粥”的习俗,历史悠久,内容花样不断发展丰富。据有文字记载,宋代周密《武林旧事》:“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清代苏州李福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合,五味香掺入。”这就是“七宝粥”、“五味粥”之类。现今的“八宝粥”,大概与“腊八粥”也有渊源。

腊八,除了吃“腊八粥”外,我们北方还兴在这一天用米醋泡大蒜,叫“腊八蒜”或“腊八醋”。这种蒜和醋,都有特殊的品味,都不容易坏。蒜,经醋泡过变绿;泡过蒜的醋,蘸水饺吃,特别清香。主要还是取“蒜”与“算”谐音,象征腊八这一天要精打细算一年的收支。

南方还有吃“腊八豆腐”、“腊八面”的习俗。

从“腊”字的本义(“猎”、“祭”)来看,“腊八节”的由来更久。秦代就把腊月定为祭祀月份,称为“腊祭”。民谚有“交了腊月就是年”的说法。所以,有的地方将腊八称之为小年。

不过,民间普遍认为,“小年”是在腊月二十三(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也叫“祭灶节”,而且流传着许多关于“小年祭灶”的习俗和传说。

“祭灶”,就是祭祀灶神。灶神,传说是玉皇大帝派下来管理民间各户饮食起居的官员,称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民间称灶君、灶王、灶 *** 。据有文字记载,《敬灶全书》:“灶王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在民间,家家都把灶王画像贴在灶台旁。虔诚的主妇,每顿饭,揭开锅之一碗,先供在灶王前,祈求保佑全家平安幸福。近代则有民谚戏谑,“灶 *** 跳舞——胡闹锅台。”在画像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横批就是“一家之主”。过去,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无奈调侃:“灶 *** 贴在腿肚子上——走到哪儿,哪儿是家。”

相传,腊月二十三——“小年”是灶 *** 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祸福的日子。民间在这一天“祭灶”,兴吃麦芽糖做的香甜酥脆而遇热变粘的糖瓜,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不要胡说。我们家乡,还有“二十三,吃杂面(麦粉加豆面)”的说法,预示来年五谷丰登。

“祭灶”完毕,把灶台旁的灶王画像揭下来烧掉,叫“打发灶 *** 上天”,通称“辞灶”、“送灶”。“辞灶”之后,灶王要缺位六七天,等到除夕,再把新的灶王画像贴上去,就是迎接灶王下界“回宫降吉祥”,保佑全家新的一年平安幸福。这才算整个“祭灶”仪式的完成。可见,这一仪式很重要,仅次于大年初一,所以叫“小年”。

“祭灶”仪式,由来已久,灶王是深入每家每户的神。从魏晋隋唐开始,灶神变得有名有姓了,但众说纷纭,其说不一。隋杜台铭《玉烛宝典》称:“灶神,姓苏,名利。”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清代的《敬灶全书》则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男神。这灶 *** 姓张的说法,民间流行最广。过去,我们当地有出肘鼓子(五音戏)剧目叫《张郎休妻》,是追述灶 *** 神化之前的故事。

从“腊八”到“小年”,都在过年。俗语说:“进了腊月门,家家忙过年。”就为了大年初一那一天。

作者简介:马汀,山东省淄博市退休教师。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 *** 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腊八节的由来与朱元璋有关?它的习俗不只有喝粥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腊八节来临,冬天里,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足以温暖人们的胃,它的做法看似简单,却也有着颇为悠久的历史。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有着各种不同的传说,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围绕着日常生活,喝腊八粥、吃腊八豆腐……将这个节日过得有滋有味。

一碗粥的历史

腊八粥堪称腊八节的标志 *** 节俗食物。它又称“七宝五味粥”、“大家饭”等。

一般来说,腊八粥里常用的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等和各种豆类,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用红豆、绿豆、黄豆等等。

《广韵·屋韵》记载:“粥,糜也。”有说法认为,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不发达,粮食的产量没那么高,粥是人们向现实妥协的产物, *** 相对简单方便,可以养活更多人。

后来,粥的功能更是进入了“养生”层次,颇具人文色彩。大文豪苏东坡是个美食家,他曾写下一首《豆粥》,夸赞粥的美味。

喝“腊八粥”的习俗,文字记载是从宋 *** 始的。徐珂《清稗类钞》提到:“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相沿至今,人家亦仿行之。”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武林旧事》中记载了腊八粥的一种做法:“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

清代,腊八粥的做法更为复杂。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瓤、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节”的由来

在腊八粥的各种名字中,有一个看上去比较特别,叫做“佛粥”。说起来,这个和腊八节的由来也有渊源。

相传,腊八节又是“佛成道节”。据传, *** 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 *** 传入中国后,为祭祀 *** 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

有说法认为,腊八节与“腊祭”习俗有关。腊是岁终之月,从先秦起,人们习惯在腊日祭祀祖先和神灵,另外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逐疫”。

民俗专家王娟解释,也有人把“腊”解释为“接”的意思,意味着新旧交替,即“冬天过去,春天来临”。腊日的种种习俗在上古时期就有了,腊八节出现得更晚。

另外一个传说,则是提醒人们要勤俭节约。过去有一对年轻夫妻,好吃懒做。腊月初八时,家里断了粮,幸亏有邻居接济,两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面、豆子等煮了一锅粥果腹。

小两口羞愧不已,就此改掉了恶习,勤俭持家,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之后,人们也在腊月初八煮粥食用,这个风俗便慢慢地流行起来。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也有故事提到,腊八节的由来与朱元璋有关。”王娟解释。

吃吃喝喝,不止有粥

除了节日的意蕴之外,王娟认为,腊八节更是一个时间节点,民间常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人们也往往开始忙着准备过年需要的东西。

“过去到了腊八的时候,人们也开始计算一年的收支,别人欠了你多少钱、你欠了别人多少钱,这个时候都要准备把欠债还清了。”她说。

喝粥之外,这个节日还有不少美食,不少名字都带有“腊八”二字。比如人们要腌制腊八蒜,等蒜瓣整体变成翠绿色后,拿来吃饺子、拌凉菜都有滋有味。

此外,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还讲究吃腊八面、腊八豆腐等食物。也有的地方讲究吃“麦仁饭”。

其实,很多富有生命力的民俗,基本都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漫长的时光中,它们给普通的日子增添了一些特别的意味,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最美好的期盼。

腊八节,你会如何度过?

腊八节的传统食物

农历的十二月也就是腊月,腊八这一天呢,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也是中国节日文化中十分重要的节日。那么,腊八节的传统食物有哪些?

01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腊八前后,黟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的豆腐,生活简朴的黟县人外出经商,作为菜肴可以吃上很长的时间。腊八豆腐是用小黄豆做成豆腐,中间挖洞放入食盐,在温和太阳下烤晒而成,使盐分慢慢吸收。成品的腊八豆腐圆柱形中间一凹,不易变质随吃随取。腊八豆腐可以单吃,也可以和肉类同炒同炖,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

02腊八豆

腊八豆是我国湖南省传统食品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民间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故称之为“腊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且异常鲜美,因而很受人们的喜爱。但自古至今一直是家庭或小作坊式的 *** ,并受到季节制约,一直无法成为消费者四季皆能享用的食品。

03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04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由来

01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 *** 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据说, *** 创始人 *** 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 *** 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02

“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 *** 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因腊日而来,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日期为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03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 *** ”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 *** ,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 *** 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 *** 作祟。这些恶 *** 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 *** ”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明日腊八节,别忘了吃5样,忌3件事,尊重传统,为家人祈福纳祥

老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是民间传统的节日“腊八节”。腊八节可以说是腊月里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意味着过年的序幕已被拉开,年味会越来越浓,在外的游子们要准备回家,年货等也要开始着手置办起来了。

如今过腊八节时的气氛越来越淡了,就算是比较重视腊八节的北方,多数 *** 只是煮一锅腊八粥了事,但在古代,腊八节是非常受重视的,人们要祭祀先祖,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喜迎丰收,也因此衍生出了很多习俗和讲究。

明日就是腊八节了,吃5样,忌3事,遵循老传统,为家人在新的一年祈福纳祥。

腊八节记得吃5样

一、喝腊八粥

俗话说“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办”,每逢腊八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被称为“七宝五味粥”,南宋时期就有了关于腊八粥的记载。

人们一般会从红豆、绿豆、黄豆等豆类,大米、糯米、薏米等谷类,还有花生、红枣、莲子等坚果中选择出八种及以上的食材煮粥。喝腊八粥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来年能五谷丰登、吃饱穿暖,腊八一定要记得为家人煲粥食用,保佑全家新的一年幸福安康,好运来。

食谱:【腊八粥】

食材准备:小米、糯米、大米、黑米、黄豆、芸豆、红豆、绿豆、核桃、花生、莲子、干百合、红枣、 *** 、蜜枣。

1、将黄豆、红豆、花生、莲子等不易熟的豆类、谷类食材放进碗里,用清水淘洗两三遍,把核桃掰成小块,红枣洗净后去核。

2、把洗好的不易熟的食材都放在一个碗里,接入适量清水,提前浸泡一晚,像红枣、蜜枣、核桃这些易熟的食材准备好即可。

3、将浸泡的食材全部倒进电饭锅里,加适量的清水,选择“煮粥”键,熬煮一个半小时左右。

4、锅中的食材煮熟并炖煮至黏稠后,把蜜枣、红枣、核桃仁倒入锅中,再加适量 *** ,搅匀后继续熬煮15分钟,就可以盛出食用了。

二、腌腊八蒜

北方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剥上数头大蒜,放进坛子或罐子中,倒入米醋或陈醋封严实,放在阴凉处,等到除夕或大年初一再打开。

二十多天的功夫,蒜彻底“改头换面”,变的翠绿如碧玉般漂亮,而且酸脆爽口,配上包好的饺子或是搭配其他食材炒菜,吃起来都别有一番滋味,腌腊八蒜的醋刚好也能蘸饺子吃,味道酸香醇正,几分钟就能把饺子空盘。

食谱:【腌腊八蒜】

食材准备:紫皮蒜、白米醋、 *** 。

1、新鲜的紫皮蒜去皮,挑拣出有虫眼、出芽、干枯的蒜瓣。

2、筛选后的蒜瓣冲洗一遍,用厨房纸擦去水分,切去蒜的底部。

3、选一个密封 *** 好的玻璃器皿或腌菜坛子,用开水烫一遍杀菌,之后晾干或是用厨房纸擦干,不能留任何水分。

4、将蒜瓣放入容器里,撒上少许 *** ,倒入白米醋腌住蒜瓣,封紧盖子,等待七天以上蒜瓣完全变翠绿即可取出食用。

三、晒腊八豆腐

在安徽一带,家家户户到了腊月初八都会晒制腊八豆腐。这腊八豆腐的 *** 是极为讲究的,得先用挑选过的上等黄豆做成豆腐,切成圆形或方块后均匀的涂抹上一层盐水,然后在豆腐上面的中间处挖出一个小洞,填上食盐摆在干净的木桌上,放置在外面经过太阳的烤晒。等到水分被烤干,豆腐也逐渐将盐分全部吸收,腊八豆腐才算 *** 而成。

经过晾晒后的腊八豆腐,色泽焦黄,但入口松软咸香,咸味中还留有一丝香甜,越嚼越香。这腊八豆腐只要在通风处晾晒,能保存三个月之久,无需担心会变质,随吃随取就行,既能直接食用,也能凉拌、搭配上肉类一起炒着或炖煮着食用,吃起来那叫一个鲜美。

四、煮腊八面

陕西是众所周知的面食大省,视“面”如命的陕西人在腊八这天也是要吃上一碗面的,像陕西关中地区,有许多人家是不煮腊八粥喝的,他们会在早上煮一碗腊八面食用。

腊八面主要是以面和红豆等一些豆类为原料,红豆提前用清水泡上一晚,清晨再将泡好的红豆熬汤,等红豆煮熟了,把自家擀制的韭叶面下入锅中,再准备些菜炒成臊子,煮好的面和豆香软可口,浇上臊子,放上点辣椒,咸香味美。

五、吃腊八冰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古人将腊八冰看做是吉祥的象征,因为腊八这天若是能冷的将水冻成冰,就说明这个冬天比较寒冷,虫害不会越冬滋生,来年庄稼也不会有太多虫害,如果腊八天气过于暖和,有可能会发生“倒春寒”,影响越冬的作物以及早春种植的作物,从而造成减产。

除了看冰外,人们还会吃腊八冰,据说“吃了腊八冰,一年不生病”,大家会到河边、泉边砸上一块冰拿回家,分给家人吃。也有的会在腊八前一晚用钢盆盛满水,冻上 *** 结成冰,第二天把冰脱盆后,敲碎了食用,或是用来煮腊八粥。相传在腊八这天吃腊八冰不仅不会吃坏肚子,反而对身体很有益处,来年都健健康康的不生病。

腊八节的3个禁忌:

一、吃腊八粥不过午

俗话说“腊八早喝粥,来年大丰收”,腊八节这天喝粥是讲究时间的,最晚不能过中午,越早喝越好,寓意新的一年能顺利迎来丰收和吉祥。所以,很多老人在腊八这天早早的就起来煮腊八粥,等家人起床后就能立刻喝上热乎乎、软糯香甜的腊八粥。

为了讨个好兆头,今年的腊八粥千万别喝的太晚了,可以在初七晚上就提前将所有食材泡好,这样方便煮熟,初八早上就不用花太多时间熬煮,而且早上喝碗热粥也比较舒服好消化。

二、不动土不搬家

在民间是有“腊月不能搬家”的说法,因为腊月是寒气较重的一个月,若是在这期间动土、搬家,寒气会进入新宅子中,从而阻隔掉家里兴旺的气氛,再影响到财运,腊八又是节日,所以是不宜动土、搬家的。

这种说法虽没有科学依据,但天气确实寒冷,搬起家来也冻手冻脚的,而且穿的衣物也比较厚,行动起来不方便,若是出汗了再一吹风,也容易受凉,如果不着急的话,可以再等一段时间搬家。

三、不吃娘家米

在一些地方,腊八节这天已经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的,若是回了娘家对婆婆来说不吉利。还有一种说法是“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就是说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且吃了娘家饭,就 *** 着自己现在的家庭比较穷,之后也不会富裕起来。

——老井说——

腊八节的这些习俗和讲究,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慢慢被大家遗忘,但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用心记住这些民俗,愿意花上些时间去煮腊八粥、腌腊八蒜,把多煮的腊八粥分享给邻居和朋友,并给家中的小朋友介绍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让我们的传统节日得以传承下去,不要让中国这些传统节日、习俗成为历史的尘埃。#腊八节习俗#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你知道吗

明天是2018年1月24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 *** 叫“腊八节”,从小时候记事开始,就知道这一天要吃“腊八粥”,长大了才慢慢了解了这个节日的传说和由来,知道除了吃“腊八粥”有些地方还有别的讲究。

腊八这一天在古时候先人就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祷来年五谷丰登的的风俗习惯,大多数地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传统。

从传统来看,腊是一种祭祀礼,称为“大腊”,远溯商代,人们每到这个时候用 *** 举行祭祀,祭奠祖先和天地神灵,规模庞大,因此人们便称十二月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还有一方面 *** 创始人 *** 佛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这一天也是佛 *** 的节日,也叫“成道节”。

随着岁月的变迁,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祭祀风俗我们慢慢的很少见了,但是这个节日的另外一个习俗却是我们每个国人都不会忘记的,因为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熬“腊八粥”来纪念这个传统节日,由于地域的差别,除了“腊八粥”,有些地方还有“腊八蒜”、“腊八面”等习俗,都是为了纪念腊八这个腊月里的之一个节日。

老一辈都说腊八过了都是年,儿时的歌谣还犹如往日“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吃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以前到了这个时候跟前的卖年货杂货的都会走街串巷,成群的小孩追逐嬉戏,偶尔一两声鞭炮的声音传来,早早的就体会到了年味儿,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些年味似乎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了。

各位朋友们,无论这一年你过的是否随心如意,但是到了腊月初八确实是已经进入年关了,开开心心过完“腊八”天天过年吧!

腊八节的由来与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

腊八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腊八节的起源是什么

腊八节的来历是什么

腊八节的习俗又有哪些呢?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腊八来历

「赤豆打 *** 」

传说,上古五位皇上之一的颛顼氏,有三个儿子,在去世后变成了“女夭”,专门吓唬小孩子。古人相信迷信,惧怕“女夭”。他们认为大人和儿童的中风和疾病是由疫 *** 引起的。这些“女夭”不怕人,只怕红豆,所以有“赤豆打 *** ”的说法。因此,在农历腊八那天,人们就用赤小豆和红小豆煮粥来祛疫迎祥。


「怀念岳飞」

当时,岳飞率军在朱仙镇与金作斗争。正值数九严冬。岳家的士兵衣衫不整,饮食不足,饱受饥饿和寒冷之苦。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吃了“千家粥”打仗赢了。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去世后,为了纪念他,人们在农历腊月初八用杂粮,豆类熬粥。



腊八习俗

「吃腊八粥」

相信大家都知道腊八粥对腊八节的重要 ***

粥里有啥?

大米、糯米、薏仁、糙米、

红豆、黄豆、绿豆、黑豆、

红枣、花生、栗子、坚果、小米......


「吃腊八蒜」

在北京的老百姓中,农历腊月初八,新年气氛一天一天到来。在我国北方的大多数地区,习惯上在农历腊月初八将大蒜浸泡在醋中,这就是所谓的“腊八蒜”。

将去皮的蒜瓣放进一个密封的罐子里,倒入适量的五谷原浆醋,在腊八当天封上口,然后蒜瓣慢慢变成绿色,在新年当天正好可以和饺子一起吃。


「祭祀」

祭拜祖先祭拜灵也是腊八节的传统,但是如今更多的寺庙将在这天祭祀和舍粥。

「腊八豆腐 」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的民间特产。在腊八,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每家每户都会在阳光下晒制豆腐。人们称这种自然晒干的豆腐为“腊八豆腐 。


「腊八面」

在我国北方一些几乎没有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与习俗,你知道吗?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八来临之后,新年也就慢慢来到了。腊八节的来源主要与 *** *** 的一段传说有关:相传 *** *** 在深山修行 ,有一天他跳到河中沐浴过后却无力爬回岸上。一位叫做苏耶妲的女 *** 救了他 ,苏耶妲还给了他一碗用米、栗等熬成的粥 , *** 吃后终于在 *** 树下悟道成佛。从此,佛门 *** 在这一天会向世人布施稀粥。受此影响,民间也逐渐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做腊八粥 。在腊八节这天,人们还有在泡腊八蒜的习俗 。在安徽省黟县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腊八豆腐,来招待宾客 。

而且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各地的腊八粥

陕西:腊八粥熬好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肃: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北京: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黑龙江:在哈尔滨,除了腊八粥,还有吃“腊八蒜”的。民间上把在腊月初八这天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河南: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多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腊八节#?#传统节日习俗#?#节日#? *** 与文章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还知道哪个地区的腊八粥习俗,欢迎评论区留言!!!

腊八节的由来与朱元璋有关?它的习俗不只有喝粥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腊八节来临,冬天里,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足以温暖人们的胃,它的做法看似简单,却也有着颇为悠久的历史。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有着各种不同的传说,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围绕着日常生活,喝腊八粥、吃腊八豆腐……将这个节日过得有滋有味。

一碗粥的历史

腊八粥堪称腊八节的标志 *** 节俗食物。它又称“七宝五味粥”、“大家饭”等。

一般来说,腊八粥里常用的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等和各种豆类,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用红豆、绿豆、黄豆等等。

《广韵·屋韵》记载:“粥,糜也。”有说法认为,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不发达,粮食的产量没那么高,粥是人们向现实妥协的产物, *** 相对简单方便,可以养活更多人。

后来,粥的功能更是进入了“养生”层次,颇具人文色彩。大文豪苏东坡是个美食家,他曾写下一首《豆粥》,夸赞粥的美味。

喝“腊八粥”的习俗,文字记载是从宋 *** 始的。徐珂《清稗类钞》提到:“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相沿至今,人家亦仿行之。”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武林旧事》中记载了腊八粥的一种做法:“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

清代,腊八粥的做法更为复杂。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瓤、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节”的由来

在腊八粥的各种名字中,有一个看上去比较特别,叫做“佛粥”。说起来,这个和腊八节的由来也有渊源。

相传,腊八节又是“佛成道节”。据传, *** 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 *** 传入中国后,为祭祀 *** 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

有说法认为,腊八节与“腊祭”习俗有关。腊是岁终之月,从先秦起,人们习惯在腊日祭祀祖先和神灵,另外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活动,就是“逐疫”。

民俗专家王娟解释,也有人把“腊”解释为“接”的意思,意味着新旧交替,即“冬天过去,春天来临”。腊日的种种习俗在上古时期就有了,腊八节出现得更晚。

另外一个传说,则是提醒人们要勤俭节约。过去有一对年轻夫妻,好吃懒做。腊月初八时,家里断了粮,幸亏有邻居接济,两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面、豆子等煮了一锅粥果腹。

小两口羞愧不已,就此改掉了恶习,勤俭持家,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之后,人们也在腊月初八煮粥食用,这个风俗便慢慢地流行起来。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也有故事提到,腊八节的由来与朱元璋有关。”王娟解释。

吃吃喝喝,不止有粥

除了节日的意蕴之外,王娟认为,腊八节更是一个时间节点,民间常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人们也往往开始忙着准备过年需要的东西。

“过去到了腊八的时候,人们也开始计算一年的收支,别人欠了你多少钱、你欠了别人多少钱,这个时候都要准备把欠债还清了。”她说。

喝粥之外,这个节日还有不少美食,不少名字都带有“腊八”二字。比如人们要腌制腊八蒜,等蒜瓣整体变成翠绿色后,拿来吃饺子、拌凉菜都有滋有味。

此外,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还讲究吃腊八面、腊八豆腐等食物。也有的地方讲究吃“麦仁饭”。

其实,很多富有生命力的民俗,基本都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漫长的时光中,它们给普通的日子增添了一些特别的意味,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最美好的期盼。

腊八节,你会如何度过?(记者 上官云)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和“佛成道节”等。本为 *** 纪念 *** 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 纪念 *** 佛

一、由来

腊八节日是 *** 重大的节日之一。根据 *** 记载,相传 *** 成道之前一直苦修多年,形销骨立,后来发现苦行终究不是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机缘巧合下遇见一位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 *** 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自 *** 传入中国后,各寺院都用谷物和果实做成粥来赠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举行 *** ,用谷物和果实等煮粥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腊八粥以后,就可以得到 *** 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佛粥”、“福寿粥”和“福德粥”等。 “腊八”本为 *** 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在中国北方,有 “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腊八粥

二、饮食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清代,腊八粥的做法比较复杂。《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蒜

腊八这天我国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看了这些赶紧也煮上腊八粥安排上吧。

标签: 腊八 面的 寓意 由来 哪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